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年度吐槽: 老板的放肆和我的克制

0 評論 11051 瀏覽 138 收藏 9 分鐘

臨近年底,最近不是很忙,開始著手一些總結和思考(實際是吐槽)?;仡櫫俗约涸?015年的產品經歷和見到讀到的一些案例,發現很多本來可能有前途的項目,往往死在了一時頭腦發熱的放肆擴張上,因此,在產品的最初設計和上線后的迭代中,我們踩過了哪些坑,該拿出來曬曬了。

說說我自己手上的項目。

新一代“大煉鋼鐵”

2015年,手上亂七八糟起了不少項目。其實我認為我的大老板在產品觸覺方面是很敏感的。他在2014年就開始非常明確的提出金融系統的工具化這個思路。這條思路至今我認為都是一條可以存活的商業模式,而且直到今天都還是很先進的。

試想,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產業革命,無不帶來社會化分工的進一步細致,只有社會分工更加細致,讓某一類人專注做某一類工作,才能提高這件工作本身的效率和質量。但是社會化分工帶來的壞處就是,一個商品的制造逐漸被拆解為越來越多的標準化工序,各工序之間的配合則要求越來越高,不同工種的人之間溝通也越來越重要。因此,整個社會的不同職業,聯系會越來越緊密,以致形成網絡,而網絡上的節點若有一個停擺,其影響也可能無法估量。

按照社會化分工必將越來越專業化和細化的趨勢,在金融服務這個傳統的精英行業上,我們也必將看到“金融服務能力”將會被標準化的提供出來,鑲嵌到各個實際的場景中,是為“場景金融”。

舉個簡單的例子, 余額寶就是典型的場景金融案例。用戶使用支付寶購買商品,商家使用支付寶收到貨款是一個本已存在的事實。在這個前提下,有人提出不改變用戶之前的任何體驗,只要簽約余額寶,即可使得賬戶的余額有所收益,是不是一件特別自然的事情呢?用戶必定是何樂而不為。這種場景下嵌入貨幣基金的投資體系,比建立一個垂直的基金代銷網站,砸下巨額營銷成本招攬新客來購買貨幣基金,不知高出幾個段位。

在“場景金融”的思路引導下,我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金融系統工具化,希望給各個有場景的互聯網平臺輸出金融能力。

在這場現在看來像”跳躍”式的產品啟動風潮中,大家忽略了一個非常本質的問題:怎么把金融服務能力標準化?

金融資產來源于實體經濟,資產依據風險收益特征應給予不同的分級,資產定級之后,再依據其現金流的特點,被配置到不同的金融產品中,金融產品最終來到了投資者手中。這其中,涉及到的金融機構之多,資產的結構化之復雜,很有可能并非是一個技術出身的架構師能抽象的,金融行業專家或稱為“領域專家”的人,在此時的地位就會非常重要。而這個重要的角色,在急于求成幾乎到浮躁的互聯網熱潮中,被我的老板輕輕忽略掉了。

有句話叫“無知者無畏”,誠不虛也。當一個人并不了解一個領域的時候,他可能會呈現出兩種極端的狀態,一種是極端輕視這個領域,宣稱“這個領域沒什么的,不就是那么回事”;另一種則是極端畏懼,絲毫不敢觸碰這個領域的一點點邊界。這兩種外在表現,其本質其實是相通的,就是對未知領域不想去學習的固步自封心態。在面試產品經理時,我通常會考察這一點來測試一個人是否具備對未知領域的敬畏和渴望學習的精神,因為我們通常說,在互聯網行業中,程序員和產品經理是最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職位。

在剛剛接手到一個已經完成1.0版本的互金產品后,我發現它在收益分配功能上的邏輯完全有悖金融學基本思想。這時,我能做的只有無力的召集研發團隊宣布:我們現在要重構。

宣布這句話之后,我想到了我老爸曾跟我說過他們第一代汽車工人開始制造汽車的時候,由于缺乏技術,是買來蘇聯的汽車后將所有零件拆解下來,依樣畫葫蘆琢磨出中國的第一輛汽車的。那我們現在要把“金融服務”給自動化了,好歹應該找個懂行的人先說說線下是怎么做的吧?然而,并沒有。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當我們在談論金融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然而,這個行業既然可以稱為人類較為古老的行業,那對于什么是金融,什么是金融系統這個問題,應該是已經成熟到了有一個較為標準的答案的。金融與財務,在英語中本是一個詞finance,也就意味著,其實金融財務不分家。

我曾記得大學教授講過,一個公司實體內的finance稱為財務,而公司之間,公司與政府,公司與個人的finance,可稱為金融。因此,對于如何做互聯網化的金融,即使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其滿足的需求無外乎:一,出讓資金占有權,獲得資金使用權的價值;二,需要資金,付出資金占有權的價值。而大量的角色,都是為了撮合這兩種需求的匹配,并從中獲取交易達成后傭金的一部分。

在宏大的國家經濟體系內,金融是如此重要,因為它衡量所有人勞動的價格;它牽涉到如此多的角色,以至于“穿透”金融資產,一直成為監管層的心腹大患。在此復雜的環境下,竟有互聯網來的野蠻人,號稱要打造金融業務的“閉環”。這是不是有點太隨心所欲了?

我的老板的想法是偉大的,當然,我認為有人有一天一定能達到這個“閉環”,但是不是他,這可能會是一個謎。

我們作為一個兩百人不到的公司,希望打造出全品類的金融服務系統這個想法固然是好,但是現在請你看我給這個小節其的標題:200個人真的能hold住全品類金融服務系統?

既然有了這樣一個偉大的遠景,那么我們現在就需要來拆解任務。

支付賬戶系統,金融產品銷售系統,金融產品制造系統(可大可小,資產配置系統做起來可能會要人命),資產端的消費融資,供應鏈融資,假定我們只有這幾個系統。每條業務線需要多少開發測試資源?多少產品經理?多少運維?多少商務BD?想想,微醺。

我認為我的老板是很喜歡金融的,所以他放肆了,但是我想說,我愛它,所以我更希望克制。

關于什么壓強理論降維打擊我們都不去說它,問題問到根源上,你真的有做好這么多事的能力么?

另一種猜測是,你只是想給VC講故事。

 

本文由 @echo回聲?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