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需求變更是“原罪”?

4 評論 7623 瀏覽 31 收藏 14 分鐘

產品經理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常常會面臨一個重大考驗:改需求!這也是產品經理經常被攻擊的地方。為什么要改?不同階段的問題是什么?這些都是擺在產品經理面前的一道道難題,本文作者就這些難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產品從需求出發,經過了原型設計、開發排期到測試驗收、灰度后上線的過程,可以說經過了較長的一段時間。根據需求的復雜程度,產品開發時間可能需要1天、1周甚至1個月的情況。在游戲行業,產品開發周期則更長,多達幾個月。

我們可以把產品經理完成的PRD原型,作為需求的集合。UI設計、開發、測試等部門的同事會根據原型所呈現的效果進行落實。

可以說,產品經理把原型做出來并在評審通過后,就成為了一份“綱領性”文件。每個人都會圍繞它為中心進行工作。

一旦涉及到需求原型的變更,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例如:在原型評審后,增加了一個列表排序的工作。這部分的需求變更(增加)會造成怎樣的后果呢?

  • 首先:UI要根據功能進行重新設計UI圖;
  • 技術經理要評估該功能所要開發的時間、難度、成本、可行情況;
  • 測試要根據原型進行測試用例的寫作和測試的準備工作;
  • 如果功能聯動到其他業務情況,牽扯出來的情況就更多了。

毫不夸張的是,需求變更更像是一種“原罪”。

每次產品經理在進行需求變更后,往往開發同事是一臉懵逼的,表現出“一開始,我是拒絕的”的態度,除非你能說服利益相關方。

原型的變更往往不都是產品經理背的鍋。雖然需求變更可能導致開發效率的落后、產品的延期、工作氣氛的負面影響、團隊和諧程度下降等等,這不意味著需求變更就是錯誤的。

有某些情況下,需求變更意味著產品通過接受市場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所采取的有效措施,讓產品跟得上市場的變化,這是一種“利”,而不是“害”。

一、需求變更的原因

明確了這點,我們再來討論:需求變更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需求變更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1. 產品經理原因
  2. 開發或其他部門的原因
  3. 公司的原因
  4. 市場/用戶的原因
  5. 客觀原因(或者不可抗拒原因)

下面逐一解釋:

1. 產品經理原因

這部分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產品經理本身想不清楚需求、定義不清楚需求,導致了需求在開發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

例如:比如,筆者所做過的一個項目中,涉及到針對某些渠道的掃碼關注情況的統計,需使用一個概念把所有相關渠道進行概括。當時我會把所有的相關的渠道都一一列出來。

如果我在產品原型里,對需求的定義模糊其詞,僅定義為“把涉及到這部分的相關掃碼渠道都進行統計”,但并不列舉是哪些渠道。開發自然會懵逼。如果開發工程師把你的表述理解為了其中一個渠道,那么造成的后果是統計有缺漏,反應的數據情況自然是不準確的。

再舉個反面例子:

例如:當用戶購買了某電商產品并支付完成后跳轉頁面,彈出了二維碼。用戶掃碼進入該電商平臺公眾號-點擊關注,產品經理在用戶關注后并不做任何的公眾號彈出的提示操作。這就是定義不清晰、想不全面。

最后的結果就是:用戶關注了你的公眾號,但實際上最后一步的漏斗轉化就缺失了,白白流失了這部分用戶的進一步轉化。

2. 開發或其他部門的原因

這里更偏向于開發部門,其他部門則指客服、運營、銷售、財務等部門。開發部門導致的需求變更一般會比其他部門的多,但這塊也要根據公司業務重點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產品制定了原型并進行了評審后,進入了開發階段。有些情況下,需求的變更不是在評審時發現的問題,而是在開發時。

例如:不斷數據表之間的多層嵌套、異步特征導致數據加載延遲等情況,這些在產品體驗層面是致命傷。當然也不可能進行開發落實。

例如:某個數據頁面加載的時間,按照原型的不同數據方案(同步或異步讀取混合),導致用戶能在頁面上看到的時間為15s,雖然可以進行前端的提示,實際上會嚇跑用戶。我們在使用各種不同app,在等待頁面過程中大概10s左右就會不會有不耐煩的表現呢?15s?20s呢?

因此,開發上能實現但造成產品體驗的問題,也會導致需求的變更。上述案例中,變更后的需求,對異步的數據分開統計,并加強產品提示,弱化數據入口等方式,從而減少用戶等待的期待。這樣的變更就是可以接受的。

除了開發部門之外,諸如運營部在準備活動、臨時通知、運營功能臨時增加等情況下,就會造成需求變更。

測試部的變更情況,在筆者的實踐看來,更多的是從測試難易程度的角度給出的產品優化建議。注意:測試本身是懂技術的,這部分的變更實際上如果測試能提供較好的方案,產品的需求變更也在考慮的范圍了。

3. 財務部門的原因

這個筆者也跟財務打過交道,財務部門所提出的優化建議往往涉及到有效的對資金進行處理的效率,這部分也需要進行特別的考慮和評估。有時候你所做的優化往往是財務比價迫切的,對需求進行變更,其實帶來的是財務、財務對客戶等方面更高的效率。

由于財務并非專業于產品的設計,在開發成本和需求之間,產品經理仍然要做好需求的把控。

當然,還有其他情況,例如客服部門、新媒體部門等,這些都有可能會給產品提出一些優化建議,導致需求變更的情況。

4. 公司的原因

這可能是公司策略的改變,所以需要對產品進行修正、甚至重構的過程,也可能是上級領導根據其意愿所安排的需求變更。

總而言之,這往往意味著命令的特性。我們需要對此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溝通。

5. 市場/用戶的原因

例如:產品經理要針對某個社區功能進行排行榜的設計,用戶要增加積分功能、要發放獎品、要每日的打卡行為特征…要知道,排行榜所能承載的功能非常多,不可能把所有的功能都進行設計。

而用戶的建議則是根據其本身需求進行的判斷,更有誘惑性。人是需求的集合體,而我們所做的產品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要一旦用戶提出了這個需求,我們恨不得馬上幫他們解決,滿足了這部分用戶的需求,就能滿足了用戶,提升滿意度。這里也是產生需求變更的地方。

其他的:競品、市場動態、政策趨勢等方面,都有可能造成需求變更

6. 客觀原因(或者不可抗拒原因)

這里往往是因為底層技術的限制、服務器、開發成本、資源限制等方面的原因導致需求變更(比如砍需求、對需求進行成本分析,找成本少的先實現)

以上列舉的6個方面產品需求變更的原因,但是秉持這“ 先內因后外因”的處理角度,筆者建議在需求變更的原因產生時,要經常從內因、從自我本身的角度,對產生需求變更進行反思和分析。

二、產生需求變更的時間階段

我們進行對需求變更的原因的分析,其實還可以從需求的不同時間階段角度進行分析。

我把產生需求變更的時間階段分為以下幾個:

  1. 產品規劃階段
  2. 原型階段
  3. 評審階段
  4. 開發前階段
  5. 開發階段(初期)
  6. 開發階段(中期)
  7. 開發階段(后期)
  8. 測試階段
  9. 灰度階段
  10. 上線后

前2個時間階段是由產品經理定奪,算不上需求的變更,但涉及到其他角色的參與,也算在內。

根據不同階段所產生的需求變更,其應對的行動自然也會不同。產品經理要推動需求變更后的落實,往往由于開發、測試、UI或者利益相關方的反對而失敗。

也就是說,如果需求變更是科學的、合理的,產品經理以解決問題為己任,因此,推動變更成為了產品經理所必須背負的一個“鍋”。

如果需求變更后,產品經理如何進行推動和落實呢?這里有一份筆者總結的“需求變更落實難度”的模型,僅供參考。

需求變更落實難度模型

從圖中可以看出,星級越少,則變更后的需求的落實難度越小,而星級越少的大部分是在產品還沒有開始開發之前。

因此,產品經理如何把需求變更的可控范圍縮小到開發前,自然會減少了需求的落實壓力。

三、建議

事情往往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么順暢。無論是在哪里階段進行的需求變更,筆者有以下的一些建議:

  1. 提升產品能力。要把產品想清楚,邏輯、產品設計、需求定義等能力;
  2. 提升項目把控能力。把產品當做項目,那么,就需要你對項目進行有效的把控;
  3. 提高眼界。充分吸收外界優秀的需求管理思想,提升對需求的處理能力、提高自己對產品的構造力,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在良好的產品架構下,會減少很多的無用功。

注意,我們要做的不是避免變更,而是科學的變更;把“原罪”減低到最小,充分理解并踐行需求變更后的優勢,提高需求變更后的落地能力。

需求變更是無止境的,但只有充分保存自我的”定力“,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由 @阿藝師傅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專欄作家

產品光年,微信公眾號:鋅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曾擔任國內某top知識付費平臺B端產品經理,負責過億級用戶平臺的產品設計的工作。對系統設計、系統思考等方面較感興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1,老板認為需求不可能開始就都想到,從而允許產品經理無限次增加或變更需求,并且還不允許延長計劃的開發和上線時間,如何應對?
    2,因為#1導致產品經理更不會去重視需求的完整輸出,因為有無數次補充和變更的機會,最后將時間壓縮在研發和測試環節?如何應對?
    3,老板認為,研發人員也應該有產品思路,產品想不到的研發開發過程中應該想到,因此,所有產品隨意的工作疏漏,最終都是研發背鍋,如何應對?

    來自上海 回復
    1. 很真實的場景。確實如此,前期規劃時如果遇到時間倉促,后面就容易產生背鍋的后果。1、3是事前、2事中。針對1,我的建議是,要充分溝通產品的需求,前期最好落實下來,減少后期的變更;3、這個思路并沒有錯,但也要考慮到實際的時間和成本。2既然結果產生了,就要去補救了。
      這些問題復盤下來,其實就是系統性層面的問題。

      來自廣東 回復
  2. 感謝

    回復
  3. 作者寫的太棒了,本人是產品新人,感謝作者的分享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