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前六個月,我作為新人產品經理都做錯了什么?
成功的故事千篇一律,挫折的經歷卻鮮為認知。筆者為電商B端產品經理,在本文中將復盤自己的試用期六個月親身經歷,希望自己踩過的坑,流過的淚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幫助萌新的大家從學生到員工的過渡,平穩轉身。
本文介紹親身經歷的10個誤區,適合即將入職或試用期內的產品新人對癥下藥。
Part1:產品管理
誤區一: 跳過需求分析,開始思考解決方案
1. 臨床表現
拿著錘子哪里都是釘子,直接跳過需求分析的部分,去思考如何系統設計或原型圖
2. 病因分析
Case 1: 注意力被轉移。
- 由于業務方有IT的背景,在提需求的過程中也會包含產品設計的部分,提出他們認為的難點;
- 我個人也跳過業務分析,直接開始思考解決方案的難點
Case 2:需求分析不到位。
- 業務方為了提高自身需求的優先級,經常會夸大商業影響如會省更多的錢,會有多少潛在客戶等;
- 我自己初期直接會相信這些數據,直接提高該項目優先級
Case 3: 業務方不配合需求分析。
- 當我問業務,為什么需要做的時候?業務說,那這個為什么做不了? 前任或公司氛圍遺留下來的工作習慣可能是做需求調研的障礙。
- 前期的我不夠自信,認為是我的判斷能力不夠,而不是對方提供的業務信息不全。
3. 對癥下藥
1)明確原則:先談業務需求,再講產品設計
比如,當強勢的產品運營開始設計系統的交互邏輯的時候,我會直接打斷他。
2)溝通技巧:懂得借勢施壓
- 比如:業務插手產品設計時,你直接說,“這個不用你管” 會顯得不懂得合作與分享,不尊重對方。這個時候,我會更謙虛地借助其他團隊去施壓 如“這個系統邏輯我需要和開發核對之后才能確定方案,要不我們先集中在業務的部分?”
- 比如:業務不愿意配合需求分析時,你直接說,“你不說我沒辦法做” 這個顯得非常尷尬。同樣的,可以講”我們最近開發資源特別的緊張,你可以分享更多的信息給我,來幫助我提高這個項目的優先級嗎?”
3)長期積累:增強對本身業務流程的理解,增強與業務團隊的共情
誤區二:專注解決短期問題,不注重長期的產品框架
1. 臨床表現
只去思考最快的解決方案,滿足業務訴求;業務滿意后,產生很大的自滿情緒的正反饋,繼續專注短期解決方案,忽略全局最優
2. 病因分析
Case 1:沒有清晰的系統邊界
- 需要新增一個產品功能,但介于兩個系統之間;
- 我個人沒有從系統邊界的角度去思考應該放在哪里,而是希望盡快推動項目,哪里方便放哪里
Case 2:不是采用正確的工具去做正確的事
系統中的某一個功能,有時候在服務自身業務的同時,也可以靈活運用支持別的業務;
我個人前期非常癡迷于這種靈活運用的方式來變現出自己對系統的理解以及個人能力,但也埋下了很多隱患:
- 在跨系統項目中,使用風險高,容易有考慮不到的地方導致項目延期;
- 這個方法類似于設置特殊邏輯,為系統后期的標準化制造困難;
- 由于使用業務A 的工具去服務業務B,短期很快可以上線,但是業務實際使用時體驗不好
3. 對癥下藥
1)積極求助:產品框架等需要更高的視野,可以請教老板
- 比如:這兩個系統他的定位分別是什么?要如何定義邊界
- 比如:這個業務場景是否有增長的可能?我們要做成公用模塊,還是特殊邏輯呢?
2)長期積累:要去看看一個成熟的系統應該是怎么做的,正確的定義是什么?
比如:電商系統可以參考阿里巴巴,亞馬遜的產品框架。
誤區三: 高效的傳話筒,而沒有自己的價值輸出
1. 臨床表現
一出現線上問題,不進行業務或系統的判斷,全部發給測試去查
2. 病因分析
Case 1:手忙腳亂沒時間
eg:這個問題好緊急,不能在我這里耽誤時間,我要盡快找開發看看。
Case 2:主人翁意識不強
eg:這個肯定是開發的代碼問題,不是我的鍋,讓開發區處理吧。
3. 對癥下藥
1)臨危不亂
當出現緊急的問題時,需要提高這件事在任務列表中的優先級,更快地去完成自己該做的判斷而不是將壓力直接傳到下游。
2)主人翁意識
崗位之間可能有明顯的邊界劃分,但個人能力的增長是沒有限制的,多了解一些別的崗位的知識,可以為上下游做到很好的補位,增加職業競爭力。
誤區四:面臨矛盾沖突時,陷入僵局無法推動
1. 臨床表現
在不同的方案中互相爭執,并覺得對方非常愚蠢。
2. 病因分析
Case 1:對現有狀況的認知不同
- 業務考慮到A情況,提出采用方案A;產品考慮到B情況,提出采用方案B;
- 兩個人沒有搞清楚出發點與北京,直接進入到方案A與B 優劣的討論中,互相認為對方很傻;
Case 2:對解決方案的理解不同
對情況A 與B 都充分了解之后,業務仍然堅持方案A,產品仍然堅持方案B,但個體之間有思維方式差異而產生的決策不同;
Case 3:根本利益不同
在針對公司利益沒有明顯變化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爭取對自己個人發展最有利的方案,并給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加以掩蓋。
3. 對癥下藥
1)把握關鍵對話,尋找共同目標
大部分的矛盾,都是可以實現雙贏的:
- 消除認知偏差;
- 尋找共同目標;
- 提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
2)引入第三方解決問題
少部分矛盾來源于根本利益的沖突,可以考慮引入第三方來解決。這個人可以是擁有更高權利的老板,或者是更資深的專家。
Part 2: 項目管理
誤區五:心存僥幸信息,不上報項目風險
1. 臨床表現
知道某件事有一個潛在的隱患,但是不向項目成員進行分享
2. 病因分析
Case1:心存僥幸,希望掩蓋問題
- 這個問題只是潛在的,不一定會發生。
- 剛入職的我總是抱有僥幸心理,不去上報風險,到最后這個風險變成真實的信號之后,再告訴大家。
Case2:擔心引起大量關注,會引火上身
- 上報問題后,一定會引起關注,老板會復盤更多的前期工作,可能回暴露出更多自己工作上的問題。
- 初期的我,總想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引起關注。
3. 對癥下藥
1)風險管理意識
- 認識風險: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粉飾太平下往往充滿潛在危機;
- 風險的時效性:發生前寫風險報告,發生后寫事故報告;后者可能是不能挽回的,而且你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
2)不畏懼關注
- 沒有關注=沒有工作表現:當你不喊出自己面臨的風險時,老板們不會感知到你項目的難度,你的能力是什么
- 沒有關注=沒有成長:如果沒有人來糾錯糾偏,就意味著你沒有一個反饋機制來進行提高自身的能力
誤區六:信息同步不及時,沒有書面的文件
1. 臨床表現
需求變更不改文檔;會議結束不寫記錄;項目郵件只有開頭沒有結尾
2. 病因分析
Case 1: 時間太緊顧不上
- 這個項目時間太緊張了,顧不過來更新需求文檔與會議記錄。
- 隱患:項目成員可能有認知偏差,后期出問題后又無法追責。
Case 2:小事情不值得
- 這個項目沒什么進展,不更新郵件了。
- 隱患是:業務方進行升級,找你老板問項目進展時,你沒有郵件證明自己在持續關注。
3. 對癥下藥
1)認知文檔的重要性
長期角度來看,所有不在文檔,郵件中的都是不作數的。
2)找到更新文檔的自驅力
- 體現個人工作量;
- 消除信息不對等,降低事故發生后的個人風險;
- 利用機會,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利用反饋機制,反思問題。
誤區七:沒有預期管理,偏偏又執行力不足
1. 臨床表現
- 項目開始前,沒有預期管理,話說的太滿,這個項目本季度可以完成的;
- 項目中期,執行力不足,自己拖沓,項目組拖沓;
- 項目后期,這個進度不理想,我們得延期多久,直接影響自己工作表現。
2. 病因分析
Case 1: 業務怎么要求,我怎么配合
- 業務要求這個在本季度,是我勉勉強強可以達到的時間,就答應了;
- 但這也同時意味著,不允許執行力有任何問題。
Case 2: 項目無法推進,執行力不足
- 自己的精力不允許,自己無法完成進度;
- 本項目在其他團隊中優先級不足,自己無法推動別人完成進度。
3. 對癥下藥
1)試探對方的底線是什么
- 對方提出的時間,很可能是給自己留了很多buffer的,并不是真實的時間;
-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全周期的預期管理
在項目初期,中期,不斷進行潛在風險的報告,降低業務方對于該項目準時完成的預期。
Part 3:個人工作
誤區八:隨機發揮,沒有職場人設
1. 臨床表現
沒有明確的職業準則,根據自身的狀態與外界環境隨機發揮
2. 對癥下藥:職場也需要人設
3. 我給自己定的準則
- 積極:重要問題及時響應,釘釘消息當日反饋,郵件信息每周清理。
- 負責:不打太極拳。工作范圍內積極解決,工作范圍外積極幫忙推動。
- 親切:保持良好的溝通氛圍,不上升個人情緒。
誤區九:默默做事,沒有經營人設
1. 臨床表現
每天最后一個離開工位,但是老板卻覺得你沒有產出。
2. 對癥下藥:人設定位需要長期經營
3. 我給自己定的保命準則
- 配合程度高:老板提到的項目,重點抓進度
- 展現工作量,所有的郵件,重要的會議都抄送老板
- 展現工作能力:制造高光時刻,用心做好重點項目,并爭取全組展示的機會
誤區十:人在職場,要懂得游戲規則
1. 臨床表現
你對某個人產生了想要人身攻擊的沖動;在衛生間獨自委屈哭泣
2. 對癥下藥
1)降低心理預期:幫你的人要感激,不幫也是理所應當
- 很用心的幫助別人但別人卻在我老板面前投訴我,剛入職的我覺得對方尖酸刻薄忘恩負義,自己像個傻白甜被白白欺負,以至于在辦公室哭得整個組三十多個人都要來圍觀了。
- 反思:只要你影響到了別人的工作,別人就需要通過投訴你來證明不是他的問題,在自身利益與他人利益的沖突下,都會選擇自己的
2)理解工作本質:每個同事,首先是公司的生產資料,其次是個人
- 工作本身就是不同勢力之間的博弈,處處都充滿了矛盾;剛入職的我將這種矛盾捆綁在某個人身上,時不時產生極大的情緒波動。
- 反思:不是某個人和你過不去,是某個崗位本身與你存在矛盾
后記:談談感想
感激將你推向絕望之谷的所有事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曲線,舒適區的人就像愚昧之峰,痛苦掙扎的人在絕望之谷;我們時常很難認清自己的位置,但要相信人活著就代表著希望,相信努力就代表著希望。
聲明:無稿費需要,轉載請聯絡微信:YYC_ERGO
本文由 @二狗門前有顆樹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正在踩坑,總結的好到位,哭了
寫得很好,點贊收藏!
謝謝前輩,收藏回看。
受教了
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