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I模型下,產品項目成功的三大關鍵能力

3 評論 22642 瀏覽 61 收藏 9 分鐘

對ROI模式下的產品來說,要想全面跑通并保證一定的產品生命的話,至少要在這幾方面有極強的產品功力積累——產品能力,獲客能力,商業變現能力。

ROI 產品模型是一種極強商業化導向的思維,其依賴的公式是ROI=(收入-成本)/ 成本。

如果轉換下,其實可以用另外一種我們產品人看得懂的公式:獲利系數=(LTV-CPI)/CPI,LTV表示用戶生命周期價值,CPI表示平均用戶安裝成本。

極限情況下,只要LTV>CPI,就可以通過放大量級,實現項目整體收入放大。

簡單明確的計算公式,適用的項目形式偏向于短平快,商業化變現依賴于純廣告流量變現的產品項目。其代表性產品就是一眾工具小游戲類產品(海外居多),以及國內很多網賺產品。

當然對于所有產品項目及細粒度的產品需求,都有一定的適用性。那些其實看似簡單的甚至LOW的產品,要想真的跑正其實有相當難度的。至少要在三方面有極強的產品功力積累:產品能力,獲客能力,商業變現能力。

01 產品能力

做一個項目,首先要能把項目做出來,依托最基本的產品團隊的產品能力。

產品能力的核心指標肯定是留存、活躍時長。Facebook流傳一個40-20-10留存模型,即次日、七日、三十日留存分別達到40-20-10時,一個產品的DAU才有可能到百萬級別。

在短平快的商業產品項目里,競爭很激烈。任何一個競爭行業想做成一款能上臺面的產品,基礎的產品功能完整度,各方面用戶體驗,不能落后太多。即以上兩項數據上必須達標,才能讓項目有機會跑起來,這是產品的紅線指標。

這些紅線指標依賴于對用戶核心需求最基本的理解(當然這種理解可以源自產品自己的分析,也可以來自于對競品的“抄襲”),做出相對市場競品無明顯;劣勢的產品體驗。產品體驗基本就是那些,交互體驗、用戶界面、產品穩定性,產品運營能力(不同的產品業務形態會要求到產品運營能力)。

產品是基礎,然后才能去驗證商業模式能否跑正。

02 獲客能力

有了產品之后,就得看能不能獲得用戶。獲客能力有兩點:足夠低的成本,能拿到足夠大的量級,足夠高的時間效率。

低成本意味著產品投入風險低,且后期利潤空間相對擴大。

足夠大的量級是為了能夠放大收入,這一點對于ROI模型尤其重要。

足夠高的時間效率是為了更快搶占市場,擁有更強的競爭力。獲客除了自然量(此處不做討論),重要的還是投放買量。

互聯網的創業圈里多數默認的套路——互聯網很多時候就是資本游戲——花錢圈用戶再想辦法掙錢。

你可以看到巨頭一旦驗證了需求或者商業模式之后,在投放買量、擴大市場、用戶增長上的不遺余力。

對于渠道特征的理解以及平臺關系的維護,對于廣告素材方向的把控,無形的投放數據優化,市場波動的把控都是獲客能力的組成部分。

類似于趣步,淘新聞等等廣告變現的短平快的商業項目??此坪唵蔚捻椖啃问?,獲客能力是他們商業模型中重要的一環。但從產品上無法看到。

很多團隊在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有自己的用戶增長團隊,負責在各大平臺投放廣告,給自己的產品帶來用戶增長,同時監控成本數據,用戶質量數據來讓用戶數量良性增長。

獲客能力也依賴于商業變現能力,因為商業變現能力越強,意味著LTV值越高,CPI也可以相應鋪到越高的位置,在廣告市場的競爭中也就能拿到更多的量。

03 商業化變現能力

一個成功的產品不光是滿足用戶需求了,還要能掙錢讓團隊持續運轉。這就依賴團隊的商業變現能力,即用戶LTV高,或者產品ARPU值高。

對于靠廣告變現的短平快項目,意味著足夠高的CPM和足夠多的變現場景!

足夠高的廣告CPM不僅僅接入廣告聯盟那么簡單。提升程序內廣告填充率,做一套自己程序的廣告SDK,在各大廠商間拿CPM最高的廣告展示,以及直接和廣告需求方對接接入廣告,都是提升CPM的方式。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廣告變現結算方式(不全,可自行查閱):

  • CPD(CostPer Download)每下載成本:按用戶完成APP下載計費,在應用商店、積分墻、流量聯盟比較常見
  • CPA:(Cost Per Action) 每行動成本。CPA是一種按廣告投放實際效果計價方式的廣告,比如按照一個注冊,搜索行為,瀏覽行為等等
  • CPS(Cost Per Sales)每銷售成本:按完成訂單的用戶數量結算,高質量垂直渠道、返利網站比較喜歡采用這種模式

這些都是能夠提升APP等效CPM的手段。以上都要求商業化團隊能夠基于產品形態和用戶屬性去做CPM的調優。另外重要一點就是在權衡用戶體驗的基礎下完成更多的變現場景挖掘,從而增長ARPU值。至于其他付費,電商等變現方式,和產品形態關聯性很強,留給大家想象。

而對于收入來講,用戶的LTV才是最終衡量ROI的核心參數。畢竟精細化運營,應該是要求單個用戶的(LTV-CPI)> 0,也就是單個用戶ROI為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投放擴大量級放大收入,從而覆蓋其他成本,使項目跑正。商業化能力也是很多成熟業務團隊所依賴的核心能力。

從產品經理的角度看,也許只需要把需求做好,貌似產品就能夠跑起來。

其實遠不是這樣,從項目負責人角度看,以上三項能力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團隊能力矩陣。畢竟競爭激烈的市場,沒看到產品背后的資源能力支撐,復制產品就能成功純屬空談。除了產品的競爭能力,還需要看到隱形的獲客能力和商業化變現能力。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畢竟一個產品項目的成功與否,有時候誰都無法說清楚。我們所做的無非是,在所有關鍵環節上提升項目成功的概率。成功與否,只能交給市場。

#專欄作家#

獨步天涯客,微信公眾號:Fightersky,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思考,交流,分享,產品路上與你同行。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挺好漲姿勢 M

    來自香港 回復
  2. cpc寫成cpi你是認真的嗎?

    來自黑龍江 回復
    1. Cost per install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