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好的產品經理一將難求?

7 評論 20397 瀏覽 173 收藏 9 分鐘

首先怎么去定義“好”?如果創造一個全新的產品(=建立產品模型),需要商業策略和行業資源,這哪里是產品經理的活,明明就是CEO的職責;如果迭代一個新上線產品,需要能調用團隊資源的權力和生生不息的好奇心,跟隨著市場的變化推陳出新;如果是迭代一個相對成熟的產品,需要跟著數據走緊緊傾聽用戶反饋,做好優化并且對新功能保持謹慎。顯然地,在大公司迭代成熟產品需要的創造力和行業資源相對少一些,這就是有些人口中的需求分析師。

回顧互聯網的發展歷程,過去根本沒有產品經理的職位,隨著市場的發展,行業漸漸成熟才細分出產品經理職位,讓產品經理來負責需求迭代,并跟各個開發職能人員溝通,最終實現交付。在小公司你會發現,設計師、程序員、運營與產品經理的職能都有重疊的地方,這是為什么?因為過去產品的工作職責是由其他崗位負責的,市場慢慢細分出產品崗位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團隊協作。在騰訊,產品經理和產品運營同屬產品崗。在知乎,沒有產品經理職位,只有產品設計師。明白了嗎,產品經理的頭銜只是個掩眼法,他們負責的工作內容直接決定了職能和發展趨勢。也就是說如果你手上沒有更多的職權資源和架構產品模型的能力,就算頭銜是產品總監,你也無法很好的左右產品發展的方向,也就只能做做需求分析的雜活,只是他們擁有一個統一的稱號——“經理”。

產品經理職能1

因為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可以比較廣泛,所以更適合多元能力的人才,也因為工作技能較全面,掌握其中一些技能點即可拿到入場的門票。這就是大家所謂的門檻低嗎?因為看起來貌似什么經驗的人都可能通關喲。開發交付一個產品最大的技能壁壘是什么?必需是寫代碼。產品的技能點都可以短時間速成的,包括按照格式寫寫PRD文檔,學個原型設計軟件,更何況這些流程都是為了更好控制開發的前期準備。如果只能一個人完成,那個人必然是程序員了,程序員可以一人身兼數職,產品策劃→產品設計→技術開發→產品運營,我身邊不乏獨立開發小產品的程序員。也有不少在APP紅利窗口期時開發了如小鬧鐘等小應用,然后依靠下載量,每月能從APP Store里拿到數十萬。

那么產品經理的能力壁壘到底在哪里?我們從理財產品服務范疇來理解一下產品開發周期,如下圖

2

創造一款新產品的時候我們就要進行市場分析,設計商業模式,對行業和業務要有深入了解,然后制定產品策略,接著才是進行產品設計,這個過程我們稱為產品模型架構。大部分產品經理并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實現一個優秀的產品模型,于是他們一直流形于產品需求分析,無法走得更遠。

1

產品模型概念來自于一位出色的產品經理——純銀,微博或簡書搜純銀即可關注。

蟬小隊做產品的效率是大公司平均值3倍,卻沒有一款叫好又叫座的產品,有人說是缺營銷,有人說缺運營,都錯了。模型!產品模型才是決定性因素。模型有缺陷的話,什么團隊都會敗。而模型只能靠創始人的市場直覺與…事后總結。產品模型在理論上決定產品的數據上限、商業潛力、生命周期;而產品與運營團隊只能在這個理論值之內,試著走得更遠一點。更有趣的事情是,APP的產品模型在前半年就定了下來,以后幾乎不可修改。

為什么會有人說“產品經理是CEO的學前班”。這句話正確之處在于:要想在產品經理上走得更遠,不是說了解用戶做做需求分析就夠了,特別對于現在國內的互聯網創新基本上都是商業模式的創新的時代背景之下,要下沉到整個商業環境里,思考商業模式尋找可突破的點。這句話不正確之處在于:一家公司本質上都是業務驅動的,往往誰最熟悉業務誰來驅動。蘋果→設計;谷歌→技術;阿瑪遜→數據;新浪微博→運營;騰訊→產品;百度→技術;阿里→運營。企業模型里所有結構都是為了優化業務而設計的,而越熟悉業務的崗位越容易做出精準判斷和決策。所以一家企業的掌門人可以是負責產品,負責運營,或者負責技術,甚至是一個具備綜合能力的人。掌門人才是對市場做出最高判斷和對企業發展方向做出最高決策的人。產品經理是決定一個公司生死這種話畢竟是一種誤解。

下圖產品模型架構和企業模型架構是不是很相似?

舉個例子,華為幾年前成立了解決方案部門,這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催生出來的,目的是解決一個產品各個獨立部門之間的交互和各個獨立產品線之間的交互,以往這部分交互工作職責沒有明確落實到任何一個部門,于是乎最擅長企業管理的華為,建立了一個新部門去實現方案協作。你看,華為管理層運用出色的管理思維實現了新的創造。

產品模型架構

企業模型架構

但是一個熟悉業務的CEO不一定懂產品開發,他們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盲區,這時候產品負責人最大的職責就是協助CEO從市場需求到商業模式,從業務分析到產品策劃——架構產品模型。而這種產品模型架構能力是來自于業務知識儲備、結構化思維和系統性抽象能力,來自于職業素養的朔造和強化(或者說是天分?)。記住,職業競爭力是由能力的稀缺性決定的,而不是能力本身。大家都知道運營崗位的門檻相對較低,這是為什么?因為僅限于做做內容編輯或者活動策劃的話,算不上稀缺能力,難于跨越職業發展的基點,實現進階。高階運營必須懂得拆解業務,制定戰略,用戰略指導戰術??梢允谴罱〝祿P腿シ治鰳I務方向,可以是分析用戶畫像去指導活動方案。而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業務知識儲備、結構化思維和系統性抽象能力是不是高壁壘專業技能?

 

作者:蒸汽機,知乎賬號:https://www.zhihu.com/people/steamer ,互聯網觀察者、產品模型架構、商業模式策劃。

本文由 @蒸汽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到第一句產品模型 就想到了純銀的文章,往下看果然如此~

    來自上海 回復
  2. 在知乎看過。。

    來自四川 回復
    1. 對,就是我,哈哈哈! ??

      來自廣東 回復
  3. 簡單解答為什么難求:
    1,98%的用人方沒有識別人才的能力。(就算一個具備張小龍一樣能力與水準的人站在用人單決策者位面前,會有幾個能識別出來這個是人才?)
    2,用人方沒有膽識與魄力。(當年有幾個人敢投資給張小龍?及留得下他?)就算遇見了同樣能力的人,往往考慮的是控制不控制得住,或擔心此人能力高過自己。
    以上是原因。

    來自上海 回復
    1. 嗯~其中一方面原因,轉支付寶產品專家天順的一句話:“因為你們都在以招ceo的標準招產品經理,卻希望用需求分析師的價格買斷他的工作?!?/p>

      來自廣東 回復
    2. 哈哈,現在我可是以發單員的價格奮斗在一家創業公司的最前線,深感做過一線工作和熟悉業務的人才有可能做出好產品,否則大家就只能互相抄襲。

      來自江蘇 回復
    3. 畢竟在熟悉業務的情況下,才能做到更好的“抄襲”嘛,不然抄歸抄,弄不明白人家為什么這樣做

      來自重慶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