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類應用未來應如何形成競爭壁壘?

1 評論 4772 瀏覽 37 收藏 15 分鐘

音樂類應用非常有意思。一個簡單的聽歌需求,讓此類應用在十年期間崛起或被淘汰的產品不勝其數。所以,事情恐怕不簡單,請允許筆者理一理它的發展過程,并大膽猜測:未來的音樂類應用應該如何建立它的壁壘?

這篇文章你可以了解到:

  • 音樂類應用近十年的發展過程
  • 該過程中用戶需求的變化及深度挖掘
  • 音樂類應用未來應如何形成競爭壁壘

第一階段(2G時代):

曾經,音樂類應用明顯區分為在線音樂和本地音樂兩個陣營。

在那段時間里。對于本地用戶,我們看到界面非常簡陋、但本地功能豐富的千千靜聽等本地音樂播放器贏得了大批用戶及良好口碑。而針對在線用戶,有各類網頁門戶及各類PC客戶端,并且網頁門戶的競爭力絲毫不低于PC客戶端。而在當時,移動終端則以本地音樂為主。

當時的在線音樂門戶或客戶端區分于本地音樂客戶端的地方:

  • 重點突出各類音樂排行榜及音樂分類,方便用戶尋找喜愛的歌曲;
  • 有自己的在線音樂庫。

讓我們來回憶一下當時用戶們基本的共性行為

  • 在線查看排行榜,并試聽榜單里的音樂;
  • 搜索 因他人推薦、或自己通過各類途徑知道歌名的音樂,并試聽。

以上兩個行為在音樂網站門戶及PC音樂客戶端均可進行。做完這兩件事情后,他們幾乎都會做接下來的這件事情:如果喜歡,下載該音樂。

如果從網頁門戶下載,下載完把它導入本地播放目錄,這個可以理解。但為什么使用在線音樂的用戶也會進行這步操作呢?原因在這里:

  • 網速原因,基于當時網絡狀況,如果不下載下來,以后在線聽有可能需要中途緩沖,影響聽歌體驗;
  • 當時PC端和移動終端的連接基于USB線,手機流量無法實現在線聽,用戶需要下載后把歌轉存到移動終端;
  • 在線聽歌的音質普遍低一個級別,用戶們試聽結束后,偏向下載高音質的音源在后期長期聽。

所以我們發現,用戶通過尋找歌單、搜索歌曲、下載歌曲、轉存歌曲,都是為了最后一步——聽喜歡的歌。

當用戶需要在前面這些步驟花費很多主動的時候,很對不起,他選擇把被動交給了最后一步。而把最后一步做到極致的,顯然是當時的本地播放器。

本地播放器的優勢:

  • 音樂列表質量高,在本地播放列表里,全是用戶自己選擇后的歌;
  • 高音質,用戶下載的高音質音樂會有心理積極作用;
  • 純凈,占用內存小。這對當時硬件水平較低的電腦很重要,因為用戶們聽歌時很可能在進行其它電腦操作。

所以在那段時間,本地播放器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一切競爭圍繞用戶最基礎的聽歌需求展開。

第二階段(3G時代):

科技在進步,有線\無線網絡更快、手機硬件水平有了質的提升、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

然后我們發現,曾經的這些問題不再是問題:

  • PC端的歌單列表共享到移動端,移動端可以在WIFI\3G\4G下輕松下載歌曲
  • 在線聽歌幾乎不卡頓
  • 在線聽歌可以選擇高品質(320kbit/s甚至SQ)音源

并且在線音樂的優勢逐漸明顯起來:

隨著國家對版權的重視,在線客戶端有了自己的正版音樂庫。用戶們發現在其它地方搜索歌曲的體驗已經遠遠落后與在線音樂客戶端。
加入MV、聽歌識曲等功能,從“人有我優變成了人無我有”

此時,因各類在線音樂類應用功能相近,更多是是在曲庫資源、UI設計、操作邏輯上進行簡單的差異化競爭。在這段時間里,用戶們細節上的需求(如電腦手機共享歌單、看MV、聽歌識曲等)被挖掘,大量本地用戶成功轉型成在線用戶。

第三階段(現在):

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幾乎每一款播放器都把音樂播放功能、搜索歌曲功能等做到了極致。所以,深度挖掘用戶需求,實現差異化優勢成為必然競爭手段。

除了正版曲庫資源,各類音樂應用在歌單首發及版權上展開競爭。如QQ音樂獲《2013快樂男聲》、《我是歌手2》、《最美和聲》、《中國夢之聲》版權,蝦米音樂獲《中國好聲音3》版權,網易云音樂獲《我是歌手4》版權等。由于這些節目的音源需求量較大,獨家版權可獲得大量的新用戶及老用戶的好口碑。

私人FM、UGC歌單、評論、彈幕等

各類音樂應用擴展個性功能,如獨立音樂人、免流量、電臺、K歌、直播等。

聰明的人可能已經發現,我把一些東西獨立放在了第3點,而非第2點。個人認為,以上第1.2點是聰明的方案,第3點里則保留個人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盲目地把各種功能加上去,而不考慮該用戶在音樂軟件中的真正潛在需求,容易把應用變成沒有用戶粘性的功能性應用。音樂和直播\K歌是根本不是同一個東西,只要體驗不極致,用戶很可能下載1個純粹的音樂應用+1個純粹地K歌\直播應用,而不是選擇一個四不像。

免流量,用戶因優惠而來,沒優惠也就走了。把優惠作為需求之一,無法形成一個競爭壁壘。

獨立音樂人偏向音樂制作和分享,電臺偏向綜合試聽,其實已經偏差了聽音樂這件事情,合理性需要進一步進行探討。但考慮到和文章后面內容關系不大,僅保留意見,不加以分析。

那么,當用戶在滿足了極致的聽歌體驗后,它接下來有什么關聯的需求呢?

用戶需要發現音樂,一個人的音樂喜好會隨著時間變化,他現有的歌單也不是一個完整的歌單。所以用戶會不斷去尋找更多自己鐘愛的音樂,并加入現有的歌單。

懶,如果發現音樂這個過程不用費勁,那就再好不過了!

用戶可以對自己喜歡的歌表達自己的一兩句話,甚至一個故事。你應該引導他們說出來并幫他們記錄下來。

用戶想和別人分享他的心情,可心情這種東西不好描述,所以用戶希望通過分享歌曲讓其它人懂得他的心情,所以你應該讓他的分享能被看到。

用戶希望找到和自己類似的人。如果有人和他喜歡聽一樣的歌,那他一定很開心!不是嗎?他會覺得他是被了解的。

這才是一個正確的需求挖掘方向。在這一點上,網易云音樂真正做到了,其中以一下三個功能為重點:

  • 私人FM:高效的算法讓用戶覺得,“該軟件懂我?!?/li>
  • UGC歌單:讓用戶找到一種歸屬感:①原來這里有和我一樣喜歡這首歌的人②原來我的歌單被那么多人喜歡
  • 評論功能:可以表達自己的心情、聽聽別人的感受,容易引起共鳴。

其中,私人FM和UGC歌單顛覆了以往的搜索歌曲方式,在發現音樂上起到了極其重要及高效的作用。網易云音樂口碑如此之好,不是沒有原因的,它在用心滿足用戶這些需求。

然而,這些東西是容易被模仿的。越來越多的音樂軟件加入了私人FM、UGC歌單、評論等類似功能。此外,從我身邊的用戶上看,他們很容易被“用習慣了”這個心態限制住。例如用戶還沒體驗網易云音樂,而里面的優勢功能又被很好地模仿,這是很可能發生的事情。

那么未來的音樂應用如何建立更大的用戶群體并建立競爭壁壘呢?

  • 完整正版SQ曲庫及重要歌單首發
  • 從弱關系鏈社交走向強關系鏈社交
  • 私人FM、UGC歌單及評論的極致體驗

第一點不加闡述,這是明白人都能了解的。

再說第三點,私人FM推薦的歌曲一旦打動用戶,甚至直擊用戶內心,那么它會感受到一種預料之外的體驗,這種驚喜可以很好地增加好感度。此外,培養喜好需要時間,用戶用私人FM的時間越長,心理上會覺得它越了解自己,當其它音樂應用出現類似功能的時候,用戶考慮到在原本私人FM上消耗的時間所帶來的精確數據,也不會輕易離開。因此,音樂類應用在私人FM的算法及小細節上,應加以重視。

那么,讓我們來分析最重要的一點,為什么要從弱關系鏈社交走向強關系鏈社交呢?讓我們再來進一步分析用戶需求:

  • 當我們分享歌曲的時候,我們更想讓誰聽到我們此時的心情?
  • 但我們評論歌曲的時候,我們更想讓誰看到我們的感受?

核心,都在這個“更”字。一勝于多。

從我們身邊的情況也可以很容易發現這個情況。人們喜歡把自己喜歡的音樂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可能給一個人看,可能給幾個人看,可能給很多人看,但這些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

然而,朋友圈分享音樂有它的弊端,

  • 朋友圈不是一個好的分享歌曲環境,人們當時可能沒帶耳機、可能有其它事情,不具備聽歌條件。
  • 朋友圈的內容非常多樣化,因為對比,簡單的分享音樂容易變得矯情,依然不具備好的競爭環境。
  • 基于上述情況,音樂分享得到的點贊及評論會少于其它朋友圈內容,有了比較,容易打擊分享者內心。

所以如果能夠有一個像朋友圈這樣基于強關系鏈社交,又以單純分享歌曲為內容,具備點贊、評論功能的音樂圈,將很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并且具備優秀的體驗環境。

(附:提前設想,個人建議一個人一個星期只能分享一首歌,這樣可以

  • 避免刷屏
  • 提高分享歌曲質量
  • 分享者會有一段微妙的心理活動

其它人對他人分享歌曲也具有較高期待值,提高評論概率,這就同朋友圈很久發一條,點贊和評論數會較多是一個道理。

即使退一步,我們換個思路。

如果我們收藏的歌單能被熟人看到,我們能看到在意的人的歌單,我們的評論能被熟人看到,我們能看到在意的人的評論。

這就是基于強關系鏈社交上的UGC歌單、評論的改進方向。它能很好地把用戶本來被滿足的需求進一步深入,形成一個競爭壁壘。就是我在這個音樂應用的歌單和評論是被強關系鏈的人看到的(當然也可以屏蔽)。那么這就形成產品粘性,我會優先想到你,考慮你,因為你帶給我更大的利益——我的心情、喜好被身邊的人了解。

(附:現有的網易云音樂評論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段子手、假故事、私人需求等,需要警惕)

所以回到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怎么讓用戶身邊的人用同樣的音樂軟件?

非常好解決。讓我們注意微信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關聯通信錄。并且可以對通信錄里的人進行邀請。

音樂應用完全可以采取通信錄邀請的這類方式,并且以備注實名制最好。

當越來越多用戶通過這種推薦方式或其它方式加入某款音樂應用。在里面,他基于音樂圈分享、UGC歌單及評論建立起了強關系鏈社交,那么這款音樂應用對他而言就不再是簡單的功能應用,它的可替代性被極大地減弱,轉移成本大幅增加。如此一來,競爭壁壘得以形成。

(附:我記得網易音樂也有關聯手機號,讀取通信錄這個功能。然而沒有進行很好地應用,與音樂分享的關聯性太弱,實在可惜。既然這一功能引入,應非常透徹地告訴用戶可以獲得什么利益,網易云音樂并沒有做出具體的引導。)

以上為個人想法,歡迎交流指正。

 

本文由 @來杯冷飲(微信號:linxueshi11)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喜歡聽歌/音樂的人,內心深處最渴望的需求大概是:能聽到所有讓自己驚喜/舒心的音樂。至于分享功能等,倒可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采用的手段。
    btw:有軟文的嫌疑。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