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產品經理進階:從點子到產品必不可少的13件事

11 評論 12305 瀏覽 94 收藏 41 分鐘

本文梳理了筆者當「高級產品經理」時的關鍵事項與步驟,最后匯總成了下文的13件事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更快完成進階。

很多同學做產品經理不太清楚自己的價值,總是覺得別人或者別的團隊更加優秀,產品經理的產出很虛,這其實是不對的。

一般有這種問題的產品經理,都是有一些「被動」的問題存在。

比如說,做新領域的東西的時候,會覺得無從下手,而做成熟業務又覺得無聊沒挑戰,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就是因為思想上被動導致的。

作為一個出色的產品經理,應該沒有無從下手的問題。任何你覺得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是你還沒看清楚,或者資源不夠而已。

所以我想用這篇萬字長文,以一個產品經理遇到的真實問題為例,從第一視角做一個梳理,試圖引導大家思考:產品經理如何在各種情況下,都能主動做出價值。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1.?從一個點子聊起

忘掉你的身份、你的知識體系、你的慣用伎倆,跟我一起看下下面這個問題:

現在你是一個戀家房產公司的產品經理,你負責的產品是戀家房產經紀人的工作平臺,這個平臺主要是供銷售運營客戶和成交使用。

比如銷售可以把客戶的信息記錄在客戶中心里面,然后系統會根據和客戶的接觸程度,用大數據給出一些經營建議??蛻艨催^的房,也會在系統上有所標記,后臺也會推送差不多的房源給到銷售來建議帶客戶看。

現在問題來了:

假設你所在的組,叫「創新產品組」,你的KPI是,每年能夠運用最前沿的技術,做出一款對業績、效率有較大提升的產品或模塊。

你會怎么做?

首先我們要明白面臨的問題到底是什么?

首先,你是創新產品組的產品經理,也就是說,你所做的東西一定要有探索性并且足夠創新,否則如果你在做一些常規的支持需求,雖然能夠產出一些成績,但邏輯上你是在跟常規組的產品經理搶活。

所以領導肯定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領導單獨成立你這個組的目的,就是為了探索和創新。

也就是說「現有的東西都不能碰」。

2.?業務分析

那創新的話,現在有什么點可以做?有什么技術可以用?

這個時候就是0到1最關鍵的一部分,即「找到業務和技術連接的那個點」。

一般創新的定義絕對不是新功能,并不是所有需求都需要通過開發解決,也并不是新的功能對于產品就是一種進步。

一般創新指的是拓展了新的業務、帶來了新的業績、創造了新的效率提升。

想要知道什么是新的,就得從舊的和現有的東西里面發掘。

首先從業務來講,一個保險銷售的一天除了參加公司的培訓和開會,就是出去跑客戶了。

(1)在培訓這塊,有一套完整的模塊,包括銷售的基本功、公司的規章制度、高手的銷售技巧等,需要一套平臺來支撐。

(2)開會這個模塊同樣也需要支持,比如會議的考勤、預定、日程管理,這都是最基本的了。

(3)那么跑客戶的話,首先要有客戶,然后再去做需求分析,溝通供給側,最后完成銷售。這是一個標準的量和轉化率模型。

走量的話,就要獲客。

那么獲客從哪里來呢?大部分是分線上和線下。

  • 線下這塊主要是銷售自有的人脈,還有路上拉來的客戶。這塊目前暫時沒有很好的互聯網線下獲客模式。
  • 主要的線上渠道是戀家APP的客戶咨詢,會直接導流給銷售。其次會有一些web端活動、官網的用戶作為線上流量進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量微信朋友圈獲客手段也火起來了,比如有的銷售會通過轉發優質的房產資訊來獲客。

走轉化率的話,就要對銷售的各個環節進行層層拆解,不同的銷售場景也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 比如線上渠道進來的客戶,往往需求都比較泛泛,需要做好需求分析才能成交。
  • 而線下直接到店的客戶,很可能就住在附近或目的明確,就要附近的樓盤,這個時候就短期跟進好經營可以成交。

而銷售場景有千萬種,銷售方法就更多了:對于一個畢業生客戶來說,你搞定他爸媽是一種方式,搞定他女朋友又是一種方式。

所謂兵無常形,水無常勢。銷售場景之所以這么難以摸透,就是因為他其實是人性的博弈,足夠復雜且多樣化。

至此,上文的全部內容可以叫做「業務分析」,但僅僅是一個思路而已,真的做一個業務分析報告出來可能需要上萬字了。

除了這種定性的場景調研和邏輯分析,還需要定量的數據支撐,比如線上獲客的渠道占比是多少,每個渠道客戶成交率是多少,甚至還可以從底層數據做一些特征工程,能夠洞察出客戶相關的,業務方面的更多信息。

3.?供給側資源分析

做完了業務分析,要做一下「技術實力分析」,因為我們的技術實力、人員配置情況、項目預算,就是我們能使用的資源,而這個資源往往左右了供給側的量級。不同的資源水平,有不一樣的利用方式,所以要清楚自己手里有哪些牌,底牌是什么。

比如我們可以看到戀家公司是一個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的公司,研發實力是有的,但問題是:在社交、社區、短視頻等領域沒有特別的技術積累。

這也就意味著,在戀家公司,要做一款美圖軟件,是需要很大代價的,并且大概率無法商用、無法和市面上現有的美圖產品競爭。

如果一定要做類似方向的嘗試,建議用采購外包的形式,短期會更劃算。

這些分析完畢,我們大致可以發現:做什么是有勝算的,什么賽道是不能進的。這將成為我們產品定義的基點之一。

所以基于以上業務和技術現狀的分析,我們建議可以從培訓、銷售洞察等角度進行產品研發創新,而不是死磕那些市面上比較火但我們沒有優勢的方向。

4.?需求優先級

但實際情況不會是這樣的,并不是所有的需求是產品團隊能夠完全掌控的,你要承接各個業務部門、運營團隊的需求,最重要的是,BOSS會調整公司戰略,領導也會給你需求。

真實的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的:

分析完這些,你突然接到了上級的命令,總經理最近迷上了抖音,覺得抖音網紅帶貨將會成為一個風口,所以需要創新產品組在「抖音平臺獲客」這個方向上進行探索。

所以一般來說,高層和公司戰略層面提出的需求都要第一時間響應,其它方向的探索研究就可以暫時不作為主導了,但業務分析還要持續,因為不一定每個高層的需求都是可以落地的,一旦失敗,還可以回過頭來繼續做自己的分析成果。但如果放棄了業務的探索,很容易喪失主觀能動性,變成一個指哪打哪的工具。

于是我們把每天的工作時間調整為:

  • 研究短視頻平臺獲客50%
  • 業務分析20%
  • 現有需求跟進20%
  • 溝通及匯報10%

用最多時間來跟進公司戰略層面的需求,同時保證一定的業務分析時間。

接下來我們看看如何把這個從沒接觸過的課題落地。

5.?市場分析

于是我們拿到了「抖音平臺獲客」這個課題,所以從哪下手呢?

首先要摸一下這個市場情況是什么樣的,也就是說,抖音平臺獲客這件事到底是怎么運作的。

最直接的就是下載抖音,然后找到所有房產銷售相關的短視頻、號主,不停地去看他們的信息,并且分析他們的視頻,看看有什么特點,是怎么做傳播、獲客、轉化的。

假設你是這個領域的小白,當你看了3天視頻之后,你應該最少知道如下信息:

  1. 這個行當的頭部號不一定是個人號,機構號居多。機構號是由MCN機構孵化的,將整個視頻的質量劃分為原始內容和演繹水平,由內容策劃團隊和網紅形象博主來共同分工協作完成,整體專業性要高于個人號,產出的內容矩陣也比較強大。
  2. 一般MCN機構內容研發都會產出一套SOP,這套SOP可以迅速提升號主的內容質量,基本做出來的內容不會質量太差,這也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除了SOP,還會針對各個平臺的推薦機制進行研究,比如抖音的推薦算法、快手的推薦算法,同時也把這些技巧賦能給號主。
  3. 以房地產號舉例,頭部用戶不多,地區差異性大,頭部號粉絲為百萬級別,客戶關注的更多是經濟學大家,而不是房地產經紀人的號,部分經紀人的號也會有比較相關領域的權威背書。
  4. 頭部號的內容形式主要是豎屏真人出境的字幕講解,主要的內容是房地產相關的知識,比如房價漲跌、未來趨勢、買房備忘等。整體內容門檻不高,存在趨同的情況。
  5. 拍攝風格特效和轉場較少,主要是平淡敘事,嚴肅為主。

以上都只是定性分析,屬于模式和邏輯層面的,我們還需要一些定量的分析來作為支撐,可以理解為算賬。

成本方面我們付出的主要是人力成本,假設第一年內容+產品團隊5人支持,年成本大概百萬級別,再加上雜七雜八的各種廣告宣發費用,以及外包推廣等,假設500萬。

以行業周期和節奏來看,一般的公司不到1年就產生了盈利,假設我們預期第一年是盈利的,我們利潤至少要做到500萬,月均要達到50萬。

這個級別的MCN公司參考市場行情,最少要做到一般垂直領域前20的水平。而目前2019年全國的MCN機構是1萬家左右,房地產領域較冷門、體量較小,活躍的MCN大概有十幾家,按規模來推算,這些MCN的粉絲量可以做到幾萬到上百萬不等。而我們的盈利水平倒推的話,至少要做到100萬粉絲的規模,這個挑戰不小。

再從變現渠道和轉化率來看:

鑒于是為本公司服務的MCN,廣告這塊基本不會有什么外部收入。

假設我們平均100人可以轉化1人,實現10萬利潤,那么每個月要轉化5人,最少要帶看新增500人,以100萬粉絲來算這個轉化率要做到萬分之五。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目前比較通用的說法是:一個粉絲三分錢來報價廣告。從原則來看:一條廣告帶來的轉化是大于成本,才有可能成交,所以按上面這個利潤和轉化率來算,三分錢是很便宜的廣告費用了。

也就是說,基于以上假設,自建MCN的好處主要在于頭部大V的扶持、銷售明星的培養、線上獲客的布局。如果以做業績新增為目的,短期來算,投放廣告做業績新增是更好的手段。

6.?產品分析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漸漸對問題和產品更加清晰了,包括遇到了什么問題,這個產品方向能解決什么問題。

同時也基本可以得到目前面臨的問題形勢,不管是嚴峻也好,輕松也好,都要繼續把產品模式分析出來。

因為但凡是人們能看到的機會,肯定都是有很大難度的,否則也不會如此可貴。而賺錢的交易都是在錯綜復雜的市場中發現的,這是產品經理必須要面對的。

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大概可以判斷:如果要幫助銷售成為大V,完成抖音平臺獲客這件事,必須要研發出一套SOP。這套SOP的研發,需要3部分關鍵能力:內容創作能力、工具能力、平臺推廣能力。

內容創作能力的話,鑒于這個領域的內容形式比較簡單,主要是需要專業性內容的收集和整理,這部分對于戀家公司來說其實不難,廣告宣傳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應該有現有的材料,還有市場部門的分析報告也可以拿來提煉成為短視頻的內容。

工具能力的話,越好的工具、越適合的工具,制作門檻越低、學習門檻也越低,整體制作成本也越低,ROI就越高。

目前對于抖音平臺來說,剪映就是不錯的編輯工具,可以快速進行剪輯、轉場、配音和字幕。整體上來說,工具這塊選擇比較多,整體飽和。

平臺推廣能力的話,首先要了解平臺的機制。對于抖音來說,最核心的就是冒泡算法機制,什么樣的會被推薦到更大的池子里面,以及賬號、視頻究竟以哪些指標來評判品質,這些都可以查閱相關資料獲得。

7.?產品方案和MVP

那么針對這三個點,我們根據上面的業務和技術分析,我們看看哪些東西是我們可以做的:

  1. 對于內容創作來說,我們可以考慮技術爬取全網短視頻進行分析,但這個難度和服務器成本肯定是非常大的。而大多數MCN機構的做法都是自發創意,這塊基本沒有借助技術手段來操作,完全是通過人工的信息搜集和頭腦風暴來做的,所以看起來這塊非常重內容、重運營,技術的發揮余地不大。
  2. 對于工具來說,鑒于市場已經處于一個工具飽和的狀態,并且也有平臺官方且可用的工具,那我們就沒必要再研發一套工具。對于MCN機構來說,一年最多也就做幾十個號,自研一個工具卻需要十幾個人的團隊,這顯然是不劃算的。所以自研工具完全是沒必要的,沒有降低多少操作門檻,也沒有很好的ROI。
  3. 平臺推廣能力來說,我們也可以考慮爬取頭部視頻數據,針對播放、點贊等情況進行分析,但最核心的完播率等指標卻很難拿到,所以依舊從ROI到角度來說,不如人工研究來得快。

所以基于這三點,我們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門重內容、重運營的生意,技術和AI的發揮余地很小,至少MVP階段產品形態不會包括過多的技術、工具等層面。所以初期想打造MVP的關鍵就是要跑通這個模式,看看能不能帶一兩個號出來,才能談推廣和商用。

那么要跑MVP的話,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產品經理自己或者找一個銷售,來嘗試一下做號,找找感覺,看看難度如何,如果一個月左右還不能達到上萬的量級,基本可以確認我們需要挖一些MCN的專業人員來協助了。所以至少現在來看,做號嘗試這個事情可以提上日程開始啟動了。

8.?鏈路閉環

但產品的分析到這才剛剛開始,因為我們只看到了一個點,還要想好如何和業務接軌從而連成一條線,才能完成產品模式和鏈路的閉環。

對于和業務接軌來講:

第一個問題是,當你要做一個MCN,帶銷售團隊做號,你的資源從哪來?

鑒于這是一個重運營的事情,項目的歸屬需要有運營團隊很大的位置。所以在產品規劃初期,就必須要和運營團隊保持互動,而不是方案確定后強壓給對方。

這是因為我們在和銷售簽協議、做內容的時候,都需要和運營團隊的合作,這將是一起落地的一個產品,沒有運營團隊的參與,這件事推不動的。

第二個問題是,你要如何運作這個機制,你給用戶和跟用戶互換的是什么,這筆交易怎么做的?

我們給用戶的應該是做成大V的收入,這點取決于能否變成大V,所以短期內結果是不確定的,而用戶卻需要預先付出時間和腦力,這對于他們的銷售業績也是一種影響。也就是說,我們要讓用戶同意用現在的一些資源,來做一個風險投資,在我們的幫助下,努力成為一個短視頻大V。

所以合理的辦法是,我們可以嘗試和運營團隊去談,給一些預算來招募種子用戶,通過補貼和獎勵的方式鼓勵用戶和我們一起做這個嘗試,也等于雙方風險的一個對沖。

畢竟這是一項公司發起的行為,公司初期投入一些運營成本也是合理的。

第三個問題是,做產品講究迭代和善始善終,出現不同的結果要如何收場?

一個產品對于公司和老板來說都是有耐心限度的,在MVP跑通之后是很簡單的,只要算好ROI相關的數據就可以了。

通常一個產品上線后,都會有一個北極星指標,這個指標可以是關鍵頁面的活躍度,也可以是某轉化率。這個指標的核心是有預先性,且和產品核心指標有強關聯性,這樣才有監控價值,反之像GMV等滯后指標不適合作為北極星指標。

而MVP跑通之前,一切都存在于理論層面,不難量化計算利益。對于MCN這件事來說,一個成功的號,假設半年能做出來,那么我們就要考慮半年時間到了的時候,做不出來怎么辦。

項目一般都會設立一個底線關閉期,一定要提前跟各方知會好這一點,否則很容易做事虎頭蛇尾,對自己口碑也有很大影響。

9.?體系化運作

完成了對業務接軌的思考,還要想如何長期運作,也就是讓整個體系穩定,這是從線到面的思考。

第一點就是,我們這條業務跑通之后,會出現頭部用戶的銷售大V,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帶動長尾用戶來復制這種模式。但問題沒有那么簡單。

對于頭部大V來說,他們和公司完成了交易,獲得了風險投資的收益,這個時候對于公司來說關系鏈就弱化了,因為核心技能已經被用戶掌握了。這個時候如果這個大V跳槽,就會對平臺和公司產生較大影響。所以我們需要一套機制或者條款來約束,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才能讓這個體系穩定運行下去。

而這種機制和條款,一定要和銷售管理部門來一起制定,這是繞不開的一步,所以我們又多了一方來分利益。

第二點就是,如何帶動長尾用戶呢?如何讓頭部用戶把他們的經驗分享出來,把資源流量開放出來?

這里就涉及到知識付費的邏輯了,最核心的就是如果你要取得一個群體的知識,就要給他們利益。比如依托于現有的社區,來讓頭部用戶分享經驗,給他們一些稿費利益,或者讓長尾用戶出錢購買。這樣對雙方都是一種收益,也比較有利于組成利益共同體,促進體系完整穩定。

這塊和內容、社區、分發有關系,對于內容分發這塊,也有截然不同的思路。

比如對于微博來說,是文字內容居多,采取的是訂閱關注制,最優先展示的是你所關注的。這就形成了以大V為核心,粉絲圍繞大V內容生存的生態。因為跟大V的關系很強,所以跟平臺的內容分發等機制等關聯就很弱。

但對于抖音來說,是短視頻內容,內容質量優先,優先展示的是系統推送給你的東西。這就形成了以平臺內容算法為核心的內容分發機制,用戶對于大部分大V是不敏感的,屬于一種PUGC的模式。

所以如何運作,主要取決于對于這些銷售隊伍,你要用什么樣的機制,來扶持哪些內容、哪些人。

至此為止,我們基本上已經分析完了企業想做MCN團隊的可行性和關鍵點,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產品經理,是不可能到此為止的。

10.?迭代推演

優秀的產品經理,會有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就是說,不單單會研究一款產品、一條業務線,還能看到整個行業各個業務線的關系。也就是說,你不能簡簡單單把一個產品當成一個產品來做,你的目的是解決一個問題,你要窮盡一切辦法。

想象你是一個創業者,當你的第一個產品沒有賣座,你下一步會怎么做?

舉個例子來講:很多人不知道,nice這個APP其實最早是一款圖片社交APP,類似于小眾一點的ins。但今天你下載nice,你會發現是一個球鞋潮品交易平臺,做的是C2B2C的生意,他最好玩的模式就是閃購,可以允許賣家先把貨物發給平臺,由平臺進行鑒定和倉儲,再第一時間發貨給買家,再和賣家進行結算。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你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創業者,當你的第一個產品形態不奏效,你要馬上轉變形式。也就是說,你至少應該在分析第一個模式之后,還能考慮好如果第一個走不通,第二個應該怎么走,這是最基本的。

所以,如果我們的MCN做不成怎么辦?

對于MCN來說,玩的是內容和公域流量那一套,跟私域流量是不一樣的玩法。公域流量主要靠上文我們分析的內容,更加偏向于增長。而私域流量的運營更傾向于營造信任、拉近關系、提升轉化。

所以如果公域這一套走不通,我們可以嘗試幫助銷售來通過短視頻來運營他微信平臺的私域流量,但以私域流量運營輔助這個定位來看,項目的格局和定位就要小一些了,可能隸屬于某個內容生產部門,而不是一個商業模式研發部門了。

私欲流量的核心其實是KOC。

打個比方來講,一個銷售人員的朋友圈跟一個房東的朋友圈,肯定是后者更加真實可靠,而往往我們購買之前也會咨詢KOC,而不是KOL。

因為我們預設KOC是沒有立場的,而KOL往往是和平臺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我們對于KOC是天生信任的,對于KOL是天生警惕的。所以KOC的私域流量輻射也更加強烈,對于轉化的效果也更好。

所以對于幫助銷售玩轉私域來說,就是提升他們的口碑,培養自己的KOC,通過針對性服務解決關鍵客戶的問題,來不斷形成自己的KOC圈子,輻射到更多客戶。

這背后就要求銷售秉持的不再是用戶收割的思維,而是用戶經營的思維,整體的內容模式和運作模式也要隨著這個目的和策略去調整。

當然這只是迭代演化的一種可行性思路,在產品研發運作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停止這部分的思考,但對于當前產品的分析進行到這個程度后,已經可以考慮開干的問題了。

11.?啟動

上面的分析需要在第一時間跟領導匯報,形成BRD。至于BRD的模板網上有很多,并且每個產品方案的側重也不一樣,可以按照領導關注的點、公司風格來整理一套自己的BRD模板。

BRD中少不了落地的部分,這塊通常要寫清楚項目運作機制和行事歷,內容上上文分析都有提到,這里講一些注意點。

1. 項目初期運作機制的確定

一般來講,產品的研發無論內容還是功能,都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設計、研發、測試優化上線。

通常第一個周期結束后的第一天,要安排下個周期需求的初審,這個階段主要定方向和價值,看看哪些需求點必須要細化做起來,哪些可以放一下。

然后進入開發的前兩天,要進行需求復審,主要圍繞實現層面。這個時間點的UI和需求文檔應該已經出來8成以上了,其它未完善的可以預留部分在研發過程中靈活解決,但余下的問題越多,風險和不確定性越大,這個需要團隊去磨合消化。

而參與方越多,越需要在初審前預留時間,比如內容制作時間、法務評審時間等,這塊也要按照項目具體情況規范一套機制,否則會容易出現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大家容易互相拖延,最后只強調自己團隊的問題,卻不為整體目標努力。

越新的項目,大家就越缺乏默契,所以越需要規則來作為約定,爭取開門紅。

2. 權責區分

一般權責區分這塊有幾個基本的原則。對于產品來說,都會有一個屬主產品經理,屬主產品經理來負責整體平臺的驗收,如果是內容側和內容產品經理的更新,需求要經過平臺把控,但平臺側無改造的,可以無需參與驗證。

權責的區分,是為了不讓某一個產品經理背鍋。通常來說,大家很喜歡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怪罪到產品經理身上,畢竟這是一個為整體體驗負責的崗位。

正是因為體驗這個概念可大可小,所以更需要澄清。如果產品經理沒有權責的界定,很容易出現大事沒權,小事有過的情況。

3. 匯報機制

匯報機制對于項目初期來說是很大的一塊內容。

具體到哪個團隊負責主要匯報?其它團隊分別配合匯報哪部分事項?都要敲定下來。

因為匯報是一個兌換功勞的動作,也是一個爭取資源的動作,容易存在囚徒困境問題。

比如一個項目組A產品匯報了,而B產品沒匯報,B產品就會很被動。

如果AB都匯報,領導又會很困惑。

所以比較好的方式是,有一方統籌,其它方配合。并且匯報的時候,互通有無,雙方都能帶上。

好的匯報機制是利益的共享,也是項目合作的基礎。

12.?落地

上文我們剖析了從崗位到點子再到需求啟動的全過程,但這只是一個崗位的一種情況,我們還需要舉一反三來歸納演繹。雖然落地的坑有千百種,但總結下來普遍試用的我分享3條如下:

1. 團隊默契是磨合出來的

不要過分在意和團隊合作的感覺,不要玻璃心。做事的邏輯永遠是最重要的,而感覺、默契、效率通常只是錦上添花。通常一個公司標準招進來的,素質都不會太差,所以別把團隊氛圍和默契看那么重。

但團隊氛圍又是項目價值的風向標,在不舒心的環境里,很難有很好的工作體驗,所以就要通過機制去彌補,而不是消極抵制。

默契,就是默默的契約,是無需贅述的約定。但當大家還沒有默契的時候,就需要明契,也就是權責、時間點、機制的約定,這是正常現象。

2. 匯報如逆水行舟

很多同學只關注做事情的層面,而不關注匯報,其實是很可惜的。

從0到1的階段,因為沒有量化的商業價值,匯報就決定了產品在領導心目中的地位。

但錯誤的匯報,或者不好的匯報,會降低我們的評分。

有時候明明是一個好的方案,卻因為匯報時候沒有好的數據支撐或者好的表達,被否了下來。

所以匯報要重視起來,任何一次和上級的接觸都要有預期有準備,千萬不能流于形式。

3. 想好再做就是最快的

很多時候新產品的壓力很大,每個人都在催,但我經歷過很多次,沒有驗證過價值的需求匆匆上線,最后都沒有推廣。

這個后果很嚴重,直接導致整個團隊沒有產出,士氣低落。最后產品經理因為沒有把控住價值而背鍋。

所以遇到類似問題,我仍然秉持這種立場,就是哪怕多花三五天時間去驗證、晚三五天上線,也比白開發兩個月要好。

屬于你的東西,你一定要守住,因為出了問題沒人幫你扛。

13.?極致體驗

極致的產品體驗不單單是交互和UI,最重要的是產品邏輯。

比如當你重復刷新信息流頁面很多次的時候,一般的APP會提醒你「您的刷新太頻繁了」「請不要頻繁刷新」,再好一點的會提示「太快了我反應不過來了」或者「精彩內容馬上到來」。但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感覺到極致體驗差別的,是jellow這款APP。

jellow在多次刷新的時候,會提示「thanks for being addicted」,也就是「謝謝你對我上癮」。第一次看到的時候簡直驚到了。

要怎么做出這種設計呢?

還是從用戶、場景、心智出發。

jellow的用戶是具有比較小眾、輕知識分子、輕文藝屬性的。所以這種英文的、出其不意的提示,就特別符合整個產品的調性。而在分析場景和心智的時候,其實用戶反復刷新的心情是很復雜的,也許是帶著時間流逝的無可奈何,或者對即將到來的內容十分渴求,這個時候提醒「謝謝你對我上癮」就顯得特別直擊人心。

總而言之,極致的體驗一定是來自于用戶、場景和心智,用戶和產品之間好的體驗,就像人與人之間好的交流和談話一樣深刻。好的體驗能夠深深地打動用戶,給產品極大的加分,需要我們用細致的心和深刻的理解來追逐。

總結

寫到最后,我們聊聊產品經理的價值到底是什么。

第一點就是價值的把控,這需要的是:

  • 產品思維加上業務理解組成的產品設計能力
  • 產品方法論和經驗組成的落地能力
  • 溝通匯報和團隊管理組成的軟實力

但真實的情況是,很多時候我們有能力,但是沒地位或者沒權力,就需要我們去運作爭取。這也是一個量和轉化率的問題,量就是我們的能力,轉化率就是我們的話語權和產品供需匹配程度,量乘以轉化率等于我們的成績。

如果我們能力夠,那就需要提高轉化率,創造更多產品價值。

在創造新價值的層面:要從業務問題入手,為他們創造價值,去和業務換話語權。

很多產品經理喜歡自己去開發一些新的功能、做一些新的需求來支撐自己的業績,但往往都是徒勞。業務、運營的一句贊嘆,一些數據上的實在提升,要比做再多開發都有用。

話語權不是自我標榜來的,是互惠換來的。

當沒有話語權的時候,就優化效率。至少我們可以掌控研發效率、匯報效率、BUG處理效率。

就拿BUG處理這件事來說,業務和開發通常都是比較感性的。因為影響了業務的使用,肯定沉不住氣地要求解決。

而開發尤其是涉及到聯調的情況下,誰也不太想主動承認自己的問題,更是難以退一步自查問題。

這個時候就需要產品經理穿針引線來把問題帶頭起來解決,并且充分照顧好各方的利益和感受。這件事效率的提升,會為團隊節省很多資源。

好的處境、好的項目,都是從本職工作多做一點換來的,一定有人看得到。

在這種不斷自我優化的過程中,我們的能力和價值都會有所提升,但現實情況往往不會一帆風順。很多情況下會因為體系的一些問題、團隊的一些問題,導致我們沒有受到公平的對待,我覺得這里也無需氣餒,畢竟項目可以耽誤,自己不能耽誤。

靜下心來,做你該做的事情。哪怕本職工作不如意,還可以去研究一下最新的資訊、最新的內容形式、增長方法,甚至運營的數據分析,大把可以學習的東西。反而日復一日的重復工作,提升是不大的。

一手的項目經驗和學習時間,這兩點是成長的必備,但過于投入在某一點,成長速度都不會很快。項目是瑣碎且實在的,學習是體系卻抽象的。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樣哪怕你還是沒有好的境遇來破局,你至少可以有能力去創業。在新的萬物互聯時代,小的品牌、小的個體、小的智慧都會更加有舞臺,創業也不再那么可怕,孵化器、金融等創業基礎支持也不斷完善,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大把的渠道給我們做變現和商業化,再也不是過去實體重資產創業一損俱損的年代了。

賺錢的不是什么行業,而是你這個人。

如果說最后用一句話總結產品經理的價值,我覺得是:

「在產品責任心的驅動下,以產品思維尋找角度,作為團隊的驅動力,不斷創造產品價值、提升團隊效率」。

希望你可以主動、理性、樂觀地去不斷提升。

以上,感謝。

#專欄作家#

花生醬先生,微信公眾號:產品之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金融業資深產品經理,對職涯規劃與個人發展有豐富經驗,產品涉獵廣泛,ERP、金融領域較多。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來自廣東 回復
  2. 想跟著BAT大咖老師學習更多系統高階產品知識嗎?
    在【產品總監修煉之道】,四位來自騰訊、百度的資深總監級導師,將和你面對面分享高階產品必備的系統知識,幫你掌握更加全面的產品專業知識和團隊管理思路……

    想了解更多詳情?立即戳>>http://996.pm/z4bLB
    也快可以聯系KK進行咨詢哦~微信/TEL:13043462422

    PS:除了咨詢問題,還能領取【產品總監課程學習筆記】! ??

    來自廣東 回復
  3. 感謝分享!因為作者突然cue到jellow,我才又找了一下鏈接!總算找到啦!

    回復
  4. 講解詳細,謝謝

    來自北京 回復
  5. 收藏

    回復
  6. 寫得很細,十分受教

    回復
    1. 謝謝

      回復
  7. 什么沒有語音

    回復
    1. 找老曹哈哈

      回復
  8. 講的很細,學習了

    來自北京 回復
  9. 講的很細,謝謝分享

    來自北京 回復
    1. 謝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