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海量互聯網產品的一些思考
互聯網產品,也有生命周期的規律。把互聯網產品的生命周期簡單地分為:從0到1,1到50,50到100,100到50,50到0這5個階段。
在maggie十年產品經理的生涯里,有7年是在負責從50到100的產品,分別是QQ群、QQ游戲和百度手機助手,涉及社交,游戲和廣告三個領域。
最近一直在想從這幾個做過的產品中提煉一些共性的經驗出來,如何做50到100的產品。發現受個人能力所限,無法抽象成系統的方法論,所以只能先零散的寫一些點。這些總結來自于很多的前人經驗匯總,并非我首創。
具備生態思維,不僅僅是2C用戶的產品思維,也不僅僅是商業思維。
對于50到100的互聯網產品,通常都處在一個商業生態之中。50到100的產品經理在思考一個產品需求時,不光要考慮C類用戶的使用場景, 還需要考慮B類用戶、內部干系人和外部干系人的需求,及其使用場景。
以閃屏為例,從0到1的產品階段時,閃屏主要面向C類用戶,實現邏輯比較簡單,從自己的服務器上拉取配置好的閃屏素材顯示即可。
但當處于50到100階段時,很多APP的閃屏都商業化了,需要接入廣告系統,素材有可能來自于DSP的服務器,且素材不光是圖片,也有可能是視頻,還需要加入第三方檢測幾個的代碼,以確保品牌類廣告主能認可閃屏的曝光等等。
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
基于第一條的背景,當各方價值利益出現沖突時,該如何平衡和抉擇。曾經的QQ會員默認勾選自動續費、以及最近的賣吧事件,都是很典型的KPI導向扭曲了價值觀的例子。如果要打造百年老店,要杜絕這種殺雞取卵的行為。
杰夫·貝佐斯,亞馬遜創始人兼CEO說:如果你在現實世界中讓一位客戶不滿,她會告訴6個朋友。 如果你在互聯網上讓一個客戶不滿,她會告訴6000個朋友。
假設有1%的人對你的產品不滿,對有1000萬用戶的產品來說,也是有10萬人對你的產品不滿;對1億用戶的產品來說,那就是有100萬人對你的產品不滿。這些不滿的用戶,有可能不再用你的產品,有可能卸載你的產品,還有可能把對你產品的不滿,告訴身邊的朋友,告訴互聯網上的朋友。
因此,對于海量互聯網產品來說,不管商業壓力多大,最終取舍判斷抉擇的依據,我覺得只有一條原則需要堅守: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
我們可以通過用戶反饋等定性的方式,也可以通過留存率、卸載率、回訪率、滿意度等等定量的指標, 來判斷用戶對產品的滿意度。對于海量互聯網產品的產品經理來說,要盡量解決用戶不滿的問題,盡量優化影響用戶的各個指標。
判斷用戶價值的取舍點,有條及格線是:不讓我等,不讓我想,不讓我煩。(騰訊張志東)
高于及格線是,正向的情感,比如有用的,漂亮的,驚喜感,參與感,親切感,成就感,炫耀感,依賴感,愛,快樂……
低于及格線是,負向的情感,比如錯愕感,突兀感,慢,煩,丑,低俗,拖沓,亂,茫然,被侵犯感,被欺騙感,憤怒……
要做到對用戶體驗感同身受,需要
- 自己化身為小白用戶,多用產品,體味產品帶給用戶的感受
- 多了解用戶怎么用你的產品
- 空杯心態,不認為自己已經提供的產品解決方案是最優秀的,還能做得更好
我發現隨著互聯網產品經理水化得越來越嚴重,別說去關心、回復、并解決用戶反饋的產品經理了,連用自己產品的產品經理多不多。其中最難做到的是第三條,要讓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產品經理,去否定自己曾經廢寢忘食做出來方案,最難過的首先是自己這一關吧。更加不用說,如何廢寢忘食地去思考,怎樣能夠讓自己的產品做得更好,這樣復雜的命題了。
問題驅動,追求效率
對于相同的商業模式來說,比拼的是利潤率。對于50到100的互聯網產品來說,比拼的是效率。從數據維度,把產品拆分成兩條主流:
- 用戶流,從用戶流轉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用戶流轉的效率,包括新增、激活、轉化、留存、回流、卸載、召回等關鍵環節 。
- 金錢流,從商業的角度思考,如何提高金錢流轉的效率。一切資源的使用,最終可以歸結到成本和收益上。
以Push為例。Push是常用的運營通路。我們發現收到Push的用戶,其卸載率將比普通用戶高N格百分點。那么購買這些多卸載用戶的成本,也將計入到Push的成本中。通過這種方式來計算運營活動的成本和收益。而不僅僅是看Push發出后,有多少人收到和點擊。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要始終帶著問題驅動的思維,通過用戶反饋、數據分析等方式,不斷的去發現產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分析問題,并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并突破。人力、資源、金錢,投入到哪個事情上,一定要思考得特別清楚。做什么,為什么做,怎么做。這三大關鍵問題,要時刻反思。套用美團王興的一句話,很多產品經理讓自己看起來很忙碌,是讓自己避開真正的思考。越優秀的產品經理,其思考力越強,越能解決復雜的問題。
優秀的產品經理為什么值錢呢,可以參考發生在福特公司的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在哪兒畫線,9999美元的故事。
科學方法,數據推動,有效決策
產品經理被吐槽得最多的一點是,決策都是拍腦袋,沒有科學的方法證實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由于產品環境的變化,要比較方案A和B的優劣,需要排除時間、受眾、內容等等所有干擾因素,在其他變量都一致的前提下,只有產品方案的不同是唯一變量,才能得到有效的結論。
目前在google、facebook以及國內一些知名大互聯網公司廣泛采用的是灰度發布+A/Btest的方法。
比如,要做一個產品首頁的改版,拿原方案和新方案,抽樣用戶群屬性也基本相同,在有效的時間和有效的用戶規模下,拿到的數據,才相對更優可信度。Facebook會在一個版本中提前預備上幾十個ABtest方案,通過開關的方式試驗,選擇最優的方案,并在后續的版本中逐步剔除掉被砍方案的代碼。國內提供ABtest服務的有吆喝科技,創始人是來自google。
居安思危,要有KPI之上的追求
對于50到100的產品來說,通常背負著很重的KPI。但同時,按照其生命周期的規律,下一步必然是走向衰退。
我自己親歷了QQGame從傳統棋牌游戲大廳,到開發平臺的轉型,讓業務煥發了第二春,實現了收入連年翻倍增長。但同時又因為KPI壓力過大,導致轉型速度太慢,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浪潮,最終業務走向衰退的過程。
KPI是一種管理手段,伴隨我們的職業生涯。對于產品經理來說,要利用好規則,而不是被規則所束縛。KPI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束縛你。KPI完不成怎么辦?如果碰到KPI壓力實在太大,必須要出賣節操怎么辦?KPI制定得不科學怎么辦?外部環境大勢已去, KPI完成了 又如何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產品經理有居安思危的精神。去思考業務未來可能面臨的危機和機會,并及早做出應對。如果應對得法,產品不僅能避開死亡之路,還有可能實現100到150的轉變。
如果,經過再多的努力,產品最終還是死了。那么,換個工作唄,多大點事呀。
作者簡介: maggieguo;百度手機助手產品負責人。前騰訊QQ游戲、QQ群產品負責人。
來源@騰訊大講堂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