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必看:不以主路徑為需求的需求都是偽需求!
每個產品都應該有自己的主路徑,沒有主路徑的需求都是偽需求。
01
上一次在公司分享會上,我講到了向上生長的目標路徑,這是對于我個人的一個路徑,我找準了自己的原則和目標,它就是樹的主干,我沿著主干去成長,最終開枝散葉,這就是向上生長。
期間我說了一句話,我說,每個產品都應該有自己的主路徑,沒有主路徑的需求都是偽需求。
02
我為什么說“不以主路徑為需求的需求都是偽需求呢?”,因為確實如此啊。
每一個產品必然會有一條清晰明確的主線路,這條線路所背負的使命必然是讓用戶暢快的體驗到核心功能并創造更多的價值,以此留住用戶。
就拿微信來說,最開始的微信只有三個功能:換頭像,發圖片文字,QQ導入好友。
所以,當我在最開始接觸微信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東西很無聊,我當時就想,我QQ用的好好的,熟人都在上面,我干嘛要花成本去用一個新的產品呢?
雖然當時這么想,但沒多久微信出了語音和群聊以及紅包功能,這就有意思了。它真正的爆發是在微信紅包誕生……扯的有點遠了,回到正題。
你看,我上面的心理狀態是:不想花時間。
花時間,這幾個字你能夠想到什么?
那必然是你需要節省我的時間,你的產品必須要讓我非常清晰的了解:你是干嘛的。
微信就是如此,我在剛接觸的時候并沒有覺得這東西很復雜,反而,我心里想的是和QQ一樣的東西:交友聊天。
那么,你們可以看得出,我對微信的學習成本幾乎是0,也就是說,我知道它是干嘛的,有什么用的,只是說,我目前有QQ了,暫時不需要你罷了。
那么,我們反過來思考,如果微信當初第一版的上線(2011年1月21日)就把什么群聊啊,朋友圈啊,語音啊,漂流啊,支付啊等等一大堆東西都塞進來的話,我想我是不知道它是個什么東西的。
因為它什么功能都有,所以,在初期就會增加用戶的理解成本。
包括微信的前三個版本,核心功能就是突出聊天,后面兩個版本加入了手機通訊錄,和騰訊微博的互通,也都是在給核心功能做導入。
我講那么一大堆的意義在哪里呢?
就在于讓你去思考你自家產品是否是這樣干的,現在就去思考,你所負責的產品有沒有主路徑。
03
什么叫主路線?
就是你產品的核心價值觀,你要為用戶解決一個他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這個問題對用戶而言,越重要,你的產品核心價值就越大。
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有個人受傷來,流了很多血,必須要送往醫院,然后撥打了120,最后120安全將他送往醫院治療。
流了很多血,這是他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那他就要止血,止血就要去醫院,去醫院就要叫救護車,然后就要拿出手機打電話。叫救護車是他的一個需求行為過程,手機,則是他使用的產品,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通話功能,則不能滿足用戶即刻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個例子:再比如,有個人渴了,想喝飲料。
渴了,是他需要解決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并不是必須立刻要解決的,他可以等會兒喝,也可以不喝飲料,而且他還有其他備選方案,比如喝自來水。
這就是需求的重要程度。
以前迅雷可是下載行業的老大,后來各種網盤出來后優勢就逐漸下降。
你們想一下迅雷的主線路是什么?先分析下用戶的路徑:搜電影-下載電影對吧。
那么,你想一下,這樣的產品,應該把重力放在哪里?必然是下載,因為不下載就不能存在本地隨時觀看
這是迅雷早期的核心價值,當年還有快車,網絡螞蟻等下載工具,但后面兩個兼容性不好,而且下載速度慢。
迅雷就使勁兒在下載這個主線路上面去深耕,最終打敗了對手。
增加了觀看后,迅雷的主路徑就是:搜電影-下電影-看電影
很多的產品其實是有著明確的主路徑的,但是后來經過多次的迭代,卻發現跑偏了。
一個做快遞查詢的軟件,不用說,核心價值自然是查詢服務。你有沒有去圍繞這個核心來做優化和升級?比如,用戶記總是不住訂單號怎么辦?是否可以讓用戶只需要輸入后幾位就可以查詢呢?是否可以通過掃碼來自動填寫單號?是否會實時跟蹤?是否會在快遞到的前幾個小時給我通知?
我在網上買東西,買了之后我就會直接退出,然后過個兩天左右再次打開軟件去看一下物流。但對于我而言,我又不是天天需要網購,所以,我也就不會去頻繁的打開網購軟件,但我心里又很想知道我的快遞到底到了哪里了。那么,這個時候,你想一下,如果你是做快遞查詢服務的,你應該怎么做?
一切的需求都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
我可能會在快遞查詢軟件里增加通知功能,用戶只要第一次輸入單號,產品就會自動實時跟蹤。并且計算出預估到貨時間,在到貨的前x個小時提醒用戶預計到貨時間。并且還會告訴用戶,你的包括大約有多重。對于不同重量還會給出解決方案,比如如果物件較重,就會告訴用戶盡量使用車載工具或者讓好友協助搬運。
我相信你們必然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網上買的東西不知道實際的重量(對重量無實際感知)或者物價的大小,到了驛站的時候發現傻眼了,怎么拿呢?
就如同我上一次買的十五本書,本以為沒多重,但提在手里還是很重的,還好我當時弄了輛單車,否則你要我扛回去那還真夠受的。
以上則是通過快遞查詢軟件在主路徑的基礎上衍生出的需求服務。
圍繞你的產品核心價值去做優化和升級,必然是不會錯的。
04
那么,當你的產品確定了主路徑并且也到了那種無法再優化的地步后,應該怎么辦呢?
那就做全需求過程的探索和優化。
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主路徑上面衍生出相關的副路徑,副路徑必然是需要與主路徑息息相關的。
還是說上面的快遞查詢,主路徑是快遞查詢服務,當該核心功能已經優化到很完美的情況后,你就可以去嘗試寄快遞、上門取件等功能。
再拿上上面的迅雷來說,主路徑是搜索電影-下載電影。那么,用戶下載電影后應該干嘛呢,肯定是看電影對吧。但如果你只是提供一個下載的功能,這其實并不能滿足用戶的全需求,所以,迅雷做了一個迅雷看看。下載之后讓你用迅雷看看來觀看,并且后面還在這個路徑上增加了“邊看邊播”的功能,這樣就很厲害了,完全把用戶套在了產品的路徑里面。
你想啊,用戶下載電影的最終需求就是看電影,你提供播放器,并且提供一遍下載一邊觀看,對于用戶而言,這種在產品的術語里就叫做:超預期。
這也是后來迅雷能夠秒殺其他下載工具的核心競爭力:滿足用戶的需求全過程。
但是有一點要記得,上面說的副路徑其實是用戶的過程需求,這些需求必須要與用戶的核心需求保持一致。比如迅雷后來還增加了影評和打分等功能,這一切都是圍繞主路徑而衍生。
那么,你肯定不能在這個主路徑上搞一個點外賣的功能對吧。為啥不能呢,因為你無法確定用戶在看電影的時候的場景,一部電影可能要一個多小時,你就主觀的認為用戶會點上一杯奶茶或者什么的來好好享受觀影。
那么,這樣的功能就和主路徑不一致,它就是偽需求。
我對偽需求的理解其實蠻簡單的,就看兩點:是否是圍繞主路徑;該需求的使用頻率。
如果圍繞主路徑且使用頻率較高,那這個需求就是ok的。
05
既然談到需求,我們就再來談談。
不論做產品還是做運營的人應該都是知道,用戶分層這個概念,也就是說使用你產品的用戶當中,必然是有普通用戶和核心用戶。
如果說,普通用戶有一個需求,核心用戶也有一個需求,而且,兩種用戶群體的需求都是比較重要的大需求,那么,你覺得應該先滿足哪類用戶?
答案是先滿足普通用戶。
為什么?
因為普通用戶的群體大,你還需要在他們當中去做轉化或留存,你需要讓他們中的更多的人留下來。這時候優先滿足他們的需求,就可以相對較快的提高留存率。
其次,再來滿足核心用戶的需求。
為什么?
因為核心用戶屬于平臺忠誠度非常高的用戶群體,在產品里已經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不會因為你的需求稍微晚一些就選擇離開;即使離開也只是暫時的,他還會回來的,因為這是沉沒成本,而且你并沒有做出嚴重傷害他們的行為。
但是,在其他時候,核心用戶的需求應該放在第一。
引流好做,留人很難。
話5塊錢拉一個用戶過來,你可能要花50塊甚至更多的錢去留住這個人。滿足核心用戶的需求其實就是在建立競爭壁壘,是與對手形成差異化的方式之一。
以上情況只是在兩種群體需求同時存在的條件下才這么做選擇,如果可以,肯定是要優先滿足核心用戶群體的特殊需求。
還是那句話,不論運營還是產品,都應該重視用戶留存,也必須絕對肯定的要重視,甚至在產品的爆發期,留存大于一切。
好的產品都有爆發期,這個階段,留存實在太重要了,大量的流量進入到產品,如果產品體驗不好,導致新用戶大批量流失,那將是一大筆的損失,你要再把那些用戶拉回來,你要付出的就是數倍甚至更多的成本。
-END-
作者:雨洗千峰秀,公眾號:雨洗千峰秀
本文由@雨洗千峰秀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競澆萬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