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72小時之內快速搞懂一個陌生行業?
年初從一家社區O2O公司跳到一家toB的汽車車源公司。從一個行業跳到另一個行業,從熟悉變成陌生,這樣的經歷,你是否也似曾相識呢?面對未知領域既興奮又焦慮。
興奮是又要跨出舒適區去接觸新事物了;焦慮是作為PM如果不能快速融入行業,將很難判斷需求。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讓我們能快速搞明白新行業呢?
貌似沒有。我就是這么標題黨。哈哈哈,要不然什么十年XX經驗豈不是毫無用處了。需知道,要「搞」明白一個行業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不過在這里「搞」也可分成快與慢。
快,是通過你對過往事物的認知,去領悟新行業是如何運作的。慢,是通過慢慢學習,了解,滲透并發現新行業的關鍵節點與行業痛點,成為行家。
不過兩者都需要你擁有一定的學習及領悟能力,那么作為一「枚」行業新人,該如何了解陌生行業?我認為首先要做到「快認知」,再慢慢轉向「慢滲透」。這是個較漫長的過程,需保持一顆路轉粉的心態,去對待「認知行業」這件事;若不能如此,怕是會慢慢對此失去興趣,甚至形成管中窺豹的思維。請注意,我說的「認知行業」不僅限于你工作單位所處的行業,有時候他與你生活不相關,不過他可以拓寬你的思考模型。
比如你平時是否也會遇到「啊,這個東西的原理跟XX很像」這樣的思考出來。因為這世界上許多東西本質上是很相似的。比如當你搞懂一套銷售體系后,你對其他銷售體系都有了一個大體的認知;比如當你接觸過一些共享經濟的項目后,你對其他類似的項目也都能有一個最基本的認知了。
因為幾乎他們的關鍵點都是相似的。這樣的舉一反三能力,能夠讓你輕松的去了解到更多領域,而不用從頭學習,這可能就是人類大腦的一種思考方式,其也是通過不斷獲取知識得來的。
甚至「認知行業」這件事,還能夠讓你與人溝通時更具說服力,無論是哪個職位,過硬的業務知識都能讓你在他人面前獲得更多的話語權。作為產品經理更是要把自己行業的事情搞清楚,否則在處理需求與新功能規劃上便會顯得很吃力。
當清楚認識到「認知行業」能夠給我們自身帶來好處后,再讓我們看看,當想要了解行業時都了解什么?
我會把認知行業分為兩塊:一是行業層面知識,即對整個行業有一個商業層面的認知;二是職能層面知識,每個職業,看待產品時都有自己的角度,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挖掘。隨便列一組清單,來說一下這兩塊包含的內容。
行業層面
- 市場規模是怎樣的
- 行業內上下游都是什么角色
- 彼此之間關系是怎么樣
- 這些角色通過什么方式盈利
- 找到行業內的前三名公司
- 不斷關注行業內的新公司
產品層面(拿PM舉例)
- 你的公司所做的產品屬于行業鏈條的那一部分
- 產品起到了什么作用
- 產品為了誰而設計
- 用戶會在什么場景下使用產品
- 為用戶解決了什么問題
- 通常都具有哪些功能,使用流程是怎樣
OK,需要了解的東西已知道,那接下來就講講我是如何了解陌生行業的。以下的方式也許不是特別NICE,我只是提供一種思路,如果你有更好的辦法,歡迎留言進行討論哈!
對于「認知行業」的過程,我將他分為吸收與轉化兩部分。
吸收包括「收集信息」與「歸納整理」。轉化包括「反復自問自答」和「帶著問題與他人溝通」。
吸收
信息收集是一個從粗曠到細致的過程;面對一個陌生的領域,第一反應一般都是「百度一下」。對,的確第一個要用的工具就是「百度」。但是搜索引擎一定不是萬能的,決定信息排名的算法也過于復雜,有時不能把最符合你的信息推送給你。
不過搜索引擎是一個可以減少搜索范圍的好工具??梢酝ㄟ^「百度」找到行業內的媒體,比如搜索「汽車媒體」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媒體類網站信息;比如搜索行業詞「汽車」或「自由行」找到自然排名的前三名,可以找到行業內的領導者。哦,對了,請好好利用「百度百科」遇到不懂的行業專業詞匯,百科一下,能夠讓你快速理解他的含義。
「百度」一番之后,這時候看看,你是不是已找到很多資料了,他們可能是行業媒體大全,可能是行業領導者名單,可能是一些雜七雜八的資訊,先將他們保存到印象筆記或是Pocket中。
接下來,去尋找一些能夠下載得到「行業報告」;雖然很多行業報告都是要收費的,不過還是會有幾個提供免費簡報的網站存在。下面分享幾個我常去扒報告的網站,不過我想大家基本都是知道的。
- 艾瑞網
- 百度數據研究中心
- 易觀數據
- 友盟+
- 集奧聚合
在這些網站尋找一番,一般都能找到,除非你所在的行業過于偏了。把這些簡報下載下來,建立起一個專門放置行業報告的文件夾,收集完畢!當然搜索引擎也可拿來使用,通過搜索「XX 行業報告」「XX 趨勢」「XX 市場分析」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些長短不一的行業報告,里面涵蓋商業模式,產業鏈關系,用戶屬性,市場占有率等等,它能讓你快速地從整體去了解行業的諸多訊息,對新人來說用處很大。
一手握著行業簡報,一手搜集著雜七雜八的行業信息。雖沒一個深刻認知,我想你也應該對新行業有了一個大體的認知。這時不妨從粗曠走向細致,到一些垂直類媒體中去搜集一些更精準的信息。
如果是互聯網行業首推36氪、虎嗅、其他TMT媒體(鈦媒體、創業邦、雷鋒網)等,這些媒體各有側重。我通常會用36氪或創業邦去搜集一些行業中的創業公司,把這些新晉對手收集起來,一般這些新的產品都會在文章中去闡述行業痛點和解決方案,看到這些不妨可以留意下,把他們摘抄下來。
虎嗅這種偏重商業分析的網站,可以在里面多搜集一些行業內的文章,里面會涉及很多信息,比如數據,比如觀點,比如競品的優勢劣勢,比如行業內的趨勢等。另外還可以通過「知乎」進行行業信息的搜索,一般問題都會有大牛來回答問題,看看他的回答也無妨。畢竟有些是業內人士回答,是一些行業報告和文章中不會提到的事情。
不過還是那句話,新人請先照單全收,但不要盲目相信,等到你的知識儲備足夠的時候再去判斷好與壞。這樣的話就不會陷入先入為主的處境。其他的網站也可用同樣的方式,尋找有用的信息,搜集后。將他們放入印象筆記或是稍后閱讀等產品中,等待下一步的處理。
這可能是你對新行業的第一次認知,所以你也許需要拿出一大段時間來專門做收集與閱讀的工作,在經過第一次接觸后,吸收就成為了你日常中的一部分。
現在是不是手中已有了很多的資料了,不論行業報告還是TMT網站中搜集來的信息,他們都雜亂的放在一起。這時候你不僅需要把他們都認真的讀一遍,而且需要去其糟粕了,把精華部分流下。網上有很多這方面的文章,推薦大家去看一本叫《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的書,很不錯。還有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讓知識不再凌亂!教你如何高效搜集與管理有用的信息?》Heidi格物志的文章,我推薦了很多次的博客,真的很不錯。
總之呢,就是學會尋找這些知識的共通點,然后把有相通核心的東西,放到一起,分好層級關系。講真,學會整理資料真的是個很牛的技能,不過本人也是懶癌晚期,你懂的。哈哈哈。
轉化
都說胖子之所以胖就是因為吸收好,那么你想不想成為一個儲備著許多知識的胖子呢?當你吃了很多東西之后,如何才能把他們成功的吸收好,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在這里可以提供給大家兩個吸收知識的小竅門。一個是反復地自問自答,另一個是與他人交流。
自問自答是一種對知識的初步梳理,他能夠將很多零散的知識點,通過對問題的思考進行有目的地解答。這個方法有點像是給自己做一個行業Q&A,不過在問答的過程中,一定有些知識點與觀點是主觀的,且是主觀錯誤的,或是一些想不通的問題。這時候我們需要把這些問題都記錄下來。放到下一個階段進行處理。
這時可以做一個問題與答案的清單, 這也是本人之后想要做的事情。恩。當你把自己的認知變化成文字時,就會形成另外一種認識,與你心里覺得已經懂了的感覺還是有些不同。
然而用嘴敘述出來,感覺又會不同。
建議大家如果度過了第一階段,可以與所在行業的業務人員或懂行的人進行溝通,帶著問題去與他們交流,能夠快速了解行業,還可以通過「在行」這種產品約見大牛,讓他們為你進行解惑,然后把那些答案與新的思考記錄下來,繼續形成書面文字,讓自己更冷靜的思考后,再記錄到腦中。
最后,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和人脈,可以進入一些QQ群和微信群,遇到問題可以問問大家,群里有時也是會藏有高手的。
「認知行業」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通過這兩個小竅門,可以慢慢講吸收過來的龐大的信息進行逐步消化,最后轉換成自己的東西,一口吃成胖子的事情不存在,胖子都是慢慢吃起來的(比如我,哈哈哈),所以不用急躁。
上面講了如何了解行業知識層面,那么職能層面的知識我們是否也可以這樣獲得?當然是可以的。具體的步驟實際上是同上的,即,搜索-收集-整理-消化-使用。這就是一個知識的生命周期。
也許在互聯網中很多職位的學習過程都有他共通的地方,我以產品為例,我很喜歡的老師提出的【認識、還原、創造】的學習過程。
我們可以通過尋找同類產品去下載進行體驗,觀察行業中的產品都有哪些共通功能,哪些信息是這個行業的用戶關注的,這些產品都具有哪些共同點與不同點,他們的操作流程都是如何,是否行業已經進入同質化,反觀自己的產品是否打到用戶痛點與行業差異了呢?這些都是對行業產品的一個認識角度。
還原,我們可以都收去還原2-3款同類型的產品,去增強自己對業內產品的一種產品感,最后才能做到對產品的創造。
同為行業新人,近期的我也在進行這方面的學習,以上的一些方法,有些本人也是淺嘗輒止,但仍有些許收獲,望能堅持。
#專欄作家#
辛超,微信公眾號:pmnot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F任汽車報價產品【車歐歐】產品經理,曾任藍標集團策劃經理,負責運營百萬級粉絲微博賬號,擅長產品設計與運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現在的一些行業媒體,商業性質的軟文太多了,大部分調研報告做的也略表淺。
現在就在調研時期……有些點很實用了??!
非常實用,剛好我也處在同樣的時期
有些點真的挺實用的,謝謝分享。
很好,謝謝
棒棒棒!謝謝樓主分享
非常不錯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