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如何用“認知方法”分析一個家居項目
你如何理解世界、如何理解人性,你就會如何設計你的產品。
產品功能僅僅是產品最最表象的東西,產品的內核來源于你的人生哲學。
由于在前公司最后參與的是家居項目,因此離職后總會跟人聊起,發覺自己表述總不夠清晰,于是覺得很有必要回頭,用自己的設計方法梳理一下該項目。
一、回顧:家居項目的產品思路
1、設計基礎
該項目是公司的一個較早的PC項目,相比較市場上專業的3D設計工具,它更加簡單易上手,不過功能沒有專業版那么強大。主要的用戶是一些室內設計師、裝修公司銷售人員、準備裝修房子的用戶、室內設計愛好者。
——現在,我們有了3D技術跟口碑。
2、買家具+移動端
——既然,有人在使用3D做設計了,那么設計完順便買家具,不是挺正常的嗎?
(1)O2O
買家具有個痛點是,家具這么貴必須親身體驗才行,所以要有線下體驗店。
加下移動端,就是時下火熱的O2O模式了。
不過O2O需要每個城市的商家入駐,我們人手不夠。
(2)3D模型
由于我們是3D,每個家具都需要做模型,所以我們自己肯定做不來。
——所以,我們需要有人手幫忙找商家入駐,還需要有人手做大量家具模型。
3、代理商
——那么,我們就找代理商幫忙吧。
可是代理商憑什么幫我們做啊?
所以我們選擇裝修公司或者有3D制作能力的公司作為代理商,
(1)因為他們就有能力制作3D模型,從模型中收費,并可從模型商品出售中抽成。
(2)對于很多用戶來說,做設計并不容易,所以我們推出免費求設計,可以由裝修公司為他們免費設計,如果設計得好了,用戶購買家具,裝修公司也可以分成,甚至直接接用戶的單子為他們裝修。
4、品牌-門店-家具
家具有很多品牌,一個品牌的門店有很多,所以家具會一樣。
因此我們的代理商要直接跟品牌商合作,然后統一制作模式,再通過我們強大的后臺綁定到各個門店的商品。
5、用戶
——可是,用戶從哪里來?
(1)線下:如果線下商家鋪開了,想象一個場景:當用戶去店里看家具的時候,商家使用我們的軟件進行展示,唰放個沙發、唰換個地板,是不是很神奇?
然后用戶肯定驚嘆的下載把內容帶回家跟老婆討論了,而且還可以通過軟件跟商家溝通講價。
——然而這是先有雞先有蛋的問題,所以此路不通。
(2)線上:我們通過強大的線上運營推廣,與各應用商店合作,以移動端為先鋒,去吸引用戶。
宣傳包括:自由室內設計(海量真實戶型)、免費求設計、足不出戶逛完家居集市、裝修靈感;
6、產品
——于是,產品最終的模塊包括:
- 靈感:新用戶做設計前體驗一下優秀作品嘛;
- 3D設計:這是我們的核心技術,必須要有的;
- AR設計:3D不太好操作,就用AR技術,拍個照就能擺家具,而且有噱頭,要有要有;
- 求設計:設計畢竟太難,我們要為一些小白考慮,提供免費求設計功能,而且可以以此吸引用戶啊,必須有;
- 商城:這是我們最終賺錢的地方呀,商城都沒有怎么吸引商家,支付售后必須也要走通;
- 通訊:用戶跟設計師討論、跟商家討論,IM模塊當然要有;
7、家居產業綜合服務平臺
按照以上思路推演,該項目將從一個設計工具華麗升級為綜合服務平臺。
一切推理都很ok,只要花錢花時間就能完成這個浩大工程吧。
正式開工吧!
但是,兩年過去,后臺好像還沒做好呀,支付還沒走通呀……
用戶似乎不多呀,商家咋也不多呀,怎么一切都不如我們想象呀……
暫停一下,你覺得到底哪里出錯了??
二、思考:家居項目的認知
1、認知原理
每一種哲學主張背后都是一系列的認知。
認知是什么?簡單的說,認知即人對外界的理解,也包括對“他人認知”的認知。
對自然世界秩序的認知有對錯之分,而對“人類認知”的認知并無所謂對錯,只在于是否有效。
某種認知在社會上,總有一部分人認同,一部分人反對。
關鍵的是認同的人多嗎?如何找到認同的人?可以轉化更多人的認知嗎?未來趨勢的認知是什么?以及,你是否發現這種認知。
(市場大小、目標用戶、傳播、趨勢、經驗證的認知)
2、家居項目的認知
我們常?;谧约簩κ澜?、對他人的認知,做出一個個“理所當然”的選擇。
那么家居思路中有哪些選擇呢?
家居3D技術一定要應用到家裝行業嗎?
- 家一定要設計嗎?
- 一定要有房子時才設計嗎?
- 家一定要用軟件設計嗎?
- 家一定要自己設計嗎?
3D是最好的設計方式嗎?
- 人們會在手機上進行3d設計嗎?
- 設計前一定要先看靈感嗎?
- 看靈感需要看3D靈感嗎?
- 人們可以自己完成設計嗎?
- 人們需要設計師免費設計嗎?
- 人們會喜歡免費設計嗎?
設計完,會直接購買家具嗎?
- 購買的家具一定要跟設計中的一樣嗎?
- 購買家具一定要線下體驗嗎?
- 如果要買家具,需要提供很多選擇嗎?
- 我們需要收錄所有品類嗎?
- 我們需要快速擴張到各個城市嗎?
- 商家愿意為模型付費嗎?
- 商家愿意被分傭嗎?
用戶完成設計后,對他有幫助嗎?
- 用戶完成設計后,會分享推薦給他的朋友嗎?
- 人們會在手機上與商家、設計師聯系嗎?
以上還未涵蓋所有認知選擇,事實上每個設計細節都是一個選擇。
我們做出這些選擇,常?;谧约簩@些問題的認知,或者對用戶認知的猜測。
三、復盤:不同的認知帶來不同的設計結果
1、關鍵選擇
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討論所有選擇,但我認為這里面有幾個關鍵選擇:
- 方向選擇:3D技術是否應用到家裝行業?
- 核心功能:3D是最好的設計工具嗎?人們會在手機上進行3D設計嗎?
- 價值假設:人們設計完會買家具嗎?什么情況會買?
- 模型假設:人們買家具要購買跟模型中一樣的商品嗎?
- O2O假設:購買家具一定要線下體驗嗎?一定要鋪開全國嗎?
- 增長假設:用戶使用后會傳播嗎?付費吸引的用戶可以創造足夠價值滿足成本嗎?代理商與商家可以持續擴張嗎?
2、復盤
(1)假設“家裝-3D設計-買家具”的路線已經驗證
——即用戶會在移動端上做3D設計,并且設計后會購買家具。
則需要著重思考下模型假設與O2O假設:
a、若模型需要與實際家具一模一樣,則增加了成本;
關于模型存在兩種認知:
一種是用戶拿到設計稿后,不一定要購買一模一樣的家具,而是風格相近即可;
另一種是模型與家具一致讓用戶覺得更可信,并且很多獨特的家具不能通過相似來匹配。
b、若做O2O,則在線下尋求合作商家有較大的挑戰:
關于網購家具存在兩種認知:
一種是認為家具這么貴重的東西,用戶肯定不敢在網上購買;
另一種認為隨著網購的流行及售后的保障,人們會漸漸在網上購買家具。
c、以上條件全都要滿足,即可線上/線下購買,又可模型匹配/不匹配。
當然,沒問題??梢灶A留這種結構,但還是要一步步走。
d、那么該如何做選擇?
——根據目標用戶的定位
有的用戶接受線上購買,有的不接受;有的看重品牌,有的看重外觀……
——根據成本、速度
選擇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可驗證的去試錯:
- 線上+匹配:模型匹配相似的淘寶商品,根據數據驗證;
- 線上+不匹配:選擇少數品牌、精品商品(減少模型數量),根據數據驗證;
- 線下+不匹配:從試點城市開始,選擇少數品牌商家,制作模型,根據數據驗證;
- 線下+匹配
- 線上/線下+匹配/不匹配
e、在未導入商品資源之前,屏蔽商城模塊;專注于完善3D設計功能;
f、根據當前所選擇的驗證思路,進行相應的商務活動及運營推廣渠道選擇;
g、通過驗證的數據,排除不符合目標用戶的模式:
例如當線上匹配模式時,發現用戶有興趣購買家具(60%點擊鏈接),但僅有18%發生真正購買,我們可以判斷目標用戶有購買欲望,但是由于無法體驗/家具模型不一致而不想購買。
于是我們測試線上不匹配模式,發現購買提高了20%,可以判斷目標用于由于家具模型一致而提高了購買欲望。
(2)假設“家裝-3D設計”的路線已經驗證
——即用戶會在移動端上設計,但不知道會不會購買家具
a、則應先驗證用戶是否會購買
例如尋找種子用戶,并使用可購買的家具為其做設計,以其實際愿意掏錢買家具的用戶比例為判斷;
b、若驗證為否,則產品就不需要在購物上大費周張,專注做一個移動端上最好的裝修設計軟件;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針對設計師,或者普通家裝用戶;
c、若驗證為是,則進行驗證模型與O2O假設;
(3)假設“家裝”路線已經確認
——即用戶會在PC端設計,但不知會不會在移動端設計
a、則應先驗證移動端的設計需求
例如尋找種子用戶,測試移動端的設計需求,包括pad端、手機端;
b、若驗證為否,則產品就不需要在移動端設計上下功夫,專注做一個pc端或網頁端最好的設計工具;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針對設計師,或者普通家裝用戶;
c、若驗證為是,則進行驗證價值假設-家具購買;
(4)假設“家裝”路線錯誤
那么這個產品就沒必要存在,早點將3D技術用于其他領域,比如AR等;
“改變道路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改變目的地?!薄罋J哲仁波切
四、小結:認知決定產品成敗
“互聯網沒有任何壁壘,除了認知之外,就是思維模式的差異”——傅盛
產品沒有一番風順的,總是在一個不斷不斷試錯的過程。
“試錯”與“犯錯”區別就在于你是否知道自己的題目是什么,并且發現了錯誤并修改。
而這點是我認為這個項目做得不好的地方,一開始就朝著一個很大的目標隨風奔跑。(盡管宣導過《精益創業》,但仍然缺乏驗證的意識,這屬于“集體心智模式”的話題了)
因此,我相信很多產品的成功在于:
1、團隊是否快速、高性價比的獲取認知
戰線不可拖太長,否則會花費昂貴的代價才能獲取正確的認知;
千萬千萬別說某件事毋庸置疑。
“做完設計肯定會買家具的嘛”
“買家具肯定要線下的嘛”
“新創企業的存在是為了學習了解如何建立一種可持續的業務”——埃里克·萊斯
2、產品的設計是否符合所倡導的認知
這有兩個含義:一是及時將認知落實到設計;二是言行一致;
相當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符合他所宣稱的理念,一個產品的所有設計都應圍繞它所主張的價值;
例如當它宣稱要讓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做設計,就不會引導用戶求設計;
當它相信做室內設計是一件很專業的事情,就應該專注把用戶找設計師;
當它說可以讓用戶足不出戶逛遍家居市場時,就應該有足夠的家具商品;
“蘋果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無不體現出他們的理念
重要的不是你“做什么”,“怎么做”,而是你做的事情和做事方式要符合你的理念?!?/p>
3、給用戶的產品是否符合他們的認知
當用戶普遍相信買家具就要線下體驗時,提供線上購買就不符合預期的認知;
當用戶普遍接受網購家具時,還在布局線下商家的產品就會發現用戶越來越少;
“沒有社會共識的產品終將淪落,只順應社會共識的產品會被動”——伊卜生
4、更高級的產品,是提高用戶的認知,引發用戶新的需求
為了嚴謹,必須提下這屬于另一個層次的設計。就如彼得·蒂爾所說,當你立足于未來時,你就該大膽嘗試,長遠計劃。在一個目標明確的未來,精益只是一種手段。
“史蒂夫.喬布斯每天早晨看著鏡子里的自己,反復揣摩自己需要什么”
五、方法:按照方法論應如何做這個項目?
1、產品設計方法
根據產品的出發點或者驅動力,可分為以下3種方法:
- 技術驅動:適用于技術突破,實現產品性能飛躍的情況;
- 需求驅動:在現有市場中,深入分析消費者需求,更快更好更多滿足用戶需求;
- 認知驅動:針對用戶賦予產品的內在意義進行創新,開拓新需求;
2、方法的選擇
- 技術驅動:家居在技術上還未實現飛躍性的提升,并不適合。(但由于以3d技術為基礎,也算有點技術驅動的成份)
- 需求驅動:一方面分析其他成功競品,以求在某一方面超越;另一方面深入了解消費者,了解需求。屬于漸進式的產品創新;
- 認知驅動:用戶使用某個產品總是帶有某種意義,通過賦予產品新的意義,以此吸引用戶。
3、需求驅動式
(1)調研用戶需求、分析競品
例如調研用戶對于家裝設計的痛點,提出某個解決方案的主張
(x年收入、x房面積)的年輕人,可在手機進行3d室內設計,并且網購品牌質量有保證的家具。
(2)明晰假設的認知(見上文二、2、)
思考解決方案中都有哪些是假設的,最好全部都保持懷疑
(3)以低成本、快速的驗證認知
根據假設,設定驗證的實驗跟所需的數據。
其中有兩個關鍵的假設,價值假設、增長假設。(可見《精益創業》《四步創業法》)
(4)根據已驗證的認知雕琢產品
在驗證期的設計一定要突出核心,隱去非核心功能,既能節省時間與成本,又避免用戶困擾。
(5)根據已驗證的認知運營產品
根據驗證的認知定位目標用戶,例如如果驗證做o2o,則應減少線上大范圍的推廣,專心做試點城市的線下推廣。
4、認知驅動
(該方法需對課題有更多時間與鉆研,以下僅做范例說明)
(1)確認課題
選擇一個抽象的課題,例如“家對于現代人的意義”、“家居布置對心理的影響”等;
(2)探索認知
- 請務必不要急著進入試錯階段,很多東西是可以直接思考推演的;
-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 另外,從用戶訪談獲得的認知僅供參考(甚至很多時候還會誤導);
- 推敲商業模式、技術可行等;
(3)明確主張
通過思考上文中兩個認知,“一定要有房子時才設計嗎?”“家一定要自己設計嗎?”
提煉一個意義,例如:
“無論有房子沒房子,每個人都應該親手設計一個心目中的房子”
(4)挑出待驗證的假設
“人們愿意出于情懷設計自己的房子”
“我們有能力開發出讓人們設計夢想中房子的軟件”
“人們設計自己心目中的家之后就會分享給朋友,邀請來做客”
“當人們以后要買家具時,也會想到來這個軟件里先設計一番”
(5)設定驗證假設所需要的實驗及數據
(6)根據已驗證的認知迭代產品、運營產品
六、總結:產品經理的自我修養
1、系統-主動性
“人類系統的結構特性非常微妙,因為我們自己就是結構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我們經常有能力改變自己身處其中的結構。
然而,我們往往覺察不到自己有這種能力,事實上,通常我們根本看不到結構模式的作用。我們反而只會感到,自己被迫以某種方式行事。”——彼得.圣吉
首先反思以前總覺得種種因素在影響自己發揮。但是我作為項目的一部分,本該推動更多事情的。
很遺憾,太早離開。
2、產品經理
作為產品經理重要的不是將某個認知設計出來(這只是基礎)。而是根據趨勢,發現提煉認知,并且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驗證、修正認知。
也許就是大神們常說的“讓正確的事相繼發生”吧。
3、靈符-初心
我曾給朋友舉過下面的栗子:
(1)你知道用戶相信什么
你通過調查、驗證,發現用戶相信靈符,買了之后心里很平靜。那么靈符就是一種產品,你算是合格的產品經理了。
然后你還分析了市場上各種靈符產品,創新出了新款粉紅女郎牌靈符,專門針對高三考試的女學生這一細分市場,你算是做得不錯的產品經理了。
(2)你引導用戶去相信什么
你設計出了一個十字架,并且成功的讓用戶相信靈符不能使心靈平靜,只有十字架才可以。
那么你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了。
(3)你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并且讓用戶也相信了
一個更有生命力的產品,在于我們做產品的人,是不是真的相信最深層的東西。比如我們確信十字架能讓內心平靜,因為我們內心深處相信基督的存在。
那么你便能設計出一個有神性的十字架,并且讓成千上萬用戶相信你的產品,你就成為一個大神了。
(而很多人對公司、對產品沒有熱情在于他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做的東西)
因此盡管世界總在發生變化,用戶給你的反饋還常常欺騙了你。自嘲是枚產品狗,每天奔波各種調研,拆解各種競品,也許迷茫,也許焦慮。但你還是要相信自己,并用心的探索生活。
你的經歷,你的價值觀,你的信仰與內心的渴望,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4、懷疑-相信
“你可以懷疑自己的產品是否符合預期,
但你要相信自己的方法
你可以懷疑自己的方法是否還可改進,
但你要相信你自己。
你可以懷疑你自己,
但最終還是要相信。
因唯有在這相信中懷疑,懷疑中相信,
你才能擁有那不斷前行的力量?!薄栏窭?漢
5、求職
產品一枚,初來鷺島。
作者:捍道,歡迎交流,wechat:kymatica
本文由 @捍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終于有個志同道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