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 產品經理,你該如何理解業務?

6 評論 21628 瀏覽 87 收藏 15 分鐘

SaaS產品經理該如何理解業務,并不斷提升自己對業務感覺呢?筆者通過對理論知識與工作中的案例的結合分析,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以及執行框架。

剛開始接觸 SaaS 產品,我經常會被各種人吐槽“你這么做不對,你懂不懂業務?”,我設計的方案也屢屢被打回來,有一陣我甚至懷疑人生了。

那么,到底該如何理解業務,并不斷提升自己對業務感覺呢?這篇文章,我會結合一些理論知識和工作中的一些案例,分享我的思考以及執行的框架。當然,只是個人的理解,也希望能與你多多交流。

一、如何理解業務

01 什么是業務

我對此的理解是:各角色協作完成一個指定的目標。

舉個例子:一家餐飲加盟企業為了對門店的經營情況進行管理,負責人會定期安排督導,巡檢所負責的門店,而督導會按照巡檢模板,按時去門店完成任務。在執行過程中發現門店存在違規項的時候,督導會記錄并監督店長及時進行整改,在這家門店巡檢完成后,將與店長進行簽字確認。當督導巡檢完所有門店后,會統計結果并上報給負責人,負責人會整理統計督導按時完成的情況,以及店長門店的違規情況,每月施行獎罰措施。

接下來我們提煉一下其中的信息:

  1. 這家企業存在定期巡檢門店的工作;
  2. 巡檢涉及到的角色包括負責人、督導和店長;
  3. 每種角色存在一定的職業特點,包括在工作中負責的內容,以及業務目標(KPI);
  4. 巡檢的方式是自上而下,是一個閉環的鏈條,即負責人下派任務 → 督導執行并記錄 → 店長整改并確認 → 督導統計并上報 → 負責人整理并施行措施。

先來看(1),這屬于餐飲加盟行業的模式之一,管理門店是經營企業的基礎。

再來看(3)和(4),這屬于企業的運作流程,企業會根據自身經營情況,設置不同的經營管理方式。

最后來看(2),它介于行業模式與運作流程之間,也就是督導、店長這類角色在行業內是通用稱呼,這是所有企業達成的共識。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可以從中提煉出兩個核心因素:

  1. 宏觀層面的「行業模式」,涉及面廣,屬于一個大的范圍;
  2. 微觀層面的「運作流程」,聚焦企業,每個企業會有自己的方式。

因此我們在理解業務的時候,可以先從大范圍到小范圍,逐步遞進理解。接下來,我會結合自家 SaaS 產品涉及到的行業,做一個代入的分析。首先說明,我負責的產品是將實體門店巡檢線上化,實現信息化管理,而其中餐飲加盟行業涵蓋的門店體量大、企業管理訴求強,因此作為主要的服務對象。

二、行業模式

要知道,每個行業都會有約定俗成的玩法和規則。比如上面例子中,餐飲 QSC 巡檢這種方式,屬于餐飲加盟行業的規則之一,每個身處在此行業內的企業都會花費資源去做。QSC指的是:商品質量(Quality)、服務質量(Service)、清潔狀況(Cleanli-Ness)。

再比如線下教育行業,會通過體驗課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孩子來上課,這屬于他們的玩法,因為這種方式能提高品牌影響力,以及訂單交易率。

我們需要理解行業現狀,了解它的客觀規律和規則邊界,作為大方向的指南針。那么作為一名 SaaS 產品經理,如何快速了解一個行業,從哪幾個方面切入呢?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這么幾個方面:

01?行業基礎信息

(1)行業邊界

餐椅加盟行業屬于餐飲這個大行業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還存在一些小餐飲品牌、特色餐飲等細分領域。弄清行業邊界,在分析小行業經營情況的時候要注意:

  • 對比大盤增長
  • 了解其他小行業的此消彼長

(2)行業發展

2018 年全年餐飲收入 42716 億元,同比增長 9.5% ,但由于市場整體經濟下行,增速相較上年同期下降 1.1 個百分點。餐飲連鎖加盟門店的增長率是 23% ,遠遠高于餐飲大盤 9.5% 的增長速,而小餐飲品牌每年以80%的速度在消失。

這其中還有一個現象,就是中國的餐飲連鎖加盟企業門店集中度只有0.7%,這對比美國連鎖率的30%來說,屬于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因此接下來中國餐飲業的發展,會朝著品牌化、連鎖化的方向邁進。

到這里,我們對行業的大致信息和發展方向就有了一個整體的認知。

02?外部經營情況

行業所處的是一個大環境,包括各種的影響因素。這里引入一個宏觀分析的方法,即 PEST 分析法。

先從整個餐飲行業的角度來分析。

對于這次疫情對行業造成的影響,這里不過多闡述,但總之是會影響全球經濟,沒有誰是好過的。重點是疫情之后,必然會伴隨著經濟的反彈,而我認為餐飲加盟行業的優勢有以下幾個:

  1. 疫情過后餐飲創業者風險較大,承受不住獨自開店摸索的壓力;
  2.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意識會增強,會更傾向于有品牌效應的門店;
  3. 加盟門店有總部提供貨源,食品安檢相對更容易管控。

03?內部經營環境

這里主要是以自身所處的位置為中心,分析產業鏈的上下游,進一步了解行業在整個鏈條上優劣勢。同樣以餐飲加盟行業為例,下圖是大致的業務鏈關系。

餐飲加盟的企業,主要是在烹飪環節,我們以此來分析一下競爭情況。

(1)供應商

餐飲加盟企業通常具有品牌效應,擁有比較穩固的市場地位,對原材料的需求量也比較大,同時為保證供給充足,會存在多家同類供應商作為備選,因此會占據主導地位。

(2)消費者

餐飲門店主要的消費者是食客,雖然這部分人的總數大,但由于現在餐飲品類的多樣化,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選擇,因此餐飲門店會處于劣勢地位。

(3)新進入者的威脅

這里不得不說到阿里的餐飲產業布局,實際上是一種一體化的概念,超市 + 餐飲(盒馬鮮生)、超市 + 外賣(筷馬熱食),迎合了現代人追求體驗的感受。

04?競品分析

到此,你可以帶著對業務的理解,找到相關的競品去體驗,通過分析彼此產品的優缺點、差異點,參考對方產品設計上的邏輯,最后回到自身產品的定位上。

競品分析整體來說大同小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這里不做過多的說明,但需要注意一點。對于 SaaS 產品經理,競品分析需要更加關注目標群體和核心業務,重點要落實在業務邏輯和流程上面。如果不能提供穩定的業務支持,一切的設計都是白搭。

說完行業模式,接下來我們說說運作流程。

三、運作流程

運作流程屬于微觀角度,需要深入到企業里面去。要知道,很多企業都已經有屬于自己的運作方式,SaaS 產品的誕生不是要去改變他們,而是要去服務他們。

SaaS 產品的主旨是「還原業務」,而非「創造業務」。因此我們需要在理解業務的基礎上,搞清楚他們真實的工作場景,梳理歸納流程的邏輯,以此作為產品設計的框架。之所以一直在強調業務,是因為脫離業務的產品設計,雖然在操作流程上的邏輯是成立的,但在對方實際工作中,往往會發生不匹配。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實驗室產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通過業務調研獲取到真實的業務需求。這里提供業務調研的 3 個步驟,希望能幫助到你。

01?定義并選擇標桿企業

SaaS 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給行業內有此業務流程的企業,提供一種通用的解決方案。由于標桿企業的管理制度相對完善,而且其需求具有代表性,相對來說容易提煉出通用性的流程,適配于更多的企業。而且最主要的是,如果我們能夠幫助目標標桿企業解決業務上的問題,就能夠帶來收益,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公司開發過程中的經濟支出。

那么結合公司內部的產品定義,列舉一些需要考慮的問題:

  1. 企業的日常工作流;(判斷解決方案重要高頻程度)
  2. 企業的經營情況;(簽單能力)
  3. 企業的規模。(解決價值)

總的來說,我們不僅需要判斷企業的核心業務與我們產品方案的適配度,還需要考慮對方是否真的有能力購買我們的產品。

02?梳理業務鏈條的角色

接下來,我們需要找到業務鏈條中的全部角色,定義角色的特征。也就是他們負責的工作內容、業務目標和 KPI,以及其他的職業特點等等。這些角色是你的SaaS 產品的直接使用者,而你的產品的好壞,取決于他們能否正常的使用。但往往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缺失其中的角色,這樣會導致業務流程無法閉環。那么我們如何能找全這些角色呢?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到對方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照著組織架構審視自己的方案。當然,如果對方不方便給你,參考同類型企業的組織架構,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同樣還是以我負責的產品為例,用下面這種簡單的業務邏輯圖梳理角色之間的關聯。

03?觀察與調研并行

最后需要通過觀察和用戶調研,梳理角色的工作流,目的是為了能夠還原用戶的真實工作場景。

不過對于 SaaS 產品來說,業務流程和上下游關系比較復雜,只是描述很容易遺漏,所以觀察往往比用戶調研更有效。常見的方式有駐場和輪崗兩種方式:

  1. 駐場,深入到業務需求方的工作場景,觀察他們平時的工作方式;
  2. 輪崗,能夠上手體驗業務方的工作。

然后在他們做的過程中,不斷補充流程和場景上面的細節。最終的目的是能夠還原用戶的真實工作場景。

四、寫在最后

以上就是理解業務的方法,也可以用一個公式表達:

理解業務 = 懂業務模式 + 清楚運作流程

對業務理解需要反復的訓練,不斷深入并培養自己對業務的感覺,直到自己對業務越來越了解。到最后,我們對需求的梳理也會更加的熟練,設計的功能也會更貼合客戶的場景。方法只是拐棍,不會讓你一步登天,但會讓你穩步前行。

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作者:空,公眾號:小木盒產品記

本文由 @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得特別好,特別務實,以這段自省:我們需要在理解業務的基礎上,搞清楚他們真實的工作場景,梳理歸納流程的邏輯,以此作為產品設計的框架。之所以一直在強調業務,是因為脫離業務的產品設計,雖然在操作流程上的邏輯是成立的,但在對方實際工作中,往往會發生不匹配。

    來自廣東 回復
    1. 謝謝~能幫到你就好~

      來自浙江 回復
  2. 寫的很不錯,但不理解為什么把參考別的標桿企業放在首位,我覺得可以參考,但別的企業的內部流程是什么,你獲得不了,而且大企業和小企業的業務流程本身就差距很大,這么參考的意義在哪?反而不如去參考些規模和自己公司相近的企業,尤其是如果有行業交流會或者去到招聘網站看同行業的企業崗位招聘信息,來的更快。企業為了招到合適的人才一般會對招聘崗位的流程和能力要求描述的很清楚。梳理下各崗位之間的關系,企業的大體流程就能出來。

    來自北京 回復
    1. 這里是我描述的不夠詳細,這里和你理解的有點偏差。
      舉個例子,比如公司產品核心業務做的是連鎖餐飲門店線下巡檢,細分領域是快餐類,那么標桿企業選擇華萊士、德克士這種,他們的巡檢流程相比小餐飲商家,會更規范,也更有代表性。
      當然,企業之間的千人前面也很嚴重,但越細分的領域,其實大家的玩法都大同小異,而且小商家會學習大商家,不會反過來。
      除此之外,大企業這種標桿,他的付費能力、遷移成本、用戶體量、品牌效應都能夠給公司帶來隱性價值。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有不對的地方多多包涵~

      來自浙江 回復
  3. SaaS系統項目現在不好弄呀呀呀

    回復
    1. 目前現狀各行各業都不好受,能做的就是趁著這段時間多復盤,多積累吧。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