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杠桿思維”:找到支點,撬動商業帝國

1 評論 4499 瀏覽 18 收藏 9 分鐘

杠桿思維是產品經理在工作決策中的有力武器,本篇文章就產品經理如何構建杠桿思維做出解讀。

近幾年,身邊不乏這樣的聲音“聽說小李貸款買了房,只付了30%的首付,這幾年房價漲得快,相當于賺了幾百萬了”。

其實,這里面蘊含了典型的“杠桿思維”。

對于產品經理而言,小到做功能設計,大到商業模式的設計,都離不開 “杠桿思維”。

一、客觀認識“杠桿思維”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

今天我們不探討能不能撬起地球,但如果給產品經理一個穩穩的支點,我們可以撬起一個商業帝國。

在物理學上,一個完整的杠桿包含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對應到產品經理的杠桿思維,則分為了這三個組成部分:

1. 用力點(投入):可以調動的資源

在杠桿模型中,用力點即杠桿上向下壓的發力點。

引申到做產品,就是我們能夠調動、投入的資源。顯然,對于相同的杠桿而言,你用的力越大,杠桿的另一邊(阻力點)能夠撬動的力就越大。

對于一個固定的開發團隊,由于成員編制是固定不變的,衡量可調動資源的尺碼就是需求的開發時長。

而對于大廠里產品經理可爭取流動性開發資源的情況下,可調用的資源多寡、時長,就看這個項目的支點與產出能不能吸引boss了。

2. 支點:選擇什么市場/平臺/賽道/目標用戶,解決了用戶什么痛點,滿足了用戶什么需求

選擇好杠桿的支點,是構建杠桿模型的核心所在。

產品經理的工作生涯中,總是有大大小小的決策相伴。大到新產品的定位、做什么細分行業、打什么市場;小到決定一個功能要不要做、怎么做。

其實,這都是在選擇杠桿的“支點”,如果選擇對了支點,在物理學上這個杠桿的動力臂就比阻力臂長,相同投入資源的情況下,產出就越高;反之,如果選擇了錯誤的支點(例如做了偽需求),動力臂比阻力臂短,就會導致投入產出比低。

3. 阻力點(產出):可撬動的市場、可獲得的成果

杠桿克服阻力的點就是阻力點,在做產品的過程中對應的是產出。

通過你投入的資源,發力在某條賽道上,解決目標用戶的一系列需求,來達成最終的目的。

這個產出可以是用戶的增長,可以是用戶好評率的增加,可以是大量的收入——具體得到什么樣的產出,取決于這個產品或功能選擇的目標。

二、杠桿思維的意義

對于產品經理而言,通過杠桿化思維思考問題,有助于提升決策的合理性,避免做無用需求。

當我們還是產品助理或者初級產品經理時,大部分的工作在于接收來自老板、運營、用戶的需求,不假思索地進入原型、設計和開發階段。

如果我們想往中級、高級產品經理進階,就需要我們不斷提升對需求的把控能力。越高層次的產品經理,要做的決策性工作會越來越多,而決策的本質就是尋找并選擇最好的“產品杠桿”。

當決定做一個新產品或者新需求時,我們應當有這幾點思考:

  • 目前公司的技術實力怎么樣,做這件事有多少、多強的資源可以調用?
  • 這些資源準備投入到什么產品/需求上?
  • 這個產品/需求所在的賽道有沒有競爭對手,實力怎么樣?
  • 如果我做了預計能產生多大的收益?

其實,“互聯網”就是一個大型杠桿。

互聯網作為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它本身就是一個產品,我們所做的互聯網產品,實際上都是在互聯網這個大的平臺型產品上衍生的子產品。

互聯網建設的投入是什么?

互聯網技術的研發、運營商、信號基站、其他網絡傳輸設備、我們的網絡終端(PC、手機),而互聯網這個杠桿的支點也就是解決的需求,是將人與世界互聯,實現快速信息互通。

最終的產生的收益,遠遠超出前期的投入。從互聯網出現到現在,它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三、MVP,一個“微型杠桿”

決策的本身是一場賭博,杠桿的選擇如果缺乏經驗、數據的支撐,那也將是寸步難行。

擺在產品經理面前的一個重要難題就是:我該怎么找到杠桿?

事實上,我們熟知的MVP(最小可行產品),就是一個微型的杠桿。

通過極小的資源投入,投在我們事先選擇的支點上,觀察所得的效果并計算投入產出比;從而驗證這個杠桿模型的合理性,繼而決定是繼續還是放棄,如果繼續是不是要調整支點的位置。

由于資源的投入本身就極小,所以支點的選擇更加靈活機動。

倘若MVP驗證的效果好,還有可能吸引投資人的青睞,為杠桿模型的前期投入增加更多資源。

四、使用杠桿思維的方法和建議

1. 先確定支點,再圍繞投入、產出來調整支點

產品經理思考問題的一個關鍵點就是目標導向,做任何一個動作首先要確定目標。

在構建一個杠桿模型時,首先要確定杠桿的支點,也就是目標市場、目標用戶、要滿足的目標用戶的場景及其需求。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可以圍繞著它,來考慮投入和產出。在考慮投入產出時,又會有兩種情況:

  1. 如果公司資源不足以支撐目標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動態調整支點,考慮在現有資源的情況下,目標需求可以實現多少,預期獲得的產出是多少;
  2. 如果公司資源完全可以覆蓋現有的目標需要的資源,甚至可調用的資源遠遠超出預期,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是不是在更大投入的情況下,通過調整支點,撬動更大的產出。

2. 不要期望一次性找到最好的杠桿

大到產品,小到功能需求,構建一個杠桿模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你應該專注于獲得最大的投入產出比,不斷調整優化。

3. 關注其他行業的杠桿思維

關注行業、關注競品,不限于自己所做的行業。

任何行業的商業模式都是通過低投入獲得高回報,本質上都是杠桿模型。通過觀察學習與類比,會給你的選擇增加更多可能性。

 

作者:浩叔產品論;公眾號:浩叔產品論

本文由 @浩叔產品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非常好,學習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