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寫的競品分析,犯了這5個錯誤嗎?

8 評論 11962 瀏覽 397 收藏 10 分鐘

產品小白最開始接觸產品這個崗位的時候,幾個名詞是一定會看到的,例如:“競品分析”、“用戶調研”、“用戶場景”等等。

剛接觸產品這個崗位,應該是大二/三(2012/2013)的時候,那個時候,寫了第一個競品分析。先列當時的過程:(為了寫個文章,爆自己的坑也是醉了,請多擔當)

  1. 最初,我覺得“在路上”這款旅行游記App中的一個多人編輯游記這個功能特別有意思,和當時的朋友們玩的好high森,然后就想看看還有哪些是這樣的,然后我就想當然的鎖定了很多跟“在路上”一樣的旅行游記類App;
  2. 之后,在寫的過程中,結合網上的競品分析,我覺得應該要去寫每個產品在各個不同面上的一些不同,這樣才是完整的競品分析:商業/盈利模式、用戶群、迭代功能、交互、UI設計、運營等等面;
  3. 最后,根據羅列出來的這幾個產品在同一個面上的不同點,一項項寫了自己的分析;

說實話,當時寫完的時候,覺得自己完成了一項大工程呢。然而,現在再去看那時候的東西,發現實在是“圖奶衣服”。至少沒搞清以下幾點:

1、沒有真正明確自己寫競品分析的目的

從上文的例子來看,當時的我因為感興趣某個功能,想看看還有哪些產品是有類似功能的。那么,這個競品分析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why?

因為我的目的是“想看看還有哪些是這樣的”,而不是“分析有這種功能的產品在這個功能上的差異性”。

所以,按照達到目的的功利性角度來說,寫的再多、再詳細,感動的是你自己,浪費的是你時間。(這里的“浪費”,僅針對純粹達到目的來說)

上文是我自己大三時候的例子,后來我發現其實很多人都會存在這個問題,把目的復雜化,或者說根本沒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就去寫競品分析。

然而,這個是最需要先被明確的,直接決定了你之后的工作是否有意義。

2、沒有明確自己的“競品”是什么

從上文的例子來看,我覺得“在路上”這個App的某一個功能特別有意思,想看看還有哪些是這樣。那么,這個分析的對象就錯了。

why?

因為競品應該是“這個功能的競品”,而不是“這個產品本身的競品”。按照原本的意思,至少可能被鎖定的會是在線協作類產品,而不是限死在了旅游類產品。

對競品理解錯誤了,同樣,之后的分析就算寫的累死也是錯。

擴充一下對“競品”的看法吧,不想看的可以直接下滑到第3點

我以為,“競品”不再純粹是“競爭產品”的縮寫,而是擴充為“借鑒產品”。

根據工作的需要,我可以對整體細分領域下的產品做分析、對某個功能做分析,對某個交互方式做分析、對某種UI風格做分析、甚至細節到對某幾種字體做分析。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個道理,套用在產品上也是一樣。但凡是比我好的,我都可以借鑒,至于用不用、什么時候用、怎么用,這個就涉及到產品管理(綜合性的產品周期管理、需求管理等),不多說。(關鍵是我現在經驗少,也說不清,sigh)

理解為“借鑒產品”的意義在于:更大可能范圍的優化產品。

要不舉個實在的例子?

我們所做的產品是款A股資訊產品。目前主打以下內容:

  1. 分析師策略:合作的專業機構分析師根據自己的研究,推薦看好的股票,并且給目標價。同時,會在有變化的時候,進行風險提醒;
  2. 官方策略:根據影響股價的不同因素,給用戶提供相應內容,包括:熱點主題、每日早晚報消息面、盤中解盤、昨日復盤、昨日公告匯總、重大事件預告(投資日歷)、個股龍虎榜、機構調研個股匯總等;
  3. 實時直播:盤前的消息、盤中的盤面變化、盤末的消息等等。非盤中,充當消息小能手;盤中,充當看盤神器;

當然標配的行情、k線圖肯定是有的。

那么針對性的競品可能會有:(都不分先后)

  • 針對策略:智投、金貝塔、牛股王、優顧、股票贏家、股票雷達、股市熱點、百度股市通、雪球、云財經等等懶的寫了…
  • 針對實時直播:財聯社、華爾街見聞、云財經、自選股等等懶的寫了…
  • 針對基本行情k線:同花順、大智慧、東方財富、各券商自己app等等…
  • 針對某些場景:投資贏家、股票贏家、股票高手、心跳投資、炒股公開課、問財等等….
  • 針對某些功能:音頻類軟件、閱讀類軟件、投資理財類軟件…

3、沒有明確競品分析怎么寫

這個和第2點有直接關聯。

從上文的例子來看,一個對象是某個功能、一個對象是整個產品。

那么對于某個功能的競品分析來說,主要分析的可能是這個功能在各個產品中如何UI交互設計、用戶對其反饋如何、是否有增加活躍度等等。

對于整個產品的競品分析來說,主要分析的可能就是整體商業/贏利點情況、整體交互UI、整體功能迭代情況、整體運營等等。

可以發現,不同的競品對象寫出來的競品分析是千差萬別的。

4、沒有明確競品分析的程度

這一點是和競品分析的目的有很大關系的,直接影響到你分析的豐富程度。

從上文的例子來看,我的目的不過是“看看還有哪些產品是有這個功能”,并沒有想知道這個功能會給這個產品帶來什么樣的結果、這個功能用戶用戶會不會買賬、有了這個功能之后用戶之間的關聯是不是更強了等等。

舉個例子:(恩,這個例子略牽強,因為餓的)

目的:

我家太后做了碗豆花,她讓我試下是甜的還是咸的;

不同做法:

  1. 我試了一口,發現是咸的,稟告太后說是咸的——太后滿意,結束;
  2. 我試了一口,發現是咸的,然后我用各種方法算出太后大人放了多少鹽、放了多少醬油,最后稟告太后說是咸的,并且你放了Ng鹽、Mml醬油,快夸我厲害!——太后翻我白眼,我卒;

5、沒有明確競品分析的時間

這一點和第4點的豐富程度有關系。一定意義上來說,豐富程度大的,時間需要的長;豐富程度小的,時間需要的短。

所以,在明確競品分析的目的、對象、程度之后,一定要有個時間預算的,相比這個危害應該不用多說。

好吧,其實上述五點其實都是相互作用。

一般xx定律看起來都比較拉轟,那么也來一個“3+2定律”——3個W,2個H:

  • why:為什么寫、目的是什么
  • what:寫什么、對象是什么
  • when:什么時候結束
  • how:怎么寫、寫什么
  • how much:寫到什么程度

 

作者:梁露瑤(killifer),一般被叫瑤子,目前就職于華爾街見聞。個人微信公眾號:killifer,會間歇性寫寫產品的東西,也會雜一些非產品的感想,啊哈~

本文由 @梁露瑤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覺得很有意思啊~特別是作者的語氣萌萌噠

    來自四川 回復
  2. 怎么覺得是看觀(老)眾(板)心情

    來自廣東 回復
  3. 樓主能不能給一個好的競品分析看一下,關于目的導向性的競品分析文章好像也沒怎么看到過。個人認為大部分文章都是針對一個產品及它的競爭對手產品,并對它們的各個方面分析比較,并汲取建議,修改的過程。 ?? ?? ?? ??

    來自遼寧 回復
  4. 這篇文章給個贊,糾正很多像我這樣的新手為了做而做的一些沒有意義的嘗試。一些方法和工具都是要結合實際存在的項目來做才會有進步。

    來自上海 回復
    1. ? ? ? 點贊什么的最high森惹~

      來自上海 回復
  5. 圖奶衣服是什么意思。。too naive?

    來自北京 回復
    1. 我覺得你的理解是對的,TOO NAIVE。 ??

      來自上海 回復
    2. 蛤蛤蛤,是滴~~~一看就是污污的孩子~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