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產品復盤:我的15條成長原則

17 評論 11160 瀏覽 203 收藏 19 分鐘

作者回顧了自己的工作經歷,從大眾點評、阿里巴巴到Rokid公司,從搜索產品、內容社區到AI產品,梳理總結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2015年4月畢業至今,剛好5年,1800+天,先后經歷了大眾點評,阿里巴巴,Rokid等公司,探索了搜索與推薦產品、內容社區產品、AI產品3個方向,今天做個復盤,以期總結經驗教訓,同時啟發他人。

一、產品硬實力篇

本部分從需求生命周期,闡述產品經理經常遇到的問題,以及我的復盤總結。

1. 產品經理怎么產生好的需求idea?

需求的產生主要來源于4種方式,自身體驗產品、關聯競品分析、用戶反饋、老板反饋。其中最主要的方式還是自身體驗產品和用戶反饋。

原則1:重度使用產品,對用戶痛點敏感

產品經理一定要是產品的重度使用者,這樣才能發現問題與優化方向。我畢業后的第一家公司,老板就是產品的重度使用者,我們當時推出了一個好友積分榜,基于用戶使用的頻次來給積分,他基本每周都是第一名。重度使用的結果就是,老板對產品的細節都非常清楚,會源源不斷的報bug和產品idea給我們,在此期間產品一直保持很好的品質。

對用戶痛點敏感需要產品不要想當然,針對使用產品過程中任何不好用的地方,都要及時記錄,思考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往往能夠產生很多很好的idea。

2. 產品經理怎么判斷需求的價值?

每個迭代需求會有很多,但是開發資源是有限的,如何判斷需求的價值,是產品經理的必須課。需求首先要符合自己的優化目標,一般產品都有自己的年度或者季度產品目標,圍繞著產品目標來做需求。但是我們也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目標是定性的,或者很多需求都是圍繞著目標在做的,需要進一步判斷需求價值和優先級,尤其是當很多需求的數據效果無法準確預估時。

原則2:任何需求都思考背后的BUS-PM

無論需求來自何方,產品經理都要仔細思考需求的本質,可以從Backgroud-User-Scenario-Problem-Measurement 5步進行分析(簡稱BUS-PM 5步法)。

  1. Backgroud:提需求人的立場,與自己的階段目標是否吻合。這一步的分析從戰略層確認需求是否與自己的長期目標吻合??梢钥紤]OKR的方式記錄自己的階段目標,每個需求都對標一下是否和自己的階段目標吻合。
  2. User:目標用戶,考慮需求針對的核心用戶,包含主要用戶,次要用戶,負面用戶等。這一步的分析在于確認用戶規模,用戶規模越大,一般需求價值越大。
  3. Scenario:用戶場景,舉例說明主要用戶什么情況下會遇到該問題,并且使用該需求設計的功能。這一步的分析判斷需求是否真實存在,而不是產品經理YY的。
  4. Problem:分析需要解決的用戶問題,以及造成這些問題的深層原因。這一步分析的目的在于確認問題是否可以被解決,同時為解決方案做鋪墊。
  5. Measurement:優化的衡量指標以及目標值。這一步的分析在于優化是否可以被衡量,以及預計可能的提升幅度,幫助判斷優先級。如果一個改進不可被衡量,傾向于先不做改動。

通過以上5步思考,基本可以確認需求的價值,以及是否要做。

3. 決策被老板和同事挑戰怎么辦?

在需求確認要做之后,進入輸出方案階段,這個時候一般產品經理會提高1~3個解決方案,要仔細思考每個方案的優劣勢,最后選擇1個自己覺得最優的方案,并且仔細思考最優的原因,然后再和老板溝通。

原則3:堅守原則,除非假設條件發生了變化,否則堅守自己的推斷結果

在選定自己認為最優方案之后,老板或者同事可能有其他的看法,這個時候除非他們有提到新的信息輸入,改變了你推斷的假設條件,否則輕易不要妥協?!霸瓌t只有你堅守它才有價值”,輕易妥協看似遵從了老板的意愿,但是長期來看老板會覺得你沒有想法。堅守自己的原則,老板當時可能覺得你不夠變通,但是長期以往老板會覺得你有想法有立場,更加尊重你的意見。

4. 被質疑方案抄襲競品沒創新怎么辦?

相信很多產品都會被開發或者業務同學質疑產品創新的問題,互聯網圈一直流行兩個段子,“開發忙著寫bug”,“產品經理忙著抄競品”。

原則4:學習成熟競品做法,尋找更優解,無更優解的與競品保持一致

滿足用戶需求,解決用戶問題是產品的本質和最高目標,滿足用戶的路徑之一是學習競品,然后再學習競品過程中自己成長和思考,而不是反過來。有成熟競品,有最優解,有共識的,學習成熟競品做法,然后在競品基礎上優化,暫時沒有思路進一步優化的,保持一致。當然在借鑒競對產品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產品的實際使用場景,規避競品不值得借鑒的地方。

技術的工作其實也是相似的,目標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創新,否則今天有一個排序的需求,讓開發創新一個新的排序算法,估計他們要崩潰掉。所以“借鑒競品”是常態,不用否認回避,承認并接受這個事實。

二、產品軟實力篇

從沖突處理、建立互信、領導力培養3個角度闡述產品軟實力。

1. 如果和開發起沖突怎么辦?

在我工作的過程中,看到過數次產品和技術起沖突,甚至遇到劍拔弩張,幾乎要大打出手的情況。站在技術的角度思考,他們需要的無非是:

  • 產品有效果,可以作為晉升的依據
  • 階段的需求適量,不要天天加班
  • 不要經常變更需求,重復開發

原則5:沖突的根源都是信任問題,日?;釉鲞M彼此互信

一切人際關系的問題都是信任問題,所以解決方案也很簡單,就是通過日常的一件件小事,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然后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 需求評審開發提問題或者挑戰你的需求,不要著急反駁,可以解答的當場解答,不可以解答的,記錄下來,感謝對方的建議,完善后再二次評審。
  • 需求上線后總結數據效果,發出給所有參與的開發,即使數據效果不佳,也要讓原因分析和后續優化讓大家知道,讓開發覺得被尊重。
  • 控制每個迭代的需求數量,避免開發長時間過度加班,如果老板強壓需求,一定要據理力爭。如果某個迭代需求太多無法避免,后面一個迭代一定適度減少需求。
  • 需求推進的關鍵時期,考慮將座位搬到開發同學附近,形成“團隊作戰”的感覺。
  • 日常偶爾一起吃飯,周末一起參加活動,增加“弱關系”構建。

2. 如何和leader構建信任關系?

進入職場后,和leader彼此互信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決定了你后面的成長和晉升的速度?!跋蛏瞎芾怼笔且粋€很有趣的詞,有些公司期望員工具備良好向上管理的能力,有的公司卻對之嗤之以鼻。但是事實上喜歡自己信任的人這是天性,因此我們抵制溜須拍馬,但也要學會如何取得互信。

除了日常工作認真努力以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做好向上溝通,leader交代的工作,即使再小,也要即使處理和反饋,如果你總是遇到老板來找你要進展,就說明你做的不夠好。

原則6:凡事有交代,事事有回音

除了事事回應外,我還有個常用的策略是,站在比自己高兩個leve的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也即站在自己leader的leader的角度思考問題,原因在于你的leader也要取得他的leader的信任,所以你如果能夠幫助他獲取他的leader信任,他就會更佳信任你。

和leader增強互信也是存在“Aha”時刻的,比如leader接到一個新任務,需要有人主動站起來承擔時;leader被質疑的時候,你站出來挺他;leader遇到團隊成員流失嚴重時,你表達自己會和他走下去的意愿;

原則7:站在Leader的Leader的角度思考問題

3. 如何提高自己的團隊影響力?

除了leader的新人之外,獲取團隊的信任也至關重要,會成為后面你能否帶人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在過去5年間我也做了很多的嘗試,總結了一些不錯的策略。

第一個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第一印象讓對方覺得你靠譜,后續的合作會順暢很多。所以當有新人進行溝通或者合作時,我會格外注意,盡可能多走一步,給到對方超出預期的解決方案。

原則8:初次合作讓對方超出預期

很多時候我們解決的問題是具備共性的,推動解決以后進行抽象泛化,并且分享給其他人。例如我在一家創業公司時,發現項目推動流程非常的不規范,所以參考大公司經驗,總結了“項目落地規范”,分享給團隊同學使用。

原則9:幫助團隊解決共同的問題

和團隊同學增強信任也存在“Aha”時刻,也即在團隊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或者突發任務過多無法完成的時候。我自己的習慣一般加班會比較晚,如果這個時候發現某個同事仍在加班時,我會去問下“是否需要幫忙”,大部分情況下是不需要的,偶爾需要我會留下來一起搞定,這個過程中同事之間的關系和信任會大幅提升。

原則10:主動幫助同事分擔困難

4. 如何做好一個leader?

在我的職業生涯里,認識了很多leader,一些口碑甚佳,一些被詬病不斷,我自己也經歷過帶人的時期,我總結了一下我認識的比較優秀的leader,他們身上有一些溝通的特質。

這些優秀的leader,都非常的“護短”,也即當團隊的成員“闖了禍”,只要不是犯的原則性問題,leader都會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當團隊成員被外人指責時,不要直接指責自己的下屬,思考造成的問題,幫助他改進。

leader要能夠抗住來自自己leader的壓力,做好下屬和自己leader之間的橋梁,避免自己的leader直接把壓力傳達給下屬,這樣子會讓下屬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原則11:扛得起壓力,背的了鍋

拿得起放得下,也即學會放權(放得下),但是重要的事情要親力親為(拿得起),學會放權是避免管的太細,讓下屬沒有發揮的空間,重要的事情親力親為是保障重要的事情自己要承擔壓力,保障進展,不會失控。

原則12:拿得起放得下,學會放權,但要事要親力親為

三、行業認知篇

1. 選擇大公司還是創業公司?

大公司意味著更高的薪水、更成熟的培養體系、更高的跳槽起點,但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就是顆螺絲釘,做的是相對窄且重復的事情;創業公司意味著更自由的業務選擇,可能的非線性成長機會(包含能力、名譽和財富),但是風險極高,成功的創業公司是極少數,即使外表再靚麗的公司,成功也是小概率。

我自己的建議是優先考慮大公司,在大公司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例如職位晉升到中層,如果遇到非常看好的創業公司,可以考慮加入,但是起碼是作為高層的身份加入。經歷過在大公司的沉淀鍛煉,一方面積累了不錯的能力和經驗,提高創業成功的風險,另一方面在個人財富有一定的積累,提高創業失敗的承受能力。以高層的身份加入到創業公司,個人的話語權會比較高,能夠調動的資源比較廣,做起事來更得心應手,并且萬一創業失敗,因公司高管的身份再跳到其他公司也相對容易一些。

然后創業公司的選擇,也盡量不要選非常初創期的公司,因為商業模式完全沒有驗證,風險極高。盡量選擇B輪、C輪的公司,已經經過市場的初步驗證,成功概率會高很多。

原則13:不要輕易跳槽到創業公司,在大公司鍛煉到中層,然后以高層身份加入看好的中期創業公司

2. 方向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進入職場后我們遇到的很多選擇本質都是這個問題,比如在當前公司所處的行業不景氣,要不要跳槽到一個新興行業?又比如當前崗位遇到了成長瓶頸,要不要換一個方向? 身邊也經常有朋友講方向比努力重要,然后舉出一堆因為選擇而平步青云的例子。

我的理解是,努力是“選擇”能夠奏效的前置條件,努力決定了你的成就下限,努力+選擇決定了你的成就上限,那些因為選擇平步青云的人無一不是足夠努力?!斑x擇”造就成功,是一個低概率的事情,而“努力”造就成功,是一個高概率的事情,如果脫離了“努力”去談“選擇”,就像是賭博。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懈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子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才能有足夠的眼光識別它,抓住它,提高“選擇”造就成功的概率。

我仔細觀察過我身邊那些因為“選擇”而實現非線性跨越的人,他們大多數并非因為“主動選擇”抓住了成長的機會,而是“被動實現”的。例如在原本的方向有了非常深厚的積累,因為公司戰略調整,市場變化,領導變化,然后有意或者無意的抓住了機會,實現了跨越式的成長。因此很多所謂的“機會”并不是你主動選擇結果,但是只要你努力和堅持,那么也許早晚有一天這個機會會主動降臨到你的身上。

原則14:不懈努力,才能提高選擇造就的成功概率

3. 工作做得不爽要不要立馬辭職?

現在無論是公眾號還是抖音,都充斥著大量“裸辭”,“炒老板”的文章短視頻。其實這種內容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職場里據我的觀察,大部分辭職的原因是因為和leader相處不好,其次是覺得業務沒前途,工作瑣碎,再次是當前的事情壓力太大,其實無論是哪種原因辭職,換個環境這個問題可能仍然存在,這個事情你的壓力會更大。所以比較一定不要在工作不爽的時候辭職,咬咬牙度過這個階段,當你心平氣和的時候,真正去挑一個自己喜歡、leader口碑好的工作。

原則15:在晴天修屋頂,在心平氣和時考慮跳槽。

以上部分是我的經驗,部分是我做的不好的教訓,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以上。

 

作者:Jason,微信公眾號:Smart_Byte。

本文由@Jaso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太好了吧~ 從產品專業角度及與團隊成員相處方式及個人成長上真的頭太觸碰到我了~ 贊贊贊~

    來自福建 回復
  2. 這篇文章19年看過一次,現在(2020年11月16日14:26:39)再看一次,仍舊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

    來自北京 回復
  3. 經驗之談 學到了 ,目前就是沒有好的背景 只能在小而初創的公司磨煉
    真的很痛苦 身心疲憊

    來自廣東 回復
  4. 非常感謝

    回復
  5. 還是一年換個公司嗎???

    回復
    1. 所以有些是經驗,有些是教訓 ??

      來自浙江 回復
  6. 感謝分享

    回復
  7. 收益匪淺,也很多感同身受

    回復
  8. 收益匪淺,也很多感同身受

    回復
  9. 感謝分享,非常有用??

    回復
  10. 有些文章是直接翻譯過來發布,發布者自己可能都一知半解,有些是實實在在的經驗分享,好的東西大家還是一眼就能鑒別出來。感謝你的分享。

    來自浙江 回復
  11. 寫得挺好的

    來自廣東 回復
  12. 感同深受,想完全按照PM自己的想法去做,還是很難,做一個東西每個部門都要摻和一下,加入不同的思想和想法。處理沖突的技能和胸懷很重要。

    來自新疆 回復
  13. 為什么我看不到內容啊

    回復
  14. 感謝 非常棒

    回復
  15. 感謝

    回復
  16. 寫的太好了! 中間編輯了很多想說的話,提示違禁詞~最后,感謝您的分享!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