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項目組件化思考:流程篇

6 評論 9011 瀏覽 120 收藏 19 分鐘

本文作者對一個B端項目進行了復盤,著重從流程角度對項目進行拆解,闡述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入行以來,側重點都是偏向前端即所謂的C端,較少觸及后臺項目,細細數來不過三四個而已。最近再次從0到1完成了一個后臺項目,感觸頗多。

借總結復盤之機,分享一些自己的體會。不管是流于表面也好,或是對你幫助自然更佳,一同共勉前行。

目錄:

  1. 項目背景
  2. 項目生命周期
  3. 階段拆解分述
  4. 總結分析

一、項目背景

產品定位:滿足內部孵化項目后臺管理、統計分析需求,代號為PGD后臺管理系統。

目標用戶:母公司的品質合作商、已經合作的渠道商、孵化項目的運營人員。

痛點:重要的用戶數據、交易數據、商品數據部署在第三方平臺,且分布分散,無法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統計分析。

產品目標:通過線上、可視化平臺進而降低操作門檻、合作限制,減少核心資源的投入和依賴,從而有效提升平臺的渠道商入駐率和商品的質量。最終,形成平臺性的影響力和品牌效應。

二、項目生命周期

(可點擊放大)

如上圖所示,后臺項目產品的流程與前端項目相比而言,有些節點還是存在差異的。

一般而言,可以分為六個階段:

  1. 啟動:產品需求挖掘;
  2. 啟動:功能需求挖掘;
  3. 執行:規劃、立項、評審;
  4. 執行:需求、設計、評審、測試;
  5. 執行:開發、測試、驗收;
  6. 收尾:發布、數據監控;
  7. 收尾:復盤總結、迭代需求。

(可點擊放大)

三、階段拆解分述

3.1 啟動:產品需求挖掘

(可點擊放大)

產品需求挖掘,如果從崗位劃分來說是產品經理的職責范疇??墒亲鳛轶w驗設計師,你如果不參與這個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后續在理解業務深度上是有可能存在偏差的。

所以,建議相關用戶體驗設計師在產品需求初立,即加入討論。當然,這個恐怕需要結合不同公司,不同合作團隊來看哈,有些產品不一定樂意體驗設計師提前介入。

3.1.1 目標用戶分析

B端項目組件化思考-流程篇

不管是B端產品,還是C端產品,都離不開客群用戶。

KCL項目的用戶群體,其實有些不同。如上圖所示,分為三大群體:所在內部孵化平臺運營人員、入駐渠道商及渠道商下屬的門店相關人員。不同群體又涉及不同的利益相關者,這就需要在進行目標用戶分析的時候,注意不同用戶需求問題的收集,并設置不同的登記編號。

3.1.2 用戶目標分析

B端項目組件化思考-流程篇

改版或者舊版架構關系如上圖所示,平臺對于服務商下屬的門店沒有影響和控制力,門店出現服務差評或者用戶投訴的時候,只可以通過門店的上層服務商進行處理,這種情況極大的影響了平臺品牌傳播。

因而,項目平臺希望新版后臺項目可以加強對于商品、門店、商戶的影響和控制力,避免因為入駐商戶或門店的服務,影響到平臺自身的品牌建設。

B端項目組件化思考-流程篇

改版用戶目標

3.2 啟動:功能需求挖掘

B端項目組件化思考-流程篇

功能需求挖掘的核心,在于需求的管理和排序管理。

當然,對于明確目標用戶同樣重要。目標用戶客群,是篩選需求層級的標準因素之一。

因為與C端不同,B端的決策者、購買者、使用者通常不會是同一波人,并且價值優先級為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故在權衡決策產品時,不僅需要從多層級來進行綜合平衡,需要更加關注對決策層和管理層的價值。決策層,可能是業務方的boss們,也可能是上級主管層。

而我們獲取需求的方式,一般主要分為業務需求、技術需求和功能迭代優化需求。業務需求又分為內部需求和外部需求。例如所在KCL項目來說,我們除內部KCL業務場景的需求,還有母公司分配過來的需求。

技術需求的基數一般比較小,這種需求主要存在于外部需求情況下會產生技術類需求,一般都是由業務需求產生技術類需求。各種需求匯集成需求池,對于需求的優先級排序就顯得極為重要。

3.3 執行:規劃、立項、評審

B端項目組件化思考-流程篇

其實這個階段,我暫時未參與。上圖中關于立項的細節,主要是通過一高級產品朋友獲知。

關于規劃立項這個,據說一些大廠有的是由產品來推動,有的是由高級體驗來推動立項。立項通過后,需要負責人協調各個部門資源去推動立項的細節,上線之后的指標會直接影響最終的考核。

話題跑遠了,關于立項這個環節,依不同公司和項目團隊自定,非必要環節。但每次發起需求時,也需要明確產品的價值,如何去衡量收益,是否與項目、公司目標有關聯,是否一致。

這個對于接下來的需求排序和交互方案設計,有著重要的參考依據價值。

3.3 執行:需求、設計、評審、測試

B端項目組件化思考-流程篇

3.3.1 需求評審

由上一個階段篩選初步需求優先級之后,需要進行需求評審。

需求評審的參與方,一般包含業務方、產品經理、用戶體驗設計師、視覺設計師(非必須)、研發(此階段可不參加)。之后,依據確立當前版本的迭代規劃,開始交互方案設計。

至于界面設計,需要看后臺項目的實際情況,KCL項目來說,因為并未采用比較知名的設計語言框架。所以,需界面設計師介入。如果采用了例如antdesign設計組件的時候,界面設計師一般不需要介入的。

B端產品更多是通過技術實現互聯網信息化管理,對企業流程進行優化升級,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而C端比較追求極致的簡單好用,在整個產品設計上比較側重用戶的感受,偏向精心打磨頁面與交互,盡量少讓用戶做選擇,以保持產品的易用性與流暢性。

3.3.2 設計

在考慮交互方案設計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產品的信息架構設計。這其中菜單結構設計、菜單功能父子級梳理,內容信息布局——上下結構、左右結構、上下(左右)結構又是重中之重。所有這些,必須都是基于業務流程來考慮。

B端項目組件化思考-流程篇

如上圖(平臺管理員權限圖),在不同級別功能權限設置上,需要考慮的是符合用戶的操作預期和平臺本身的運營成本。

例如KCL項目,商品的控制,最初是考慮商戶同樣具有操作權限的,但是在后續與業務方溝通之后,發現就其本質來說,平臺上售賣的商品資產狀態已經歸屬于平臺。之所以會需要商戶入駐,主要是為了解決C端用戶購買之后,去線下核銷的時候,確認資產合法性的。

在交互設計或者界面設計過程中,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就是組件化。組件化搭建設計界面對于設計后期維護,對于減輕研發的成本都是有非常大幫助的。

要搭建組件化項目,需要考慮兩種情況:一是從0到1的時候,這個時候一開始就確認搭建組件化設計和研發是最為理想化的;二是從1到N的過程中,這個時候,要么一點一點修改前端顯示和模塊化功能,要么就是集中另外一組人力且有一個牛逼架構師,快速搭建新的平臺,后續轉移數據。

設計過程中,最好需要考慮CRUD原則(crud是指在做計算處理時的增加(Create)、讀取查詢(Read)、更新(Update)和刪除(Delete)幾個單詞的首字母簡寫)和RBAC模型(RBAC,基于角色的權限控制,模型的核心是在用戶和權限之間引入了角色的概念,取消了用戶和權限的直接關聯,改為通過用戶關聯角色、角色關聯權限的方法來間接地賦予用戶權限),特別是對于后臺項目的設計體驗有很大幫助。

3.3.3 交互評審

關于交互評審,此處不同團隊又有不同情況。

UED團隊比較小的,一般都是產品兼職交互方案設計。此時,方案需要在產品部分內部進行內審,這個內審,一般超過兩次為佳。不管是內審還是外審,都最好自己設計一個自我審查表,走查一遍,以避免不要的低級錯誤出現。

對于中大型UED團隊,交互方案一般都是用戶體驗設計師來主導,也是由體驗設計師主講。

3.3.4 測試

這里的測試,與后續技術測試無任何相關性。此處的測試是以交互方案或者界面方案為基礎,設置跳轉動效邏輯之后,行程與正式功能相差無異的操作體驗測試。其目的在于,及時發現方案中不合理或者存在的問題。

3.4 執行:開發、測試、驗收

開發技術評審,建議是盡量可以參加的就參加。這也是在KCL項目中,感受頗深的一個體會。

雖然說研發內部評審的時候,更多是討論技術可行性,以及工時預估等。但是,如果可以及時并根據每個人分到的模塊,可以有效控制deadline的風險,以及上線排期和排隊審批流程。

特別是產品或交互方案設計的關鍵流程,要熟知是哪位研發負責。后續溝通中,如果出現問題,也可以及時協調資源進行補救。

技術測試的時候,作為體驗設計師或者PM,最好與測試同學就各種細節,和衡量指標進行有效的溝通。不然,彼此之間可能會出現一些小誤會。存在依賴關系的API是否已經開放完畢,非關鍵流程的數據指標沒有及時產出,是否轉移下一期……問題無法一一言明。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技術側,注重的是功能的可用以及局部和異常處理,對于項目的整體和體驗并不會關注。所以,對于交互體驗,還是需要體驗或PM親自驗收的。

對于產品驗收和體驗設計驗收,正如上文所說,與技術側關注點不同。重點在于界面視覺元素的布局是否符合用戶預期和使用習慣,功能操作是否符合用戶的認知,信息獲取是否增加了學習成本等。

驗收結束,一定要輸出一份驗收記錄。記錄當前遺留問題和已完成功能,主要是為后續迭代規劃或者移交工作留存記錄。

3.5 收尾:發布、數據監控

B端項目組件化思考-流程篇

當各項驗收基本無問題(主流程走通=上線標準),App端經常會用到白名單、灰度、A/B test等方法進行小范圍試驗,然后開始逐步放量,用大量的數據來驗證效果。

例如:今日頭條非常喜歡搞A/B test,然后通過兩個方案的數據對比來決定最終哪種方案。對于Web端的產品,因為沒有版本這一層限制與隔離保護,當服務上線時,更需要產品經理做好信息公告、用戶反饋的收集工作,在服務遷移時更是如此,才能做好平臺與數據的平穩過渡、快速應對。

在KCL項目中,主要是數據遷移和上線放量內測階段出現問題較多。B端項目和C端項目測試有個很大差異——B端用戶,使用你的系統或項目都是循序漸進的,甚至試用半年以上都有。當然,如果品牌背書過硬,這個時間線就會比較短。

數據監測的軟件非常多,可以根據團隊選取適合的。因為母公司采購原因,后臺數據監測經歷過易觀、數倉、還有集團內部的自研系統。

總體來說,個人覺得易觀還好,其他的學習和掌控數據指標方面需要增加一些學習成本。

3.6 收尾:復盤總結、迭代需求

B端項目組件化思考-流程篇

對于復盤總結來說,如果團隊工作情況允許的情況下,是非常有必要的。雖然作為B端產品來說,好用、易用不是首要衡量標準,但是如果可以體驗更好,對于后續市場的占領也是一個優勢。

與C端產品比較大差異的是,對于用戶的感受,B端產品最好是可以與用戶訪談交流的。因為是否有效提升了其企業內部的管理效率,實際的調研比單純的詩句更具有說服力(C端產品另說)。

這個階段,復盤總結和規劃迭代的需求是相輔相成的。

迭代需求的規劃,其實就是一個新的項目流程的開始。這點對于不同團隊有不同的后續,有的做完從0到1之后,是規劃下一版本(小版本兩周一迭代,大版本一個月一迭代,遵循MVP);有的團隊,卻是需要移交后續團隊去運營,接下來是新的項目的從0到1流程。

四、總結分析

這六個過程,從思維層來說,僅僅是自己從實際項目中考慮總結的一點個人看法。

對于PM或者體驗設計來說,重點在于啟動和收尾,把控好這兩個階段,對于項目來說起碼成功三分之一了,中間主要看的是團隊資源和實力。

從界面層來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組件化的規范。掌握好組件的利用,對構建交互方案、與開發對接和溝通會有想不到的收獲。

 

作者:PGDWORKS;公眾號:PGDWORKS

本文由 @PGDWORKS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alert(1)

    來自中國 回復
  2. 厲害厲害

    來自廣東 回復
  3. 很厲害額

    來自四川 回復
  4. 學習了!?。???

    來自廣東 回復
  5. 好文章,收藏先 ??

    來自四川 回復
  6. mark??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