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產品經理來說,懂中臺架構很重要!
很多地方都在說中臺,很多公司都在建中臺。那么,究竟需不需要中臺,怎么建中臺?產品經理首先要想清楚。
中臺其本質是企業IT架構的一種形式,和傳統IT架構的核心區別在于其更加貼合業務架構,是企業IT戰略適應業務戰略的高階抽象,業內稱之為中臺戰略。
本文目的不是探討中臺的起源和概念,而是從中臺本質、中臺目的、中臺落地三個角度來談談中臺。
相信通過此文,可以讓大家對中臺的理解有一個新的廣度和深度。
一、中臺的本質:回歸企業架構
1. 企業架構回顧
簡單回顧兩點:
- 企業架構分:業務架構、IT架構;
- IT架構分:數據(信息)架構、應用架構、技術架構。
企業架構的核心作用,就是填補了企業業務規劃和具體IT建設之間的差距,最終達到企業戰略、業務、IT建設的協調統一。最終目的都是支撐企業目標的實現——中臺的本質就是回歸企業架構。
很多關于中臺的書和文章在追溯中臺概念時,近則引用美軍海豹突擊隊的架構,遠則引用中國古代的三省六部制。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中臺”本身是一個業務組織架構的概念。阿里的中臺戰略,本身也是因為業務組織架構的中臺化調整,促使IT架構升級轉型。
所以,中臺概念的核心在于業務架構,業務是其靈魂。
2. 中臺是IT架構的一種選擇
為了支撐業務架構中臺化這個戰略目標,“中臺”是IT架構的一種選擇方式。
以阿里的中臺為例,其強調“共享服務體系”——這是中臺的基礎。其初心很簡單,即為:服務重用,快速響應和創新。
基于阿里自身的業務發展,其電商的基因使得關于訂單、庫存、支付等核心業務流程都是相通的。所以,根據這些不同業務部門而又相同的業務訴求,才發展出符合阿里的中臺形態。
量變是過程,質變是結果。
阿里中臺的架構,是質變的產物。
我們如果想要設計符合自己公司業務的中臺,更要學習阿里IT架構演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量變過程。模仿參考的價值,在于根據對過程梳理,總結規律,再根據規律結合自身企業的需求來實踐自己的量變過程。
即使“中臺”上線后,阿里也強調“服務需要業務的不斷滋養”。
因為市場在變、業務在變,要求IT服務必須也跟著變。
——這才是真正的企業架構所要達到的目的。
本節總結
- 中臺的本質是回歸企業架構,中臺是企業IT架構為了適應業務架構的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 阿里中臺是基于自身業務架構發展需求,逐步摸索迭代,是量變到質變的產物;
- 任何企業做中臺,需要從企業架構入手,梳理出業務架構,根據核心業務流程來規劃自己的“服務共享體系”。
二、中臺的目的:調和不可能三角
1. 中臺需要取舍: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不可能三角”是金融金域的一個概念。
類似于項目管理中的時間、質量、成本,并非三個不能同時成立,而是說必須有所取舍,最終達到均衡。
如下圖,各邊必須有所扭曲才能物理存在。
在IT系統架構中也存在不可能三角,Consistency(一致性),Availability(可用性)和Partition Tolerance(分區容錯性)。
通俗解釋如下:
- 一致性:數據一致、信息一致;
- 可用性:所有請求的在限定時間內有返回;
- 分區容錯性:某個分區有故障,依然保證其他服務正常使用。
上述就是2000年由Eric Brewer的提出的CAP定律,初始目的是針對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的。但是,我們從企業架構層面看IT架構,其本質邏輯是一致的,就是由個體組織成整體,給外部提供統一的服務。
IT架構要兼顧一致性、可用性、容錯性的需求,如何實現最優配置是一個關鍵點。
我們回到不可能三角理論的初始場景-金融場景。在金融系統中的不可能三角是:資本的自由流動、貨幣完全獨立、匯率穩定。
易綱在中國提出了X+Y+M=2理論來指導中國的金融政策。
我們把該思想帶入IT架構中可以如下假設:
- X=1表示數據必須完全一致性,x=0表示完全不在乎數據一致性;
- Y=1表示系統必須100%可用,Y=0表示不在乎系統是否可用;
- M=1表示系統必須具有分區容錯性,M=0表示不在乎分區容錯性。
如果我們按照上述指標給我們的系統打分,極值的X+Y+M=0,X+Y+M=3不可能成立。,而中臺的目的就是在于找到X+Y+M=2的一個解。
比如,我們以電商系統的購物車、支付、登錄三個場景為例。
(上述評分僅供參考,解釋概念之用)
針對各種不同場景對于CAP取舍,按照辯證法的來說就是找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阿里通過中臺劃分: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其中業務中臺又分為:賬戶、會員、商品、交易、訂單、支付等。
不同的業務中臺都是找到該場景下的CAP最優組合,然后選擇不同的技術中臺服務來實現。
而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的本質區別在于,業務中臺產生數據,數據中臺加工分析數據。
2. 中臺需要優化資源配置
經濟學有個研究的方向就是資源配置。
因為資源總是表現出相對的稀缺性,從而要求人們對有限的、相對稀缺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服務,獲取最佳的效益。
所以,人類社會會有各種規則、制度、結構,這些和IT領域是一樣的。因為IT資源也是相對有限的、稀缺的,怎么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效益是IT架構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筆者幾年前就遇到一個情況,公司的一個項目使用的是阿里云的RDS for MySQL。
因為云資源那時剛剛在公司推廣,所以預算沒有算在項目組內部,導致有個報表的的sql寫了N多個join,每次執行變慢都是申請提高配置,后來配置已經到頂了,暴雷了。
IT資源就是有限的和稀缺的,這個不僅僅是指性能,也包括公司投入的資金和精力。所以,只能通過梳理報表取數邏輯,優化數據物理結構和查詢邏輯來解決。優化后,MySQL配置砍了2/3 依然反應很快。
其實,中臺的價值和上面例子殊途同歸——中臺就是用有限的資源,通過架構合理的設計,來產生最大的效益。
本節總結
- 中臺需要的是均衡,而不是極致。其需要根據具體場景在一致性、可用性、容錯性實現取舍;
- 中臺需要降本提效。中臺目的在于優化資源配置,實現IT架構效益最大化。
三、中臺的落地:侵入性和融合性
1. 中臺落地的問題
經??吹揭痪湓挘褐信_是個一把手項目。
這句話的本質核心是:一把手更具有對業務架構調整權力。
但是,現在很多企業實施中臺容易出現下面幾個問題:
- 照搬別的企業中臺架構和設計方案;
- 中臺作為一個單純的IT項目實施,強制讓其他系統接入;
- 后期規劃模糊,項目進入運營階段,要死不活。
這種照搬的問題,從古至今各個領域數不勝數。
幾年前有個很火的詞可以形容這個情況,就是“山寨”。照搬說簡單點就是抄、借鑒,說深入一點就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肯定不存在一套可以支撐所有企業需求的方案,因為每個企業的商業模式不同,業務架構也不同。IT架構是支撐業務架構的,肯定是不同的。
比如,阿里的要做統一登錄,但是騰訊卻硬把QQ和微信登錄拆開;阿里需要交易中心,百度肯定不需要交易中心。
這些都是企業業務架構決定的,回到中臺的本質,其實業務架構中臺化在IT架構的提現。
中臺作為一個單純的IT項目實施,最后上線后推廣效果一般來說都是差強人意的。因為中臺項目組的成員一心一意都是中臺思維,但是對于其他項目(產品)組的人來說,他們需要的可能就是一個簡單的服務共享。
當中臺的設計對其他現有系統侵入性太強時,不同項目組成員的項目目標是不一樣的。中臺想著接入,而其他產品組是求穩求快。
一個中心是忠,兩個中心是患——不同目標(KPI、OKR)就是不同的中心,最后肯定是差強人意。
中臺是一個和戰略比較接近的概念,當做一個項目做,在遇到前面兩個問題后,肯定會進入內部的迷茫和躊躇。
因為中臺需要頂層設計,需要從上到下的一種共識。它不僅要關注企業的各種業務場景,而且還要關注場景背后的本質,場景是快變量,但背后商業本質是慢變量。
中臺就是要抓住慢變量來支撐快變量,就像掌握加速度的這個概念來預測未來速度一樣。
2. 公司是否真的需要中臺
什么樣的企業適合做中臺?
這個問題反過來就是:公司IT戰略下一步怎么走?
很多事情我們總是做不對,后來才發現,其實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做這個事。這就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
做中臺也是這樣,先回答我們是不是需要中臺,再回答我們怎樣做中臺。
什么時候需要中臺,我覺得要回到企業本身商業模式的本質,以及中臺的本質。
根據各項比對來看,企業是否需要中臺,個人總結中臺本質主要是以下三塊:
- 服務共享,使得專業部門專注于領域本身;
- 資源配置優化,解決煙囪式重復建設,降本;
- 快速支撐業務,抓住慢變量,提前準備,當業務的快變量來臨時可以快速支撐。
所以企業做中臺時,也要考慮是否有以上三點訴求,對應的公司業務就是:
- 是否需要強大的服務共享中心;
- 目前有哪些項目是重復建設;
- 公司的業務是否面臨市場快速變化的沖擊,需要快速調整。
如果用上文中X+Y+M=2的思維方式,也可以把上述三點分別打分。求和后如果結果等于0,那肯定是完全不需要中臺;如果是3,那表示不做中臺就會死,這個值可以由公司以及顧問評審確定。
3. 中臺落地解決之道
在解決了企業要不要做的問題后,進入了怎么落地的問題。
根據個人經驗和與業內高手交流,我把步驟分為如下:
- 梳理業務架構,找出相同痛點——做出來;
- 組織中臺核心團隊,從相關系統或業務單元抽調——用起來;
- 根據公司業務戰略,制定中臺迭代計劃——持續用。
從業務、組織入手,看需要什么樣的共享中心,這是第一步。
同時,也要調研企業IT項目重復建設的情況,從業務、技術兩方面入手。
比如滴滴打車,他有一個出行中臺,根據快車、拼車、優享、出租車等不同場景的需求,他們抽象出乘客、司機、計費、訂單、接駕送架等共享中心。滴滴給客戶體驗可能是一個APP打車服務而已,但是其不同的叫車服務,背后都是獨立運營團隊,但是打車服務的共性也是很明顯的。
團隊成員的組成非常重要,因為做中臺不僅需要了解中臺的概念,更要對現有系統熟悉,不然最后肯定是雞同鴨講。
因為就像有人質問的,我一個表加一個API解決的事情,為什么要調用你那么多的服務才能搞定。所以,中臺團隊里一定要有一些現有產品團隊的人,并且是那些對現有產品深入了解和思考的人。
前面兩個是解決做出來,用起來的問題。但是,中臺是深入貼合企業業務架構變動的,所以“持續用”是中臺必須面對的問題。
有些工具性項目,可能就是幾個月或者幾年的生命周期,但是中臺是要和企業共同發展的。
就像阿里說的,需要業務的滋養,然后反過來再促進業務的成長。
對復雜度的控制是設計工作的本質。
系統的目的是實現特定功能來解決問題,而架構的目的是給系統提供一個藍圖,中臺架構就是如此。
中臺系統持久性的生命力,來源其架構設計的前瞻性,而前瞻性的核心就是找到所服務的業務架構中的慢變量。比如公司的營銷策略是快變量,但是其庫存是慢變量。
而一切企業業務架構的核心慢變量,就是公司的業務戰略。業務戰略,也是基于企業對市場趨勢的預測和公司現有情況做的目標集合。
下圖為作者之前做完中臺項目后的第一時間體會總結,功能大家參考.
本文總結
- 中臺不是萬能的,不是包治百??;它只是根據企業架構的中IT架構的一種選擇,其靈魂是業務架構。
- 中臺尤其自己的理論基礎,成功的中臺項目是量變到質變的產物,非一日之功。
- 中臺不追求極致,它追求合理、合適,在CAP中找到一個平衡。
- 中臺落地,一定要結合企業自身業務架構和需求為基礎。
#相關閱讀#
#專欄作家#
俠之大者,微信公眾號:俠之大者(ID:xzdzkamil),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互聯網金融和企業信息化轉型。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好牛,那么短的時間能把東西搞的這么清楚很了不起
大佬,您寫的是真的好,真想跟您交個朋友,能一起探討產品方面的問題
微信公眾號:俠之大者(ID:xiazdz)
有個問題想咨詢下,會員的訂單記錄、商品瀏覽記錄、商品推薦記錄,應該是會員中臺、訂單中臺還是商品中臺呢?
看體量,和研發投入。會員只是一個身份標識,他交易部分也是輸入交易中心 或 訂單中心管理。
前面的文章都還能看得明白,到這一篇有點meng‘?bi
待我發后,給你加白名單。稍等幾日
好的,期待 !
已添加長期轉載權限
非常好的文章,謝謝作者分享,拜讀受益匪淺。
今年5月開始接觸中臺,現在已經在第一階段的搭建的道路上了。
看完后,覺得公司對中臺的定位和文中有著比較不一致的情況,覺得公司把后臺和中臺的定義合并了。
主要還是操盤人全局的掌握能力
寫得很棒,一定是深入做過中臺的
2017年底接觸,18/19 實踐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