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必備之常用需求挖掘的7個方法
作者對產品經理常用的需求挖掘的方法進行了梳理總結,并結合相關案例進一步加深了對需求分析的理解。
為什么我要說常用需求挖掘方法是產品經理必備的知識?在《俞軍產品方法論》一書中提到產品經理需要為用戶創造價值,在我看來產品經理只有通過解決用戶的問題進而滿足用戶的需求才能不斷為用戶創造價值。
解決用戶的問題就需要進行需求分析,在上一篇文章《產品經理必備之如何進行需求分析》中我們將需求分析分成需求收集、需求分類、需求挖掘、需求分級四個階段。
需求挖掘,又可理解為需求深挖、需求思考、需求評估等,是產品經理進行需求分析時的最重要的階段。通常產品經理在進行需求挖掘時需要結合常用需求挖掘方法進行深度思考分析得到產品需求。因而,產品經理需要懂得常用的需求挖掘方法。
需求挖掘是先分析需求背后的動機找到深層需求,然后根據深層需求進行需求擴展形成產品需求。在分析需求背后的動機時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 第一種是需求較為簡單,出現沒有找到深層需求的情況,此時對需求本身進行擴展形成產品需求即可;
- 第二種是找到了深層需求,然后進行需求擴展形成產品需求;
- 第三種是找到了深層需求但需要更深入一層挖掘用戶心智,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需求擴展形成產品需求。
接下來,本篇文章將會介紹不同的需求挖掘方法并結合案例進行說明。
01 3W分析法
3W是指“What,Why,How” ,即這個需求是什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需求,如何將需求轉化為產品進行后續的價值分析。3W分析法是比較聚焦的需求挖掘方法,一般只會進行針對性的1到2個產品方案設計來滿足需求。
圖1 3W分析法
例如:用戶提出想要勛章系統的需求?
根據3W分析法,我們列出用戶提出這樣的需求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成就感、被激勵、收集控、強迫癥、利益、好看和新鮮感,這些原因就是用戶提出這個需求背后的動機,就是用戶的深層需求,找到原因后然后產品經理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設計產品解決方案,從而滿足用戶的需求。
02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需求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分別為七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認知需求、美學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圖2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
例如我們可以通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不同的互聯網產品滿足需求的類型進行分析:
- 屬于生理類的產品有電商、團購、房屋出租、旅行服務等;
- 屬于安全類的產品有清理軟件、安全軟件、殺毒軟件等;
- 屬于歸屬與愛的產品有即時通信、郵箱、博客、微博等;
- 屬于尊重類的產品有網絡平臺中的高級認證、獎勵等;
- 屬于認知的產品有信息流、搜索引擎、知識付費等;
- 屬于美學類的產品包括各類產品不斷在視覺方面的優化、健身軟件、美妝軟件等;
- 屬于自我實現的產品包括公益平臺、朋友圈等。
03 卡諾模型
卡諾模型(KANO模型)將用戶需求分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無差異型需求,反向型需求五類需求,通過對用戶需求的分類來對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行區分處理,從而幫助產品經理找出提高用戶滿意度的切入點。
(1)基本型需求
又稱為必備需求,是指用戶覺得產品應該具備的功能或服務。如果不具備,產品的可用性會大大降低,所以用戶的滿意度會大幅下降。但是,產品滿足此類需求時,用戶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滿意度并不會提升。
(2)期望型需求
是指用戶期望得到的功能或服務。用戶想要得到,但又不是非要不可。如果滿足此類需求,用戶的滿意度會提升。如果不滿足此類需求,用戶的滿意度會下降。
(3)興奮型需求
又稱魅力型需求、亮點型需求,是指提供給用戶完全出乎意料的產品功能或服務,使用戶產生驚喜感的需求。如果滿足了用戶對于興奮型需求的期望,用戶滿意度會急劇上升。反之,即使產品沒有滿足用戶的興奮型需求,用戶的滿意度也不會降低。
(4)無差異型需求
無論產品提供或不提供此類需求,用戶滿意度都不會有所改變。此類需求,有或沒有都不會對用戶的滿意度產生影響。
(5)反向型需求
是指會引起用戶不滿的產品功能或特性,用戶并不希望其出現,提供后用戶滿意度反而會下降。此類需求要盡量避免。
圖3 卡諾模型
例如我們運用卡諾模型對瀏覽器的用戶需求進行分析,可以得到:
- 屬于基本型需求的有瀏覽網頁、收藏網址;
- 屬于期望型需求的有網頁打開速度快、系統占用資源少、界面簡潔、攔截惡意廣告等;
- 屬于興奮型需求的有屏蔽網頁廣告等;
- 屬于無差異型需求有分享、意見反饋、退出前確認,反向型需求有強制彈框廣告、推送過多通知等。
04 5W1H分析法
5W1H分析法,中文也叫六何分析法,包括:What(是何)、Why(為何)、Who(何人)、Where(何地)、When(何時)、How(如何)。
借鑒“5W1H分析法”,在做互聯網產品或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時通常還需要考慮產品價值,于是可以用5W1H1V分析法來思考產品和功能:
- What:用戶可以用這個產品或功能能做什么?產品或功能為用戶解決什么問題?
- Where:用戶在哪里會用這個產品或功能?
- Why:用戶為什么用你的產品,而不用別的產品?為什么需要這個功能?和其它產品有什么區別?
- When:用戶在什么時候會用這個產品或功能?
- Who:誰是我們的用戶群?產品或功能為誰設計?
- How:用戶如何使用這個產品或功能?
- Value :產品的價值?
產品經理使用“5W1H分析法”進行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要做的產品,產品的用戶群以及用戶的使用場景,幫助產品經理對產品進行分析和決策。
例如用5W1H1V來分析企業為什么要建設大數據平臺:
- What:大數據的特點是大量、高速、多樣、真實性,大數據平臺是為了滿足企業對于海量數據的處理和分析需求而產生的產品。
- Where:在公司上班、在外地出差、移動辦公等都可能會使用
- Why:大數據能幫助產品經理增強對用戶的分析和洞察能力
- When:大數據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隨著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企業越來越注重精細化運營,大數據平臺的建設越來越重要,對于企業管理決策和日常運營都越來越重要。
- Who:上到管理層,下到運營、市場等普通員工都需要大數據平臺來支撐。
- How:可以通過自建的平臺或者第三方的大數據平臺產品來獲取日常報表和進行數據分析
- Value: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建立產品的壁壘,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
05 HMW分析法
HMW是“How might we”的簡稱,即:我們可以如何,我們可以怎么樣。這個分析方法是借鑒Design Hackathon中的一種方法,主要適用于頭腦風暴前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向,擴展我們的思路,而不是局限在具體的解決方案里,在產品新功能設計中應用尤為重要。
圖4 HMW分析法
例如:我們使用布棉老師對于HMW分析法的實戰案例來進一步理解該方法,布棉老師針對于在線教育產品的“專題課的作業完成率不是特別高”使用HMW分析法進行分析。
圖5 HMW分析案例
06 PSP分析法
PSP分析法是P(person)、S(scenes)、P(paths)的簡寫,即“角色-場景-路徑”分析法。角色是指對同一個功能,不同角色的需求不一致。產品經理在面對一個需求的時候要搞清楚提這個需求的人的角色是什么。
場景是指每個需求都有一定的應用場景,產品經理在分析需求時需要分析真實發生的場景,考慮實際情況。
路徑是指分析滿足需求的關鍵路徑。用戶提出一個需求,產品經理在設計功能的時候要去考慮能不能夠在一條完整的路徑上都去滿足他,而不是說只滿足這個需求中的某一部分。
例如我們使用PSP分析法對瑞幸咖啡進行分析:
首先關于角色,如果一個身份是互聯網軟件工程師的用戶提出來一個需求,你在分析這個需求的時候需要聯想到用戶的這個互聯網軟件工程師角色,思考他提這個需求的原因是什么?背后有什么樣的動機?
然后來看場景,用戶在一個瑞幸咖啡廳實體店聊天,這個時候瑞幸咖啡的應用場景就是社交,而在家里點了外送的瑞幸咖啡的應用場景中可能就是一杯飲料。
最后關于路徑,就是在每種角色的每個場景中都是需要一條完整的路徑才能實現用戶在該場景的需求,用戶在瑞幸咖啡中社交時實體店中需要手機軟件點單和掃碼取咖啡,然后進行聊天,完成后離開店鋪,我們可以通過軟件和硬件的優化不斷提升用戶到店購買咖啡的效率和社交聊天的體驗;用戶在家里點外送的瑞幸咖啡時需要手機軟件點單然后在家等待收貨,我們可以不斷優化咖啡外送時的保溫、保質、派送速度等來提高使用體驗。
07 窮舉抓重點法
窮舉抓重點法是先窮舉所有可能性,然后選擇出重點需求,在這基礎上可以進一步總結抽象出一種通用功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例如:網易云音樂的產品經理王詩沐老師在他的《幕后產品》這本書中分享了使用窮舉抓重點法進行網易云音樂產品的“發現音樂”的需求分析實戰案例。
圖6 窮舉抓重點法案例
(1)窮舉,窮舉出發現音樂的所有可能性。發現音樂包括主動發現和被動發現音樂,其中,主動發現音樂的方式有搜索音樂、識別環境中的音樂、熱歌新歌等排行榜,被動發現音樂的方式有熟人推薦、KOL意見領袖、隨便聽聽、關聯推薦。
(2)抓重點,通過競品分析,選擇其他產品滿足不了的、有增長空間的、量大的需求,這樣就可以選擇出重點需求,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重點需求的實現中,從而讓投入產出比最大化。
(3)在抓完重點需求后,通用功能的思路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對于云音樂而言是重組分析,重組的常用思路是利用列表和標簽。列表是指相關內容組織在一起,用戶一次性發現內容。標簽是指通過打標簽方式將內容組織在一起,很快擴大用戶發現內容的面。云音樂是一個UGC的產品,以列表作為突破口,建立以人為中心,讓用戶主動創建列表,釋放用戶的創造力。所以,通過列表和標簽的重組分析后,總結得出的通用功能是歌單。
08 小結
本篇文章主要探討需求分析時最重要的階段需求挖掘的概念,并介紹了需求挖掘時常用到的方法,包括3W分析法、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卡諾模型、5W1H分析法、HMW分析法、PSP分析法、窮舉抓重點法等。
文中在介紹不同的需求挖掘方法時還結合了瀏覽器、大數據平臺、在線教育產品以及云音樂的歌單等案例,這樣通過理論與案例結合的方式來進一步加深對需求分析的理解。
本文由 @ Eric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看了一下,你應當是對社區等地方有提到過的需求分析方法做了一個整理匯總,個人覺得:
1.kano模型不必放進到需求挖掘里,或者你舉例一下怎么用它來做需求挖掘?
2.3w 和 馬斯洛其實都是去深挖表層需求后面還有沒有其他深層次需求,只是馬斯洛提供了一個思考方向,本質上屬于需求挖掘方法里中的“深
入需求原因”
3.psp 可以去掉,本身 5w1h 就考慮在內,但 5w1h只是梳理出了幾個維度讓你去了解需求而已,不屬于需求挖掘,當然其中對于用戶為何要用你的產品則是產品競爭價值上的考慮,還是屬于挖掘需求,可以放在下面我說的“價值導向挖掘法”;
4.價值導向的需求挖掘可以單拿出來,當產品目標定位明確后,思考如何做才能提升帶來更多產品價值,這是很常見的“價值導向挖掘法”,通常可以提煉出產品中用戶關注的要素,思考如何強化各個要素來體現產品價值;
5.hmw和窮舉是2 種邏輯思考方式,通過發散聯想尋求解決方案,前者是目標拆解的角度進行挖掘,是“目標導向挖掘法”,后者是從產品邏輯的角度進行挖掘,而且是從用戶角度對發現音樂環節進行了挖掘,其實是歸屬在圍繞“用戶故事/服務藍圖/業務流程的挖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