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72小時之內快速搞懂一個陌生行業?

8 評論 21365 瀏覽 305 收藏 15 分鐘

年初從一家社區O2O公司跳到一家toB的汽車車源公司。從一個行業跳到另一個行業,從熟悉變成陌生,這樣的經歷,你是否也似曾相識呢?面對未知領域既興奮又焦慮。

興奮是又要跨出舒適區去接觸新事物了;焦慮是作為PM如果不能快速融入行業,將很難判斷需求。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讓我們能快速搞明白新行業呢?

貌似沒有。我就是這么標題黨。哈哈哈,要不然什么十年XX經驗豈不是毫無用處了。需知道,要「搞」明白一個行業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不過在這里「搞」也可分成快與慢。

快,是通過你對過往事物的認知,去領悟新行業是如何運作的。慢,是通過慢慢學習,了解,滲透并發現新行業的關鍵節點與行業痛點,成為行家。

不過兩者都需要你擁有一定的學習及領悟能力,那么作為一「枚」行業新人,該如何了解陌生行業?我認為首先要做到「快認知」,再慢慢轉向「慢滲透」。這是個較漫長的過程,需保持一顆路轉粉的心態,去對待「認知行業」這件事;若不能如此,怕是會慢慢對此失去興趣,甚至形成管中窺豹的思維。請注意,我說的「認知行業」不僅限于你工作單位所處的行業,有時候他與你生活不相關,不過他可以拓寬你的思考模型。

比如你平時是否也會遇到「啊,這個東西的原理跟XX很像」這樣的思考出來。因為這世界上許多東西本質上是很相似的。比如當你搞懂一套銷售體系后,你對其他銷售體系都有了一個大體的認知;比如當你接觸過一些共享經濟的項目后,你對其他類似的項目也都能有一個最基本的認知了。

因為幾乎他們的關鍵點都是相似的。這樣的舉一反三能力,能夠讓你輕松的去了解到更多領域,而不用從頭學習,這可能就是人類大腦的一種思考方式,其也是通過不斷獲取知識得來的。

甚至「認知行業」這件事,還能夠讓你與人溝通時更具說服力,無論是哪個職位,過硬的業務知識都能讓你在他人面前獲得更多的話語權。作為產品經理更是要把自己行業的事情搞清楚,否則在處理需求與新功能規劃上便會顯得很吃力。

當清楚認識到「認知行業」能夠給我們自身帶來好處后,再讓我們看看,當想要了解行業時都了解什么?

我會把認知行業分為兩塊:一是行業層面知識,即對整個行業有一個商業層面的認知;二是職能層面知識,每個職業,看待產品時都有自己的角度,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挖掘。隨便列一組清單,來說一下這兩塊包含的內容。

行業層面

  • 市場規模是怎樣的
  • 行業內上下游都是什么角色
  • 彼此之間關系是怎么樣
  • 這些角色通過什么方式盈利
  • 找到行業內的前三名公司
  • 不斷關注行業內的新公司

產品層面(拿PM舉例)

  • 你的公司所做的產品屬于行業鏈條的那一部分
  • 產品起到了什么作用
  • 產品為了誰而設計
  • 用戶會在什么場景下使用產品
  • 為用戶解決了什么問題
  • 通常都具有哪些功能,使用流程是怎樣

OK,需要了解的東西已知道,那接下來就講講我是如何了解陌生行業的。以下的方式也許不是特別NICE,我只是提供一種思路,如果你有更好的辦法,歡迎留言進行討論哈!

對于「認知行業」的過程,我將他分為吸收與轉化兩部分。

吸收包括「收集信息」與「歸納整理」。轉化包括「反復自問自答」和「帶著問題與他人溝通」。

吸收

信息收集是一個從粗曠到細致的過程;面對一個陌生的領域,第一反應一般都是「百度一下」。對,的確第一個要用的工具就是「百度」。但是搜索引擎一定不是萬能的,決定信息排名的算法也過于復雜,有時不能把最符合你的信息推送給你。

不過搜索引擎是一個可以減少搜索范圍的好工具??梢酝ㄟ^「百度」找到行業內的媒體,比如搜索「汽車媒體」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媒體類網站信息;比如搜索行業詞「汽車」或「自由行」找到自然排名的前三名,可以找到行業內的領導者。哦,對了,請好好利用「百度百科」遇到不懂的行業專業詞匯,百科一下,能夠讓你快速理解他的含義。

「百度」一番之后,這時候看看,你是不是已找到很多資料了,他們可能是行業媒體大全,可能是行業領導者名單,可能是一些雜七雜八的資訊,先將他們保存到印象筆記或是Pocket中。

接下來,去尋找一些能夠下載得到「行業報告」;雖然很多行業報告都是要收費的,不過還是會有幾個提供免費簡報的網站存在。下面分享幾個我常去扒報告的網站,不過我想大家基本都是知道的。

  • 艾瑞網
  • 百度數據研究中心
  • 易觀數據
  • 友盟+
  • 集奧聚合

在這些網站尋找一番,一般都能找到,除非你所在的行業過于偏了。把這些簡報下載下來,建立起一個專門放置行業報告的文件夾,收集完畢!當然搜索引擎也可拿來使用,通過搜索「XX 行業報告」「XX 趨勢」「XX 市場分析」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些長短不一的行業報告,里面涵蓋商業模式,產業鏈關系,用戶屬性,市場占有率等等,它能讓你快速地從整體去了解行業的諸多訊息,對新人來說用處很大。

一手握著行業簡報,一手搜集著雜七雜八的行業信息。雖沒一個深刻認知,我想你也應該對新行業有了一個大體的認知。這時不妨從粗曠走向細致,到一些垂直類媒體中去搜集一些更精準的信息。

如果是互聯網行業首推36氪、虎嗅、其他TMT媒體(鈦媒體、創業邦、雷鋒網)等,這些媒體各有側重。我通常會用36氪或創業邦去搜集一些行業中的創業公司,把這些新晉對手收集起來,一般這些新的產品都會在文章中去闡述行業痛點和解決方案,看到這些不妨可以留意下,把他們摘抄下來。

虎嗅這種偏重商業分析的網站,可以在里面多搜集一些行業內的文章,里面會涉及很多信息,比如數據,比如觀點,比如競品的優勢劣勢,比如行業內的趨勢等。另外還可以通過「知乎」進行行業信息的搜索,一般問題都會有大牛來回答問題,看看他的回答也無妨。畢竟有些是業內人士回答,是一些行業報告和文章中不會提到的事情。

不過還是那句話,新人請先照單全收,但不要盲目相信,等到你的知識儲備足夠的時候再去判斷好與壞。這樣的話就不會陷入先入為主的處境。其他的網站也可用同樣的方式,尋找有用的信息,搜集后。將他們放入印象筆記或是稍后閱讀等產品中,等待下一步的處理。

這可能是你對新行業的第一次認知,所以你也許需要拿出一大段時間來專門做收集與閱讀的工作,在經過第一次接觸后,吸收就成為了你日常中的一部分。

現在是不是手中已有了很多的資料了,不論行業報告還是TMT網站中搜集來的信息,他們都雜亂的放在一起。這時候你不僅需要把他們都認真的讀一遍,而且需要去其糟粕了,把精華部分流下。網上有很多這方面的文章,推薦大家去看一本叫《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的書,很不錯。還有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讓知識不再凌亂!教你如何高效搜集與管理有用的信息?》Heidi格物志的文章,我推薦了很多次的博客,真的很不錯。

總之呢,就是學會尋找這些知識的共通點,然后把有相通核心的東西,放到一起,分好層級關系。講真,學會整理資料真的是個很牛的技能,不過本人也是懶癌晚期,你懂的。哈哈哈。

轉化

都說胖子之所以胖就是因為吸收好,那么你想不想成為一個儲備著許多知識的胖子呢?當你吃了很多東西之后,如何才能把他們成功的吸收好,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在這里可以提供給大家兩個吸收知識的小竅門。一個是反復地自問自答,另一個是與他人交流。

自問自答是一種對知識的初步梳理,他能夠將很多零散的知識點,通過對問題的思考進行有目的地解答。這個方法有點像是給自己做一個行業Q&A,不過在問答的過程中,一定有些知識點與觀點是主觀的,且是主觀錯誤的,或是一些想不通的問題。這時候我們需要把這些問題都記錄下來。放到下一個階段進行處理。

這時可以做一個問題與答案的清單, 這也是本人之后想要做的事情。恩。當你把自己的認知變化成文字時,就會形成另外一種認識,與你心里覺得已經懂了的感覺還是有些不同。

然而用嘴敘述出來,感覺又會不同。

建議大家如果度過了第一階段,可以與所在行業的業務人員或懂行的人進行溝通,帶著問題去與他們交流,能夠快速了解行業,還可以通過「在行」這種產品約見大牛,讓他們為你進行解惑,然后把那些答案與新的思考記錄下來,繼續形成書面文字,讓自己更冷靜的思考后,再記錄到腦中。

最后,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和人脈,可以進入一些QQ群和微信群,遇到問題可以問問大家,群里有時也是會藏有高手的。

「認知行業」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通過這兩個小竅門,可以慢慢講吸收過來的龐大的信息進行逐步消化,最后轉換成自己的東西,一口吃成胖子的事情不存在,胖子都是慢慢吃起來的(比如我,哈哈哈),所以不用急躁。

上面講了如何了解行業知識層面,那么職能層面的知識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獲得?當然是可以的。具體的步驟實際上是同上的,即,搜索-收集-整理-消化-使用。這就是一個知識的生命周期。

也許在互聯網中很多職位的學習過程都有他共通的地方,我以產品為例,我很喜歡的老師提出的【認識、還原、創造】的學習過程。

我們可以通過尋找同類產品去下載進行體驗,觀察行業中的產品都有哪些共通功能,哪些信息是這個行業的用戶關注的,這些產品都具有哪些共同點與不同點,他們的操作流程都是如何,是否行業已經進入同質化,反觀自己的產品是否打到用戶痛點與行業差異了呢?這些都是對行業產品的一個認識角度。

還原,我們可以都收去還原2-3款同類型的產品,去增強自己對業內產品的一種產品感,最后才能做到對產品的創造。

同為行業新人,近期的我也在進行這方面的學習,以上的一些方法,有些本人也是淺嘗輒止,但仍有些許收獲,望能堅持。

#專欄作家#

辛超,微信公眾號:pmnot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F任汽車報價產品【車歐歐】產品經理,曾任藍標集團策劃經理,負責運營百萬級粉絲微博賬號,擅長產品設計與運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現在的一些行業媒體,商業性質的軟文太多了,大部分調研報告做的也略表淺。

    來自北京 回復
  2. 現在就在調研時期……有些點很實用了??!

    來自北京 回復
  3. 非常實用,剛好我也處在同樣的時期

    回復
  4. 有些點真的挺實用的,謝謝分享。

    來自廣東 回復
  5. 很好,謝謝

    來自北京 回復
  6. 棒棒棒!謝謝樓主分享

    來自浙江 回復
  7. 非常不錯

    回復
  8. 有道理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