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需知曉:決策的意義
當我們認識到成本和決策以后,對待事物的看法就會發生一些改變,一些難以理解的事,會變的理所應當,一些原本讓人沮喪的事,會變得稀松平常。
2019年,我婉拒了一些很不錯的創業邀請,這讓我失去了一些機會,其中有1個項目我本人十分看好,也十分感興趣,而當這些創業團隊找到我時,我知道支付成本的時間到了。
在年初時,我對自己做了一個決策,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沉淀為主,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方法論的打磨,知識體系的形成上,這是一個面向自己的決策。現在我需要支付這個策略實施所需要的成本,我需要婉拒朋友的邀請,并且真誠的感謝對方的認可和邀約。
決策從來都是要支付成本的,只是這些成本并不會以固定的形式,固定的額度呈現出來,他可能在你做出決策后隔了很久才會要求你支付成本,也可能需要你支付很多次的成本。
在產品行業,我已經有9年的從業經驗,期間也曾考慮過其他的可能性,像是做生意,或者轉投融圈,面對這些新的可能性,支撐我繼續下去的,仍然是最初的決策:我要做一款很多人使用的產品。
而沿途的困境,窘境,是我面對這個決策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甚至我也有可能一直做不出這樣的一款產品,這也是我需要承擔的風險成本。
當我們認識到成本和決策以后,對待事物的看法就會發生一些改變,一些難以理解的事,會變的理所應當,一些原本讓人沮喪的事,會變得稀松平常。
這就是決策的意義,在結果出現之前,我們早已有了預見,因為有了預見,對結果也就不那么驚訝了。
客觀的認識決策
完整的決策包含了價值觀,目的,多個策略,選擇以及成本五個關鍵信息,決策的意義,也就體現在這些信息當中。
- 價值觀通常是指“我是誰”,“我想要什么”,“我現在想要什么”,是我們主觀欲望的一種表達;
- 目的則是策略的最終結果,任何人執行了相同的策略,都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目的和價值觀的區別在于,前者以策略為主,不同的策略會導致不同的結果,而后者則是以人為主,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想要得到的事物,也就是主觀欲望。
多個策略是指我們在做決策時,從來都有2+1個以上的選項,“2”是指需要決策的事情都至少有兩個策略提供選擇,“+1”是指無論什么樣的決策,我們都擁有“棄權”的選項。
“策略”是指對信息進行解讀,分析后,提出的某種方案,用來影響事情的自然走向,或者解決某種問題,最終將結果引導至我們期望的結果。
“選擇”是指我們在策略之間進行的一種判斷,每個策略單獨存在時都是具有價值的,當多個策略進行選擇時,我們就需要做出判斷,這是一種取舍,選擇我們所需要的,舍棄我們所不需要的,盡管被舍棄的策略,一樣具有價值。
每一個決策都是在多個策略之間進行選擇,而每個策略都會導致一種結果的呈現,當我們選擇的策略得到了正確的實施,且沒有發生額外的風險時,我們也就是選擇了某種結果。
如果我們每天堅持閱讀一小時,一年的時間我們將會積累365小時的閱讀量,按照20小時一本書的閱讀速度,我們將會閱讀完18本書。
當我們做出了每天閱讀1小時的決策,并且支付了對應的成本時,也就是選擇了積累365小時閱讀量這一結果。
如果我們選擇了閱讀10本社交觀點的書,并得到了正確的實施,那我們將會在社交產品的崗位更有競爭力,同時在B端產品崗位的競爭力就會降低。
對策略的選擇,并不只是對策略本身進行選擇,更重要的是對策略執行后的結果進行選擇。
成本是指策略實施過程中,我們需要支付的成本,有的策略是一次性支付,有的則是持續支付。
一次性支付是指我們只會為這次決策支付一次成本,不需要持續的或者不定期的再次支付,多數情況下,策略執行所消耗的周期越短,一次性支付成本的概率越高。
像是給自己買一個XBOX,當你購買成功以后,這個策略的成本就支付完成了。
持續支付更像分期付款,只是這里的分期付款并不是由時間觸發,而是在外在因素刺激下觸發。策略執行所消耗的周期越長,持續性支付成本的概率越高。
持續一年,每天閱讀1小時,我們就需要持續365天支付成本,每天都需要支付成本,每天我們都有可能不去執行這件事。
決策的成本會以很多種形式存在,包括金錢,時間,對其他誘惑的拒絕等等,有時候,我們會忘記支付成本,或者沒有意識到正在支付成本,最終就會導致“決策無效化”。
決策的意義
對于產品經理而言,決策的意義在于讓我們具備更全面的思維視角,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最初的軟件開發團隊實現了許多功能,但只有少部分功能得到了使用,也經常出現客戶需求變動,導致許多功能反復修改,為了解決這樣混亂的情況,l團隊leader開始從編程業務種抽離,專職做需求梳理,和產品設計,從而提升需求本身的質量,能夠讓開發的低效耗損降到最低。
也就是說,決定做什么以及決定什么不做,是產品經理的天性。
寶潔產生了第一位名以上的產品經理,但實質上的第一位產品經理原本是軟件開發團隊中的leader,當時,還沒有“產品經理”這個名詞,只是研發團隊的一種分工。
產品經理的角色和測試工程師一樣,是從軟件開發的行業脫離出來的子行業,但和測試工程師又存在本質上的不同,我們所處的環節是需求的上游環節,同時也是諸多需求源頭之一。
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做出決策,處于需求下游的各個角色就會陷入停滯狀態,當產品經理停止了需求產出以后,開發人員,視覺設計人員,測試人員將會變得荒廢,輕則人員調動到其他項目,重則裁員。
而做出決策的前提條件是,你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建立更全面的思維視角。
這就構成了一個循環,可以是正循環也可以是負循環。
- 正循環:由于我們認識到了決策的意義,在生活工作當中刻意的練習,逐漸形成決策驅動的思維方式,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增長,會作用于我們的下一次決策,從而提升決策的準確性,也就是我們的“決策力”
- 負循環:由于我們未能認識到決策的意義,生活工作中自然不會積累相關的經驗,也就不會形成決策驅動的思維方式,直到我們面臨關鍵選擇時,只能憑感覺判斷,這樣的判斷存在極大的運氣成分,不論運氣好還是運氣壞,當下一次決策來臨時,我們依然只能憑借運氣,我們的“決策力”不會有任何提升,實際上反而會逐漸依賴運氣,從而導致“決策力”鈍化消失。
“決策力”是指我們做出正確決策的概率,正確決策的概率越高,決策力越強,反之亦然。
嘗試用決策的方式,思考問題
我們可以嘗試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來測驗自己是否具備決策能力。
張某是一款奢侈品電商的產品負責人,這款產品的用戶數據一直提升不上去,并且訂單成交量也不樂觀。
拼多多在極短的時間獲得的成績讓張某感到十分震驚,他認為拼多多的拼團功能,和砍價功能是其成功的關鍵,這兩個功能都能刺激用戶進行裂變,從而帶來新的用戶。如果你是張某,面對自身產品數據提升困難,而拼團和砍價又有拼多多的成功案例的情況,是否會嘗試在奢侈品電商里增加拼團功能或者增加砍價功能呢?
請嘗試用決策的方式,思考這個問題:價值觀是什么?有哪些策略可供選擇?每個策略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支付什么樣的成本?
價值觀:這是一款奢侈品電商,商品價格決定了高端精英人群的特征(我是誰)
多個策略:我們可以增加拼團功能可以i增加砍價功能,可以兩個都增加,也可以兩個都不增加,一共四個策略,當然,我們依然可以選擇“+1”策略,也就是“棄權”策略。
目的:拼團功能的目的是分享,并且產生新的訂單。砍價功能的目的是純粹的增加新用戶,不會直接導致訂單增長。兩個都做的目的在于即增加訂單量,又帶動用戶增長。兩個都不做的目的在于放棄眼前的誘惑,繼續尋找更好的方式。
成本:僅開發拼團功能,需要消耗1個月的開發時間,用戶群體不一樣可能不會產生理想結果。僅開發砍價功能,需要消耗1.5個月的開發時間,用戶群體不一樣可能不會產生理想結果。兩個都做,需要消耗2.5個月的開發時間,用戶群體不一樣可能不會產生理想結果。。兩個都不做,則不需要支付開發成本,需要找到其他的方法,有可能找不到。
選擇:現在,你應該如何選擇呢?做出你的決策吧。
決策是一種思考過程
決策,就是指為了達成某種目的,在多個策略之間按照特定的價值觀進行擇優選擇,最終主動支付該策略執行所需成本的一個思考過程。
這樣的思考過程,最終會形成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而這個思維方式是產品總監必須具備的能力。不僅僅是產品總監,實際上每一個階段的產品人,在自己所負責的面積里,都要扮演決策的角色,
我們要有決定什么需求要做,什么需求延后做,什么需求不做的能力。
換言之,越早意識到決策,越早刻意練習決策能力,就可以更快速的擁有這樣的思維方式。
善于決策的人,能夠更加坦然的面對成本支出,知曉成本是我們做出決策的前置條件,在做決策時,我們即選擇了結果,也選擇了支付成本,那么也就能夠更坦然的接受這樣的成本支出。善于決策的人,對成本的敏感度也比普通產品經理更高,因為我們必須依賴準確的成本預測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一旦成本預測錯誤,大概率會導致決策錯誤。
學生時代,每到假期就會有大量的作業需要完成,為了更好的玩耍,我們需要做出一個決策,假期剩余多少天結束時,開始寫作業。這個時候,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就是成本,如果實際完成需要五天時間,而我們只預測了一天時間完成,就會導致決策錯誤。
這就需要我們熬夜加班,支付額外的成本,有時候,當預測成本和實際成本偏差較大時,即使加班也無法支付剩余的成本。
因為對成本的更清晰的認知,會直接導致我們對策略本身的衡量方式更加全面,每一個策略都伴隨
著風險,區別只是風險大,風險小而已。
在奢侈品電商的案例里,如果我們選擇了兩個都做的策略,就需要支付2.5月的開發時間,用資金衡量,大概需要耗費25萬現金成本,(人力資本都可以轉化成錢的成本)。
25萬資金支出,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如果拼團和砍價都未能實現期望效果,就會導致大額虧損。這就迫使我們去更深入的了解拼團和砍價這兩個功能。
我們需要思考拼團適合拼多多,是否也適合奢侈品電商,畢竟兩個產品的用戶群體差別極大,前者是下沉市場起家,許多貪圖便宜的用戶,而后者幾乎是高端精英人士才會購買奢侈品。
這樣的一整個思考過程就是我們做決策的過程,你是否還堅定自己的決策呢?
對于產品經理而言,決策給予我們的最核心的意義仍然是“決定什么事要做,什么事不做”,而這個意義,便是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存在的意義之一。而決策力,則是產品經理越到后期越核心的競爭力所在,所謂的決策力,也就是指我們正確做出決策的概率,而決策力的高低,也就意味著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高低。
#專欄作家#
枯葉,微信公眾號:枯葉咖啡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近9年經驗的產品經理,擅長社交、社區、細分群體挖掘。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謝謝分享
特別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