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CEO愿意為你的產品“買單”?——YY產品介紹中的坑坑坑
恩,這是一篇態度端正的自我嫌棄的半YY總結~~
自暴其短一向是我的“特長”,but通過擼文的過程來反思,進而整理邏輯又是這半年來經常干的事兒,所以今兒討論的話題是——如何做產品介紹?
起因是前兩天給老板做產品方案講解的時候,講的特別糟糕,而且短時間內發生了兩次。其實講的時候已經發現不好鳥,后來發現聽的人們在討論的時候跑偏了中心,更是崩潰潰的以頭搶地惹。 (自爆起來不帶一點臉紅…)
這個bug其實以前日常工作中我也有一些,不過后來被我修復惹。只是,對于產品介紹這種比較正式的部分,以前還沒有被提交到最高優先級(以前并么有需要),這樣看來,得升一升level惹。
事實上,大到產品方案的講解,小到日常需求的溝通,都需要產品經理在溝通上比較有技巧,或者說是至少先讓人不跑偏的聽明白、聽懂,進而再贊同你。
那么如何避免坑了自己又坑了別人捏?
俺決定反思整個過程中自己犯過的錯以及猜測過程中可能犯的錯來反向描述怎么樣才可能是對的。(知道自己briefing弱就要認,態度杠杠的)
結論:要!有!層!次!感!
不愛看小白“剖腹”長文的,闊以假裝自己看完惹,蛤蛤蛤…
一、沒有描述清楚市場背景內容
想要做一個產品,那么必須先讓決策人認可你的方向。如果方向就不被認可,那么你后面講的其他內容都是枉然,還不如一開始就被咔嚓,長痛不如短痛。
如何證明你的方向是“可能”正確的呢?
- 描述市場總體現有產品的分類、現狀,以及分別對應解決了用戶的什么痛點。這部分是用來讓決策人對你想做的產品的大市場范圍有個最大致的認識。
- 描述該市場用戶現有未被解決的痛點,這部分是用來感知機會的,闊以結合用戶場景分析、調查問卷、用戶訪談結果等等來佐證。
- 描述公司現有的資源是否能夠支持這部分機會。如果本身想做的事情就是公司的長處,那么被考慮的機會會大很多吧。
二、沒有描述清楚產品的大框架就直接深入描述細節
這個一看就知道要悲劇,點解?(是的,我是負面范例)
- 決策人都不知道你想做什么東西,你就跟他講細節,這就跟沒進門就指望別人知道你家構造是一個道理,不可能嘛,對不對(請腦補康熙來了陳漢典模仿乃哥的臉,謝謝)
- 重要的框架部分被你一句話打發了,其他的全是細節,很有可能聽眾到最后忘記你講過框架的部分惹,出現了“什么?你說過嗎?我怎么沒印象”的情況。
那么應該怎么做呢?我覺得應該要結合上文第一大點的情況下,用幾句話來描述你想做的產品是什么、解決什么競品沒有解決的問題。(也就是最大亮點)
以早期華爾街見聞為例子做產品介紹:(我真的非常隨便舉的)
當時國內的國外資訊市場情況balabala…各大競品是balabala…
國內外匯、黃金等投資者情況balabala…痛點是balabala…
那么華爾街見聞利用自身的內容長處,主攻國外金融資訊,主要解決國內投資用戶無法方便、及時、準確看到國外資訊的痛點和市場空白。
三、講清楚產品的不同階段的不同重點,但不要讓聽眾誤會
在介紹產品的時候,可能會介紹到產品的不同階段,并且在不同階段中,產品可能分別著重的不同重點。
but,這里有個重點,辣就是別讓聽的人留下你不想讓他留下的印象。
舉個例子:
你想做的是一款以xxx為基礎,進行話題衍生的金融資訊產品。xxx是亮點,也是競爭力。在產品第一階段,通過不斷完善xxx來吸引和留住用戶,之后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導向交易,完成用戶看資訊-看個股-完成交易的完整操作流。
雖然最終走向的是交易沒錯,但是并不代表它吸引用戶的點是交易,不代表我們應該先開發交易部分。
四、描述產品的基本頁面時一定也要有層次
前面把產品的方向和形態以及可能的階段重點都給講了,接下來就要把概念落實到頁面上,讓大家直觀感受一下惹。
這里說的層次感,還是和第二點說的是一個事情,只不過第二點是大范圍上的層次感,這點是小范圍上的層次感。
先描述頁面們大致的框架是什么,主要有哪幾個頁面,再描述最主要的幾個頁面的作內容框架、作用。
至于具體頁面的細節,其實暫時不需要描述,如果決策人感興趣的話,他之后肯定會細問的。
五、一定要解釋涉及到的專有名詞
道理還是比較明確的,不然有可能發生以下情況:
“你說的每個中文字我都認識,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你說的每個詞我都認識,但是我不知道我理解的跟你是不是一個意思”;
這種相互認知偏差的情況經常出現在工作or非工作場合中,所以,為了保證大家討論的認知一致、理解一致,一定要說解釋清楚。
六、思維別被聽眾的提問帶走
如果在上述描述產品的時候沒有描述好,那么就有可能給聽眾錯誤的理解,由此導致他提的問題可能超出你的預期。這種情況下,不要被對方繞呀繞呀的就繞進去了。
當然,不被繞進去的前提,是你真的想清楚了這個產品要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但凡是沒想的那么清楚,就離掉坑里不遠了。
七、脾氣別被聽眾帶走
每個人對市場、對用戶的理解都因為自己了解的信息或立場不同而有不同的判斷,因此你以為很好的方向,很好的切入點,可能在別人看來是“bullshit”,這是很有可能的。
這種情況下,咋辦?
“涼辦”,千萬別“熱吵”…
要做的是,用自己獲取到的信息、數據,冷靜的去證明自己是對的,“盡量”不要帶抵抗情緒。靜下心來聽別人在講什么,是否有道理,如果別人真的提出更好的,那為什么不呢?
為啥說“盡量”不帶抵抗情緒勒?因為大家都是凡人,是凡人就會因為自己被否定了而滋生負面情緒,這是很正常的。只不過有些人一下子炸開外放了、有些人內斂住了,還有些人已經修煉到比較高的境界無視了…
這點需要長久修煉…我還是顆蠢蠢的小白菜…
八、你永遠不知道決策者當下內心的盤算
因為掌握的信息不同,尤其公司發展層面上的,俺們考慮的點和決策人考慮和兼顧的東西都會有所不同,這時候可能你的想法被否決了或者延遲了,不要灰心,不要氣餒,我胡漢三,總會回來的!
一半YY,一半自我反省…如果說的不對,請用力批評~~~
最后有個困惑點:
其實圍繞的點是所謂的brd干的事兒,但是總覺得產品介紹用brd哪里怪怪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
#專欄作家#
killifer,微信公眾號:killifer。華爾街見聞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腦洞大、笑點低、間歇性“有毛病”的理工科實力逗比少女。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這文風,這意識流,把隨意當幽默,想到哪里蹦到哪里,說是要有層次感,結果這篇文章依然沒有層次感。
層次感不是編個1234就是有層次了。
你這12345678,互相之間的邏輯是什么?總分?遞進?分類?呵呵
抱歉,平常在自己的公眾號里寫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分析總結,確實隨心所欲了一些,用詞也比較隨意。這些都是在自己腦中有東西的基礎上去寫的,因此寫的東西容易不工整。下次再寫的時候,會注意這點,感謝。
另外,其實第1、2、3、4點基本是根據BRD的一部分順序來描述這些容易被坑到的地方,依次是:市場現狀 ->用戶痛點 -> 新產品框架 -> 新產品迭代計劃 -> 新產品細節
第5、6、7、8點是額外補充的一些很會影響做briefing效果的注意事項。
至于成本核算以及一些希望達到的效果什么的并沒有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