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方向總結:怎么完成一個新項目的立項
本文將從立項起因、立項過程敘述和立項總結三部分展開,作者是怎么完成一個新項目的立項,enjoy~
筆者為從業年齡4個月的產品新人,從8月份中旬開始著手這一短視頻項目的立項工作,到前兩天立項通過,接近一個半月的時間,第一次負責一個新項目的立項,學到了很多,在此總結。(ToC產品)
本文將從立項起因、立項過程敘述和立項總結三部分展開,可能有部分說法不正統,表達方法也會較直白,若有應該改正之處,希望讀者可以幫忙指出。
立項起因(為什么要做這個項目)
我們之所以做這一個項目,是因為我們公司最近收購了一家做攝影APP的公司,但這一APP的模式過于老舊,準備放棄掉了。所以我們打算做一款更符合當今用戶胃口的短視頻APP,這款短視頻APP的用戶與原攝影APP的用戶存在較高的重合度,短視頻APP上線后,我們再把原攝影APP的活躍用戶和舊用戶導流過來,實現短視頻APP的冷啟動。
在此總結一下新項目立項的三種常見的起因:
1. 舊產品的導流作用
也就是手頭上已經有了A產品,但是A產品立意老舊,已經處于增長乏力狀態準備放棄,積累在A產品的大量用戶不可能白白浪費吧,所以就建立新的產品B,將A上的用戶導流到B上來,合適現有的冷啟動資源,價值巨大。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A產品和B產品的用戶畫像存在重疊,這樣并不難辦到。
我們本次的項目主要就是圍繞這一點發起的,像阿里最近發布的“real如我”也是利用了舊產品“來往”的導流作用。
2. 產品矩陣
任何企業的目的肯定不是指向單個產品,而是指向某個領域,所以指向某個領域就會計劃好做出好幾款產品,形成產品矩陣來侵占這個領域,這就是產品矩陣了,所以按照產品矩陣的規劃開始一個產品的立項,說到底就是按計劃在實現企業的藍圖。
如阿里先做了淘寶,他們的目的是整個電商領域的產品矩陣,所以又做出了天貓和閑魚,形成產品矩陣占領電商的市場。
3. 絕佳的市場契機
這一種起因就很普遍了,發現了一個絕佳的模式可以解決用戶存在的痛點,比如當初的知乎開始就是發現用戶需要一個高質量的問答平臺。一般多見于初創企業,但是這種起因在現在越來越少做的起的了,因為互聯網行業發展至今,幾乎所有的有機會的市場都被滲透了,不過也不絕對,畢竟時代在變,用戶的需求也在變。
以上三種起因,絕對不是單獨存在的,大多數情況下是兩者或三者并存構成的。
立項過程敘述
接到這一任務后,先明確最終的產出物就是一份立項評審的PPT,立項PPT的思路為:
典型用戶場景→闡述痛點→收集數據證明這痛點很廣泛→現有的競品是誰,他們是怎么滿足這痛點的?他們有什么優缺點?→結合對競品的分析我們大概想用什么方法滿足這痛點→這樣做有什么市場契機?→具體的產品方案及未來展望。
這評審PPT的框架同時也是整個項目探索的路徑,把整個項目拆分為這幾個小問題一步步去解決,我們的項目也就慢慢成形了。
上述的流程,有兩個點有必要單獨拿出來細說:
①對于支撐的市場數據,其實有時候是找不到百分百切合的數據的,這時候只能采取曲線救國戰略了。
比如你想找到調查數據證明大很多人手機相冊里都堆積了很多照片,并對此感到很煩惱。目前,這在國內的市場調查報告里是找不到的,所以只能通過找到在旅游、聚會這種場景下,人們都很喜歡拍照,結束后又沒有整理照片的習慣,而且每年又有很多人去旅游,很多人參加聚會。這樣,也間接說明了很多大家都會面對手機相冊推擠大量照片的煩惱。
②評審環節的產品方案不是PRD,只是描述產品的結構和使用流程(我這邊是畫出原型方案)就夠了,因為項目評審未通過,沒必要寫到PRD那么細的顆粒度,萬一項目沒通過,花精力寫出的就浪費了,這可不是一筆小的消耗,另一方面,寫PRD也拖慢了立項的進度。
就這樣,通過這樣打怪升級的方法,形成了產品的概念,完成了立項評審的PPT,當然,作為小白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我上司的不少引導性的幫忙。
9月14日進行了第一次的立項評審,參加評審的是公司的創始人和技術總結、財務總監加運營總監。當然,第一次評審沒能通過,說是評審,其實更像是提意見大會,收集到許多的改進意見,回去針對性地調整等待下一次的評審。
9月20日,第二次評審還是沒通過,問題出在對產品后續的發展闡述不清楚上,回去再改。
9月25日,針對性改進之后,第三次的評審終于通過,老板找投資方核對項目,9月27日,下達準確消息,項目立項完成,準備給項目分配資源,項目正式啟動。進入下一個階段。
立項總結
作為一個產品新人,公司以及上司可以給我充當這樣一個和經驗不符的角色,真的很感謝,在這過程中,我也是通過混跡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社區等的產品社群找尋前輩的相關經驗以借鑒。但是有一點至關重要,一套工作規范不是萬金油,收集盡量多的經驗,結合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和環境,整合成最切合自己的行事規范,包括我評審PPT框架、市場數據整理方法和競品整理方法都是這樣總結出來的,這才是最正確的做法,照貓畫虎行不通。
作者:Vibin,公眾號:一只產品新人
本文由 @Vibi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學習
我們立項是要運營立的
產品經理不參與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