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為什么要親力親為的研究用戶?

6 評論 12294 瀏覽 43 收藏 10 分鐘

移動互聯網的產品決策時間相比幾年前更短,如果產品經理平時沒有積累對用戶足夠的了解,臨時抱佛腳就和賭博一樣。理解用戶非一日之功,就如同高僧打坐參禪一樣,每天的積累都讓產品經理的功力更深,久而久之就是在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做了七年產品經理,我每天仍在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了解用戶。互聯網讓所有的產品、品牌與用戶的距離都史無前例的近了,這讓懂得用戶需求的公司飛速發展,而讓與用戶脫軌的公司迅速被淘汰。產品經理將對用戶需求的理解與大腦中的商業創意連接起來,創造出具有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的產品,因此了解用戶是重中之重。

而這個時代變化速度飛快,不斷有新的文化、群體出現,僅僅一兩年自己可能就要落伍。

我在網易校園招聘與應屆畢業生交流時,常有強烈的代溝感,他們中間流行什么?他們怎么理解互聯網?這些疑問縈繞在頭,迫使我去深入理解他們的想法。雖然很殘酷,但這個行業永遠都是年輕人的世界,優秀創業者的年齡越來越小,所以我們除了每天持續的了解用戶,哪里還有別的辦法?

電子音樂為什么快速的流行起來了?

在網易云音樂里的的電子音樂評論區里,經??梢钥吹健岸锻赛h”、“滾鍵盤黨”,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亞文化;此外還有“tobu神教”、“A神”等等看不明白的詞,電子樂粉絲們在對它們頂禮膜拜。作為一個快30歲的產品經理,如何才能理解粉絲們的行為?

生于80年代的我,在初中時開始接觸流行音樂,開始對香港的明星著迷:Beyond、張國榮、陳奕迅……他們是80后們共同的喜好。進入高中之后,在女朋友的影響下開始接觸搖滾、金屬,對歐美音樂的喜歡一發不可收拾,至今最愛的樂隊Guns N’ Roses、Nightwish就是在那時候著迷。之后音樂口味就固定下來,很少再去嘗試別的風格。

在去研究電子音樂粉絲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樣,把電子和DJ、土嗨聯系在了一起,本能的討厭那種在迪廳里旋律很low、歌詞更low的音樂。這是人的天性,天生的自我防御機制。

但網易云音樂用戶熱愛分享的特性,讓我發現電子音樂的流行速度越來越快,電子歌單播放量常常輕松破十萬,歌單下面的討論也很熱烈;電子音樂的達人格外活躍,平均每天使用頻次遠高于整體用戶平均水平。我感覺有必要去研究他們,電子很可能像80年代的搖滾一樣,影響一代人。

為了讓自己更了解這群關鍵的用戶,我沒有讓公司的用研團隊來支持,而是自己去開展用戶研究。我觀察粉絲們在電子樂下面的評論,開始了解什么是EDM、House。還發現了電子樂的流行,和競技游戲視頻以及直播有很大的關系,這和當年網吧的CS讓很多人認識了Nightwish、網游的幫戰指揮戰讓很多人知道了張杰的《著魔》類似。我和電子達人們聊了很多天,問他們是從什么時候/怎么接觸到電子音樂,為什么會喜歡上,平時哪里去找好聽的電子音樂,和同好們在哪里交流等等。由此發現:

  1. 電子粉絲們是很鄙視土嗨的,首當其沖是“電音之王”王繹龍;
  2. 電子粉絲們非常關注全球百大DJ排行榜,在中國最著名的電子藝人有Avicii、Ti?sto、Tobu等;
  3. 在中國的流行是從一個個小圈子開始的,都是年輕人,很多游戲群體是最初傳播開始的種子用戶;
  4. 更高階的用戶,會將電子音樂和太空、科幻電影聯系在一起,他們會更偏愛帶一些迷幻的風格;
  5. 更加硬核的玩家,開始集合在一起成為普及、創作電子音樂的團體。
  6. 以及,中國第一首電子音樂,其實是86版西游記的主題曲。向許鏡清老先生致敬。

這是在2014年下半年網易云音樂從意見領袖走向大眾用戶時期,我對電子音樂粉絲做的研究。盡管當時在各個音樂排行榜上,Top 10里看不見電子樂,但我們仍根據研究結果判斷電子樂是未來。我們不遺余力的鼓勵電子音樂達人們做歌單、做電臺,在首頁上進行推廣,和國內的電子音樂推廣團體進行合作,并將電子風格排到了僅次于流行、搖滾、民謠之后。于是國內的電子音樂愛好者大部分都來到網易云音樂,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很好的社區氛圍,電子風格相關的歌單、評論、達人數量,都成為國內音樂平臺最多的,而那時,網易云音樂才剛上線一年半。

當2015年《Fade》在國內突然火起來的時候,我知道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了。時至今日,它在網易云音樂熱歌榜上仍占據Top 3,評論數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4萬,知乎的用戶對這個現象也有討論:如何看待網易云音樂歌曲Fade在短短一個月內破十萬評論?引用某知乎用戶的典型回答:剛開始覺得電音是土嗨一入云村才發現真正的電音根本就是炫酷又高大上好嗎!很能夠代表大眾用戶的心聲。

yunyingyue1

作為產品經理,我對音樂的理解并不專業,但一定要親力親為的去研究用戶、理解他們,要拿到第一手的資料。只有深入理解了用戶,才能作出準確而迅速的判斷,電子音樂從小眾人群走到今天街頭店面的背景音樂都是《Fade》的流行度,只有短短的一兩年時間,網易云音樂抓住這期間的機會獲取大量活躍用戶,這是與研究用戶密不可分的。

在《Fade》流行之后,我又發現了一個現象,高逼格的電子音樂粉絲,會有看不慣這類大眾流行現象的心理,他們會說出更專業的電子樂分類詞匯、還不流行的電子藝人,以讓大眾用戶們知難而退。而這個現象,與以前《中國好聲音》里選手演唱某首歌,導致這首歌很多人圍觀,原本最初的粉絲則與新來的人爭吵,是同樣的道理。此所謂鄙視鏈。

為什么一定要親力親為的研究用戶?

在移動互聯網到來之前,產品規劃、開發的節奏還是以季度計,而現在已經是以周來計了。傳統的用研團隊投入資源去做,即便是簡化流程匹配移動互聯網的速度,往往也需要一個月拿到用戶研究的結果。從時間這個客觀條件上,已經不允許產品經理每次都向用研提需求然后拿結果這樣的工作模式了。對于要求快速的用戶研究,產品經理必須親力親為。

移動互聯網的產品決策時間相比幾年前更短,如果產品經理平時沒有積累對用戶足夠的了解,臨時抱佛腳就和賭博一樣。理解用戶非一日之功,就如同高僧打坐參禪一樣,每天的積累都讓產品經理的功力更深,久而久之就是在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最忌諱的是產品經理只了解自己熟悉領域的用戶,而對其他用戶群視而不見?;ヂ摼W從業者大部分都是25到35歲的城市白領,對小學生、中學生、老人、藍領,對二次元、娛樂時尚圈、城鄉結合部的流行文化等等可能都不了解,如果不親力親為,很難讓自己體會到大眾用戶的需求。

#專欄作家#

王詩沐,網易云音樂產品經理,公眾號《幕后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評論體系是網易云音樂運營的重點,成了APP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剛才我打開了FADE的評價頁面,里面的評論條數已經達到了驚人的609894條。不過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因為評論量的巨大,一首熱門歌曲在發行后的幾個月,甚至于幾天內就會形成頭部效應。比如拿這個FADE舉個粟子,”在Alan walker還不怎么火的時候,我機智的注冊了這個id,因為我知道,這叼毛絕對會火的??“這條評論43.4萬的評論,是第二條10.萬的四倍。頭部明顯強勢壓制。
    而新用戶的評論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而形成的長尾,一直在滾動更新難有出頭之日。
    評論分為精彩評論與最新評論兩個模塊,目前云音樂的布局側重于頭部。無可厚非。
    但有點不好的就是要翻很久才能看到最新的評論(重點是自己發布的評論),如果把最新評論提上前與精彩評論并列,實現左右切換的話,用戶體驗會不會更好呢?

    來自福建 回復
  2. 說的太好了,你的這篇文章讓我對產品經理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好的產品經理必須非常熟悉自己所做這一領域的用戶

    來自浙江 回復
  3. 看到女朋友三個字我方了。。??戳四闱皫灼恼略偌由夏愕拿治乙詾槟闶莻€女生

    來自浙江 回復
  4. 用心而不浮躁,點個贊

    來自北京 回復
  5. 原來是云音樂的產品,失敬失敬

    回復
  6. 不錯不錯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