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部電影,為什么貓眼、格瓦拉與豆瓣的評分差距那么大?

6 評論 13974 瀏覽 36 收藏 9 分鐘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身邊電影院的數量越來越多,票價在各大O2O平臺推動下也越來越低,去影院觀影逐漸成為了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共計放映超過1708萬場,同比去年增長39%,累計票房144.96億,同比增長51%,觀影人次4.19億,同比去年增長57%,三項數據均創造了歷史新高。

我是一個電影愛好者,但凡影院有大片上映,立馬就會跑去看了。對于一般的電影,則會先搜一下評分,相信這也是人大多數人購票選電影之前的標準動作了。評分對觀影體驗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但仔細對比不同網站的同一部電影的評分往往會發現它們的評分差距非常大,以購票平臺起身的網站美團旗下的貓眼、格瓦拉的評分遠遠高于興趣社區起家的豆瓣。

比如當下熱映的4部電影截至4月5日在3個平臺上的評分

火鍋英雄

豆瓣7.5分 ?貓眼8.5分 ?格瓦拉8.3分

我的特工爺爺

豆瓣5.5分 貓眼 8.1分 格瓦拉 7.8分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

豆瓣6.7分 貓眼8.1分 ?格瓦拉 7.8分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豆瓣5.3分 貓眼8.3分 ?格瓦拉8.1分

很不可思議很好奇吧,貓眼和格瓦拉之間的評分差距不大,而與豆瓣之間的差距有的超過了3分,基本都超過了1分,而1分都是一個不小的差距啊,畢竟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是否值得看”的分數底線。

豆瓣CEO阿北于去年底解釋過豆瓣的評分機制,他稱之為“一個一億多人的大眾評審團”。由于豆瓣不能購票,評分人群是純粹為分享觀點而評價,可以粗略認為豆瓣電影評分來自一個有一定電影評判知識、又樂意點評電影的“愛好者評審團”。因為一般影評基數較大,基本也會避免水軍影響。豆瓣的評分算法簡單粗暴,用阿北原話說:

我還寫過計算豆瓣評分的最早的幾版代碼(不難,加起來除下人數)……豆瓣沒有專家評審,但有一個一億多人的大眾評審團……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每過若干分鐘,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既然評分機制不是專家評審,同樣是大眾評審,并無差異,那么下面筆者從自己淺薄的個人意見來分析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一、受眾群體的不同

正如豆瓣之前的宣傳廣告《我們的精神角落》那樣,豆瓣的主流用戶是一群文藝青年。豆瓣最活躍的書、影、音、小組、同城等頻道之間的協同效應,使原本是小眾群體的文藝青年以千萬級、上億級的面目成為互聯網上與屌絲抗衡的一股力量。使文藝成為一種受人追捧的生活方式,使中國文藝青年的眼界和涉獵范圍都極大地擴展,使文藝青年之間的化學反應(不只是月拋)如一壇好酒越釀越香,走出深巷,屢次成為引領互聯網流行文化的風向標。

豆瓣的用戶以一二線城市為主,評分的時候對于電影的劇本、演技、節奏、特效、攝影、音樂等方面的細節要求更高。電影購票網站貓眼、格瓦拉的用戶則更接近大眾化,已滲透至三四線城市,評分的時候更多通過自己的抽象感官來評價,更客觀的展現了大家對是否值得去電影院的評價。

以上也是青春片為代表的國產片評分在豆瓣比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幾年來國內電影的確存在著很多堆砌明星,粗制濫造的粉絲電影,另一方面也反應了興趣愛好者起家的豆瓣的品味格調比較高。

二、“票價”影響判斷

貓眼、格瓦拉上的評分相比豆瓣以實際花錢購票觀影用戶更多,如《思考,快與慢》稟賦效應推論所說。

人們會高估已經獲得的物品的價值(因為厭惡損失),除非這個物品的主要屬性就是交易(比如錢)。

研究發現捕獵野鴨者愿意平均每人支付247美元的費用以維持適合野鴨生存的濕地環境,但若要他們放棄在這塊濕地捕獵野鴨,他們要求的賠償卻高達平均每人1044美元。稟賦效應的存在會導致賣方高估自己擁有物品價值,從而影響市場效率。

正如上面所示人們厭惡損失,當自己在平臺上真真花了一張票錢的時候,再去評價電影的好壞難免受到影響,產生認知偏失。簡單來說就是不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課本的經濟學叢書都會先以一個經濟人的假設為前提,然而我們是社會人,有很多情感因素影響著我們判斷。

三、購票網站的引導

積累了大量影評和優質用戶的豆瓣之前遲遲不肯做售票服務就是怕破壞了平臺的中立性。當年以美食評價起身的大眾點評也是如此遲遲不肯涉及團購領域,就是怕評價質量的下降,因此錯過了先發優勢。

目前投資較大的電影往往都會與購票平臺合作,比如《美人魚》就與貓眼聯合推廣,組織一些優惠推廣活動,預售、搶購、特惠等等,刺激更多的用戶前去觀影。

平臺本身也希望電影的評分越高越好,這樣才能帶動電影票房的增長。

貓眼的電影詳情界面,收納了熱門影訊&話題,對電影的精彩情景設計、打斗特效、爆笑場面等等進行分析討論,強化正面觀影效果,營造火爆的氛圍;設計了明星短評的欄目,讓影人通過自身的生動敘述去感染帶動粉絲觀影。時時滾動更新的票房,也是一種視覺的干擾,誘發了用戶的從眾心理。相比而言,豆瓣的評分干擾元素更加的少,純凈一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興趣社區起家的豆瓣與售票起家的貓眼、格瓦拉評分為什么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產品形態決定了不同的社區氛圍,不同的社區氛圍聚集了不同類型的用戶,而不同類型的用戶反過來又決定了產品形態的發展,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閉環。

 

作者:Link? 微信公眾號:aboutlink,一只新美大產品汪,愛生活,才會愛產品,有好奇心,才能驅動世界。專注分享一個產品經理的進階之路。

本文由 @Link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生提問:大一開始就用美團,市場導向了我的選擇。但是一年后因為學習的原因下載了點評,覺得點評比美團產品做得好,社區對用戶粘性,各種pass卡活動的優質評價感官上就覺得充實地吸引消費。就是酒店方面做得差了,是不是團購優惠力度不如美團的原因,或者你說的啟動太晚失了先機的原因?

    來自陜西 回復
  2. 來自遼寧 回復
  3. 說評分的話,還是時光網最準

    來自江蘇 回復
  4. 非常好

    來自北京 回復
  5. 很棒 ?

    來自福建 回復
  6. 來自陜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