產品經理60%的時間用于溝通協調,如何破局?
據不完全統計,筆者在工作中約60%以上的時間用于溝通協調。當團隊中理應提供洞察,為產品指明道路的產品經理們深陷「體力協作」的低效率泥潭時,產品經理在自身價值感變得稀薄的同時,產品的市場表現也將趨向平庸。是否有辦法跳出低效循環?如果你也在被類似問題困擾,歡迎進來聊聊。
本問的本質是一篇「求助文」,筆者將為大家介紹自身在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及問題發生的背景,及原因的剖析,希望在給大家帶來啟發的同時,也可以收集到大家的意見,為解決問題提供新的可能性。
問題發生的背景
業務組織背景
每條業務線都是一個敏捷團隊,有著自己的核心指標及迭代節奏。
在公司層面,這種業務架構的優勢是線內效率足夠高,業務響應速度快,靈活度較高;缺點是跨線協作成本極高,各業務線之間訴求不一致,信息孤島效應明顯。
團隊背景
「產品+研發+設計+數據+運營」是敏捷團隊標配;筆者所處的產品團隊3人,產品及研發比例穩定維持在1:6,隨著業務發展,影響效率的明顯變量:
1. 團隊:業務人員數量激增
半年內,業務團隊從30人拓張至150人+,意味著產品需要在業務人員的效能上提供支持。
2. 業務:業務模型尚未調整至最優,需頻繁做嘗試
高頻率的實驗對團隊的整體信息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大量的投放AB對照實驗,產品每個迭代此類業務需求占需求總量的70%。
問題發生的場景
團隊內&外日常協作
場景一:插入需求
Boss:今天戰略組給了最新信息,出臺了新政策XXX,我們需要在這個迭代內上線XX,你別用這種眼神看著我,沒錯,就走插入需求~
我:我手上優先級次高的需求是XXX和XXX,如果是我來推進,大概率會替換掉這兩個需求。但我知道Tony(其他PM)手上的需求這期排的不是很滿(甩鍋+1),不如咱們拉產品組討論下?
Boss:好的,你來拉會,我今天下午4點之后和明天上午10點有時間
我:(拉起產研會議)省略1W字,強行達成共識,確定了插入需求的負責人和置換掉的項目
插入評審會議:開發負責人生無可戀的參會,同步了本迭代項目的推進狀況,和產品明確了項目優先級后,重新分配了開發資源(產品組威信-100)
場景二:內部日常溝通
BI:咱們的這個流量入口,現在是按照什么判斷條件,什么流量比例分發流量?總共有幾個實驗組?
我:我上周做了一期,是按XX條件,XX比例分發,總共XX組。不確定實驗組的總量,我印象中上個迭代是呆呆(其他PM)在負責這部分邏輯。
BI:上周是泡泡(其他BI)在負責這個項目,我問過她,她說上周封版后XX(產品老大)走了一個插入需求,加了一個分發邏輯
我:這種不可見的邏輯最頭疼了,我問下老大和呆呆
釘釘拉群:(產品未能達成共識,拉入了負責的開發和BI,最終拼湊出了原需求的全貌)
場景三:跨線協作
我:hey,我們有這樣一個需求blahblah,我們希望的時間點是blahblah
接口人:嗯,這個需求實現需要和我們的開發確認,設計需要和我們的UI確認,有數據預期嗎?最好和BI也說一下。
我:排期目前確認不了嗎?
接口人:最近排期比較滿,我建議先把兩邊的相關人員拉個會吧。
我:(拉起會議)咦,你們的開發負責人呢?
接口人:他今天請假啦,咱們先對接信息吧,明天我幫你你單約下負責人
我:(對接了部分信息,會議結束,由于信息缺失并未達成共識)
-隔天,帶著我線的開發負責人約到了開發負責人
我:您好,想必XXX(接口人)已經給您介紹過背景了
負責人:沒有,你幫我簡單介紹下吧
我:blahblah,您看可以進排期嗎?
負責人:額,這個需要和XXX(另一條線的某研發負責人)確認,確實對他們有依賴,下周咱們找時間開個會吧。
我:(本月第X次燃起離職念頭)
日常協作問題總結
不論項目內外,能看到的共性問題是我們必須先“搞定人”才能獲取我們決策需要的信息;我們需要將搞定的“所有人”加工過的信息拼湊起來,才能勉強窺得信息的全貌。
理想場景和現實場景總是有所出入:
項目管理
項目推進流程:
在最理想的狀況下,我們按周推進需求,會有各種不可抗力導致需要插入需求。
最理想的項目推進場景,產品團隊規劃好需求后,協調資源推進需求,按時交付。
(實際推進項目時,資源和任務之間的聯系更加復雜,為了便于對比,予以簡化)
總有多種多樣的原因導致我們的項目無法按時交付:
場景一:項目外部
最高頻的場景是因外力(外部政策如ios平臺、TX、政府 or 內部高層行政命令)等原因導致的需求插入&變更,使得原有項目無法按時交付。
場景二:項目內部
偶發場景是某塊資源的負責人因故(突發生病、離職等)無法按時交付原定的子任務,這時需要重新協調項目資源達成目標。
項目管理問題總結
在真實場景下,需求的變更往往會在資源分配層面構成蝴蝶效應,牽一發而動全身,現有的手段和工具只能讓我們的項目相對透明,卻沒辦法幫我們管理項目的風險。
團隊現階段使用的信息同步工具:
異常流程導致的資源二次分配,成本較高:
二次分配的成本往往比初次分配高,需要全盤權衡正在推進項目的優先級,還要兼顧現有的項目推進情況、資源狀況。
項目風險管理困難:
在做二次決策的場景下,往往要求決策者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一個低容錯率的決策。這要求決策者對業務預期、資源分布、現有實現邏輯有全面了解。但作為項目的執行者,由于信息獲取的成本較高,執行時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項目的全貌,這為項目的交付時間和質量埋下隱患。(理想場景下應該有高一個層級的人來做這一類型的決策;但現實場景下,項目風險往往都由執行者承擔)
分析問題
抽象問題
無論是團隊內部的信息同步、項目管理,亦或是對外的跨線合作,基于以上背景,筆者認為導致協作效率低的核心原因集中在三方面:
獲取信息的成本高:我們往往先“搞定人”才能“搞定事”。
整合信息的成本高:我們需要將各個職能“加工”過的信息(每個人管理信息的習慣和水平都有所不同)拼湊起來,才能一窺需求全貌。
信息流失的風險高:想想那些離職的前輩們留下的“祖傳代碼”和“祖傳PRD”,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原因分析
獲取信息成本高的原因:
職業分工垂直,不同職能間有信息鴻溝:同理心彌補不了專業上的信息差,和傳統行業相比,互聯網的專業分工縱深更深。
依賴個人的信息管理能力及溝通能力:人非圣賢,人一定會出錯。在中小型團隊中,產品寫PRD、繪制原型的習慣不同;開發寫代碼的習慣也不同;很多公司的設計師沒有統一的設計規范。依賴個人管理的信息一定會流失,這是可預期的。
流程的設置往往具備滯后性:和傳統行業相比,互聯網的拓張速度是無可比擬的,帶來的問題是上升期的互聯網公司往往無暇顧及管理,即使制訂了流程也遠遠趕不上團隊和業務拓張的速度。(見過部分公司將“0管理”和“扁平管理”劃等號)
整合信息成本高的原因:
儲存信息的節點分散(儲存在個人的知識庫中)。
信息總量邊界不明,當做一個決策時,從初步假設到最終決策,往往隨著接觸到的人,獲取到各式各樣被主觀“加工”過的信息,甚至在同一個問題上不同的人會給出完全相反,或模棱兩可的結論。(筆者本身經驗尚淺有關,理論上隨著經驗增加,對信息有效性的判斷會更加客觀)。
拋磚引玉
基于以上背景,相信你對我在工作的各個場景下碰到的問題已經有所了解。“如何降低信息獲取&整合的成本?如何降低信息流失的風險?”截至發文日,仍然沒能找到可落地的解法。
產品經理雖然是理論上的“腦力勞動者”,但“體力協作”卻占據了我們60%以上的工作時間,我們距離真正的“腦力協作”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大量瑣碎的項目管理,溝通推進將我們的工作時間和價值感一起碎片化。
每日三省吾身:“項目能否按時交付乎?決策質量是否提高乎?懂用戶乎?”
我能勉強回答第一個問題,但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卻日夜煎熬著我,難以安眠。
不論你是和我一樣的小白新人,還是項目經驗豐富的前輩,如果我拋出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你和你的團隊,那么請和我坐下聊一聊,相信我們有機會解決這個行業問題。
本文由 @?大北 原創首發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這個抽象挺好的
筆者所在的公司以及團隊環境,實在是太南了,現在很多PM所煩惱的通??;
1、多數存在于小型、分散式團隊,以及重業務類型公司;
2、要想解決根本問題,達到筆者所說的“PM做腦力勞動”的效果,還是得從公司層面、領導層面來推動;
3、其次筆者這種環境,一般都是直接找技術負責人、或相應項目的負責人來溝通和協調比較好,讓負責人自己去傳達給自己的下屬團隊;
4、要想達到實際解決效果,除了自己學會著去安排、積極溝通和推動外,就是公司或領導層面提供協助解決;
總結的挺到位的,實際場景不同但是很多產品經理都遇到相似的問題。
個人覺得
1、廣義點:就是需求的管理、上級管理、資源管理
2、狹義點:說點我自己的經驗
1)迭代需求占比:
新需求、優化功能,數量上占比2:8,工期(或工時)上占比6:4
2)需求明確的優先級:
對所有排期需求,優先級又高到底,從1開始自然數不許重復。必須明確出來準確的優先級(拍腦袋也要拍出1-n的數字數來)
3)跟老板協商(這個要看各個公司了)
比如我們是3周一個固定迭代周期,研發2周,測試產品1周。
排期內第二周后半周,堅決不接新需求。所有需求下個迭代。
4)需求調整
I、接到插入需求,我們會跟研發溝通。不影響排期就加進去。
II、影響排期我們會按照優先級從后移除需求。
(這里面2個共識要求:基本排期后面的需求都是產品內部需求;研發開發過程中是按照優先級開發的。)
3、各種會議時無法避免的,溝通其實也是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產品溝通時間占比低的企業問題可能會更多
1)避免無效會議
套用項目管理中的干系人管理
如果你要解決一個問題去召開會議,首先就要會議前明確所有干系人。
主要干系人及決策人在的時候,會議才是有效的。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不過有時明知道是無效會議,也會開的另算)
2)明確會議目標
比如:Boss的臨時需求,可能影響了多條線的交付。那就把相關產品線的負責人叫到一起。(該扯大旗的時候,要扯起來)
與老板溝通,明確溝通的目標:1、需求下個版本;2、合理更改需求范圍;
(因為你硬加班趕,極有可能造成多條線的不穩定)
PS:其實很多還是根據企業結構,內部人員關系。采用不同的方式。沒什么固定的套路。
合適的就是最有效的。
前2點,挺科學
新需求、優化功能,數量上占比2:8,工期(或工時)上占比6:4。請問實際工作中是否驗證過這個時間比?
認真看了半天,分析的挺有道理,最后沒有解決方案······
寫得挺好的?!白鎮鞔a”太幽默了,忍不住會心一笑。我覺得PM作為產品信息的樞紐,溝通協調的工作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想辦法提高一點效率。比如在溝通協調過程中,把碎片信息記錄下來,并分析整理成為自己的知識圖譜的一部分,再之后遇到相關的問題就可以快速找到關鍵人、解決關鍵問題。長此以往,你對自己產品線的產品,甚至整個公司的業務都能有一個更全面的解,到那時你在公司內的認知水平也將高出一般人的水平。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這個還是得看運氣哈 ?? ,但還是能收獲不少的成就感的。
還是厲害,這么個問題都說的這么高大上,給你個建議,找具體負責人去溝通。
看了半天只說了問題所在,沒有說怎么解決
有假設的解法,但是還沒有驗證有效,完成初步驗證后會再就解法寫一篇。希望可以確認在和我一樣1-3年的初級產品是否碰到類似的問題,感興趣可以深聊哦~
你說的情況都是無法避免的,體力協作必然要占用我們這么多時間。我用的方法是經量把各種體力協作安排地緊湊,中間經量不要有碎片時間,擠出時間,每天至少安排一小時完整的時間,思考產品方向??赡艿脑捲贁D出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學習線上各位大佬的經驗
頭痛+1
有假設的解法,但是還沒有驗證有效,完成初步驗證后會再就解法寫一篇。希望可以確認在和我一樣1-3年的初級產品是否碰到類似的問題,感興趣可以深聊哦~
? 竟然沒有提供解決方案
是的呢 ,方案呢 ??
希望可以和碰到類似問題的同學交流,wechat:ZBC19950305請備注人人,base北京,節假日可面基~
也面臨這種問題 以為能獲得經驗 原來是拋磚引玉
有假設的解法,但是還沒有驗證有效,完成初步驗證后會再就解法寫一篇。希望可以確認在和我一樣1-3年的初級產品是否碰到類似的問題,感興趣可以深聊哦~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