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迷茫期產品經理的一封信

8 評論 7312 瀏覽 89 收藏 19 分鐘

似乎進入互聯網的那一刻起,迷茫以及隨之而來的焦慮成為了我們的「伴隨性情緒」。所以今天就專門給迷茫中的小伙伴們寫了一封信,從我個人經驗以及自我反省的角度出發,談談我們如何與迷茫相處以及更好的度過迷茫期。

因為偶爾寫寫文章的緣故,讓我可以以文會友,結交蠻多行業內的小伙伴。每次在與小伙伴們進行交流的時候,都會發現「迷?!箍偸俏覀児餐脑掝},而且這種「迷?!共环帜挲g、地域與階段,是廣泛的、普遍的存在——剛畢業的新人在求職時會因缺失方向而感到迷茫、工作兩三年后的從業者會因職業瓶頸而感到迷茫,即使是多年的職場老鳥也會因看不清行業前景而感到迷茫……

似乎進入互聯網的那一刻起,迷茫以及隨之而來的焦慮成為了我們的「伴隨性情緒」。所以今天就專門給迷茫中的小伙伴們寫了一封信,從我個人經驗以及自我反省的角度出發,談談我們如何與迷茫相處以及更好的度過迷茫期。

一、持續性地閱讀

現在回想起來我過往經歷中最充實的一段,是我讀大學三年級的那一年。大學前兩年我一直在學生會和社團工作,很難有太多空閑的時間。大三那一年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讀書計劃,具體的執行標準是每天早上7點起床,一直到晚上8點回寢室,非上課的時間我都會在圖書館度過。

利用這些閱讀時間我通讀了各分學科分類下大量的經典名著,包括哲學、歷史、心理、經濟、管理、營銷等等?!F在回想起來,當時的閱讀其實是挺瞎的,很多名著晦澀難懂,我只能理解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但是書中那些奇特的世界觀、壯闊的景象卻讓我大開眼界,心中仿佛埋下了火熱的種子。

這個閱讀的習慣伴隨著我后來辭職學習、轉行做產品一直到現在,很多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會告訴自己「找兩本書來讀讀」。「閱讀」在我看來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外界環境是持續變化、是不可控的,但是我們自身的成長與學習卻是能夠把握的。

至于讀什么,我的觀點是:盡量不讀快餐性的東西,比如抖音、頭條的內容,這些東西與看電影、打游戲的本質是一樣的,只能給我們帶來暫時的享樂,并不會促進任何的思考與成長。

我比較建議大家多讀系統化的書籍、一些行業的經典名著,比如我最近再重讀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另外是一些行業前輩的心得,比如周航的《重新理解創業》、周鴻祎的《我的互聯網產品觀》等;當下熱門的書可以做一些了解,找好的部分閱讀即可。公眾號可以做為補充,一些優質的公眾號也會提供有價值的思考。

所以我給的第一條建議是:希望每一個迷茫中的小伙伴能夠持續性的閱讀,在這件事的投資上,我們肯定是穩賺不虧的。

二、堅持做一件事情

「堅持」是我今年在進行自我反思時的一個核心關鍵詞,我甚至有些覺得它是我個人發展中的巨大軟肋。

2016年風頭正盛的內容平臺是當時的「今日頭條」ne,字節跳動以其獨有的算法推薦機制打敗新浪、鳳凰、搜狐、騰訊等一眾老牌平臺,笑傲內容江湖。自媒體界曾一度出現唱衰公眾號、轉戰頭條的聲音。

當時我的腦袋中還沒有任何的品牌與商業化意識(甚至連公眾號都沒有注冊),只是覺得今日頭條這么火,那么我有沒有可能在上面嘗試著發表一些文章,看看用戶的反饋?

于是我在頭條號上連續發表了八篇科技類點評的文章,截止到我寫這篇文章時,我又查了一下閱讀數據:整整859944次閱讀。

寫給迷茫期產品經理的一封信

八篇文章中除了兩篇沒怎么被頭條的推薦算法青睞外,其他的幾篇基本上篇篇爆文。當時我也特別開心,覺得找到了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情。但畢竟我的本職工作還是產品經理,在堅持寫了八篇之后,我就開始以”忙、累“等借口推辭寫作、自我安慰,最終頭條號就這樣被荒廢掉了。

現在幾年過去了,我突然反問了自己一句:如果當時我把這件事情堅持下去,會怎么樣呢?

我想大概率是我現在會成為一位做的不錯的自媒體品牌,兼職收入養活自己肯定都綽綽有余。但是很可惜,我并沒有堅持。

如果按照「色彩性格」進行劃分的話,我是典型的紅色性格——興趣比較廣泛、好奇心強烈,但隨之而來的是對事情缺乏耐心和堅持。

所以當我讀到「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這句話時,會有很大的觸動與反思。寫作是我熱愛的事情,與別人分享觀點也讓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寫一篇出彩的文章對我而言不是難事,但是寫一百篇呢?一千篇呢?

前段時間在我讀到吳曉波的個人經歷時非常有感觸——很多人都知道《大敗局》的出版讓人吳曉波聲名大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出版這本書之前幾乎每年堅持寫一本書,并且在多家報紙上持續的撰寫專欄。正是有了這一系列的積累,才有了后來《大敗局》的爆火,從這個角度上看,吳曉波在自媒體時代的大熱雖是偶然、但是必然。

所以今年在進行自我反思的時候,我反復的告誡自己:一定要在一些事情上有所堅持,哪怕只是堅持寫作、堅持鍛煉!如果連這些事情都不能堅持,我又何來的資格談迷茫與焦慮呢?

同樣把這個觀點送給迷茫中的產品人,很多初級的產品人都會問我:如何快速的入行?如何快速的提升產品感?如何快速的學會行業分析等等。

——這些問題背后反映出來的是小伙伴們迷茫時的焦慮,換言之也是急功近利。就拿提升「產品感」來說,我很早之前就說過提升的方法:把App Store各個領域排名前20的產品下載下來逐一研究一遍(總數加起來大概有400多個產品),你的產品感自然就有了。但是大多數人只會分析幾款自己喜歡的產品,又有幾個人耐著性子去逐個琢磨呢?

所以在迷茫期間,我認為小伙伴們可以給自己確定一些目標,比如:堅持的閱讀、堅持的鍛煉身體、堅持的去不同的地方旅行、堅持每月去拜訪一位同行等等,在堅持做這些有意義的事情時,我們的能力與眼界得到了提升,迷茫感也會隨之減少。

三、分清楚自己的天賦和興趣

興趣和天賦是我們從小都在講的話題,但已快到而立之年,我才發現認清自我的興趣與天賦是件極困難的事情。

那么什么又是興趣、什么又是天賦?在我的概念里,所謂的「興趣」就是你對某件事物有著持續的熱愛、愿意不斷的投入時間與精力;所謂「天賦」就是在某些事物或領域,花費同樣的時間,你可以做的遠比別人優秀。

我第一次對「天賦」和「興趣」有較深的體會是在讀大二的時候,當時我已經學習了一年多的街舞,后來舞蹈室迎新、來了一位大一的學弟,他之前是沒接接觸過舞蹈的,但我發現他在學習了一個月之后舞技就領先了我。這件事讓我備受打擊,當時我驚訝的發現原來人都是有天賦的,我對街舞有興趣、卻沒有天賦,于是我果斷的進行了放棄。

另外一個故事是關于當下的熱門競技游戲「英雄聯盟」,我是從五年前開始接觸這款游戲的,空閑時間里它成了我最大的生活樂趣。

但是五年時間過去了,我的游戲競技水平到底如何呢?只能算中等。因為我每次打游戲的時候都會陷入一種非理智的狂熱狀態,隊友如果在游戲的過程中坑了我,我的心態就會非常失衡,失衡之后操作就會畸形,進而加大了失敗的概率。盡管我每次都會提醒自己這只是一個游戲而已,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但真正玩起來、還是很難調整。

而我在觀看一些職業選手紀錄片的時候,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的職業選手從接觸游戲到達到頂尖水平,大概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相比之下,可以說我對這款游戲是很感興趣、很熱愛的,但它卻并非我的天賦所在。

這些過往的經歷告訴我,興趣與天賦在很多時候可能是兩個東西,認清楚自己在某件事上到底是有興趣還是有天賦,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很多剛畢業的小伙伴們看到「產品經理」的火熱就開始爭相進入這個行業,這其實無可厚非,但在后續做的過程中,也應當逐漸去思考自己對互聯網、對產品經理,到底只是三分鐘的熱度、還是真正的感興趣、亦或是有天賦?

所以我建議迷茫期的小伙伴可以多去嘗試一些東西,不一定非得把自己的路給限定死,我剛也畢業時也做過產品推廣、渠道管理、市場調研等工作,后來又辭職去讀書、幾經波折后才把自己定位到產品經理的崗位。而當下的就業環境也是非常開放的,小伙伴們在就業初期不妨多嘗試一些崗位、更好的發現自己的興趣與天賦。工作的意義往往是干出來的,實際去做了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

四、保持開放的心態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已經四十多歲了,每次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有所感悟的時候,我都喜歡與他進行交流。一方面是因為他在阿里和外企都工作過、經驗豐富,另外一方面是因為他一直在持續性的學習和成長。

雖然他的年齡比我大了不少,可以算作前輩了。但在我們彼此溝通的時候,他通常保持非常開放的心態與我探討問題,并非單向的去宣講他的觀點。看到優秀的書籍或內容時,我們也會相互推薦,共同的提升與成長。

「開放心態」一直是我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成長性、是否適合成為朋友的重要標識。大學時期我們的成長性是最高的,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嶄新的,我們持續性的汲取各種知識。畢業之后步入社會,我們也會不斷成長與提升。但據我的觀察,人往往到了三十歲之后開始走向封閉。

這個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工作年限以及社會地位,會有種自我的滿足與得意感,逐漸開始排斥一些新想法和新觀念。而成長的步伐也就逐漸從這個時候開始緩慢與停滯下來。

我對自己的要求一直保持開放的心態,向不同的人進行學習。但其實想做到這一點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一些時候開放心態可能會給人帶來焦慮感。比如:曾經有段時間我比較拒絕認同同齡中比較出色的人,因為看到這些人會讓我感到焦慮:同樣是人,為什么你那么厲害呢?

心理學講「人都是需要對自我進行認可的」,哪怕全世界覺得你傻。看到同齡中比自己優秀的人,我們的心里難免會因焦慮而變得失衡、從而拒絕接受對方,甚至想要通過詆毀來達到心理平衡,這其實是人的本性(北京謝雕案就是這樣的例子)。

但開放的心態則應該反問自己為什么別人做到了自己沒做到的事情?自己該向對方學習些什么?后來在自我反省之后,我逐漸調整了自己的心態。

「開放的心態」會持續性的更新自己的認知、接納新的觀點與思想、并且持續性的提升自我,「心態是否足夠開放」也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具有持續發展潛力的依據。我非常建議迷茫期的產品人在外面多看看、多聊聊,去傾聽和思考一些不同的聲音與觀點,而不是封閉在自我的世界里。

五、選擇最難走的路

前幾年網絡上流傳的「褚時健70歲種橙子」的故事給我帶來了非常大的震撼,早在我讀書時期,就從吳曉波的《激蕩三十年》中看到過褚老的傳奇事跡,他曾被打倒改造、歷經磨難,改革開放后又以一己之力將瀕臨倒閉的云南玉溪卷煙廠打造為紅塔煙草帝國,再后來又因涉及貪腐被關押,他的女兒也因此含恨自殺。

70歲是個什么概念呢?

是孔子所言的知天命、人生無所欲的階段,換作我肯定躺在家里頤養天年了。但是褚老卻還在嘗試新的事物,不斷的挑戰自我,讓我對這樣的一位老人非常的欽佩。

結合到自己的經歷,從二十歲出頭混跡社會到現在接近三十歲,「身心的兩重變化」也是非常明顯的:

  • 一是身體素質會越來越差,20歲左右的時候,活蹦亂跳一整天都不會感覺疲憊,通宵玩一夜第二天還能照常上課。但現在就很明顯的感受到身體素質大不如前了,休息的時候更愿意待在家里,偶爾熬夜一次也要好幾天才能恢復;
  • 二是思想上的變化,二十歲出頭的時候真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什么新鮮的事物都想嘗試下,而現在開始會有患得患失的心理,開始會有固化的思維和想法。

身體上的變化是人發展的自然規律,「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必然。而思想上的變化才是我逐漸感到恐慌的,一無所有的時候往往也沒有多大損失,那時候無論是學業還是工作,我都一直在選擇最難的路,而現在有了一點積累后,我開始會有故步自封的心態了。

所以我會給迷茫期的小伙伴建議:在迷茫時選擇最難的路。

這也是對我自己的告誡,最難走的路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改變與提升,它會讓我們離開原有的舒適區域,去發揮出最大的潛能來應對環境的變化。而相應的,我們的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以上幾條在迷茫期的建議其本身也是對自我的反省與告誡,希望每位小伙伴在迷茫期都能不斷的積累自己、持續性的成長,在心中埋下一顆樹的種子,即時被踩到泥土中也能不斷的吸收養分,終有一天長成參天大樹!

#專欄作家#

旺仔九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心理學碩士,服務電商類產品經理,微信號:Jackaniy(添加請說明來意)。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時隔4月,再次拜讀大佬的文章,雖然不能說因此通透而不迷茫,但總能讓我靜下心好好思考

    來自廣東 回復
    1. 相互學習哈。

      來自浙江 回復
  2. 累計閱讀80w ,累計收入0 ??

    回復
  3. 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回復
  4. 文章不錯,有思考有深度

    來自廣東 回復
  5. 和作者大哥一樣,喜歡打游戲,紅色性格,興趣廣泛。明年畢業開始做產品經理??多讀書!

    回復
  6. 我是第一個點贊的,hhh。收藏一下,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許多對的話卻不踐行,實在是一大損失。
    剛畢業,本來就沒多少負擔,我也要走最難的路。??

    回復
    1. 好的,三師弟。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