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需求的“艱難”成長

0 評論 12893 瀏覽 128 收藏 13 分鐘

注:本篇主要描述一個需求的成長史,不是一群需求們的血淚史,也就是說需求們的管理不在具體討論中。

之前寫了一篇有關于需求分析中可能遇到的坑《你做“需求分析”,踩過這幾個坑嗎?》,but從理解的角度,應該先了解需求分析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過程才對,so,我終于來“補坑”惹。

一般來說,一個具體需求的分析的整體流程為:

確認需求->具體分析->交付設計/開發->驗收->上線

一、確認需求:[明確自己“有”了->決定是不是要生下]

1、確認需求的本意

為什么會提這點呢?因為需求的來源會比較多,可能有以下來源:

  1. 產品經理自己;
  2. 其他相關的產品經理;(老板、你的leader等)
  3. 其他相關的部門;(運營、銷售、廣告、編輯等)
  4. 直接的用戶;

不同的來源,導致需求“被經手”的程度不同,從而容易導致理解的意思不同。

①這種情況,不太會存在需求理解偏差,除非你當時“精分”了。但是②③④就非常有可能理解錯誤、理解不到位、理解不深入。而造成②③④這種理解錯誤的原因,又有可能分成以下幾種:

a.對方在跟你表述需求的時候,直接表述了自己認為的解決方法,而跳過了表述真正的需求的階段;

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不多問幾個為什么,可能就被他給帶走,按照對方的解決方案做了。但實際上,最終多問幾個why的結果可能就是加一個字段的事情,而不多問的結果可能是新做一個功能;

b.對方在跟你表述需求的時候,自己都沒有清楚自己要干嘛;

這種情況下,還是多問幾個為什么,幫助他整理自己想怎么樣,為什么要這樣,最終發現他的真正需求或者說最終不需要做需求;

2、確認該需求是否有必要

原因可能出現在以下幾個地方:

①產品經理自己YY需求或者僅從某一類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具體在《你做“需求分析”,踩過這幾個坑嗎?》中提到過。這需要產品經理自己進行慢慢糾正。

②其他人YY需求;

a.和產品經理一樣,其他人也可能容易站在自己也是其中一種類型的用戶立場,或者自己對某個功能更專業的角度,去提絕大部分用戶不會用或者“太高級”的功能。

b.也有可能出現在以數據為導向的工作方上。舉個例子:同事A發現下載量特別差,可能就會認為是下載頁的整體文案/頁面風格太不吸引人,可能就會希望能夠把下載頁進行重新調整。但實際上,可能并不是文案太差,而是下載按鈕并不明顯。

針對其他人的YY需求,產品經理要會判別和求證。

3、確認該需求的優先級

這個確實會涉及到該需求和其他需求之間的整體關系,這里不多說,以后再單獨寫一個需求與需求之間的優先級管理。

但是舉個例子好了:假設乃們的產品規劃是先把主打的亮點部分給優化好,再去做基礎性同類產品都有的功能?,F在有個需求是基礎性功能的優化,那么就可以先排在后面,不著急做。

二、具體分析:[既然決定生,那就乖乖十月懷胎]

在第一階段中,已經把很多“不合格”的需求給排除掉了,到了第二階段,就開始進入到需求的具體分析階段,該階段具體如下:

1、分析該需求的做法

①確認該需求影響到的范圍。

例如:同家公司的兩個產品可能共用某塊后臺功能,如果產品A因為需求而想要修改共用的那塊部分,那么就需要考慮到是否會影響產品B的數據獲取、信息展示等,之后的測試也都要帶上產品B。

②確認該需求的做法。

a.確認方案,主要是無爭議的相對最優方案

例如:現在每個app都有節日時的特殊局部UI功能,這個功能如何做才能不需要上新版本就闊以靈活變更UI,這是需要確認的。當然,你也可以說,我每需要更改局部UI的時候,我就上一個新版本。(簡單的需求要復雜做,那我也只能攤手)

b.兩種方案取優,這區別于上述a的情況,而是兩種方案各有優劣,針對不同需求不同情況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例如:同樣一個頁面,可以做app原生頁,也可以做內嵌web頁,耗時、優劣各有不同,需要根據具體的需求去做具體的選擇。

不同方法會導致需要不同的資源、人力和配合程度,需要在確認做法階段想清楚,以盡可能避免浪費、返工的情況。

2、分析該需求的業務流程、邏輯判斷

這個考驗產品經理對業務的理解、邏輯思考的能力以及細心程度。這個在《你做“需求分析”,踩過這幾個坑嗎?》中”具體的需求分析階段“中進行過一部分的反向描述,啊哈。

①梳理業務流程:主要是用來確認涉及到的角色類型、角色的屬性、角色的動作、角色之間的關系。

舉個例子就好了:“發文章并展示”這個需求,至少存在幾種不同的流程:(不做好壞評價)

a.用戶發布文章后,都需要該網站編輯進行審核、格式整理,配上封面圖再發布到主頁內容流(所謂的精選)以及細分分類頻道,例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b.用戶發布文章后,可以直接顯示在某個細分分類頻道中,但是如果要發布到主頁內容流(所謂的精選),需要該網站編輯審核,但不會幫你進行格式整理,會進行封面配圖,例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c.用戶發布文章后,需要投稿到某個頻道(精選也是分類的一種),還需要對應頻道管理員審核,也不會幫你進行格式整理,也沒有封面配圖,通過后顯示在該頻道中,例如簡書;

②確定流程中的邏輯判斷

確定了業務流程之后,根據流程列出過程中的判斷邏輯判斷條件以及邊界條件。延續上面的“發文章并展示”中b的情況:

a.審核通過的標準是什么:每個編輯大人自己定義?還是編輯團隊有統一規則?還是依靠瀏覽量、點贊量、收藏量這種相對客觀數據;是單一因素影響還是多因素綜合影響,綜合的話是否有分別的不同影響權重…

b.審核后是否會導致文章狀態不同?

c.審核后如何展示:展示在哪里、如何排序;

…..

3、根據具體分析的結果畫原型圖

原型圖主要是用來:

  1. 讓猿猿們更直觀了解需求;
  2. 設計師大人更加直觀了解需求,同時了解頁面需要表現的內容以及重要性程度;
  3. 讓所有相關的人們都根準備預估工時;

那么根據原型圖的作用,在制作原型圖的時候,就要明確:

  1. 頁面上展示的內容框架;
  2. 內容的優先級;

另外,強烈建議未確定前都畫手稿,最終確定不改之后,再畫電子稿,具體原因可查看《做“需求分析”,有木有踩過這幾個坑?》中的“制作原型圖階段”

三、交付設計/開發:[既然帶到了這個世界,一定要做個三觀正的蕩蕩少年]

準備好需求分析的前提下,盡可能早的和設計大大溝通。準備好需求分析+原型圖的前提下,闊以跟程序猿GG們溝通惹。

把需求分析和原型稿交付給設計師,并且明確以下內容:

  1. 設計大大了解細致的需求是啥;
  2. 設計大大了解頁面上需要的內容以及重要性差別;
  3. 設計大大了解你想要的感覺是啥(一般來說,大大都有自己的想法);

把需求分析和原型稿交付給程序猿GG們,并且明確:

  1. GG們了解細致的需求是啥;
  2. GG們了解需求的業務流程、邏輯關系以及邊界條件等;
  3. GG們了解做這個需求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是否需要后端、是否需要第三合作方等等);

四、驗收:[三觀不正?你不好,快去掰回來]

承接第三點,分別進行以下的驗收:

1、驗收設計大大的設計稿

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盡快進行修改,盡量在程序猿GG們沒寫頁面之前修改完畢再交付給開發,避免開發不斷的跟著設計稿改而改。

(我有罪!猿猿們請原諒我!)

2、驗收需求

程序猿GG們開發完需求之后,先由測試大人進行功能測試驗收,然后修bug,再驗收,再修二次bug等。如果這個版本的需求都開發完成,那么產品汪們就需要進行驗收,盡可能早的進行第一次驗收,這樣出現業務相關的bug就比較容易被發現。

不要到最后時刻才做驗收!不要到最后時刻才做驗收!不要到最后時刻才做驗收!

五、上線[ 既然該獨立,就去放縱不羈愛自由吧]

需求上線后,理論上從本期的功能層面上來說就完成使命鳥~

but,如果有以下情況的話,產品狗你給我回來,不要跑:

1、該需求被拆分成了n次實現。

有些需求可能第一版本先上個簡單的,之后再繼續去做優化,那么這個就需要被跟進數據,再去決定要不要去做優化;

2、該需求是“測試性需求”。

有些需求,一開始就是為了測試用戶反應,那么同樣需要被跟進具體的數據情況,再去決定要不要取消這個需求或者要不要繼續升級這個需求;

至于需求上線之后的運營的事兒,就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啦~如果有遺漏或者描述的不對的地方,請指正喲~

#專欄作家#

killifer,微信公眾號:killifer。華爾街見聞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腦洞大、笑點低、間歇性“有毛病”的理工科實力逗比少女。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