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豆瓣的移動化實驗:如何建立一個垂直類Apps軍團?

1 評論 6183 瀏覽 2 收藏 6 分鐘

PingWest剛剛在《美團旗下垂直電影APP改名“貓眼電影》一文中報道了美團的移動互聯網戰略:不再僅僅盯住自己的團購客戶端,而是轉向了面對垂直細分市場的獨立App?,F在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家早已在移動領域開始做細分、獨立App的公司——豆瓣。

豆瓣已經在移動端推出了10個應用:豆瓣小組、豆瓣廣播、豆瓣電影、豆瓣音樂人、豆瓣活動、豆瓣閱讀、豆瓣購書單、豆瓣筆記、豆瓣線上活動、豆瓣FM?!耙粋€App只做一件事兒”的思想在豆瓣的移動策略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實際上,豆瓣做出這個決定并不是出于“理論指導”,而是源于他們的用戶行為數據——如今,豆瓣每月有1億多次的用戶登陸,他們大部分的行為都在1~2件事內,一些重度用戶做的事情會多些。

但即使這樣,部分App也顯得有些過于細化了,例如將豆瓣廣播、豆瓣線上活動單獨做成一個App,會不會有些耗費資源和成本?豆瓣的產品負責人告訴我,其實這些App中有些是豆瓣實驗室的產品,帶有試驗性質,如線上活動等。在未來,不排除會將現有的一些App進行合并,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會出現一個“大而全”的豆瓣App。

同時,“一個App只做一件事兒”也并不意味著豆瓣App就是將線上功能進行平移,他們會把每一個App的結構和功能都根據移動使用場景的特點進行設計和改造,例如豆瓣活動App的內容是基于“豆瓣同城”中的大量優質UGC內容,但是用戶在移動場景下,UGC的需求很弱,更多的需求是是發現好玩的活動,并進行活動的管理和日程規劃。

與其他垂直型App相比,豆瓣Apps有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先,豆瓣對用戶在各個垂直領域的行為十分了解,對于用戶數據的共享和分析都有很強的能力,在依靠大量優質的UGC內容,他們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內容定制。

其次,在未來,跨豆瓣Apps之間的功能會互相增強,例如通過豆瓣廣播訪問豆瓣FM等,一個囊括多個領域的賬號系統是其他垂直類App難以比擬的。

最后,由于豆瓣本身就是一個大眾化的傳播平臺,所以在App的傳播和推廣上也有一定的優勢和便利。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是豆瓣在移動終端上的變現能力,其實豆瓣在考慮現有付費產品的設計時,就已經考慮了它們在移動端的衍生,力圖在保證已有商業模式一致性的情況下做更多地擴展。我認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豆瓣電影App、豆瓣閱讀App和豆瓣購書單App。

pingtu
豆瓣購書單、豆瓣電影和豆瓣閱讀

在豆瓣電影App中,除了PC端原有的影訊、詳細信息、影評、收藏和購票、選座等功能外,還加入了查詢附近影院的功能,引入LBS屬性成為變現能力的有力保障。

豆瓣閱讀App在貼合了當今移動閱讀的理念之外,還幫助豆瓣上廣大作者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盈利模式,豆瓣的一位作者丁小云2月18日收到豆瓣一封通知他在豆瓣閱讀的1月的收入,兩份定價分別為1.99元人民幣和5元人民幣的作品,共銷售8272份,獲得29118.33元的收入??磥?,“為內容付費”的模式并非無法成功。

豆瓣購書單App除了常規的功能外,還添加了ISBN掃描功能,當你用手機掃描紙質書籍的ISBN條碼時,豆瓣就能快速為你在線上找到這本書,并把它添加到購書單中。

除了以上這些Apps之外,我們已知的周邊生活顯然也是一個擁有巨大變現潛力的產品,但這個顯然應該具備LBS特征的產品卻是率先發布了PC版,豆瓣的產品負責人說,其實周邊生活也是按照移動產品來規劃的,他們之所以選擇桌面啟動的策略,是為了積累用戶數據。

9.19.17
如今,通過移動端來訪問豆瓣的用戶占比越來越高,這個數值在2012年全年增長了2倍,所以在未來會有更多的豆瓣App誕生,除了對應豆瓣線上功能的產品外,他們還會去嘗試一些在桌面端沒有的App。在SNS方面,由于豆瓣社區是圍繞興趣打造的陌生人社區,早晚會轉移到移動端上,他們也正在嘗試各種具體的形態。

來源:PingWest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移動端訪問豆瓣占比越來越高貌似不是一件好事情~~很容易讓豆瓣的用戶“浮躁”起來……

    來自陜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