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開發:避免用戶的“盲點需求”
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會更容易接觸到很多人的不同想法。有時候,總有些似是而非的“建議”,如果不能分辨這種需求的內在矛盾與本質,就會陷入“需求誤區”——即“盲點需求”。
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之中,描述這樣一種群體的需求進入“盲點”的狀態:
法國大革命時期,作為領導者(革命這款產品的PM)的新興貴族,在集體情緒的影響下,由溫文爾雅到瘋狂,屠殺、戰爭等暴力行為蔓延至整個社會階層。資產階級對社會改革的需求,受到濃烈的集體主觀情緒的影響,轉而變成對暴力的追求,這也導致法國大革命最終以失敗告終。
如果用“產品需求”的語言,我們說產品經理失去了對社會改革需求的本質理解,轉而迷失在眾口一詞的“盲點需求”中——暴力宣泄。
一、什么是產品開發中的用戶“盲點需求”
喬布斯說:永遠不要問用戶想要什么!因為用戶都是傻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理解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是我們的用戶理解并容易陷入的需求只是一種個體的主觀期望,而不是PM所追求的產品需求。
這種“盲點需求”的來源,可能出自你本人通過查看資料,形成結論或預測,可能來自同事或者屬下的切身體會,也可能來自你最信任的用戶的直接意見。之所以稱為“盲點需求”,是因為這些“需求”并不能簡單的以“有效”和“無效”來區分。它更多的體現在對需求的誤解和認知偏頗。
如我要一款床的設計,而我從業務員、設計師、工廠師傅,都會給予我很多的意見和建議。而市場部的同事也不辭勞苦,與大量客戶做了細致的交流。我的同事,為我做了以下的需求資料:
但是,在這個需求圖中,我們看到,即便是用戶自身,對其需求的理解也存在“盲點”。
“在床上可以很輕松的玩電腦”便是其一。
這類需求的特點,是極易讓一味尊崇“客戶至上”的產品經理感到振奮。我們的用戶有這樣的需求,而我們的競爭對手還在猶豫,或者壓根都沒有看到。
于是,理所當然的認為這就是市場機會,下一個“喬布斯”就在這里。而從現實來看,這一張十塊錢左右的小桌即可以解決的問題,卻耗費了公司無數的精力。
另一個類似的案例是蘋果的手寫筆,這個被喬布斯“鄙棄”的產品創意。當媒體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蘋果沒有手寫筆”這個事實,新聞開始歪曲市場需求,進而產生了蘋果需要一款手寫筆這樣的“盲點”需求。而現在,雖然有一些設計人員在使用apple?pencil,但相對于ipad更大的出貨量(在某東,apple?pencil的評價數是14個,而僅mini2一款ipad的評價數就有19萬,相當于1萬個人都不夠一支),將apple?pencil視為一個失敗的產品,無論是外觀和功能的成功都擺脫不了市場失敗這個事實。
盲點需求的特點,不是無效需求,而是對需求的把握不夠明確,不夠深入,因而很難形成指導性的產品開發意見。市場證明有些看似強大的機遇和需求,只能淪為創意,而不是需求產品。
二、如何對?“盲點需求”進行有效甄別
“盲點需求”的影響力大到超過我們的想象。即便是庫克這樣的人也難免受其影響,或許對于蘋果,一款失敗的產品不過是一個小成本的嘗試,但是對于很多沒有資金背景,沒有固有市場支撐的創業公司,這種錯誤卻是致命的。
奧卡姆剃刀原理的“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拿到一份需求列表時,創業者不妨為其做做“減法”。
需求減法的第一種工具是“刪除法”。
為用戶需求做“減法”,在很多人看來是其違背市場規律和用戶體驗等這些用戶觀的,而我們一向接受的?“說教”也是不斷的滿足用戶的不同種類的需求。
首先要承認的是,無論是如同蘋果這樣的國際大公司,還是對于北京周郊的家具作坊,我們為用戶提供的服務程度雖然不同,但相同的是,它們都不能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
無論如何,如果我開發一款金融服務類的App應用時,突然異想天開?,加入了女性的生理周期服務,我多半會被罵成變態。
類似的“盲點”需求還有很多,就需要我們去甄別,以用戶群體的需求,而不是某個用戶個人的期望去甄別,去刪除。反其道而行之,也未必不會成功,但這是違背完全是與公司的前景和規劃,改變就意味著更大的代價。
另外一種情況,入墻的折疊床設計,不在我們為用戶提供的解決方案中,是不是就意味著要放棄?也未必。我們還有第二種工具。
需求減法的第二種工具是“轉換替代法”。
很多時候,用戶的需求發聵對于產品經理是間接的。如用戶需要一款睡起來舒服的“床”,而在我們看來,這個最大的責任應該是由床墊的生產商提供的(我們所做的項目并不提供這一服務)。
但是我們又看到,產品設計中的細節因素也能夠影響到床的舒服與否。如床體中的床墊嵌入空間設計,能夠保證無論怎么樣,床墊都不會掉下來。這個是需求減法的“轉換法”工具。只有充分挖掘用戶需求的背后意義,我們才能了解客戶的“聚焦需求”。
而其他的,如床設計中戶型問題,如果與客戶溝通,會發現用戶在乎的不是床的造型設計,而是“收納”與“空間”這兩組矛盾。問題就更容易解決了。
三、后記:
寫這篇文章的之前,曾經與朋友討論上市不久的錘子T2的全金屬中框設計。而這個朋友,也是老羅忠實粉絲。
“歷經嘔心瀝血的588天”、“喬布斯和他的接班人都沒為你做到的,我們為你做到了”,這是老羅賦予全金屬中框這兩層重大的價值屬性。
那么,這兩大屬性對錘子有多大的意義?
如果就smatisan堅持的“極簡主義探索”的設計來說,一個全金屬的中框,確實能給smatisan的造型設計增加亮點。在這個層面來講,這個設計是成功的。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即便是iPhone一直在使用的金屬邊框結合斷點的塑料設計,也并不會減少蘋果的銷量,而蘋果采用全金屬中框,也不會帶來更多的銷量提升。由此來說,這是一個“盲點”需求,媒體或者行業人夸大了這種需求。
財大氣粗的老羅,當然可以通過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發這種技術。
但是,如果是創業公司,我們就有必要對這種“盲點”需求做“減法”了。
本文由 @moumou人?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哈哈
說到底就是撿重點,解決最急缺的需求,華而不實的以后再說!
贊!
? 人家好幾百字,你一句話搞定,啥意思?哈哈;涉及最急缺,最緊急,不就是時間管理嗎?扯那么多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