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假裝產品經理

9 評論 5475 瀏覽 247 收藏 14 分鐘

產品經理是互聯網行業里最不被人看好的職業。你不懂技術?沒事兒,來做產品經理吧。你不懂設計?沒事兒,來做產品經理吧。你不懂市場推廣?沒事兒,來做產品經理吧。產品經理不是學出來的,大學里沒有哪個學科定向培養產品經理;那些個被吹出的“大?!?,實際上是從各個奇葩職業前身轉到這個行當里,靠著過人的口才和愚弄大眾的自信自說自話。

如何假裝是產品經理?這個職業從月薪6000到年薪百萬期權豪車不一而足,僅僅靠著滿口的“剛需”“用戶需求”“極致體驗”想簡單混口飯吃,那可不是“產品大?!钡淖非?,更不是本人冒著生命危險揭秘職業內幕想要傳達給你的東西。想要唬人,需要動腦、創新、顛覆、打破固化的思維,侮辱對方的智商。厲害的產品經理要像《食神》,讓別人永遠不知道你在想什么;觀點語驚四座,談吐超越人類。以下舉例邪惡滿滿,請聰明的看官自行總結發揮。

看招!

1.“定位精準用戶群不是產品立項的第一步”

說產品是由用戶決定的,不如說產品是由市場決定的;說產品是由市場決定的,不如說產品是由公司背景決定的。精確的用戶群很多情況下會表達出特異的特征,而其中某些特征是排他性的,往往影響了產品的外延。如果你鎖定的用戶群不容易被公司資源籠絡,或者量級太小,吸引成本太高,不如盡早放棄這個思維,回頭想想公司為什么要做這個產品,有什么優勢,有什么前景。這比你去做所謂“用戶畫像”更不容易跑偏。

2.“用戶沒有‘剛需’,滿足需求只等于吃飽,不等于吃好”

最常聽的一句話是“捏住用戶痛點,抓住了剛需”。所謂剛需,不是用戶渴了你給他一杯水,而是他找不到水,馬上就要渴死了,你隨便給他什么比體液濃度更低的東西。滿足是什么?是吃飽后無欲無求。

做產品千萬不要想著如何喂飽用戶,時不時給用戶一點甜頭和新鮮感,用戶的期待才會更強烈,你才有精神準備下一道精品小食。

用戶群是個很怪的東西,當你徹底滿足了他,同時也等于將另一部分人拒之門外——而你的產品已經相當復雜,讓別家出了其他口味的時候,只要你的用戶有足夠動力站起來,他立刻就會跑去大快朵頤了。

3.“移動端/APP設計經驗是廢話,行為邊界才是王道”

越來越多的公司定向招所謂“移動端產品經理”,有的還要“2-3年經驗”。這看似很合理,但3年前,很多摸移動產品的兄弟還根本不了解App應該怎么玩。我們需要認識到,無論PC、手機、平板還是VR眼鏡,在信息傳達方式上都有其缺陷和特性。它的缺陷和特性恰恰是用戶行為的邊界——你不能指望用戶用看報紙的心情和視角看手機,真正用戶在瀏覽的內容只是手機中上方1/3屏幕的內容;同時,隨時關掉當前頁面也是手機用戶的無恥行為,抱著電腦屏幕的上班族永遠想用一個姿勢看得更多,移動一下鼠標?重新尋找下一個目標?這太煩了~行為邊界是產品設計的準則,沒有其他。

4.“產品邏輯是意淫,業務邏輯是根本”

業務邏輯是用戶的血淚史。無論你是做2b,2c,2m,o2o,還是什么其他。永遠記?。簝热莸奶峁┓绞抢洗?,你在為老大的內容生產提供服務。

那些做2c電商的同學不同意我的觀點,什么?你以為你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你的主要工作是如何讓他們更快的消費,在過程中盡量明顯地提示,讓他們少問問題多花錢!當你設計了一套邏輯無懈可擊,過程順暢的產品閉環流程后,你要想想,在一開始這個流程是否滿足了內容生產方的業務邏輯,消費方的操作邏輯。這個是基礎功課,不多說了。

5.“什么?產品經理不需要了解技術實現?讓技術菌趕緊抱著他那堆bug離開”

如果你拿著這句話去逐行質問開發人員他的代碼是什么意思,那我就要揍你了。很多產品經理之前從事過技術開發工作,當他們提出一個產品功能的時候,滿腦子陷入代碼邏輯、執行效率,這也是沒有必要的。但是產品經理需要了解一定的技術特性,充分利用這些特性發揮想象空間。

尤其是有CRM/ERP等B端產品開發經驗的同學應該會了解我的意思;當你的產品涉及到插入公司其他產品平臺的時候,你也應該了解,怎樣的注冊邏輯是合理的。了解技術實現和產品結構,能讓你在設計產品時有更多的參照。

6.“談論產品的生命周期沒有意義,用戶比產品先死”

產品的用戶群有成長、轉化的過程,說起來沒那么復雜。

在我看來,就是三類用戶:新鮮用戶、成熟用戶、穩定用戶。這三類用戶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年齡梯度,其他還可能有行業差異、自身體量等等其他差異維度。

產品初放市場,迎來大量新鮮用戶,這個過程的用戶淘汰速度是很快的,隨著產品迭代和功能、設計屬性加強,成熟用戶浮現……實際上,當你的主要用戶發生變化時,已經意味著產品原有模式發生改變了;“這個用戶在干嘛?”“下一個用戶是誰?”哪句比較重要,看你的產品處于何種階段,看你開始對產品的定位實現到什么程度。

產品死亡不可怕,所有產品都會死亡,正如所有企業的最終結果都是破產一樣,這是經濟學普遍原理;成熟用戶脫離平臺才可怕,他們永遠不會等你從醫院的急救室走出來,而是看到救護車就跑掉了。

7.“用戶黏度替代不了市場推廣,黏度越強死亡越快”

風投最關心的問題是用戶黏度,這個價值輸出是最可量化的。用戶多久使用一次,一次用多久,這個數據固然有用,但絕對不是產品圣經。

淘寶、大眾點評、滴滴等深度用戶的消費力固然可怕,真正為其起到重要貢獻的是為數眾多的“有需要才會使用”的長尾用戶群。這些用戶需要市場推廣的周期性刺激,“雙十一”“雙十二”就是很好的例證。為什么都集中年底?因為迎合了商家清理庫存的需求,這個不細討論。

為什么黏度越強死亡越快呢?高粘度是新鮮用戶或者說初期用戶的行為特征,如果一直保持高粘度,只能說明用戶在不斷淘汰更替而沒有成長轉化,推廣一停,立刻歇菜。

8.“移動不代表社交,PC不會死亡”

社交不依賴網絡,90年代以前的人都是這么活下來的。只能說,亞社交的可間斷性和移動端表現出的“碎片化”有一定的吻合。但移動就一定要做社交嗎?我不覺得,并且持強烈的懷疑態度。

今年開始流行“社群”的概念,社群是媒體概念,社交卻是平等的信息交換。二者都可以被打散,信息提供量大,用戶參與度強,所以給人一種移動即社交的錯覺。實際滿足碎片化需求,具備用戶習慣體驗的東西都可以吸引用戶,只是目前做后者的公司目前缺乏找到多種盈利模式的手段。

另外還有很多公司目標就奔著移動市場,號稱“PC已死”。PC不會死,只是大量不適合在大屏幕上精耕細作的公司死亡了。亞馬遜做電商,把巨資打造的數據挖掘技術藏在了PC首頁一側小小的“分類”按鈕里,說到底還是產品經理們應該仔細琢磨行為邊界四個字的重要意義。

9.“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控制用戶的欲望更實際”

產品功能切忌大而全,很多產品誕生初期就被賦予了資源整合、多種盈利模式復合經營的重任。產品經理的眼界不能過分狹隘,只盯住用戶需求和功能實現;當然也不能抬起頭,各種功能通吃,同行有什么自己也要有,其他領域有什么也要拉進來,擺出一副“跨界競爭”“降維打擊”的架勢。

一個好的產品,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界限在哪里,自己的主線在哪里。用戶是顧客而不是主人,做保姆遠不如做司機精明。產品堆砌功能的過程,是不斷增加新用戶使用成本的過程,也是讓長尾用戶不斷流失的過程。潤物細無聲是產品改進的一種境界,也是理應遵循的方向。放棄業務和邏輯主線,有可能徹底破壞內容產出和消費驅動,得不償失。

10.“數據解決不了智商”

功能的改進、結構布局的優化是產品經理的長期工作,以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數據統計和挖掘技術在現今的產品改進過程中起到了巨大貢獻。然而用戶的少量創新行為和平臺用戶的創新玩法卻極有可能被簡單粗暴的百分比忽略。

這不是說數據無用——大量統計工具和統計模型實際上能夠快速地幫助我們捕捉動態,在某個熱點被廣泛傳播之前即被洞察。但是判斷取決于個人,如何轉化用戶的使用熱度,讓用戶的熱情為自己所用,需要“人”工解決。畢竟AI尚未全面智能。

11.“創新思維的背后永遠跟著固化的行動”

當一個新的商品展現形式被創造出來,你想的下一件事可能是:恩,我需要一個列表,再來個購物車,再來個賬戶頁面,產品原型就完成了。你可能完全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么一定需要一個列表。用戶不需要列表,用戶只需要在他想買的某幾個商品和猶豫不決的類似商品之間進行比較;用戶甚至不需要比較,用戶只需要直接看到他要買的商品就立刻下單。Windows告訴用戶,你有2塊硬盤,第一塊有2個分區,第二塊有1個,E盤就是第二塊硬盤;蘋果想的是,為什么要讓用戶頭疼什么是硬盤,人們習慣用文件夾處理文件信件,那就讓他們繼續在電腦上用就好啦。

也許就每一個問題都絞盡腦汁太過辛苦,得不償失,有時還會遭遇“重復造輪子”的質疑和尷尬。但是,“浪費時間”,不就是產品經理存在的意義嗎?

 

作者:包二爺(微信名字:老三,個人公眾號:這個pm不太冷),80后海歸,互聯網產品經理,多年產品及團隊管理經驗,在媒體、旅游、企業內管、B2B、O2O等諸多領域及行業的互聯網平臺化方面有著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在加拿大工作期間曾擔任多家企業的網絡運營顧問,參與多個創業項目。目前從事企業互聯網+轉型等相關領域工作

原文鏈接:http://www.jianshu.com/p/233ac62f5130#

本文由 @包二爺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覺很多觀點太偏激

    來自北京 回復
    1. 感謝您的評論,您可以留言給我,指正文中的不足,謝謝

      來自北京 回復
  2. 對于用戶粘度來講,說是新用戶和初始用戶,感覺有些片面。這里需要分析產品的功能,新功能對于用戶來講,定義為新用戶,有學習成本 ,所消耗的時間,是不是屬于粘性時間。

    來自北京 回復
    1. 我是這么考慮的,宏觀看問題的時候需要抓大放??;對于用戶的理解可能要單開一篇展開探討比較合適。事實上面提到的每一個觀點可能都需要細談才行。這篇算是個引子吧,期待交流

      來自北京 回復
  3. 觀點很獨到 點個贊

    來自江蘇 回復
    1. 感謝,剛注冊這個平臺,有這么多朋友關注,非常驚喜

      來自北京 回復
  4. 小編能別上來就噴么?越來越不想看這個平臺了 ?? ?? ?? ??

    來自北京 回復
    1. 寫的挺不錯的啊,你讀完就知道了

      來自北京 回復
    2. 毛,你看看原文和小編轉載的…………..這都什么啊 ?? ?? ?? ??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