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需求出發構思一款產品?
什么是產品,產品就是能夠供給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并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產品的本質是滿足人的需求。
什么是產品?
開宗明義,想要做好一個東西,必須要知道它是什么。同樣,想要構思好一個產品,必須要理解什么是產品。
產品是指能夠提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并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它可以是有形的物體,也可以是無形的服務,更可以是給人的感覺,總而言之言之,產品是服務于人的,被人使用和滿足人的需求是其根本職責與價值之所在,產品的本質就是滿足人的需求。
需求從哪里來?
當我們明確了產品是為人服務和滿足人的需求的這個問題后,產品的需求從哪里來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需求來自于問題
有人的地方有就有江湖,有了江湖就有了問題,有了問題就需要解決問題,于是產品就誕生了。想要出行,但是走路不夠快,于是人們馴服了馬。馬不夠快,于是有了車。有人有車,有人沒有車,于是有了出租車。有了出租車,但是還是有人打不到車,于是又有了Uber、滴滴、神州專車。任何產品的需求來源都是來源于問題,而問題由人產生。
產品就是解決人所遇到的問題,滿足他們的需求,產品人的工作就是不斷解決問題。
產品的三要素是什么?
在構思一個產品時我們需要想清楚三件事情,我們的產品服務的對象是誰,他們在什么場景下會使用我們的產品,他們如何使用我們的產品去解決他們說遇到的問題。這三件事情就是產品的三要素,角色、場景、路徑。
角色:為什么要知道我們的產品服務的對象是誰?
在想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先來看幾句話?!拔蚁胍鲆粋€二手交易平臺的產品,面向所有有二手交易需求的人”、“我想要做一個通訊產品,就像微信那樣的”、“電商?不要想那么多照著淘寶抄一下就好了”,“新功能?照著競品抄一個就好了”、“為甚么這么做?競品就是這樣做的啊”…… 這樣類似的話,是不是似曾相似?是不是仿佛昨日還回蕩在耳邊。這就是典型的沒有想清楚產品服務對象的結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產品所面向的目標用戶,不是簡單單的一句“有購物需求的人”就可以概括的。不知道產品的目標用戶是誰,就沒辦法做出來有差異化并且能夠很好地服務于目標人群的產品,就沒辦法在切入市場時找到合適的點去拉取第一批用戶。產品與產品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他們服務的用戶的特征不同,也就是用戶畫像不同,不同的用戶畫像自然就會有不同需求,不知道產品的服務對象是誰,就是目無目的的朝天亂開槍。
場景:為什么要知道他們在什么場景下會使用我們的產品?
移動互聯網與傳統PC時代互聯網的區別在于時間的碎片化,同一個用戶在PC時代與移動時代使用產品的場景是不同的,同樣是上網聊天的需求,PC時代使用的可能是QQ,到了移動時代使用的可能就是微信。場景的不同,就導致了分析思路的不同,如果將使用PC場景下的產品使用方法,放到手機上會是什么感受?你想象一下用手機按Alt+Control+Z呼出QQ消息就知道了。故此,我們在界定用戶使用產品的行為邊界時,一定要從在場景中考慮,分析在什么場景下會使用產品,這個場景下有什么需求會讓它去使用我們的產品,如此分析需求,才是更合理與科學。
路徑:為什么要知道他們怎么使用我們的產品去解決問題?
需求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需求來源于問題?;ヂ摼W提高了人類社會的效率,人們使用互聯網產品的路徑,其實本質是在重復線下的解決問題的步驟,兩者在很大程度上幾乎是相同的。想想,“在淘寶買一件東西時,找到一個商品下單,結賬”與”線下到零售店買一件商品時,問老板東西在哪,拿到前臺結賬“兩者的行為路徑是不是相似?再想想”淘寶購物車“與”線下超市購物車“的結帳流程是不是相似?任何產品的解決問題的路徑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有依據的,演化而來。當然,如果要問,那么人類最初始時使用產品解決問題的路徑是依據什么,那就是哲學了…
如何考慮產品的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是一種純主觀在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感受。
產品是服務于用戶的,讓用戶解決問題,并且好好地開心地解決問題是一切產品的宗旨。在想清楚角色、場景、路徑后,我們還需要想清楚,如何保證產品的用戶體驗。
講到用戶體驗一般會提到《用戶體驗要素》中所提及的五個要素,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視覺層。該書于2008年出版,時隔今日已有8年時光,不評價書中知識是否過時,只看其思路,任何知識都是有過時的時候,但是輸出知識的思路卻是不會過時。這五個要素,我認為可以總結為5點:
- 我們的產品要給誰做的?想給他們留下什么印象,讓他們一下就知道我們的產品是為他們服務的,讓他們在我們的產品與競品在腦海中對比后會來嘗試我們的產品。(戰略層)
- 我們的產品要能夠為他們解決什么問題?能給我們的用戶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去解決他們的需求(范圍層)
- 我們的產品應該怎么做,讓用戶能夠以熟悉的解決問題的路徑去使用我們的產品去滿足需求。(結構層)
- 我們的產品應該怎樣展示給用戶信息,讓他們知道產品能提供哪些東西,快速的傳遞信息。(框架層)
- 我們的產品要做成什么樣的?做成什么形象才能傳遞出產品想要給用戶留下的印象,并且這個印象是符合用戶審美的。(視覺層)
這5點,已經基本包含了產品如何考慮用戶體驗的思路,無論用戶體驗五要素是否過時,其思考用戶體驗要素的思路都不會過時。經典之所以被稱作經典,不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知識,而在于其思路,知識是隨時都可能過時的,但是思路不會。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做產品和寫文章,其本質輸出的是思路,而不是表現形式。
定義產品規則
想清楚產品如何做之后,還需要定義產品的規則。人有行為準則,同樣產品也有產品規則,規則是運行、運作規律所遵循的法則。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產品沒有定義好其規則,就很容易陷入自相矛盾。拿“接受消息”與“發送消息”舉例,信息反饋是在發送與接受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的反饋信息,那么如果定義產品規則為接受端用戶體驗優先,則不應該出現“已接受”字樣的提示,以避免接受人的尷尬。如果定義了產品規則為發送端用戶體驗優先,那么就應該有“已接受”信息提示功能。
不同的行為準則會讓人給他人留下兩種印象。同樣的,不同的產品規則也會讓同一個團隊做出兩個相差很多的產品。
- 產品的本質是滿足人的需求
- 需求來源于問題,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結束
- PC時代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使用場景的不同直接導致了分析思路的不同
- 知識是隨時都會過時的,但是思路不會
- 不同的產品規則,會讓同一個團隊做出兩個相差很多的產品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來源于日常學習與工作,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理性吐槽,歡迎交流。
作者:甘輕語(微信號:布衣產品),新生代產品汪,創業公司野生產品流,大三狗
本文由 @甘輕語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用戶體驗要素最后一個是表現層。
不能讀死書。。
總結的很棒!
說的很好!設計就是對比,UI設計就是用戶體驗!
UI設計是用戶體驗,但是用戶體驗不只僅僅是UI設計^_^
? 沒有講到如何給產品定義合理的規則
這個就….有點難了,就像每個人定義世界的方式不同,不備普適性,個人能力沒達到可以總結出“合理的定義產品規則的方法“的程度。不過拋磚引玉嘛,會有大神來講解的,如果看到記得告訴我哈 Y(^_^)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