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需知曉:決策的意義(二)

2 評論 5873 瀏覽 31 收藏 16 分鐘

作為產品經理而言,有時候,我們需要有勇氣面對失敗,并承認失敗,而不是抱有僥幸的心理,期待運氣的作用改變計算結果。

1.4 決策與決策力

我們做出的每一個決策都有可能正確,也有可能錯誤,而決策力就是衡量我們決策正確概率的名詞。有的產品經理決策正確的概率很高,決策力也就很強,而有的產品經理決策錯誤的概率很高,對應的決策力也就很弱。

什么原因導致決策力的差異呢?我想并不是因為我們的運氣好和壞,盡管我不得不承認確實有運氣的成分,但卻不會是主要因素。

現在,你想要買一件衣服,這件衣服在超市賣199元,便利店賣200元,衣服品牌,質量,進貨渠道完全相同,而超市距離你現在的位置需要開30分鐘車,便利店與你的位置,需要步行5分鐘,你會

在哪里買這件衣服呢?

還記得決策的五個關鍵信息嗎?價值觀,目的,多個策略,選擇,成本,這里的價值觀就是我們想要這件衣服,而兩個策略的目的都是獲得這件衣服,只是成本不太一樣,超市的成本是30分鐘的時間成本,加上199的現金成本,而便利店的成本是5分鐘的時間成本,加上200的現金成本。

我想,我們都會選擇在便利店購買,綜合成本相對而言更低,在你準備出門去便利店時,住在超市附近的朋友給你打了個電話,他告訴你,超市正在做一場活動,全場2折,而你想要買的那件衣服,也是2折銷售,也就是39.8元就可以買到。

成本的對比就發生了變化,超市的成本變更為30分鐘時間,加上39.8元現金,而便利店的成本則是5分鐘時間,加上200元現金。

我們可能都會做出新的決策,前往超市購買這件衣服。

影響我們做出決策的是信息,當我們具備足夠的信息,且信息真實度,信息的質量有所保障的情況下,就能提升我們做出正確決策的概率。而錯誤的信息,缺失的信息,都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

通知你超市打折的朋友,或許忘了告訴你,2折活動僅限超市的會員可參加,而辦理會員需要充值10000元現金。又或者這位朋友忘了告訴你,這件衣服只剩一件了,甚至已經賣完了。而你因為這些錯誤的,不完整的,有缺失的信息,仍然做出了錯誤的決策。

如何面對錯誤的決策

對信息的錯誤理解,或者信息本身的錯誤或缺失,都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決策。難以避免的,我們將會經常犯錯,我們會為此感到焦慮,不安以及愧疚,每個人都會有很多次決策錯誤,但是決策錯誤并不等同于失敗,我們需要對決策錯誤有比較正確的認識。

我們會擔心自己做出了錯誤決策,認為決策錯誤會導致產品走向失敗,會讓我們自身走向失敗。確實,有許多的公司或個人走向失敗都是因為做出了錯誤的決策,但這只是表面現象。

真正讓我們走向失敗的并不是單個決策的錯誤,而是連續的多個決策錯誤,也就是一錯再錯,最終導致了失敗的結果。

張某作為奢侈品電商的產品負責人,參照拼多多做了拼團功能。

當功能開發到一半時,他意識到自己可能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拼多多的用戶特征與奢侈電品電商截然不同。這意味著,受到拼多多用戶青睞的拼團功能, 不一定能被奢侈品電商的用戶所接受。

盡管有一些不好的預感,但已經進入開發階段了,他準備等上線看了效果再做判斷,萬一是有用的呢?萬一是自己多慮了呢?

當新版本上線以后,與預測相同,拼團功能無人問津,甚至有一些用戶因為拼團功能,開始懷疑商品的真實性和品質,張某認為新功能上線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可能當有的用戶嘗鮮以后,會發生一些化學變化。并且為了擴大裂變效應,張某決定將拼多多的砍價功能也列入了排期。

連續多次決策錯誤,最終讓產品陷入了輿論危機,用戶將這款奢侈品電商和拼多多進行類比,將拼團和砍價功能理解成廉價,高仿,用戶的信任度段時間內掉入了低谷。

新用戶沒有發生轉化,老用戶持續流失,這款奢侈品電商也走到了盡頭。導致失敗的,從來不是某一次的錯誤決策,而是連續多次的錯誤決策,甚至有很多產品屬于,一錯再錯,不再回頭,直到關閉服務。

我們應該學會用決策來處理決策錯誤,當我們發現決策錯誤時,需要做一個新的決策:是否停止當前的策略,此時我們要重新整合信息,對成本和風險以及我們期望的目標做出新的計算,如果計算結果風險較大,成本較高,就需要停止掙扎執行的策略,宣告這次的決策錯誤。

曾經有一位CEO告訴我,作為產品經理而言,有時候,我們需要有勇氣面對失敗,并承認失敗,而不是抱有僥幸的心理,期待運氣的作用改變計算結果。

即時停止策略,宣告策略結束,一方面讓已經付出的成本成為了虧損,同時也是阻止了更多成本的投入,實際上是將損失降到了最低,即時止損也是一種正向的價值。

隨后,便需要自我總結,我們已經知道決策的正確與錯誤并不是單純的判斷能力,而是信息數量和質量的捕獲能力,決策錯誤時,必然是存在某些我們信息是我們遺漏了的,或者是錯誤的。

找到這些異常的信息,將這些信息補充進我們策略思考的范圍,是我們要做的第二件事。

我曾經做了一款產品,在上線前,大家都沒有信心,但是這款產品上線后,一周內就獲得了100萬用戶,盡管數據結果讓我們非常驚喜,但我心里很清楚,這是一個錯誤的決策,我并沒有預判到這樣的數據增長結果。

我開始思考我所缺少的信息,是什么因素導致用戶的增長,我很確定產品內部的增長機制,并不足以帶來如此大量的用戶進入。

我們缺少了某些關鍵因素,這導致最初預備的服務器數量,性能都支撐不住用戶的增長。

并不是說數據不理想才是決策錯誤,即使是 數據大范圍超出預期,也是決策錯誤,也需要我們尋找導致錯誤產生的,被我們遺忘的某些信息。

《足跡》因為“大片模式”這個功能,短時間爆紅,數據上來講稱之為數據暴走也不為過,持續一周多的時間霸占APP Store免費榜全榜第一,DAU一度超過300萬,還在持續增長,日PV達到了2億,日新增用戶接近200萬。

而在該功能上線之前,足跡的日活用戶只有數萬,極端的,超出預期的數據增長,除了帶來VC的青睞,更多的是給技術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崩潰,延遲, 卡死,無響應,信息丟失給用戶帶來了極其不好的體驗,這是由于足跡的技術架構不能支持如此大規模數據引入導致的問題。

同時,核心功能未構造壁壘,同類產品的龍頭輕易的就講該功能嫁接,美圖,微博僅用了兩周的時間,就實現了類似功能,這讓足跡雪上加霜。

現在,我們已經不怎么聽到足跡的聲音了,和大多數現象級產品相同,短期輝煌后,隨著一個一個的決策錯誤,最終走出了人們的視野。

當決策錯誤時,尋找到那些存在異常的信息,包括我們理解錯誤的,遺漏的,甚至原本就是錯誤的信息,是我們必須要做到一件事,只有補全信息的前提下,我們才能進行第三步,做出新的決策。

一個錯誤決策的路徑是從宣告策略終止開始,到補全信息結束,補全信息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在下一次新的決策當中,有更高的正確率。

你是知道的,信息的完整度,直接影響了決策的正確率,決策錯誤就是在告訴我們所掌握的信息是存在異常的,而這些異常是能導致我們決策錯誤的,置之不顧,最終會導致連續錯誤的概率上升。而連續決策錯誤,才是導致產品失敗,產品人失敗的最根本原因。

決策是否不可更改?

我們去超市購買商品,在收銀臺完成支付前,都可以更換商品,而商品支付后,就只能用售后的處理方式來更換了,比如:退貨、換貨。

決策也是相同,在我們實際付出成本之前,都可以對決策做出更改,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一旦我們支付了成本,是沒有人為我們提供售后服務的。

工作中,我們的領導經常會有一些想法,而在這些想法落地實施之前,可能又會有新的想法產生,這就是對決策內容的變更。

可如果我們已經支付了成本,也就表示該決策無法變更了,盡管只是支付了完整成本的一部分,也依然不可變更了。

當領導將想法告訴產品經理,而產品經理輸出了部分原型圖時,也就是支付了部分的成本,這表示決策內容無法變更了,契約已經簽訂了,用什么樣的成本完成什么樣的內容,單方面變更需求內容,就是在違約。

產品經理面對老板的需求變動,研發面對產品經理的需求變動,這就是個違約的鏈條,作為當事人的我們,不論是產品經理,還是研發,都會感到煩悶,認為這是一個無底洞,認為對方缺少基礎的誠信,在后續的合作過程中,面對對方的需求,我們只能保持半信半疑的狀態去處理,去完成。

對于已經支付成本的決策而言,無論任何形式的變更決策內容都不值得提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宣告決策錯誤,建立新的決策。

我們允許決策錯誤,但需要一個明確的句號,需要知曉這個決策不再執行了,我們繼續進行的是新的決策。

盡管仍然會存在一些負面情緒,但這個負面情緒更多的是一種節奏被打斷的抱怨,隨著新決策的開展,很快便會自然消除影響。

產品經理面向研發做出的決策 ,有很大一部分是需求文檔,或許大家會有所疑問,我們決策做某個大功能,難道只是改變了一個提示信息,也需要宣告決策錯誤,大部分內容都沒有改變,是否也需要做新的決策?這樣不是顯得很教條,成本也很大嗎?

這是我們對決策的顆粒度還存在疑惑,按照小顆粒的來講,產品經理提供的每一個需求都是一個決策,提示信息,甚至引導文案,頁面標題都是一個一個的獨立決策。而一個版本的需求規劃,是由若干小決策集合形成的,而我們需要宣告決策錯誤的,僅僅是需要變更的一個小決策。

當我們想要變更決策內容,又不想宣告決策錯誤,并做出新決策時,其實就是選擇了棄權。

不論是什么樣的決策,我們至少都面臨著2+1的選項,你還記得“+1”是什么意思嗎?

每個決策里的正常選項都不一樣,唯獨+1是相同的,代表著“棄權”,當我們做了棄權的決策時,意味著我們失去了主動權,被動的等待結果的發生,再根據結果去調整策略。

這意味著,我們難以足有事情的走向,難以對結果做出預期,意味著我們在依靠運氣成分。而我相信,大部分產品人不具備運氣屬性,即使有,也極少能將好運堅持到底。

換言之,當我們選擇了棄權時,將會面臨極高的決策錯誤概率。

這是一篇連載的文章,一共分成了5篇,這是第四篇,后續的文章將會陸續在公眾號發表,喜歡的話,請持續關注~

相關閱讀

產品經理需知曉:決策的意義

#專欄作家#

枯葉,微信公眾號:枯葉咖啡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近9年經驗的產品經理,擅長社交、社區、細分群體挖掘。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真好

    來自福建 回復
  2. 寫的真好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