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思維邊界,找到產品突破口
你的認知就是杯子里的水,水滿則溢,如何收集溢出來的水,用什么容器收集?想明白這個問題,你就突破了認知的邊界。
現在,市場上面很多產品同質化很嚴重,一款產品搜索一下就有很多的競品。這時候我們需要思考產品的突破口在哪兒,才能讓你的產品保持活力。
一款產品的突破需要多維度進行創新,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斷進行深入的創新。比如,一個功能點對應的人群是什么樣,場景是什么樣,這樣的創新才不會跑偏。
互聯網的產品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很多的APP,但是你常用的也就是那幾款,產品基本上已經不是第一版的樣子了。
產品很多時候是動態的調整,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版本更新。但是,每一次的更新不只是技術的優化,更多的是調整對應需求或者說尋找下一個發力點。
產品的發力點來源于哪里,來源于不斷的突破。這個突破不是簡單改改按鈕的位置和顏色,突破需要產品經理對自己的突破。相信很多產品經理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自己的認知或者覺得自己的思考邊界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我們好奇臨界點之上是什么。
就像一杯子水,你的認知就是這個杯子。里面的水快滿了,你想換個方式去盛溢出來的水,但是你對于用什么來盛或者怎么盛是不知道的。
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輸入,最簡單的就是打破你的常規思維。常規思維就是已經形成習慣的思維,在做之前問自己一句還有沒有其他方式,或者換個方式會怎么樣。
對于產品的突破,我們需要從以下的幾個方面進行深度的洞察,平常多問自己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產品?
一、改變認知(創新需要打破你常規的認知和理解)
認知是我們對于世界中的感覺和知覺,一個是感覺一個是思考的過程。
假設我們用一種顏色來定義憤怒,那么很多人會認為是紅色,這就是你的認知。這個想到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紅色的顏色是產生的結果。
改變認知就是:有一種情緒是憤怒,假設用一種顏色定義憤怒,我們會習慣使用紅色。要想改變認知,就需要對憤怒進行重新的定義。
首先,可以改變顏色,也就是推翻假設條件。當然,不一定限定在顏色,這就是改變對憤怒的重新定義,改變就是將去重新定義一些完全沒有的事物。
平常我們使用的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詞匯,很大一部分是哲學詞匯用語。這些哲學的圣賢們用自己的智慧將難以理解的事物簡單化,為了讓我們能夠理解,將詞匯進行抽象出來,以方便我們進行簡單的理解。
如果一個理念很復雜,但是你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去解釋,那么就是我們自己沒有真正明白這個理念。
我們改變一些可見的物體很容易,就像你的家具,不喜歡擺放位置隨時調整。但是改變認知就很難,看不見,我們不知道有沒有改變,無法用計量的方式去判定到底有沒有改變,難就難在這個地方。
小結:
創新的基礎是我們的認知,創新的來源也是我們的認知。產品后期的發力點也是一樣,能夠發出多大的力量,取決于產品經理的認知理解處于什么水平,能夠理解多深的產品背后邏輯和規則。
二、認識變化(找到突破的方向)
變化是結果的產生,變化是一種過程的體現。
變化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意的一種是無意的,也可以理解為動態和靜態。
想象一個場景:
你在一個是全部黑暗的地方,你需要尋找一束陽光。這時候你需要去做出舉動,那么對應的太陽也在運動;等你到達對應的時間點,正好和太陽的時間點相吻合,這時候你就看見了陽光。
變化這個東西有點抽象,我們需要立體地去理解剛才的故事;就是你既是運動的也是靜止的,太陽也一樣,黑暗也是一樣。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你對他而言”,“他對你而言”,這是一種相對的。那么,在產品中也是一樣的體現,“產品對于用戶”,“用戶對于產品”是一種什么樣的展示。
要想突破就需要變化,只有變化、改變才能找到對應的發展方向在哪里。
變化是整個事態發展的一個過程,整個變化過程中引起其他事物的變化。
小結:
變化是事物的本質之間產生的某種聯系,A變化會讓B有一些影響,B變化對于A或者C都產生某種影響。但是這個變化是根據對應某種特定事物進行,將變化指向一個對應的焦點。
三、觀察規律(規律背后的現象)
規律是事物的發展,每個人都會死,這是規律;天下雨,土地讓萬物生長這是規律。而這個規律是看不見也摸不著,我們只能用規律這個詞語去定義。
觀察規律是用戶和市場以及產品的規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風口。觀察規律需要我們理解背后的本質聯系,這種聯系存在于事物之間。
規律只能預測,要是完全掌握,那你就是大仙一樣的人物存在了。事物本質之間的聯系能夠預測其事物的發展,以及對應的走勢。
規律背后的本質事物需要你進行思考并且將其聯系起來。
這種聯系分為過程和結果,過程就是你對規律背后本質事物的把握程度,以及事物的完整性;結果是等到時間點產生的事實,這個事實和你當初預判的是否一致或者是有一定的偏差。
每個角色都有一定的規律存在,市場有市場的,用戶有用戶的規律,產品更多的是將其他的規律進行整合并且展示。
如果你的產品已經存在很多基礎的規律,也就是同行的競品的功能很多,相似度極高;想要去突破,就研究一下產品對應的市場和用戶背后的規律,
你可以研究相同的和對應的不同的,在不同的里面尋找相似點或者是能夠讓你啟發的規律,從規率中尋找你的突破點。
觀察規律也需要將你的認知清空,放下所謂的常識性的方式或方法,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考慮過程而不是結果。
小結:
觀察變化你要發下你自己的視角,也就是“我”,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而是換到第三方的視角去看待。
四、打破常規(不要局限于界面)
不要局限于產品的按鈕或者是界面交互,這只是一種展示,也就是結果展示,你需要思考周全的是這個結果的前期準備。
我們可以將產品劃分為三個部分:
- 前期準備,也就是產品的市場和定位、價值觀、成本等;
- 產品的展示,也就是APP或者是微信小程序;
- 運營和穩定。
不管用什么樣的方式,產品經理需要驗證的是整套的體系或者是想法,這個整套的想法是系統性;而不是簡單的圖形界面。
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更好是錯誤的,現在市場需要的是不同,不是更好。產品的界面或者是交互很好,對于產品后面發力競爭沒有多大的幫助。
不要一開始就局限于你的界面,按鈕的擺放;要思考整套東西,這個產品是怎么來的,怎么將產品的成本最小化,最小化的同時后期還需要盈利,為產品提供最好的方案。
看清楚競爭對手的模式,不是只看見對手的界面和相應的業務,他們的模式怎么盈利,這些才是產品經理應該去關注的。
產品經理需要打破看到的或者是學習到的一些基礎的技能,需要看清楚背后的整個系統的模式,不然你怎么去突破或者是超越競爭對手?
小結:
在圖形界面出來之前,考慮整個發展和整套的模式,考慮對應的成本,功能點什么時候能夠盈利,讓你的產品有一定的深度。
產品不只是簡單的圖形界面,而是整套,這樣你才能夠看得清。就像汽車,不能只看見車轱轆,你要看見所有的,供應鏈、制造商、生產商等。
總結
首先,這篇文章是我對于產品的思考和理解的過程,文章是結果的顯示,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如果你明白了,那么放棄我在文章中說的方法,忘掉這一切,然后用你自己的理解去想產品背后更深層次的東西。
其次,產品的突破口不能說為了去突破而去突破。一開始就需要意識到產品會同質化,或者在做產品之前先不要著急去寫界面;參考一下想一下,蹦出來個想法就馬上進行突破,圍繞你的想法去試、去修改。
最后,如果沒有說明白或者理解不了,歡迎底部留言交流討論。
本文由 @李杭?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三 那兒有兩個頓號
三、、觀察規律(規律背后的現象),哈哈,是不是多打了一個、
下次多審幾遍,中午太餓了光顧著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