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分析產品價值(上)

3 評論 15192 瀏覽 70 收藏 14 分鐘

當你在決策的時候其實內心都會去權衡,換到互聯網產品體驗也是一樣,用戶在使用產品時候也會有權衡。有些產品經理總覺得自己做的功能很好,用戶需求也存在,但為什么上線后效果總是達不到預期?那么產品經理要如何分析產品價值?

之前有篇文章談到了如何理解/分析有效需求

  1. 理解用戶的有效需求,分析用戶角度的收益/成本比。
  2. 產品經理權衡解決方案的價值,甚至存在多種解決方案,選擇對自己更有價值的方案。

然后看到有幾個讀者反饋的問題主要是:針對我所舉的山上賣1000塊錢的水的例子和即使買不起水也存在對應需求。但我是從產品經理角度去給你分析用戶的角度,而非從用戶角度去分析用戶的需求。

區別在于用戶只要有欲望就有需求,而產品需要去評估需求的價值。有些產品可以用更低廉的替代品或者仿制品去替代,但有些產品不行比如藥物。

就像早些時候美國的一些抗癌藥廠,發現歐美和印度的消費能力差距很大,然后采取了價格歧視的定價策略,高價賣富有買家,低價賣貧窮買家。后來發現沒賺著錢,錢都給黃牛代購掙去了,后來直接放棄了印度市場。

這就是我想表達的需求分析其中一個點,那今天這篇就借著再解釋上篇文章觀點,然后下篇再談下我理解的產品價值吧。

其實山上水不管舉例多少錢,都是為了表達用戶在消費或決定體驗時候覺得這收益是大于成本的,也就是所謂的值得,而能夠形成購買需求也是要有這個前提。以自身經歷去回想下,在那些具備購買力而沒有進行購買的場景,到底是因為什么而沒買。

是因為價格貴?還是內心覺得產品體驗不值得?

當你在決策的時候其實內心都會去權衡,換到互聯網產品體驗也是一樣,用戶在使用產品時候也會有權衡。有些產品經理總覺得自己做的功能很好,用戶需求也存在,但為什么上線后效果總是達不到預期。即使功能也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但為什么用戶使用意愿不高呢?

如果之前上篇文章提出的有效需求還是不好理解,想到可以借助俞軍老師的價值公式再理解一下:

產品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換用成本。

簡單解釋一下,新體驗就是新產品功能能夠解決用戶問題的新體驗;舊體驗就是問題原來已有的解決方案;換用成本就是從舊的解決方案換到新的解決方案所花費的成本。而等式右邊就是新功能的價值。

舉個例子:就像windows的操作系統,從win7開始以后,用戶迭代升級意愿就不是很強烈了。微軟推出win8、win10后的很長一段時間,win7的市場占用率還是第一。

因為win7以后的新操作系統體驗來說差別不算太大,win7也挺好用,而且升級也還麻煩,新系統可能還會有漏洞。(新體驗-舊體驗)并不高,而換用成本很高,那價值就很小甚至為負的,通過價值公式也可以解釋為什么用戶不愿意升級。

回到有效需求觀點,(新體驗-舊體驗)就是我所定義的用戶期待收益,而遷移成本就是所定義的用戶付出成本。

俞軍老師的產品價值公式已經很經典了,但為什么還要跟你聊我的觀點?

主要原因還是我還是不太能理解俞軍老師的公式,雖然很早之前就看過了,我不知道定義域也不知道使用范圍到哪里,更不能消化成自己的方法來指導工作。

比如:當兩個產品體驗差不多的時候,沒法更好地獲取用戶,通過補貼的方式吸引用戶來試用,甚至可以從競爭對手那里奪取用戶?

像之前O2O的千團大戰、外賣大戰、移動打車大戰和共享單車大戰。其實產品層面上的體驗大差不差。一開始競爭對手很多,大家都有一定初始的用戶量。

通過金錢的補貼去獲取新的用戶,甚至挖競品的用戶,用戶量和訂單量都上來了,其他競爭對手就慢慢消亡了。自從滴滴和快的大戰后,新的創業賽道需要補貼搶占市場尤為明顯。

從互聯網紅利逐漸消失后,當市場上不僅僅只有一個產品解決方案時候,而且都沒太多差異化明顯的功能時候,這些產品對于用戶的吸引力是大差不差的。

當新功能的體驗不足以讓覆蓋用戶付出成本去更換,那就通過增加補貼或獎勵之類的形式去吸引用戶,增加新功能對于用戶的期待收益。

還有一些裂變套路玩法,商品需要分享讓朋友助力砍價,能夠獲取到更優惠的價格。一些產品建立會員積分或成長體系等等,用戶打卡簽到、瀏覽新聞、觀看廣告等等,用戶能夠獲取一定的積分或商城貨幣權益。

這些基本常用的增長方法,產品經理為了提升產品的拉新、提升留存或者占用用戶時長,而拿出一部分權益來返還給用戶,用戶通過消費自己的社交貨幣、消費自己的時間去換取對應的權益。

但其實在這時候用戶就開始已經分層了,這些權益對于有些人來說收益非常小,但他的時間成本或者社交貨幣很高,他就不會去浪費時間在這些功能上;而有些人的時間成本很低,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去參與些活動還能攢積分打折扣。

如果功能的目標用戶群體不對,功能上線后的效果就是很差。這個有效需求定義是作為用戶去消費某款產品時候,內心到底怎么想的,進而進行一些主觀上的一種總結概括,也是對于人們行為上的思考。

功能體驗或者競品調研時,由己及人,同理心感同用戶的體驗感受;去思考那些好的功能,好的產品經理如何考慮。

再直白點就是自己在需要設計功能去解決一個需求時候,先想想自己是個用戶會不會試用這個功能,有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能滿足,沒有這個功能影不影響到自己的效率等等。

通過自己作為用戶去體驗功能、揣度用戶和產品經理的心理,甚至預測用戶產品的市場受眾。當然因為人的局限性,環境和經歷不一樣,多少會產生誤差,但是適用群體多大以及誤差多大,得需要自己不斷跟不同的人交流和調整誤差。

回歸一下,理解起來就這么一句,有效需求是用戶期待得到的收益大于愿意付出的成本。

因為成本和收益都是人主觀上的東西,期待里邊的變量特別多。會因為人的不同而不同,也會因為相同的人在不同場景下不同等等。你就需要去揣度用戶會在不同情景下的心理和可接受程度,可以用一些技巧,去提升用戶心理上的收益,或者去降低心理上的成本。

  • 比如一些打卡或者助力,連續投入才有用,否則就會失效,慢慢地增加用戶的沉沒成本。
  • 還有現在的視頻網站,一些熱播劇很多人在追。電視劇是免費的,一集一集放出讓人追著,但是呢充了會員的往往能比免費的多早看一集。這樣子也增加了用戶被人劇透的風險,甚至電視劇討論都插不上話。所以呢風險即收益,被劇透的風險就因人而異是否充會員了。
  • 還有一些刷屏朋友圈的活動,這些活動不外乎都能幫人增加社交貨幣或自我滿足感,比如:展示自己的特征屬性、星座好運、隱形炫富、自黑自嘲等等……

作為產品新人,在面對有一些好的產品,你去體驗。然后去感受下為什么這種功能做的好,為什么我會沉迷于這種東西等等。這樣你就會慢慢體會和積累到一些核心本質的東西,而不是記住形式。

時代和用戶都是會變的,積累方案加上了解自己的用戶,以后才有可能做出有價值的功能,而不僅僅是“抄”競品。

關于上篇文章有效需求的解釋到這就結束了,這只是從我個人習慣思考的角度去解釋現象,因為這幾天看到關于微視的討論,想了一下,就結合觀點談談個人怎么看吧。

現在騰訊極力去給微視導流,為了阻止字節跳動的抖音發展,現在結果來看還挺慘淡。不知道點贊數和評論數是否確切,但確實看上差了幾個量級。內容上體驗發現兩邊短視頻水平差距就好像一個是浙江衛視,另一個就像地方電視臺。

因為微視和抖音都是泛資訊和娛樂產品,關鍵是需要生產型用戶生產優質內容,消費型用戶的成本不外乎再下載一個app,覺得哪邊內容有趣就去哪邊了。而關鍵的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用戶進行創作生產好的消費資訊。

沒有好的短視頻內容,自然留不住用戶,再多的紅包都只是被薅羊毛。

騰訊開始倒流狙擊時候,抖音已經有很大的用戶量了。大Kol們已經發現能接入廣告了,有自己的商業模式了,在抖音這邊有足夠多的流量和廣告收入,進而又會吸引到更多優秀的自媒體團隊來創作。因為抖音推薦流量池機制,只讓好的短視頻推到熱門,用戶刷抖音的新鮮感就不斷被滿足,整個體系形成一個正反饋。

如何吸引眾多優秀的自媒體團隊去微視這就是最大的坎兒了,而能夠吸引眾多優秀的短視頻自媒體就是有足夠的用戶和流量,而沒有好的內容也吸引不到用戶,就變成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這也只是我所能理解的難題,我也并沒有好的解決辦法,但總會想著微視團隊會有什么辦法破局。

我大體猜一下破局可能就是先解決流量的問題。重新找到適合產品特定的用戶群,走工具型產品路線??梢允羌夹g流vlog,提供各種炸裂視頻剪輯合成工具;或者是創意流,不斷提供各種好玩的表情渲染合成。

先保證短視頻的質量,因為這兩種都容易從高處流向大眾普及。保證初始質量,才能保證吸引后來者創作的調性。自然流量起來后,才有可能會吸引其他平臺中尾部自媒體。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對你有用。

 

作者:拾貳團長,文藝心沒文藝范產品新人。微信公眾號:拾貳漫談,微信:qjq15165199663

本文由 @拾貳團長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個人愚見,即使是千團大戰,體驗也不是大差不差的,對于外賣來說,滴滴和快滴的路上車輛保有量一定是眾多打車平臺中最多的,美團和餓了么一定是外賣軟件中接入商家最多的,騎手最多的,這些都構成了體驗的一部分。體驗不僅僅是指軟件功能層面的

    來自福建 回復
  2. 所以,筆者得出的結論是,微視之所以不那么成功,是因為產品價值不足。若這里用戶的遷移成本很小可忽略不計,但是新短視頻產品帶來的新體驗<抖音就產品,所以產品價值為負值。
    另外,這個產品體驗的分析,也可以細分為不同維度:比如優質的內容、交互、功能等等,當然對于短視頻產品來說,內容應該是權重最大的影響因素了。

    來自湖北 回復
    1. 可以這么理解吧。如果是一個新用戶沒接觸過其他短視頻產品,那微視的價值就是短視頻制作消費。但現在這種局面下,抖音快手已經獲得太多用戶了,一個已經玩了很好的抖音用戶,如果微視內容再不新奇,那很難讓我去轉成微視用戶。
      短視頻是雙邊平臺,需要有人去制作才行,按目前流量,抖音kol很難去小流量平臺玩,那優質的內容就可能沒那么多。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