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就是多,看兩個奇葩的內容應用為何不追求“十萬加”

2 評論 19701 瀏覽 178 收藏 8 分鐘

一個牛逼的產品,總是能自己創造一些詞出來,例如之前百度貼吧出了“屌絲”,而如今,大家稱呼一些牛逼的文案,往往會用微信造出的“十萬加”來指代。

所以我們看到了太多沖著十萬加而去的文案、視頻、八卦、漫畫等等,我見到很多做新媒體培訓的,只要講師祭出“如何做出十萬加的文案”,一定是很多人報名,生怕自己錯過了風清揚開大課傳授絕世武功。例如我這個標題,其實內容全文跟“十萬加”沒有半毛錢關系。

但是我一直很好奇微信是在什么心態下推出這種半閹割的數據呈現方式,我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很多刷屏好文章,例如阿禪最新的那篇《踹車輪》,也還不到一萬閱讀。反而是很多聳人聽聞的謠言/養生健康/低級雞湯,只要推送馬上就過十萬加。

所以在價值感上,十萬加與否絕對不是一個衡量標準,那只是幾年前的流量海量思維的延續罷了。

一.兩個“少就是多”的新應用

這幾天看到了兩個新應用,其實都讓我對流量思維進行反思,因為這兩個應用秉承的是“少就是多”。

第一個是 Quartz,當我在朋友圈談起這個應用的時候,就有人問我這和國內的新聞客戶端有什么區別。

sfsdfsaf

Quartz 其實我第一次打開的時候,整個人有點懵逼了,半天才反應過來。因為它上架在 NEWS 的類別里,而我之前卻真的沒有想到新聞閱讀應用可以這么來做。

這就是一個聊天窗口,好像你在跟朋友發短信一樣,先跟你問早上好,然后給你推送一條新聞的最精華的句子,你可以點進去看新聞,也可以選擇它給你預設的表情按鈕或者簡短評論。

整個感覺就是你早上起來,合租的室友跟你問好,然后神秘兮兮的說:“我靠,你知道昨晚發生了什么么?XX居然把XX 給 XX 了,你說 XX 不 XX? ”這時,你驚訝的說:“我 X,這么火爆?還有什么消息?”

第二個是 Serial Reader,這個更是奇葩。就是你進去可以選一本經典書,開始閱讀。但是每天只能讀一章,過24小時,你才能打開第二章。每章的閱讀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你唯一可以設置的是,你幾點起床,那么新的章節就幾點推送。

qipayingyong

這兩個應用在我們看來都挺反人類的,作為新聞應用,你居然就那么給我隨便推送,我還沒辦法定制,你推一條我就要看一條。作為閱讀應用,我想一氣呵成讀完都不行。

二.反人類背后的邏輯

我打賭,這兩個應用都做不大,用戶數應該很難突破10萬。

但是這重要么?

重要的是它倆能憑借自己的調性,找到一批自己的核心重度用戶。對于 Quartz 和 Serial Reader 的用戶來說,在繁忙的每天工作中,上下班的路上,隨手打開應用,看上兩條新聞,或者閱讀一章電子書,絲毫沒有壓力。而不是給他們一個新聞客戶端,打開后導航頻道有30個,每個里面無限加載海量的新聞列表,本來用戶只有20分鐘的時間閱讀,結果篩選新聞用了10分鐘。

個人覺得未來一個合格的 APP 的衡量標準,應該是 用戶能第一時間完成他的核心任務,不浪費用戶的時間。想盡千方百計想把用戶停留在自己一畝三分地里的想法,其實跟后宮三千佳麗,都想等著皇上翻牌子臨幸一樣。越是刻意的想讓皇上長時間寵幸,反而會適得其反,引起其他妃子眼紅成為公敵。倒不如和皇上做一對單純的 pao 友,關系純粹,說不定還能誕下龍子呢。

三.海量思維的過時

作為一個在門戶網站工作十年滴家伙,我特別能理解很多同學的海量思維,因為這也是需要時時刻刻告誡自己克服的。

舉個例子。

十年前,當我還是門戶網站體育網編的時候,我們每個人每天需要發200條轉載新聞和寫三篇原創或者外電,除了條數的限制,還要求每個人每天整體的流量不能低于 X 萬。

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80%的流量來自20%的新聞,剩下80%的新聞完全是垃圾,沒人點擊,僅僅就是為了完成工作量。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自己在新聞稿里意淫,例如“XXX 報道,我網站共發布新聞 XXXX 篇,是對手的 X 倍”。

但是這種狀況,沒人敢推翻,因為門戶時代,很多編輯其實并不知道什么會火什么不會火,所以要發海量的新聞去碰大運。

就跟現在一樣,前幾天有人討論微信是否會推付費閱讀時,他擔憂的說:“但是這樣的話,看到我文章的人就會少了啊,我的粉絲數還能快速增加么?”

你換個角度想想,你敢收費的文章,用戶更有動力去分享。

“今天我讀到一篇好文,雖然花錢的,但是好值。你快去買?!?/p>

“今天我讀到一篇文章,不知道寫那么垃圾,那傻瓜為啥還敢收錢?”

怎么都比現在呆在一堆小紅點里好吧?

#專欄作家#

快刀青衣,小魔女西西她爹,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CT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曼聯死忠,健身嘴炮黨,朋友圈招聘小能手,死處女座。還是自媒體聯盟WeMedia的一員。專業惡搞自嘲,擅長都市情感,兼修校園和短篇小說的文藝青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重要的是它倆能憑借自己的調性,找到一批自己的核心重度用戶。
    是啊!找到第一批核心用戶,而不是一開始隨意的意淫自己的產品.謝謝分享。

    來自安徽 回復
  2. 說的有道理,有的時候選擇越多不一定是好事。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