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場景情感渲染 | 如何從產品的精細化和差異化的角度講故事
說到講故事,在產品的每個階段都會經常遇到,不僅僅是在定位的時候,在內容運營、用戶運營、市場推廣、數據分析,甚至產品迭代的時候都要講得一手好故事。故事的目的不單是為了讓非產品和技術的人聽懂產品使用和前景,更重要的是講述產品自身的價值所在。
說到講故事,很多人會想到忽悠,忽悠出來的大都是虛假的,不切實際的,這的確沒錯,但在產品定位階段,說產品沒產品,說資源沒資源,連以后能否開工,開工后能否做成,做成后能否商用都一概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忽悠就在所難免,這種必要的忽悠也是一門值得鍛煉的技巧。
故事有很多種,這里要談的產品定位的故事的類型近似于“童話”,也就是必須讀者都能聽得懂,聽完大致就能明白個道理知道個緣由的故事。切入點不宜高深,描述用詞需簡單,以多個小故事組成,多談情感少說流程,多講事實少擺道理。
任何一個淺顯易懂的故事都基本遵循“起承轉合”的傳統套路,雖說傳統,要玩得轉并不容易。在產品定位中最重要的是“起”和“轉”,對應故事的開始和高潮。用產品中的用戶需求模式講則是“創造需求-滿足需求”和“產生需求-滿足需求”。前一個適合創新類型的產品,后一個適合精準類型的產品。
1.創造需求
在幾年前,這個觀點并不被大眾接受,多數人認為創造出來的需求基本上都是偽需求,真正的需求都應該是出于用戶自發的想法,迫切的需要,當時大家總在圍繞“剛需”這個話題做文章,做出的東西都為了滿足剛需。僅僅幾年時間,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剛需這個獨木橋并不好走,反而那些看似可有可無的玩意兒日漸侵入了大眾視野,這就是創新產品的非剛需潮流,包括瘋狂搶購的奢侈品,快速升級的數碼硬件,一點不實用純娛樂屬性的app。這么看來,創造一個需求并不難,只要人們有足夠無聊,有時間和金錢可以浪費,那么憑空生出個火爆一時,充滿話題的軟件是觸手可及的。
創造需求的根本在于這個需求本身并不是必須的,所以故事要講得生動,貼近生活,調動起讀者和聽眾的對未知情況的感知。這個故事的開篇往往就是:“有一天,我閑著無聊,就在想……如果能……,那該多好玩啊!于是,就想大家能和我一起……”這句話的翻版還有“有一天,我跟朋友在一起玩……想到如果能……,那該多有趣(方便)??!”、“有一陣,我一直遇到一個事情,發現大家都是……的做法,這樣明顯很復雜,但都習慣了,我想如果可以……就簡單多了?!?/p>
這里不要考慮這個產品多么簡單,多么容易被復制,多么容易替代,關鍵在于它夠新穎,夠有趣,夠能殺時間。
2.產生需求
相比上一個創新來看,這是一個難以說精彩的故事,因為所有基于用戶需要而產生的需求都有會有人去做,甚至有些已經做好了。這個故事講起來難度在于精細化和差異化的把控。精細化的側重點在于行業的垂直細分,比如電商中的女性消費,女性消費中的禮品消費;學習軟件中的語言學習,語言學習中的小語種學習;旅游軟件中的境外游,境外游中的自駕游攻略。
這類故事的架構一般都是“XXX軟件和XXX軟件已經培養了XX行業的用戶使用習慣,建立的大型的XXX平臺,但是用戶在使用中發現XX方面遠遠不能滿足,于是我們調研了相關數據,發現這類用戶占比xxx%,并且比例增速較快,于是,我們決定做一款基于XXX行業的XXX類的XXX?!边@里要注意,因為是已有產品類型的精細化,針對于“精細”必須要有數據,這個數據可以不夠準確,但一定要有且合理。
差異化的故事講起來更像是反義詞和近義詞的聯想游戲,如果同類產品已經做得很全面,那自己的軟件就負責精專,如果同類產品很精專,那自己就負責易用,如果同類都很易用,那自己就負責優美,同類都很優美,那自己就要萌。這個講故事的角度要站定一個側面,講這個側面的美好,忌諱大而全,一大就變得空洞,一全就變得沒抓手。小而美的軟件最適合講差異化的故事,可以去AppStore去找一些知名小軟件的產品介紹描述,里面的產品特征串在一起按在使用場景里就是完整的故事。
3.滿足需求
滿足需求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沒有需求會被完全滿足,能滿足用戶的都是階段需求,往往當用戶一個需求被滿足后,就會冒出其他需求來,但不停滿足用戶并不是軟件的解決之道,好的軟件對于需求的滿足也要分階段性。因此,講一個滿足需求的故事定要呼應需求發起的根源,可以幫助用戶前進一兩步,但進多了就會造成障礙,比如多項付款的需求可以被一鍵支付滿足,多走一步的免密碼一鍵支付就需要用戶的授權,而用戶的授權就又是一個門檻。所以這個故事講到一鍵支付足矣,免密碼是故事之后的故事,或者說應該是下一個故事。
在滿足需求階段的故事要講得有延續性,用來證明產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可持續迭代發展,不會做了幾個版本后就遇到產品升級的瓶頸。如果是面向互聯網用戶的話,這個階段不是講故事的完成而是開放式的結尾,這個故事還可以有第二部、第三部、甚至更多衍生故事。
在講故事的時候要注意幾點:
- 單純講述產品功能,回避產品運營,講成使用流程;
- 沉迷于故事的描述,產品與故事之間不夠緊密,把產品部分刪去故事可獨立完成;
- 大量堆砌專業詞語,互聯網熱詞過多,造成故事的情節減弱;
- 講的故事太過極端,是個例;
- 脫離聽眾講故事,始終站在一個角度(個人、用戶)重復相似概念。
講好一個關于產品的故事的基礎就是有感情,產品經理要充滿自信地將自己和觀眾圈入一個感受共同體中,用自己的情感渲染出認知上的共鳴,觀眾被打動后自然就會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就算現階段只有產品定位,其他什么都沒有。
本文由 @開言扯空-為產品經理(公眾號:kaiyanchekong-PM)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