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需知曉:棄權也是決策

1 評論 7019 瀏覽 5 收藏 14 分鐘

決策分為兩個方向,積極和消極。而棄權,就是一種消極的決策。同樣,看似賭上身家、孤注一擲的決策,也是一種棄權。

棄權與決策的風險

你上一次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做出決策是什么時候呢?

從2019年年初開始,企業裁員的信息屢見不鮮,有太多大企業裁員被媒體報道出來,更有許多中小團隊直接倒閉,結束服務。

互聯網的崗位存量降低了許多,在金三銀四求職旺季,開放招聘的崗位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不僅僅是崗位變少了,還有許多被迫離職的人員進入到求職市場,崗位少了,人卻更多了。原本一個月的求職周期,許多人待業3個月以上都未能成功入職。

許多大廠的人,認識到了現實的殘酷,有一些在一線城市剛貸款買了房,就被裁員。每個月20000多的房貸,沒有了高薪收入作為支撐,眼看著就要還不上房供了,非常后悔做了買房的決策。

這些故事的背后都離不開名為“棄權”的決策,心里想著:先這么定吧,有問題再說;或者,先這么定,我也沒那么倒霉。

因為各種各樣的僥幸心理,最終讓我們在一些原本應該三思的決策里,選擇了棄權。

所謂的棄權,就是放棄選擇,什么都不選。靜待事物發展或者選了一個高成本的策略,但又期望成本降低,風險不發生——這樣的僥幸心理都是棄權的一種形式。

甲骨文是全球Top2的軟件服務公司,在2019年5月21日開始裁撤中國研發中心,總共1600位IT員工被迫離職。甲骨文總公司給出了N+6的賠償方案,盡管如此,這些甲骨文員工依然陷入了困境。

一方面國內環境極難找到同樣待遇同樣福利的公司,另一方面則是甲骨文員工過于安逸的環境,導致其本人缺少市場競爭力,甲骨文中國一度被稱為北京最大的養老院。

實際上,許多互聯網巨頭公司都向甲骨文被裁的員工拋出橄欖枝。但他們的表現并不如人意,大部分人未通過第一輪面試;少部分通過的,也在技術測試時被刷了下來。

年薪百萬者被裁后,為什么找不到工作?

這是我們的疑問,答案就是:一次又一次面對決策時,選擇了棄權。

盡管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感到焦慮,但公司福利和待遇都很好,不如再忍一忍、混一混。每一位甲骨文員工都曾經是優秀的人才,但在面對自己人生未來的決策上,做出了棄權的決定。

我們放棄了對自己人生的掌控,將自己的未來交付給了公司、環境,甚至交給了自己的運氣。

甲骨文的員工從表面上來看,是在去和留之間進行決策,實際上大部分人選擇的是棄權。即使是留下來,也沒有做留下來應該做的事。個人的成長完全依賴于公司提供的環境,不再主動學習。

正是因為這樣的棄權,最終導致被裁員時,擔心自己比不上年輕人有競爭力,擔心自己找不到高收入的工作。

棄權往往背后都是僥幸心理使然,導致我們放棄了決策,也就放棄了成本的支出。

慎重對待我們遇見的每一次決策,盡量避免棄權。

原本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我們可以主導自己的未來,但因為棄權,將主動權交給了外部環境,當結果發生時,我們只能被動選擇接受,并且怨天尤人。

在甲骨文的員工當中,有一些善于決策的人,早在裁員之前就已經離開了這個環境,有的已經在其他互聯網公司擔任重職,有的已經創業有成。

有媒體報道,甲骨文是北京最大的養老院,上班不打卡,工作時間自由,可以申請在家辦公。選擇棄權的人,逐漸被舒適的環境消磨了斗志,而那些善于決策的人,早已預測了結局。

掌控自己的未來,給自己構造一個清晰的成長路徑。我們做出的決策,不僅僅是對策略的選擇,更多的是對結果做選擇,對我們要付出的成本做選擇,以及對我們要承擔的風險做選擇。

棄權最典型的特征便是不完整。

我們想要安逸的工作環境,但并不知曉要付出什么樣的成本,不知道安逸的結果是什么樣,甚至不知道安逸的風險是什么?

所有棄權決策的背后,都是因為決策的復雜度、決策的難度,讓我們放棄思考,將結果交給運氣,歸咎于“為什么都做不了”,“別人運氣太好了”,“這個世界對我充滿了惡意”。

久而久之,我們也就被負面情緒所包裹了,似乎自己遇見的困境都是因為時運不濟,都是因為環境不好——其實,只是因為我們自己先一步放棄而已。

什么是棄權呢?

小李是一位有4年經驗的產品經理,先后就職社交公司,電商公司,而現在他是一位金融行業的產品經理,有一年相關行業的經驗。

盡管已經有4年的產品經驗,但他卻常常感覺自己沒有什么核心能力,比不上只有2年經驗的產品同事(2年金融行業)。同時,他也感覺到自己對金融提不起興趣,想要換個環境試試。

什么叫做試一試?

簡歷海投,沒有目標,沒有行業,也不知道自己要付出什么樣的成本,也沒有思考會遇見什么樣的風險。

這就是棄權,小李僅僅是在嘗試自己的運氣,如果運氣好,遇見一個好的公司,一個好的項目,一個好的團隊,那么就可以安定、穩定地發展;而運氣如果不好,就只有繼續“試試”。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運氣都不會太好,只有極少的人,擁有可持續的好運氣。我們遇見的每一份工作、每一次機會,都需要付出一些成本,承擔一些風險。

棄權的情況下,最終導致小李的職業色彩混亂,始終沒有資深的行業色彩,這對于未來的招聘市場而言,幾乎沒有什么競爭力。

我們自己放棄了主動權,最終也將會被市場所淘汰。因此,請大家慎重對待棄權。

決策的風險

任何一個決策都存在一定的風險,而風險是成本之外我們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和成本的區別在于,成本是一定要支付的,而風險則是概率發生的。

互聯網是一個快速變化的行業,幾乎每年都有新的子行業流行,也會有老的行業逐漸淡出舞臺。曾經很火的社交行業,現在已經極少了;2014年流行的O2O,也消失了不少。

2019年,新零售是大趨勢,但誰也無法保證新零售能持續多長時間,現在開始學習新零售的知識,是否在未來的3年、5年還能被使用。

作為產品經理而言,我們站在時代的前沿,有更高的機會,但也伴隨著更高的風險。

一旦行業選擇錯誤,當這個行業泡沫消失時,我們就面臨著失業問題,同時也伴隨著求職苦難的問題。

畢竟我們選擇的行業已經沒有太大空間,意味著我們需要客場作戰,需要和其他有行業經驗的人競爭同一份崗位。

2013年,社交行業非?;鸨驗槲⑿?、QQ的巨大估值和潛力,許多老板試圖組建自己的社交團隊,分走一杯蛋糕。這就導致了行業的火爆、高薪,更多的選擇空間,都吸引著我們走向社交產品的方向。

隨后,市場演變,微信一家獨大,后起的數千個社交項目,只有陌陌存活至今。大部分社交團隊都倒在了黎明前,死亡原因無一例外,都是資金斷鏈,資本市場對社交的熱度開始冷卻。

直到現在,成都的社交互聯網公司不超過5家。當年進入社交行業的產品經理,面臨的巨大問題就是如何從社交行業進入到其他的行業,降職降薪是一定要付出的成本。然而,即使降職降薪也未必能成功進入一個好的行業。

這就是我們在做行業決策時需要承擔的風險。

任何決策都有風險,決策者實際上也是風險投資者,沒有什么比孤注一擲的決策更不可取的了,畢竟產品經理不是賭徒,不需要我們承擔妻離子散的風險。

孤注一擲的決策,更多的不是一種風險擔當,而是一種棄權。當我們試圖做出一些超出我們承受能力的決策時,或許只是一種僥幸心理或者是破罐子破摔的“無謂”想法。

產品人小楊,偶然間得到一個海外工作的offer,對方開出的薪資是50000元每月,提供住宿,做棋牌類的產品,每年只能回國1次。

這讓他思考了許久,最終還是拒絕了這樣的一個誘惑,因為風險太高了。

他準備今年結婚,而棋牌類的項目基本就是境外賭博,柬埔寨本地的治安環境也比較惡劣,有太多海外工作的國人被扣押了護照,導致無法回國。

他的家庭才開始組建,這樣的不安定環境,以及一年一次的回國硬性規定,會給他的家庭帶來極大的影響。

這并不是他能承擔的風險,如果早幾年遇見這樣的機會,或許他就去了。

我們所要考慮的風險,不僅僅是財產、時間、機會,還包括我們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更重要的還有我們的家庭,以及我們的理想和信仰。

每一次做決策時,對于一些高風險的事情,我們都需要一定的驚醒,有些觸手可及的利益,背后往往需要承擔極大的風險。

認清楚自己能承受的范圍,給自己劃下一個警戒線,當觸犯了什么樣的限制時,你需要將這些選項給排除掉。

這個問題在我們轉行時也會有所考慮,面對求職困難的今天,裸辭轉行風險極高,嚴格上來講不具備半年以上生活經費的產品人,我都不建議裸辭轉行。

即使被迫離職,也不應該立即轉行。而是先進入相同行業的公司,再同步完成轉行的籌備。

量力而行,也就是指我們對風險的最大承擔能力,超過警戒線就已經需要我們慎重對待,更別提那些需要我們all in的所謂的機會了。這樣的風險并不是每個產品人都能夠承受的,實際上也并不需要職場人來承受。

這是一篇連載的文章,一共分成了5篇,這是第五篇,也是最后一篇。

#相關閱讀#

《產品總監的秘密:你應該早一點知曉》

《各位產品人,你怎么理解“決策”》

《產品經理需知曉:決策的意義》

《產品經理需知曉:決策的意義(二)》

#專欄作家#

枯葉,微信公眾號:枯葉咖啡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9年經驗產品經理,3年產品總監經驗。擅長數據增長,商業模式。曾孵化過千萬級用戶規模的創業產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你應該是窺探了我的生活,我就是那個小李,工作四年,曾經有一年互聯網金融的經驗,職業色彩不明確,在決策與棄權間游走 ??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