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設計過程中,產品經理要做好哪些工作?
設計的輸入
設計什么? 針對什么人群,解決什么問題?帶來哪些創新體驗?欲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參考的同類競品有什么?設計關鍵點是什么?
這些需要明確,越明確,設計部門或者設計公司開展起來越順利。其中,最核心的是明確設計關鍵點。比如某些家電設計輸入:
- 突出xx核心利益點;
- 通過新材料/新工藝體現高端品質感;
- 通過液晶屏和燈光處理體驗科技感;
- 解決xx操作不便的問題;
- 解決體積過大,安裝不便的問題;
這些點給設計師一個明確的方向,至少知道解決哪些問題是及格的。在設計效果圖或者手板評審的時候,評審人員只需要按照這些點,一一對應評審打勾即可。一定程度上量化了工業設計的評審內容。需要產品經理組織設計啟動會議,把高層和設計人員都拉到現場。雙方針對設計需求和關鍵點達成書面共識。
參與創意的挖掘和碰撞
設計的難點在于,大家都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有時候,解決同樣問題的一類創意或者表達方法,做出來后可能感覺難度差不多,有的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比較好的方法是,針對每個設計需求點,分模塊進行創意設計。每個設計模塊,花精力做若干方案。篩選出每個模塊的創意候選方案兩三個。針對每個模塊的創意點,進行組合排列。 這樣組合出同的整體的草圖方案,比一開始就畫幾個整體草圖要好的多,一個方案里面可以有很多好的創意或者亮點。
基于草圖方案,產品經理再組織相關部門和管理層進行初步方向性溝通,草圖所表達的方案或者方向是否符合預期,是否具有亮點?哪些地方需要強化突出,哪些地方需要弱化等等。
推進結構的堆疊
有了草圖方案和創意之后,還僅僅是概念表達層面的。只能保證畫的好看,不能保證結構可以實現或者尺寸滿足要求。因此,需要產品經理推動結構設計部門進行內部結構堆疊。最重要的,是要根據草圖方案堆疊出幾個結構方案。把零部件都放進去,各種結構關系考慮清楚,最后出幾個合理的可實現的結構模型。有的時候甚至可以打樣出來。結構模型在畫圖過程中要組織研發和工業設計部門進行研討和初步評審。
組織效果圖不同階段的評審
基于結構模型和草圖方案,把整體效果圖渲染出來,一般是設計團隊先內部篩選出2-3個方案于效果圖評審。至于篩選出哪幾個方案,如果難以抉擇,可以把相關負責人召集起來,進行評審。然后可以投票。人越多越好,越雜越好。甚至可以找辦公室內部人員進行投票。當然,老板的意見需要嚴肅考慮,畢竟他是投資人嘛。
最后保留幾個方案呢?一般是保留一個方案,然后在一個方案的基礎上細化成兩個方案。
打樣的跟進和把關
細化的兩個方案完成后,需要組織模型廠進行打樣。設計的好壞,有時候僅僅看效果圖,是差異很大的。必須進行高保真打樣。打樣要注意幾個要素:
- 確認打樣的輸入文件,首先自己必須要和設計師親自打開文件進行確認。
- 確認手板廠內部工藝文件,每個手板廠有自己的工藝文件格式,因此要核實好工藝文件?,F在國內大多數手板廠都是小作坊形式的,大的手板廠有時候管理也比較混亂。因此,如果工藝文件出問題,那么最后會比較麻煩。
- 零部件外觀效果試打樣:對于特別的表面處理效果,最好等先試打一個小樣出來確認,然后再正式打樣。這樣可以避免返工。比如你要打樣一個真空鍍的零部件,可以先打一個小樣,確認打樣效果。以免直接真空鍍以后,發現效果不行,再磨掉重來。
- 開料打樣,這個階段,需要關注的不多,大膽交給手板廠就行。
- 組裝和確認,這是最終階段,需要產品經理或者設計師嚴格確認是不是想要的效果,如果有偏差,盡快修改。
組織測評和樣品最終評審
拿到樣品后,建議先找公司內部員工或者目標用戶、終端導購員進行測評。拿著東西到人家面前,實際問問喜好度怎么樣?這幾個方案你更喜歡哪一個?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雖然說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里,但是也要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部分人都認可的東西,應該就不會反人類,不會差到哪里去。
- 測評要盲測,不要帶有引導性質;
- 最好和競品一起進行對比測試,因為目的是要比競品好;
- 最好一個一個進行測評,互相之間不能有干擾;
- 最好數量不能低于50戶,利于定量統計;
- 同時參加測評的人員要不低于2個,避免不客觀;
好了,測評結束后。拿著測評數據,組織管理層或者負責人進行評審。幾種方案選擇哪一個?是否需要細節調整?評審拍板后,可以輸出設計文件給到研發部門進行結構設計了。至此,工業設計階段基本完成。
上面講了很多流程性的內容。但是,如何提高硬件產品的設計成功率?
畢竟像蘋果產品那樣達到藝術化的結果很難, 頂級的設計并不常有。而且與企業的文化,企業的供應鏈質量等密切相關。就像繪畫大師千百年就那么幾個,但是繪畫學習班或者美術學院還是有方法的,有規范的。
因此,作為一枚平凡的產品經理。掌握以下基本的方法,應該是可以做到不錯的結果:
1. 選好對的人,找對有水平的設計師是第一步。
在此基礎上,你需要尊重設計師,相信和鼓勵他們,做好支持者。
好的設計師有自己想法和判斷,并不會太聽你的話,你要學會傾聽和理解。
好的設計師表達能力要強,再好的設計效果也需要很好的解釋或者推介能力,畢竟不是每個決策者都懂設計的內涵和設計的初衷。
好的設計師往往不愿意隨意更改進度,更注重把控節奏。經常變更需求或者更改方案,對設計師是一種打擊。
好的設計師是靈活的,不會固守某一方案,更不會忽略產品經理的意見。不會忘記,自己最終的目的是盡快達成設計目標,而不是表達自己的與眾不同。
好的設計師注重溝通,因為最了解產品需求的人是產品經理,最知道怎么實現產品的人是項目經理和工程師,最需要他說服的是老板。
2. 設計突出核心利益點, 力求功能可視化
功能可視化,這應該是硬件產品設計的基本功。硬件產品內部技術創新再多,如果不能通過外觀有效的表達出來,讓用戶直覺地感受到,那么這個技術特征多半會被用戶忽略或者根本無法溢價。產品的立項首先是要明確打動用戶的核心利益點是什么。產品在終端或者渠道進行銷售,打動用戶的大部分情況下也是核心利益點。銷售人員在推介的時候最關注的也是核心利益點。雖然會有產品折頁或者宣傳物料作為輔助道具支持銷售人員進行推介。但是最好的推介資料還是產品本身。放眼家電賣場,茫茫產品中,怎么樣能讓用戶匆忙的眼神停留在這款產品上,被這款產品吸引?這就要從外觀上面,讓用戶很容易理解或者感受到產品的核心利益點。
3. 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應用
毫不夸張地說,設計的一半是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應用。設計大師往往是新材料和新工藝應用大師。因為,材料本身的屬性或者質感不但能夠帶來新的使用體驗,更重要的是帶來的新的外觀呈現。
蘋果IPHONE/IPAD/MAC 大家都感覺設計非常高端和極簡。這要歸功于機身清一色的鋁合金材料,講究一體成型的工藝。這種鋁合金氧化的金屬質感,是任何塑料達不到的。三星在手機后面做各種仿皮革,仿玻璃,仿金屬等等,產品的質感和整體感還是達不到蘋果的水平。
4. 人性化體驗和環境匹配
主要是關注使用的體驗,硬件首先是拿來用的。因此,如何安裝方便,如何操作方便,如何觀察方便,如何保養方便?和使用環境是否搭配?這里面深入進去都是有很多的細節可以做的更好。要求產品經理在設計的早期就要和設計師一起針對現有的老品進行用戶研究,觀察使用場景和使用習慣,了解使用不滿意點等等。另外也需要購買競品進行研究分析,梳理競品設計背后的邏輯和用戶需求等等。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是找一些競品用戶進行調研,了解使用不滿意點。通過這些研究,基本上可以把現有產品的使用問題點找出來,在設計中進行優化。
5. 把握公司產品風格的延續
有的公司產品具有自己的設計風格,線條是硬朗還是圓潤。配色有沒有統一的色調?
LOGO位置和尺寸是否有固定的要求等等。
本文由 @新夸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