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微信的WebApp產品觀

5 評論 8181 瀏覽 93 收藏 11 分鐘

自從入行以來,本人的產品經理工作一直以移動端網站為主,也就是大家常說的WebApp。接觸的時間久了,對WebApp這種產品形態產生了較多的認識和感悟,在這里分享給大家。希望給在這個方向上有工作需要的同學,帶來一些幫助。

WebApp與NativeApp的對比

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網上的分析文章一搜一大堆,我相信只要是合格的移動產品經理,對這個問題都能回答的八九不離十。所以關于WebApp與NativeApp,我只想談其中一點,也就是它們之間差距最大的地方:NativeApp需要下載安裝,而WebApp不需要。

最開始我以為這是WebApp的優勢所在,后來發現自己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原來這世上,你在某些方面的優勢,會成為埋藏在另一個地方的禍根。NativeApp初次使用的門檻高,但一旦下載,產品就能在用戶的手機桌面獲得一個穩定的入口,只要不卸載,用戶和產品就有可能產生持續的連接,這是WebApp所辦不到的。在實際的工作中我發現,通過手機瀏覽器把網站保存在桌面這個功能,90%的用戶要么不會,要么不習慣。

WebApp雖然在便捷性上勝出,但在入口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卻輸的徹底。過去業界一直在談論WebApp與NativeApp之爭誰勝誰負,現在看來毫無疑問是NativeApp壓倒了WebApp,手機瀏覽器也不再是移動互聯網中最重要的入口。而且智能手機時代發展到現在,用戶的使用習慣基本已經建立,個人認為WebApp再翻盤的機會也不大。

為什么還要做WebApp

Web端和客戶端是互聯網的兩種最典型的產品形態,PC時代Web端更強盛,智能手機時代則是客戶端更主流。在不同歷史時期會出現一強一弱的格局,但誰也沒有能力把另一方打垮、消滅,反而會相互融合,產生新的產品形態(Hybrid APP)。

所以,哪怕不是目前的主流,WebApp依然有它的生存空間,也能活的很好。這也是我目前依然從事WebApp產品工作的意義。那么,哪些領域和場景是適合WebApp發展的呢?我的經驗是:輕體驗、輕入口、重傳播、重轉化。

怎么理解呢?就是指那些對產品體驗要求沒那么高,不在意用戶是否每天固定訪問(相對而言),重視單個頁面的傳播率和轉化率的領域。比如媒體、微商、官網、營銷活動等等。

另外,很多互聯網公司產品都是橫跨多個平臺的,雖然從戰略意義上講,手機web端往往只能排第三,要么PC端第一,要么APP第一。但誰不敢忽視手機web端給其他平臺產品帶來的傳播和引流作用。

面向微信的移動網站設計

寫到這里,其實一個結論已經呼之欲出:社交網絡是滿足WebApp特性最好不過的生長土壤。社交網絡用戶基數大,傳播效應強,內容時效性短,天生就適合WebApp的使用場景,所以我們在微信中越來越多地看到別人分享的網站鏈接,以及各種花哨炫酷的H5網頁活動。

相信很多細心的產品同學應該能留意到,同一款產品,在微信上和手機瀏覽器上會是不一樣的兩個版本。那么,為什么要面向微信單獨設計一個產品版本?基于微信的WebApp和基于手機瀏覽器的WebApp有哪些差異?這也是我這篇文章要重點向大家說明的內容。

微信是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最具核心地位的一款APP,也是最大的移動流量入口。它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創業者完全有必要單獨設計出一個版本,來迎合微信的產品特性,或者說是,適應微信生態里的游戲規則。在微信內使用WebApp,實際上就是用微信內置的瀏覽器來打開網頁,它與其他瀏覽器上的WebApp,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同:

1.注冊登錄

瀏覽器上的WebApp只能通過郵箱或手機號注冊登錄,沒辦法像PC站點或NativeApp那樣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相關的接口遲遲沒有放開。但微信內網頁可以通過授權,獲得用戶的微信ID、頭像、名稱等,從而達到免注冊登錄的效果。這一操作極大地降低了用戶進一步使用產品功能的門檻,給WebApp獲取注冊用戶帶來方便。所以在設計微信內WebApp的注冊登錄時,必須要把微信登錄這一因素考慮進去。

clipboard

2.導航設計

NativeApp通常會采用底部一級導航,頂部二級導航的信息架構,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一、二級導航在上有很好的區隔,同時底部一級導航更方便用戶點擊。但對于WebApp而言,瀏覽器窗口本身就占據了屏幕不少的空間,再把導航固定顯示的話,內容展示的區域就更小了。比如淘寶WebApp在iPhone5s上就會是這樣的效果:

2

尤其是瀏覽器底部操作欄,跟WebApp的一級導航放在一起,感覺非常別扭,所以WebApp采取這種導航結構的并不多見。但在應用在微信內的WebApp就不一樣,它的設計可以趨同于NativeApp,因為微信內置的瀏覽器底部沒有固定顯示的工具欄,同時,把底部導航設計得和微信APP一致,會讓用戶以為并沒有脫離微信,從而產生熟悉感和安全感。

所以我們可以經??吹剑c擊某些公眾號的底部菜單,明明已經跳轉到某個外部WebApp上了,但感覺上還是像停留在公眾號里面。

3.頭部設計

對于一個網站來說,頭部設計是要花很大精力的,它代表了一個產品給人的第一印象。特別是網站logo,老板可能會糾結好長時間。微信內WebApp在這一點上就又不一樣了,因為微信自帶了一個頭部,同時還會顯示當前的網頁名稱。所以,一般的網站在微信內會出現兩個頭部,一個是微信的,一個是自己的,顯得冗余并浪費空間。比如唯品會:

3

我們再來看看京東是怎么做的:

4

京東很巧妙地把原本屬于頭部的品牌logo、搜索框放在了banner圖上,同時加大了banner的高度。這樣既避免了雙頭部的美觀問題,又讓banner圖更大更有沖擊力。果然還是兒子最懂爹的心事啊。

用于微信的WebApp,采用無頭部設計會在視覺上感覺更清爽。參考案例:

912872-b4289abcba288afc

4.分享

從瀏覽器打開的WebApp,是沒辦法把某個頁面分享到微信的。所以幾乎每個NativeApp都會在內容頁提供分享按鈕,但在對應的WebApp上,很少有這個按鈕,這也就意味著瀏覽器內的WebApp缺失傳播功能。這一點在微信上得到了彌補,微信網頁通常會提供分享操作,但這個操作并不是真的把該網頁分享出去,而是出現一個彈出層提示:點擊微信右上方的分享按鈕。

6

這種曲線救國的分享方式,想必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了吧。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都是微信給逼的啊。。

WebApp在微信和手機瀏覽器上的不同表現形式,很多都是Web端和客戶端之間的通信不順暢造成的,這其中既有技術層面的原因,也有公司或產品從商業利益出發,主動設置的障礙。技術上的問題,到最后肯定都不是問題。但人為的因素,就很難說了。畢竟在互聯網的江湖里,什么樣的競爭手段都出現過,而封鎖與封殺,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有關微信WebApp設計的差異,就先分析歸納到這里。以上我所說的,當然不是事情的全部,等我產生新的靈感之后,再分享給大家吧。

 

作者:李翔? 微信號:haoyuebinghe,電商產品經理? 以夢喂馬 便得自由

本文由 @haoyuebingh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了.

    來自北京 回復
  2. 我不贊成筆者的觀點,集成web app的形式,不需要再打開固定的瀏覽器作為入口;在輕交互的模式下,web app更能進行快速的迭代更新,優勢明顯;當然缺點也明顯,交互形式跟不上是暫時無法解決的;
    文字很多的名詞用得也不太專業 ?

    來自廣東 回復
  3. 其實我不贊成筆者的觀點,你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來考慮,但是webapp解決了很多問題,很多工具場景根本不需要用到nativeapp來實現,一個瀏覽器就可以了,你說的問題也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迎刃而解.

    來自廣東 回復
  4. 來自北京 回復
  5. 贊!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