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確認用戶需求的幾個誤區

5 評論 18954 瀏覽 233 收藏 9 分鐘

我在「在行」接單,遇到的幾乎都是創業者。在聊關于用戶需求和產品方案的時候,發現他們中的很多邏輯判斷上常常會存在幾個嚴重誤區

1. 「我的產品只要夠好,就絕對有人用?!?/h3>

我見過的有的創業者誤會了這件事情。

所有的產品都是要解決真實的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需求,也就不應當有產品。

比如你看到大街上有好多胖子,于是做了一個健身房,請了最好的教練,制定了最合理的價格,然后請他們去。結果他們說,我們是胖,但是我們不覺得是問題啊。

比如你做了一個新的微信,界面精美、交互喜人,安全性翻番、流量消耗減半,但是現在大家不都會去,因為日常在使用微信時根本沒有遇到問題。貿然轉移到你的平臺上,反而會造成更多問題。

之前剛遇到一個傳統行業的朋友,他想改造他所在的培訓行業,因為教學流程中有很多可以優化的地方。比如教材可以電子化、學生上課可以打卡等等,但是,這些問題作為學校、作為學生,都很需要解決嗎?這是存疑的?,F在看似低效的使用過程中,真的會遇到問題嗎?

2. 「市場很火/用戶很多/他們經常遇到問題,所以我的產品肯定行?!?/h3>

從問題到產品的邏輯鏈條應該是完整的,且清晰和合理的。

市場->用戶->問題->需求->功能->產品

并不是說,「哇最近旅游市場好火爆!」就能證明「我這個產品是應運而生、沒道理會輸掉的!」

旅游市場火爆,只能證明這是個好的方向。具體要面對旅游市場中的哪些用戶?要解決這些用戶遇到的什么問題?這些問題反映出的是什么需求?什么樣的功能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怎樣的產品能實現這樣的功能?

這都是環環相扣的。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體現在產品上,就是有人用和沒人用的區別。

這其中,有個極重要的環節需要反復思考清楚:他們的問題,我用這套方案是不是能解決?

因為很多時候,問題是擺在那里的、用戶也是有抱怨的,但不代表事情就能得到解決。各種因素會錯綜復雜,不只是功能實現就可以的。

比如農業領域的很多 O2O 項目,道理講得很對,農民群體的日常生活中,也的確有很多低效的場景可以解決。但讓農民都熟練使用 APP 來做事,就幾乎不可能。

比如境外游的一些項目,功能邏輯足夠清晰,對提升體驗的詮釋也合理,問題是,想實現這樣的方案,在現實層面困難重重。當地的資源如何協調?政策上會不會有什么風險?國外的制度上是不是允許和認可?這些可能是更重要的。

3.「滿足用戶越多需求越好?!?/h3>

很多人習慣性地覺得服務要一條龍,或者覺得這里要是個大雜燴,才能吸引人。殊不知從用戶角度看到的大雜燴,在設計者眼中會完全不同:有的是公司的核心定位重中之重,有的只是臨時的活動或者輔助的功能。

產品涉及的需求多了,反而證明沒有哪個需求是很重的、剛性的。

很簡單的檢驗方法:你如果設計的產品,滿足了十項需求,這是沒問題的。但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你還能不能砍掉中間的哪個需求?砍掉五項,產品會是什么樣子?砍掉七項呢?砍掉九項呢?

如果有人說「我的產品只有在同時滿足五個需求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果」,那我基本不會跟他聊下一句了。

之前有朋友說做足球運動的 APP,要有比賽實況、要有約球平臺、要有售票功能、要有買球商城……社交電商 O2O 一個不落。我說你要滿足的核心的需求是什么?他說我的產品滿足的核心需求就是足球愛好者的所有需求,缺一個都不行。你看,其他產品能有我這里全嗎……

好的產品總是會有這個特性的。雖然砍掉很多功能、讓能滿足的需求縮減,但不影響產品的核心價值。微信去掉朋友圈照樣可以用,知乎把收藏夾砍掉大家也不會作鳥獸散。

4. 「用戶有需求,我們就做唄?!?/h3>

有時需求還要做選擇、有斟酌。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值得去做。

除去剛剛聊到的有的需求很難滿足,還要考慮團隊自己的能力和狀況。

比如誰都知道 VR 是趨勢,大家都在研究,但是你在 58 同城上招到的技術專家,試想能做到什么程度?;蛘呦瘛禜er》里出現的人工智能,并不只是做個交互、集成個語音助手就能搞定的。連 Siri 都遠稱不上「聰明機智」。

技術能力、財力,也包括很多 O2O 項目的線下能力,都是在做需求分析的時候就要考慮到的。有的需求不是一般人能碰的。

以上是思維時要考慮的坑,下面是兩點執行建議。

1. 縷清楚所有邏輯。

有的需求分析,根本證明不了自身的邏輯合理性。

比如,做家教 O2O,師生兩端的需求足夠清晰嗎?如果只是提到松散的「現在沒有地方看老師的信息啊」「不知道大家對這個老師的評價如何」「學生和老師之間沒有第三方擔?!惯@樣的問題,并不能構成通順的邏輯。

學生的需求要跟老師的需求掛鉤,才是基本的邏輯。我聽過有人說,通過補貼和獎勵把家教老師吸引來,再通過方便的打卡記錄、電子教程等把學生吸引過來,這樣平臺上兩類人就都有了……但不覺得特別奇怪嗎?老師的好處你來給,學生的好處也是你來給,這怎么可持續發展?

正確的邏輯是,所有人在你產品上的需求都是能互相得到滿足的。打車平臺上,司機賺錢,乘客獲得服務;直播平臺上,主播獲得打賞,觀眾獲取知識或者樂趣。

2. 用科學方法求證。

不是「我覺得現在這個行業太落后了」就證明需求是合理的。

要確定需求是不是真實,是件特別麻煩的事情,不是一句「我在這個行業可是待了四五年了」就能打發的。

關于確定的方法,我之前曾經答過:怎么得到真實的用戶需求?

不要聽同學朋友說、不要自己埋頭想象,走出去問問別人、查查數據,然后做個 Demo 試試看。

#專欄作家#

劉飛,嘟嘟美甲聯合創始人,錘子科技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豆瓣《最好的時代:可能是最真誠的創業日記》作者。文能提筆抒騷情,武能切圖畫交互。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生從家教學來知識,家教收取學生的學費,的確如前面所說的,客戶需要服務,打車提供服務,主播娛樂觀眾,觀眾給于打賞沒有太大的區別吧。我的理解是你要說這幾個例子各自的方式不同,是這樣么?“老師的好處你來給,學生的好處也是你來給,這怎么可持續發展?”這點我覺得認同。

    來自廣東 回復
  2. 作者你好,我關注你很久了。從知乎到人人都是PM社區。平時也很喜歡看你寫的東西。

    但是對于第三點,能展開講一下嗎?

    我的觀點是既然做垂直領域,功能就不能再垂直了。要在垂直領域內提供一站式服務。這樣錯在哪里?還望指教!

    來自廣東 回復
  3. “正確的邏輯是,所有人在你產品上的需求都是能互相得到滿足的。打車平臺上,司機賺錢,乘客獲得服務”
    這句話把你前面家教的反例套過來,也是成立的,把打車平臺套回到你家教的例子中也沒有任何不妥。

    “好的產品總是會有這個特性的。雖然砍掉很多功能、讓能滿足的需求縮減,但不影響產品的核心價值。微信去掉朋友圈照樣可以用…”
    完全不同意微信的例子

    來自北京 回復
    1. 我也是,完全不同意微信的例子! 沒有朋友圈的微信,試試看,很有可能被QQ取代

      來自廣東 回復
  4. 然后嘟嘟美甲就被收購了 ?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