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找用戶價值,后想用戶場景
現在,很多做產品經理的,特別是做移動產品的,言必談“場景”,甚至還有談“創造用戶場景”的。我個人深不以為然。
用戶價值是本質,用戶場景是手段
很多人好像忘了,產品的本質,是為用戶提供價值,對應用戶內在需求。而所謂“場景”的主要作用,是讓我們知道,用戶在特定的地點,時間和環境下,產品給用戶提供價值的方式需要有變化。
舉個例子,?陌陌剛開始的定義是陌生人的社交,其價值是給陌生人之間提供社交的紐帶。而廣為人知的“約炮利器”定義,只是在特定環境下(酒吧,單身公寓,酒店等)的使用場景。而從后來陌陌的產品演進來看,并沒有被這個很強的使用場景限制。
用戶的使用場景是客觀存在的,用戶的內在需求也是客觀存在的,是不是能夠設想出來的,也是不能被教育的。產品經理要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手段去發現這些場景,而不是去設計這些場景。
離開了產品對于用戶的價值,對此不做深入挖掘,而把時間花在用戶場景的設定上,無疑是主次不分。
從場景中發掘價值的可能性
那么有沒有可能,以用戶的場景作為切入點,去創造用戶的需求呢?我的答案是,基本不可能。
以前跟一位同行大哥探討一個產品:在商務會議的場景下,產生一款商務社交產品的可能性。我的觀點是,在這樣特定的場景下,用戶內在需求是在這個場合下的連接,包括熟人和陌生人,而這兩種形式的連接,已經有太多產品能夠提供。用戶自己會想到合適的方式,在這種特定的場景下去使用那些工具。
另外,這種場景是個低頻,用戶不會因為一個低頻的場景去下載一個產品。而高頻場景,往往就是客觀存在的用戶價值。
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互聯網行業本身創造了太多不確定性,而唯一相對確定的,就是對于用戶的價值。這些確定性是客觀存在的,是可以被產品滿足的,而隨之產生的不確定性是相對不可控的,是在用戶的使用過程中自然發展產生的,是基本無法掌控的。
從上文這個案例來看,從無特定場景的社交連接,切人特定場景是順理成章的,而從特定用戶場景切入做產品,基本是個偽命題。其根本原因在于,前者先順應了不確定性,先創造服務價值,再讓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形成某些典型的,確定性的場景。而后者是先設定了某種特定場景,然后試圖去創造不確定性。
營銷層面的逆向
營銷宣傳層面,關于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跟產品思考的方向是不一樣的。我認為,宣傳層面應該突出不確定性,給未來產品和公司的演進留出空間。
比如,58同城和趕集網,我認為造成現在這個局面的思維差異,就是對互聯網不確定性的理解。只要看看兩家的廣告你就應該明白了:“這是一個神奇的網站” ? VS ? “趕集網,找工作,找房子。。?!?,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明顯對比。
當然,宣傳上的場景化,能給人帶來畫面感。特別是功能性的產品。比如運動飲料的廣告,一般都是拿在打完球大汗淋漓的運動員手中,那就是強調產品的在特定場景下的功能性。
總之,我認為,做產品,抓住用戶價值,發現用戶場景才是正道。
本文由 @愛聯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拗口
不敢茍同,你對用戶場景恐怕是有什么誤解,用戶價值就是基于用戶場景才能產生的,比如辦公需要便攜電腦,所以才會去生產制造比較本電腦,是先要這個場景,才會會有筆記本電腦。
還有場景是可以培養的,也是可以被教育的,你之前可能都是大街上叫車,通過滴滴快的的補貼大戰,大家都已經習慣用手機APP叫車,外賣也是一樣,平時你都到實體店吃飯,現在大家也都喜歡APP點餐,這些場景不都是通過市場培育來的么?
標題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