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價值:始于用戶,存于商業,終于自己
本文從公司、用戶和你自己三個角度來談談產品的價值,enjoy~
昆哥是我的同事,工位在我隔壁,因為坐得近,平時會一起吃吃飯。
昆哥告訴我,他09年開始做產品,經歷過騰訊、優酷、喜馬拉雅等公司,到今年正好10年了。
一天中午跟昆哥吃雞公煲,趁著等菜的功夫,我問昆哥,做了10年的產品后,還有什么點能夠讓你興奮呢?他想了想,回答了我兩個字:價值。
也許昆哥只是隨口的一說,但從10年的產品老炮嘴里說出來,我對產品價值便刮目相看。于是整理了一些自己近期的想法,跟大家好好聊聊產品價值。
在產品的價值體系里,有三個角色非常重要,公司、用戶和你。
一、從公司層面看產品價值
對公司來說,產品的價值取決于產品在公司商業模式中的影響力,再具體一些,取決于估值+營收+成本。為什么是這三點,很簡單,因為公司賬面可用的錢,就取決于投資+營收增長-成本節約。
先說說對估值的影響
估值是資本市場對公司的估計價值,它并不等同于一個公司可以賣出的價格,而是代表了資本市場對公司的看好程度。
比如:我愿意投資一筆錢給A公司,那我和公司創始人關于公司的控制權會有一個博弈的結果,這個反映在占股比例上。一般來說,10%可能是一個比較健康的結果。
當比例確定后,我該投多少錢就取決于,我認為A公司值多少錢。比如我認為它值10億,那我就得投1億,比如我認為它值100萬,那我投10萬就可以了。
所以對創業公司來說,估值決定了它能從資本市場拿到多少錢來用于公司的運營。而對上市公司來說,估值反映在股票價格上,更是跟股東和公司創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
那產品是如何影響估值的呢?
回到那個例子,我如何判斷A公司值多少錢,9個字:有故事、有產品、有數據。產品和產品背后的數據,是公司所講故事的落地。
比如:抖音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產品,那對于字節跳動來說,抖音的價值如何衡量呢?在抖音早期的獲客階段,抖音是對字節跳動的價值在于撐起了估值——快速的流量上漲、新癮的短視頻玩法、對用戶注意力的掠奪。
有抖音或者沒有抖音或者騰訊率先做出了抖音,對字節跳動這家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估值是有極大的影響的。
其次說說營收的影響
這與公司的商業模式有關。還是以抖音為例,當它的量級和活躍度上升到一定層面之后,一定會遭遇瓶頸(畢竟人口總量和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此時如何利用現有的量級和活躍度來變現,便是抖音這款產品對于公司營收的價值。(關于商業模式的分析,大家可以參考此文)
營收層面的價值一定是可歸因的。
例如:寶馬汽車在朋友圈投放廣告的成本,便是微信對騰訊的營收價值;斗魚直播對粉絲的打賞抽成,便是這款產品對斗魚這家公司的營收價值。
通過這個產品,為公司賺了多少錢,能計算的清楚,便是產品對公司的營收價值。
最后說說成本節約
這往往是我們容易忽略的部分,尤其是為公司提高效率的后臺產品,例如IM工具和ERP系統。這類產品的產品經理在晉升或述職的時候相對來說比較吃虧,因為很難講清楚自己的工作價值。
但實際上,正式因為有類似提效產品的存在,才能使得如今的科技公司有較少的人做到以前可能需要10倍人數還未必能做好的事情。
而對一家公司來說,每個人的工資以及五險一金都是成本,都是實實在在的錢。提高了效率,也就是減少了人數,少聘用一個人,就實打實地節約了一個人力的成本。
所以此類產品的價值,在于為用這款產品的公司內部人員節約了工時,為公司節約了人力成本。
因為公司賬面上的錢,等于投資+營收-成本,所以產品對于公司的價值,便等于估值增值+營收+成本節約。
二、從用戶角度看產品的價值
產品總是給人用的,沒人用的產品,做得再好,價值為零。
前面說到了產品對公司的價值,其實支撐起這一層價值的,是產品對用戶的價值。即,產品對用戶有價值,才能對公司產生價值。
首先,我們得知道用戶是誰。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并不容易搞清楚。
對于B端商業產品來說,用戶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特定的群里,它是一種購買決策鏈。所以很多人在面對B端產品的時候,總是要區分兩個概念:用戶和客戶。
用戶就是用你的產品的人,客戶就是花錢購買的人,有時候這兩個人群是一致的,有時候并不一致。但無論如何,B端產品服務的都是這條購買決策鏈。
所以,搞清楚一種購買決策在B端用戶那里是如何產生的就額外重要,不同的購買決策,決定了產品面對的用戶是誰——是根據使用體驗付費,此刻產品面對的用戶是一線使用人員,深入了解行業背景,定制化解決痛點是迭代重點。還是根據關系付費,此刻面對的用戶是關鍵人物,打點關系就很重要了(也許并不值得倡導,但確實是存在的)
對B端工具型產品來說,用戶是公司內的其他角色:運營、研發或其他部分的產品。此時產品對他們的價值,就在于幫助他們提升了工作效率,用更少的時間,做了更多的事情,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對C端產品說,最大的陷阱是用戶很容易淪落為報表里的數字。今天的DAU漲了,明天的DAU跌了,用戶的行為,淪落為數據的變動。至于用戶到底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想要什么,這個群體想要什么,作為產品經理的你可能依舊是迷茫的。
有一段時間增長黑客很火,幾乎被所有做增長的產品經理奉為圣經。甚至有觀點說,有了增長黑客,定位理論便不在適用了。
在我看來,兩者并不沖突,定位理論可以讓你搞懂三個問題:
- 你是誰;
- 用戶是誰;
- 用戶心中的你是誰。
有效的增長黑客,至少是在對這三個問題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通過快速試錯迭代的方式,找到正確增長路徑的方法。
回歸到這個問題,產品對用戶的價值,是在對你的用戶群體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探索出來的。最終反映在你的報表上。
最后的最后,映射到產品對公司的價值基礎上。
- DAU高了,估值漲了;
- 廣告主多了,營收漲了。
三、從你的角度看產品的價值
從你的角度看產品的價值,就是從職業規劃的角度,看待你此刻所在的產品的價值;或是把你自己的發展當需求,去看產品的價值。
前段時間有朋友問我,他明年畢業,秋招拿到了兩個產品崗offer,問我應該如何抉擇。我說,你自己有相關的分析么,我幫你參考參考。然后,他就給我發了一大堆關于這兩個offer的對比,關于行業趨勢,關于崗位在公司內的地位,關于老板,關于薪資。
我問了一句,你自己在這個階段最想獲得什么,他就蒙了。
縱然,行業趨勢、崗位地位、老板、薪資都很重要,但這些都是建立在你了解自己此刻想要獲得什么的參考項。
- 你想要畢業就掙得更多,那就選擇薪資;
- 你想要學到更多,那選一個愿意教你的老板;
- 你想要在未來更值錢,那更多考慮行業;
- 你想要盡可能規避被裁掉的風險,那就選更靠近公司核心業務的崗位。
產品還是那個產品,崗位還是那個崗位,你的需求不同,它們便存在不同的價值。
在這里多說一句,所以你作出選擇的依據,都是此刻的依據,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句話是真的有道理的。
- 你選擇薪資,可能行業紅利消失,年終獎比例大幅降低。
- 你選擇老板,可能老板明天就跳槽了。
- 你選擇行業,可能公司短期內要考慮活下來,部門整體裁員。
- 你選擇安全,可能三年后你跳槽的時候,就不那么值錢了。
產品給你多少價值,也就給你多少風險,這是硬幣的兩面,從來逃不掉。而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在產品給你的價值之外,為自己自生價值。這樣當有一天你離開產品時,依舊有資本去決定自己能獲得什么,而不是被動選擇能得到什么。
說了這么多,那到底什么是產品的價值模型呢?
我想了很久,可能有這張圖描述更合適吧。
如果非要有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大概就是:始于用戶,存于商業,終于自己。
#專欄作家#
大力哥呀;微信公眾號:大力哥求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正年輕的產品經理,關注新零售、用戶體系,擅長問題抽象及拆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最后的結尾給了我很大的指點,謝謝
受益良多,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