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雖在幕后,心要在臺前:給B端產品的3點建議

1 評論 5244 瀏覽 16 收藏 7 分鐘

對于To B產品經理來說,關心和了解業務,不僅僅是為了更好的完成業務方交代的需求,更是一種自我發展的需要,一種機會。身雖在幕后,心要在臺前,To B產品經理關心業務很重要。

今天遇到一位之前做To B產品的小伙伴,曾就職于某二手車交易公司。她提到了一個蠻普遍的情況,可能很多產品經理會遇到。

xx這樣的公司,產研基本是執行底層。之前每天和業務pk,最后基本都是業務說了算,畢竟他們最后承擔車賣不出去的后果。

產品每年也沒幾天在店里實地賣車,你要說個靠譜的提議,很難,能比運營、銷售更懂賣車么?

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的產品經理,包括但不限于:

a)做To B產品的

b)負責公司中后臺系統的產品,但又跟業務結合的比較緊密的,例如電商中的營銷系統、物流相關的系統,或者銷售所用的CRM系統

c)小公司中面向老板的產品經理(=_=你懂得)

那在這樣的情況下,難道產品經理只能天天被業務方按在地上摩擦?

01?產品經理的段位

先打個岔,我們來聊聊產品經理的段位。如果非要按某個標準一分為二,產品經理大致可以這么分:

  1. 以產品為手段,能夠達成業務目標
  2. 在需求相對明確的情況下,提出產品方案并且執行落地

這兩個段位的區別,如果從結果上講,就是能不能為業務結果負責;而從能力維度拆解這個結果,則是兩個基本步驟:一是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基于對業務的了解和洞察;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步大多數時候看其產品工具箱中是否儲存了足夠多的工具,仍不能解決的話,就要看創造力了。

所以,這里想要說明的是:對業務的了解和洞察,是會深刻影響到產品經理的發展的,是可能成為分水嶺的。

在最近的招聘中,這一輪大概面試了30+產品候選人,不敢說擁有這種能力,哪怕有業務意識的也是為數不多。

PS:嚴格說來,這兩個段位上面還隱藏著一層,那就是能夠靈活利用各種手段、整合各種資源,最終實現業務目標的人,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雖然title可能還叫產品,但實際已經是業務的負責人。

02?原則:身雖在幕后,心要系臺前

上面已經提到了對業務了解的重要性,所以現在要回答文章開始的問題:如果我是偏B端或者偏中后臺的產品,我需要那么關心業務么?

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關心和了解業務,并非僅為了更好的完成業務方交代的需求,而是一種自我發展的需要,一種機會。如果有了這種自驅,才能避免“沒有時間”、“沒有機會”了解業務這樣的借口。

從另外一個視角看,假設B端產品經理的直接用戶是業務方,那么對產品的同理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把自己代入到業務方的視角,換位思考如何去面對真正的用戶?

03?一些更具體的方法

當原則已經對齊,在有了對業務的了解的前提下,在跟業務方的接觸中,如何體現產品經理的價值呢?這里有一些之前實踐過的方法,難度從易到難排列:

(1)在需求相對明確的情況下,站在業務的視角,給出更能達成業務目標的方案或者優先級

這一條相對比較容易做到。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業務方也會跟產品經理之間建立信任,因為雙方的目標和利益更容易一致,會感覺彼此在一個頻道上溝通。而有了信任基礎,可能才能做后面的事情。

(2)做架構師,做通用方案

這個指的不是做技術上的架構師,而是基于對業務的深入了解,從業務方提的零散需求中,能夠抽象出共性,能夠用一套靈活可配置的解決方案,一次性解決多種問題。而這恰恰也是大多數運營的短板。

熟悉電商的產品應該有所耳聞,營銷的玩法是花樣繁多,比如很多雙十一的玩法不亞于蜀道難。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切都不能復用,每個營銷玩法都要從輪子造起。

比如,所有的營銷玩法,都可以拆解成兩部分:營銷規則,權益。規則就是大家常說的玩法,而權益就是你遵守了玩法之后可以得到的東西。

所以對營銷的第一層抽象就是:記錄用戶的行為和數據,如果命中了規則,則給予用戶相應的權益。而營銷規則,也是可以窮舉和抽象出來的,當然限于篇幅就不細說了,有機會單獨說一下。

(3)給出業務洞察,及相關的業務方案和產品方案

這幾乎是對于B端產品經理的最高要求,也是在不超越職能邊界時產品經理所能做的極限了,因為如果能推動業務方一起來落地,在事實上,你已經成為了那個能夠實現業務目標的人,title還重要么?

最后,如果你也有好的建議,可以下面留言分享給大家吧!

 

作者:樹上的男爵;公眾號:認知脫困(ID:OldWangNextDoor)

本文由 @樹上的男爵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雖然簡短,但很不錯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