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年的產品求職打怪路

11 評論 8706 瀏覽 46 收藏 36 分鐘

筆者回顧了自己從設計轉到產品的一年,其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啟發,分享給大家。

我是Grace,大學四年創過業,玩過自媒體,曾以為會在設計這條路走到黑,誰曾想陰差陽錯做了互聯網產品。

現在距離當初我決定做產品過去一年,現在對我這一階段的求職打怪經歷做個總結。我會從四個維度和兩個視角來描述我這一年的時光,五個維度:轉行前,求職前,求職中,入職后,碎碎念;兩個視角:現在視角,過去視角。

一、轉行前

確定轉行

在去年十月之前,自己一直忙碌于做設計,但那段時間一直不滿意自己的設計作品,推翻N次后,碰巧有個機會接觸到UI設計。我決定從0到1做好奇閱讀,當我的設計作品集,沒想到一個月的時間做完后,作品自己是比較滿意的。

但我不想求職設計了,三天內做了一個從來都不符合摩羯調性的決定,甚至都沒有去調研市場,破釜沉舟,拋棄設計的一切,轉行產品。

很多人到現在都不太理解,甚至于到現在都會有很多人問我放棄設計不可惜么??我想說不可惜,我承認當時自己很沖動。但萬幸,跟隨自己的內心以及后面工作及遇到的人驗證了我的想法是對的方向。

當時的想法

國內外的設計差異其實很大,很多時候很多人都還沒有分清美工和designer的區別。在學校更多是藝術設計,在外更多是商業設計,可能會為了時間,商業自己的想法所屈服,這顯然不是我想要的。

產品比設計更具有挑戰性和新鮮感,我之前是一個特別討厭重復性的工作的人,產品的思考會讓我感覺永遠充滿挑戰,永遠有新鮮感(至少現在這么認為)。

產品底層思維跟我之后想做的一些事情不謀而合,我想離業務更近一些。

換作現在的我

  • 你真的想好確認自己要做這個職業了么,你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你的目標是什么?是真的喜歡他么?
  • 你是不是真的理解產品是做什么的,千萬不要為了光環或者薪資而轉行,重要的是自己喜不喜歡。
  • 產品并沒有想象中的門檻低,做一個優秀的產品真的很難,比想象中要難得多。
  • 如果自己沒想好,是不是你能夠承受試錯的代價(學生時代試錯代價是最小的),可以選擇做項目或者深入聊天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以及合適。
  • 做好吃苦挫折的準備,轉行遠比想象的難過,行業就像一個圓規,有2條腿,只有利用其中一條優勢去轉更好轉一些,如果全部陌生沒有一點關聯真的比較痛苦。
  • 想清楚就勇敢做吧,不要害怕失敗,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玩也是一輩子,學也是一輩子,不就是擁有每天不一樣的體驗才組成了人生。
  • 執行力需要很強勢,你想那么多想了一年不行動等于0 ,還不如不想,占用腦子的CPU運行速度。

(感覺我是來勸退的)但是事實如此,產品經理是一個產品的心臟,他需要有更敏銳的嗅覺,需要永遠保持好奇心,追問到底,需要不斷學習。

作為一個產品的需求收集者和需求散發者,需要有很好的平衡及協調把控能力。

二、求職前

10到12月,因為學校管得嚴,不能外出實習。而且自己也不懂產品,無奈只能曲線救國。

當時的做法

1)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一是通過公眾號,知乎,脈脈,春招備戰群等想辦法認識更多的小伙伴(因為我人在昆明,昆明的互聯網情況實在是太差了)二是找各種內推以及找到ACE上課,彌補我信息不對稱的一些問題

2)知識的儲備

10-12月重新學習產品方法論,不懂產品流程就看了網上學習課程,不了解產品的細節去看了啟示錄,用戶體驗五要素等等,再對產品有了大概的概念。在這過程中還請了大廠的老師講一些知識,過程中遇到不懂的知識去通過網站或書籍擴充。

通過這樣的方式囫圇吞棗,總算了解了一些產品知識。

3)項目的準備

我自己從去年10月做的虛擬項目有五個,這五個項目跨越不同得環境以及思考程度,讓我觸及各個坑,同時也是讓我成長得非??斓脑?。

第一個項目是好奇閱讀,當時抱著做設計作品集去做,沒想到陰差陽錯走錯了方向,讓自己確定了產品之路,想想也許是老天安排吧(又會被朋友稱之為玄學主義)。但好奇閱讀真的是耗費我最大心血的,沒有之一,第一個孩子總是會比較上心和追求完美的,光架構當時自己推翻自己推了有將近10次,后來確認做產品,學產品流程后又重新做了一遍,傳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站,閱讀量還不錯。

從這個項目開始有了reviw的習慣,過一段時間會回去重新看看之前的項目,看有沒有更新的思考。每次都會把之前覺得很完美的東西推翻,有更好的想法是一種酸爽的體驗。

好奇閱讀:http://www.aharts.cn/pd/1780952.html這是當時的部分文檔。

第二個項目是跟陌生人組隊一起做,體會了一堆坑,反省至今。

團隊的坑:因為自己單打獨斗慣了,發現其實團隊跟個人做項目的差別會很大。在這個做項目的過程中每一次的討論特別像群面,混亂又充滿經驗教訓。

需求方向的錯:如果需求當時沒有確立清楚,或者資源沒有思考到位,后面的方案設計和閉環十分難以實現,整個特別擰巴。

第三個項目是3月的時候跟朋友參加同程藝龍比賽,為了上岸春招,當時正在百詞斬實習,又面臨畢業的壓力,整個人的狀態經歷前面的2個項目覺得做的還不錯,但覺得還差點什么?,F在想想是差了思想,踩了空想主義的坑,更多的是在鍛煉自己的技能,不過這次之后收獲了一個好戰友。

四個項目是被我妹拉過去參加騰訊比賽的項目,她是開發,想要讓我參與策劃,這次項目講真沒怎么用心,因為那段時間被畢設壓榨的不要不要的。但在那過程中給我的印象還是比較深刻的;因為被我妹懟的不輕,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不少事情。

  • 跟開發要統一背景目標很重要;
  • 開發真的不容易,你覺得也就加一個頁面的事,但可能真的會浪費很多資源;
  • 你需要搭好架構,留好后路,不然后續推翻重新開發真的很麻煩;
  • 你需要學會平衡商業,平衡開發,平衡用戶,平衡資源,更需要規劃。

最后一個項目跟著老薛做的。我認識老薛是在3月春招的時候,那時候我焦慮春招,執迷于去大廠,但還是沒有選擇跟著老薛做項目,原因是一時我手里的項目和實習并不是很缺(有點盲目自信),二是當時事情很多,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但還是在我畢業后,入職之前校招offer的那家公司半個月后決定去做這個項目,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為什么都已經轉行成功了還要參加?我的直覺告訴我需要。

原因:

我并不認為我找到正職工作就算轉行成功,相反那段時間從5月結束百詞斬的實習后我一直處于迷茫期。我覺得自己離產品很遠,甚至于越來越不會做產品了。盡管我拿到了校招offer,但我還是蠻焦慮的,只是焦慮的不是工作而是產品本身罷了。

我希望借這次機會reviw之前所有的項目,突破自我,問題究竟在哪,畢竟之前的野路子多一些,更多都是自己摸索,我希望在做一次沒準會有新的收獲。

我想為我之前一直想去的那家公司做儲備,儲備更多規范專業的知識和思維,認識更多同齡的小伙伴,大家是如何前進的。

現在的反思

你需要領路人,野路子固然成長快,但很容易沒有護航摔在坑里很久很久才會反省回來。護航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系統學習,比如在大廠實習,比如看書,比如像我一樣試錯反?。ㄕ嫘谋容^笨)。

還是需要分析一下目前的狀態,你距離成功需要什么,我有什么,我沒有什么,怎么解決,方式有很多,想辦法總能解決的。

不要給自己設置限制,因為很多人包括我會給自己限制,比如說還沒做項目就思考上不了先怎么辦,不會做怎么辦?想是好事,但是你不能想做產品想了一年還不動彈。

資源真的很重要,信息/知識才是最大得財富,需要找到同路人一起前行,在碰撞中你會發現1+1>2。

三、求職中

求職就像找對象一樣,強求不來,要找到合適的那一個。

當時的做法

簡歷畢竟是敲門磚,我在簡歷上踩的坑也不少,從實習到現在,簡歷更改了不下30版。我以前寫簡歷跟很多人一樣,恨不得啥都寫,因為沒東西,使勁湊。

現在的反思

現在看以前的簡歷,就一個感覺,要我是面試官我也不想通過,面試官憑什么要你?

大家的時間很寶貴,你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告知面試官你是能做產品這件事的,讓她有欲望呼喚你聊聊天?

那怎么讓她有欲望跟你聊天呢?可以套路一下產品分析來一波:

  • 面試官的需求是什么?
  • 他的場景是什么?
  • 你能給到什么?
  • 他看到實習/項目的重點在哪里?
  • 對于一個項目最重要的是什么?業務?數據?
  • 為什么展示這個業務?為什么選取這個數據,這個數據代表了什么
  • 你怎么讓她一眼看到?
  • 看到以后如何能夠看懂?
  • 看懂以后怎么信服你可以?
  • 看看別的優秀的人的簡歷如何寫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可以借鑒和丟棄的?
  • 不同崗位公司是否需要定制簡歷?
  • 簡歷完成了你是否進行過測試?找朋友實際測試他們有沒有什么意見?投遞渠道不同的簡歷的通過率證明這個簡歷還ok不?

其實簡歷就是一個產品,像面試官傳達著你的產品能力。

投遞簡歷

我投遞簡歷的方式有幾種:

1)找人內推

不論是花錢找機構還是找朋友,想盡辦法內推,因為能夠獲得一手的資源和及時的反饋。比如閱文的內部架構是什么?這個部門的產品究竟在做什么?你究竟想不想去?跟你的匹配度多高,能有更大的幾率做到心中有數。

2)boss拉鉤海投

內推的HC以及公司是少數,小公司只能依賴海投。我以前就傻呼呼的一鍵投遞完事了,發現通過率不高,我覺得我的簡歷沒啥毛病?。壑孕牛?。

后來通過試驗發現BOSS的打招呼的方式不一樣,我的簡歷有效率就不一樣。之前都是一鍵,導致都是什么默認請您看看我的簡歷。

換位思考一下,一個HR一個崗位一天能收到上百份甚至上千份打招呼,他為什么點開你的并且通過你的簡歷?

于是開始更改策略,一甩出我的過往經歷及價值以及匹配度,二不再進行一鍵海投,效率太低了,即使過了通過我有的也不想去面試,先確認自己的方向以及行業在細聊細投遞。

我之前不敢投遞簡歷,因為害怕一些大廠投遞多了被拉黑一些操作或者是覺得投了也沒戲,簡直大錯特錯,你總共才投了10個,流失漏斗你通過的又有幾家公司?

所以我的意見是看見崗位你就投,投簡歷要錢么?面試要錢么?

都不要錢你慫啥,趕緊投?。▋H僅適用于小白可以海投,有經驗的還是先問問自己的目標方向,再進行選擇性投遞,有的時候經驗越多需要投遞的就越精準)。

投遞策略:

說起投遞策略真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淚,最初找實習的時候年少不懂事,過于自信以及只投遞大廠,導致人生第一個面試獻給了頭條,第二個面試獻給了京東,第三個面試獻給了搜狐。

當大廠差不多試了一圈手好像上道了,機會也沒了。所以真的良心忠告,對于小白來說還是先拿小公司面試試試手再面大廠,不然真的滿吃虧的。

面試

終于拿到面試機會了,面試的坑我踩的更多,甚至于前段時間社招都在踩坑,原因是心態不端以及功力不到家。

待我細細道來:

實習-春招-社招的面試特別不同,一定要珍惜校招的機會。不過即使錯過,其實也沒想象中那么可怕,重要的是你的日常積累和功底深厚,走社招和校招都不怕,只能說應屆生去走社招真的比校招level要高一些。

實習和春招更注重思維,大廠會有成熟的培養機制,幫助你成長,成為他們后續的儲備力量。對于社招他們更希望能夠快速產出,能挑大梁,所以他們的面試方向以及考察點會有所不同。

校招會出更多的筆試題或者面試思考題查看你的分析能力,思考深度,數據能力等等,主要看思維能力和可培養度。對于社招而言一般不會有這么復雜的題,更多是依賴你過往的項目經歷或者工作經歷看之前的思考深度。

一定要多多面試,你會發現面試比你努力看書還有用,就像一場修行,遇見不同類型的妖魔鬼怪在歷練中取到真經,但頻率可以略微控制一下。

我前段時間一周面了10家公司,就一個感覺:疲憊,需要給自己復盤和準備的時間。最重要的是復盤,你會發現復盤會刷新自己的認知,以及不知不覺寫出自己都忽略的點。

面試方式:

在校招面試過程中,由于我之前一直在昆明,基本所有的校招都是通過電話or視頻面試完成的,好處是可以自己準備tips,壞處是流程過長。比如說我因為流程太長有的公司找到現場面試速度快的人,他們比你更合適,所以時機和現場快速走完流程蠻重要的。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你在現場面試能夠更好了解公司以及面試官,因為電話或者視頻總歸跟面對面聊天有所區別,比如表情或者聊天方式或者項目展示的方式等等都會受影響。雖然我最終的校招offer是通過視頻拿下的,但還是感覺視頻比現場的難度更高一些。

面試策略:

之前大部分的面試,我都是采用一問一答式,面試官問到我不會的問題或者我比較擅長的點全看運氣,就把自己當作一個物品一樣,你問或不問,我就在這里。實際上這真的是個非常要命的事情,你會發現這樣你往往面試時間不會太久,并且通過的幾率不大。

這也是我社招一次面試中跟一個面試官聊了2個小時醒悟過來的:你要懂得你們未來可能是非常好的搭檔或者合作伙伴,在面試過程中應該是跟朋友聊天的方式,將天聊透,聊清楚你有什么價值,公司能給你什么,你的目標跟公司或者這個職位的發展是不是匹配?這樣才能夠跟面試官引起共鳴,他想要跟你一起發展一起共事。

面試回答策略:

我之前校招的時候會一直糾結于我答的對不對,面試官會問什么問題呀?甚至于會去???,看準網看很多攻略,自以為準備的滿滿當當,其實就是把別人的問題找到答案,我覺得很有道理的樣子,匯總成為我的,然后背下來。我當時挺痛苦的,特別害怕面試,因為我好討厭背東西。

這個深坑我估計不只我一個人掉進去過,但我現在會覺得那是完全錯誤的,原因是對產品重新推翻了之前的認知,其實產品只是從不同角度認知這個世界,萬事皆無對錯,怎么到了產品就有正確答案了呢?

條條大路通羅馬,作為產品更應該關注的是為什么去這個羅馬,在這個去的路上怎么辦,有沒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我怎么判別這樣一個思維方式一步步拆解,而不是結果。

面試官更想知道的是你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你的結果,后來轉變了思維后跟面試官像朋友一樣聊天輕松很多,大家只是在探討一個問題而已,并且沒準還越聊越興奮。

我們只是一味展示優秀,我之前也是一味的展示自己有什么,但實際上你忘了需求方他究竟需要什么?B端和C端產品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即使你是劍橋大學畢業得,不想做產品,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那不好意思,我們不合適,盡管你很優秀(哈哈哈,有沒有像相親的常用套路)。真的匹配度很關鍵。

合作關系:

你需要知道找工作是一個雙向選擇互相尊重的過程,而不是一個買方或賣方市場,需要大家的價值觀相等,付出和回報相等。

平等的合作關系等等契合才能夠在后續的工作中順暢,只有當你們都認同在同一個水平上,才有可能聊的更有趣,更平衡,不然你一直都是過于緊張或過于放縱。

心態:

面試就像一場博弈,不驕不躁慢慢來就好了,千萬別盲目自信和懷疑自我,不卑不亢是最好的狀態。

如何準備面試

還是來一套產品分析方式:

你的用戶是誰?

同事面和總監面還有HR面試的需求都不一樣,他們的位置決定了他們的需求不同,同事更想知道你能力行不行,總監或者老板更想知道你的發展或者對于宏觀的看法,HR更看重你匹配度怎么樣,來我們公司你的性價比怎么樣,那就意味著你的內容也不同。

你面的是什么崗位?他們需要什么能力,你具備了么?

你面的公司是什么行業?

教育和電商的差別是很多的,這家公司的背景是什么,目前產品的狀態,總需要大致了解吧,不然在面試中如何更好的深入提問面試官了解公司和產品呢?

知道有什么內容了?怎么回答?他們想了解產品思維,怎么看出你的深度呢?

你的回答方式,比如一個普通用戶和產品回答問題的方式肯定是不一樣的,產品會更傾向于結構化思維,你體現了么?

在回答的過程中具體怎么做,你是不是需要拋磚引玉,畢竟面試官不知道你是誰,需要你主動甩出你的點,比如自我介紹or別的?

選擇offer

曾經我想的是給我一家公司的offer我就挺開心的,比較知足,后來經過證實你還是永遠要給自己留有planB,選擇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更安心,同樣有對比會讓自己對自己即將入職的公司更有目標性以及肯定性(就像談戀愛選擇多了你肯定知道自己喜歡啥樣的,并且確認是自己喜歡的總比隨便談談分手的概率要小一些)。

在選擇的過程中可以理性+感性的判別,就是自己將自己看重的地方比如說培養機制,業務方向,是否核心,薪資,福利等做一個優先級排序,什么對自己更重要,畢竟每個人的看法是不同的,然后再分別對這些維度進行打分,綜合權重分數盤算下來自然有選擇。

會有很多人會有大小公司的選擇困難,我曾經也有,包括面試會有很多面試官問我我對下一份工作的期待是什么樣的,為什么不去大廠。

我認為,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狀態來選擇,比如你看重背景,我看中業務,因人而異,不是說所有人都進入騰訊都很好,關鍵還在于自己,自己是否真的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我的選擇是人≥業務>背景,因為我目前的狀態更傾向于跟隨更多大牛前行,帶我的會不會給我更多的施展機會,跟著快速成長的業務一起前進,核心業務能夠有更多的資源傾斜,背景畢竟只是光環,對于現實而言光環之下有能力接住才行,畢竟很多只是平臺的光環而不是你自己的(個人看法)。

劃重點:

有一個肯帶你,大家一起成長的團隊你的工作幸福感會更高,成長會更快(因為有一個欣賞你的領導他會給你更大的自由和發揮的空間,能夠把控你的“折騰”)。

產品的前三年需要大量的沉淀,所以我認為人>平臺(自己可發揮的空間)>薪資。

選擇需謹慎,你的同事可能是比你男女朋友家人每天相處時間都要更長的人,所以合拍蠻重要的。

四、入職后

學會從普遍中抽取價值

我記得實習得時候有一段時間做審核的工作,加上自己英語賊差,整個人腦殼疼。

當時倆個人對我說的話讓我至今記憶尤新,第一個是實習的小伙伴:她是這么看待這件事得,作為產品不能局限于當此,你要用產品得視角看待審核,你不光看對錯,還要看如果展示給用戶會有什么問題,作為產品又有什么問題;另一個是ACE的cloin,當時他問我你覺得所謂得大佬都每天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有價值得么?能做的就是從普遍工作中抽象總結出有價值得特殊結論。

學會主動求助

我其實有的時候是個比較內向的人,不愿求人,經常面對問題,自己死磕到底。有好有壞吧,好處就是自己真的想透一些事情,壞處就是可能你明明可以不用走彎路,卻走了很久才到達,最可怕的是臨到頭你想不出來還不問,那就是作死了呀,此處推薦書籍《如何提問》。

大膽質疑

在工作中不要覺得你是一個小白所以覺得別人都是對的,只是一個執行者,那你永遠都是被推著走,只有學會獨立思考,勇敢質疑權威,有可能才會收獲你想不到得快速成長。

每天記錄

強烈建議每天進行復盤,內容如下:

  • 當天做過哪些事
  • 遇到困難,疑惑怎么解決得
  • 有什么不足和優點
  • 明日怎么計劃的

這個習慣是之前第一次實習得時候留下的,當時自己覺得還蠻煩躁的,覺得沒有什么好寫的。但最近入職得新公司中,每日開晨會,發現這樣會讓你得整個思路清晰很多,感知時間,也能夠在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得時候收獲不小,畢竟人腦是有限得,你需要工具幫助你記憶。

全面認識

入職以后你可能會發現產品并沒有你想的那么好,至少我之前是這樣認為的,甚至于有一段時間滿頹廢的。

每個公司對于產品的定義都不太一樣,也許同樣類型的項目在一家公司PM更偏向于內容,學習體驗側,在另一家公司運營話語權更強PM更偏向于畫圖,輸出文檔,打雜小弟,又有可能另一家公司是產品包攬全部,產品至上,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你不能入職一家公司就覺得這個方向不適合你或者是干到瓶頸了,也許是你并沒有全面認識這個行業,這個公司,甚至你自己。

換位思考

如果你遇到不理解老板的需求,你可以先嘗試從商業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埋頭在用戶體驗,用戶體驗的背后還不是想方設法的留住用戶讓用戶付費。

我們需要去了解這個產品的不同用戶群的心理;直到最后理解人的七情六欲、貪嗔癡,能夠用同理心體察各種各樣用戶的心理和想(最近一直被領導要求寫報告寫三份,自由切換三個人格,我都在懷疑自己會精神?。?。

學會思考/學會選擇

凡事追問到底,為什么?能夠更好的從點到線,從線到面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不要飄,不要浪,不要以為入職就高枕無憂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不要做一個工作狂,不要讓自己太忙,這樣會只是忙于執行,作為一個產品你需要更多的生活體驗及思考去聯想,公司實際上不需要一個埋頭苦干的人,你需要做自己或者產品的owner。

五、其他碎碎念

自信很重要,你自己都不相信你可以,憑什么別人信任你能做好。

眼界上需要突破,產品思維是什么,看待事情的本質的想法,絕不是技能層面,所以不能埋頭于當下,更應該去看更廣闊的世界~世界那么大,你可以出去走走。

深度和廣度同樣很重要,不是這個做做,覺得沒市場了,為了追風口而追風口,匹配度契合度更重要。

學會溝通對于產品來說真的很重要,你都不能給別人講明白,證明你可能沒有想象中那么掌握。

你要分析為什么做不到,一步步拆解,拆解到極致,每個環節提升一點點,你整體就突破一大截。

追求極致,特別喜歡日本人的一個理念,工匠精神,真的發揮到極致,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個日本人可以一輩子只做壽司這一件事情。只有當我們熱愛,玩到極致基本離成功不遠了,可惜大部分人做不到。

學會滿足于不滿足,不要過于滿足,你可能會陷入舒適圈成長比較慢,學會滿足是因為欲望是無窮無盡的,不要讓自己太過于疲憊,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你需要更多的耐力而不是一時的爆發力,長久的焦慮可能會讓你崩潰。

遇到困難別逃避,除非你是真的想清了,而不是因為太難放棄了,狹路相逢勇者勝。

成功永遠只屬于少部分人,做好心理準備,腿好幾層皮,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才可能有可能成功。

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害怕失敗,人生很長,別急于一時。

閑著沒事可以多讀書,讀書真的會改變一些習慣和心境,讀書的同時總結運用才有效。

建立自己的圈子,一個人孤獨很容易放棄,想辦法認識更多厲害的人,一群人會讓你走的更容易也更快(學會社交,其實這點我做的蠻差的,我不會很快的迎合別人,有點慢熱,甚至別人會覺得我高冷,但是我想你總會遇到你的伯樂或知己)。

不要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也許你跟某個大佬聊聊天,你會豁然開朗,頓悟好幾層(開闊視野)。

學會復盤及時間把控。

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不是你因為你是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事,而是你做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事。

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每一次的困難,你要辯證的看待它,有好有壞,翻過了,也許你會上個臺階,翻不過,你要擺正心態,只要你看過了,或者拉長到一個時間長度,你會發現,你實際上當時很渺小,這都是過眼浮煙。

不要封閉自己,很多人都會覺得跟別人是競爭關系,又或者別人不能給你提供什么價值就不去主動跨出這一步,但事實上我認為我身邊的每個人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如果你看不到,也許是你思考的不夠深,而且其實有時候不那么利益也挺好,不論你為我什么,我都愿意竭盡全力去幫助你,因為我幫助你,也是在變現的成全自己,成長自己,獲得無形的長遠收益也許遠比你現在短短看到的可量化的要多得多。

產品最核心的還是思維和落地能力。

知行合一的能力,講了那么多,能全部執行到位才是??。

結語

感謝看到最終的小伙伴,聽了我這么久的嘮叨,也歡迎大家diss我的想法跟我一起去探討想法,我們總是在尋找自己的路上。

這些只是我這段時間的復盤,并不代表最終觀點,也許過段時間經過更多的事情,想法會有改變。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都不應該去復制別人,成功or失敗是無法復制的,每個人遇到的人,想法,成長環境都不一樣。

我們要做的是做自己,認知自己,選自己想要的路,一生很短暫又很漫長,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為什么不做一些自己真的認可的事情呢?

如果你的想法得不到別人的認可,但是別人的認可很重要么,你要做你自己呀!

 

本文由 @Grac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你好小姐姐,我可以求一份你的好奇閱讀PRD文檔嗎,你寫的真的特別棒,讓我很想看下完整版是什么樣子,同時學習一下大佬的設計,非常感謝小姐姐!郵箱:1506101027@qq.com

    回復
  2. 寫的很棒,看完可以學到不少!

    來自湖北 回復
  3. 求一份你的【好奇閱讀】PRD文檔,寫的很不錯,學習一下,感謝!郵箱:913483526@qq.com

    來自新疆 回復
  4. 感謝分享。很多經歷的相似性,讓我把自己帶入到了你的經歷中。
    一邊閱讀一邊回憶自己當初的做法和現在的不足,收獲很多。

    來自北京 回復
  5. 呀我也是昆明的也,產品還要多學習商業能力,不然很容易在公司就是個工具人

    來自菲律賓 回復
  6. 深度贊同

    來自廣東 回復
  7. 目前正在找工作,希望盡快面試通過

    回復
  8. 但是你作為UI設計的能力并沒有丟啊,又不是你做了產品你的UI設計能力就丟了;只不過你是重新學習了產品的游戲規則而已!

    來自浙江 回復
    1. 設計肯定不可能丟的哈哈哈

      回復
  9. 很棒!目前幾乎與你處于同一階段,感同深受

    來自河北 回復
  10. 很優秀的復盤,我作為一個同樣剛畢業不久的產品新人感到自愧不如~向你學習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