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解決方案的需求如何接?只需這3步

0 評論 4562 瀏覽 18 收藏 13 分鐘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一種“你就這么做”的需求,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給自己挖一個大坑。作者總結了3個步驟,希望可以幫到你。

最近工作中總是接到一種需求:我要 XX功能,這么做就行!

也就是需求提出者直接帶著解決方案找過來,這種需求在產品的工作中十分常見,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給自己挖一個大坑,這篇文章聊一下可以如何接這種需求。本文的描述是基于自己的 C端經歷。

從業務部門的一個需求說起

在家辦公期間突然接到業務線老大的一個語音,開門見山的和我說:現在我們做的直播,想要在直播過程中和用戶增加互動,需要在直播中加上答題功能。

具體方案:一次最多 5道題,主持人發起,(此處省略 500字),甚至后臺怎么配合都給我說了,然后緊接著問我:什么時候能做完上線?

這種直接帶解決方案的需求在產品的工作中,經常會碰到,尤其是業務主導,業務方比較強勢的公司中更為常見。如果我們直接執行會怎樣呢?

產品經理直接從解決方案出發會碰到的問題

對于這種需求,有時可能習慣性的就跟著提出者的解決方案走,直接討論解決方案的邏輯及細節。

趟了幾次坑之后,我發現直接跟著解決方案走,很可能會遇到如下兩種情況:

(1)需求是合理的,但是提出者給的解決方案并不好,只是就問題解決問題

這種情況下,提出者的需求是合理的,但由于提出者可能并不具備產品的專業技能,導致方案有缺陷,無法解決問題。

比如,產品的活躍度很低,不健康,于是負責的同事 A找過來:我們產品的活躍太低了,要提升,我們要多給用戶增加推送,每天推送 10條,讓用戶想起我們,打開我們!

用戶活躍度低需要提升,這個沒問題,但是不分析原因,強行 push,打擾用戶,可能初期有一點點效果,但長期下來,只會讓產品的卸載率上升。

(2)需求是不合理的,是提出者想當然的結果

這種情況,提出者提出的需求是“錯誤”的,是自己想當然的,給出的解決方案必然也是錯誤的。

常見于不考慮產品的目標用戶,以及用戶的實際使用場景,只是單純的就功能自嗨。

以上兩種情況,無論是哪種,如果產品直接跟著解決方案走,最終的效果都不會很理想,甚至會導致項目反復,臨時變更,越做越復雜的情況。

對于這種“你就這么做”的需求如何接

首先我們要知道,解決方案并不等于需求!對于這種情況,我們要回到需求本身,從需求入手。

很重要的一點是:討論問題,以問題代替方案來和提出者討論。

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拒絕傳遞需求,盡可能找到“需求當事人”

在工作中,可能有很多時候,需求是由老大或者業務部門的老大直接提給產品經理的,也就是需求經過了其他人的傳遞,這種情況下,信息內容可能會失真,和開始的需求不一致,甚至可能“面目全非”。

我們在接收信息的時候會經過兩步:理解與加工;理解中可能會出現偏差,在不自主的加工后信息的失真會更嚴重。

在傳遞中,他人對信息的理解與加工,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如果直接按照傳遞者的說法做,很有可能方向是錯的。

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建議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和“需求當事人”直接接觸,了解一線需求。

比如,筆者曾經負責的一個小程序,中間有一個步驟需要用戶授權昵稱以及手機號,但在開發的時候發現已經不允許同時獲取昵稱和手機號了,本來打算調整方案,分開獲取。結果一個同事說正好他需要找一下業務,可以幫忙溝通一下,給我返回的結果是他們不要昵稱了,但給到業務測試的時候,發現人家原本的意思是:可以在這一步不要昵稱授權,而不是可以完全不要昵稱。

2. 明確是業務需求還是用戶需求

對于提過來的需求,我們先大致分為兩個類型:業務需求和從用戶角度提出的需求。

之所以要先區分,是因為,這兩種需求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

對于 C端產品,業務需求通常來自于運營和市場同學,出發的角度是如何更好的運營用戶,是從“KPI”角度出發的;而從用戶視角出發的需求,則是認為用戶是有這個需求的,這么做是更好的幫助用戶。

因此,我們對接這兩種需求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1)業務需求

這類需求是業務部門內部的,比如業務部門需要做個活動,或者要提升某個指標,需要產品端配合。

文章開頭的例子中,運營人員提的直播中答題的功能,就屬于這種。

配合業務方,更好的進行產品的推廣、運營,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們不能完全“聽從”于業務方,否則業務方不斷的來找配合各種活動,整個項目組的人員都會疲于應付。

對于這種需求,我們要明確兩個事情:

1)業務方的目的

對于業務方的需求,我們首先要和他們明確: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提出業務需求很合理,但在做之前,需要先溝通清楚業務方的目的,明確目的可以讓我們了解更多的信息,從產品的角度給出思考與建議,更好的配合業務方,也讓我們自己處于主動而非被動的位置。

2)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如何衡量?

對于需求,必然要有能夠衡量的標準。如果沒有衡量標準,各個業務團隊不斷的做活動、提需求,會讓產品和開發疲于應付運營需求,影響產品的正常進度。

因此,在溝通中,我們需要和業務方明確目標以及如何衡量,要能夠有明確的數據指標來衡量。

明確這兩點:

  • 一方面可以讓我們了解更多信息,并從產品的角度進行思考與建議,掌握一部分的主動權;
  • 一方面,長此以往,也會讓業務方在每次提出解決方案前,先明確好目的以及衡量標準,這樣可以提前在他們內部就篩選掉不靠譜的需求。

注:目的和目標是兩個不同的詞。目的更抽象一些,是我們的期望或終極的宗旨,目標則更具體一些,是階段性的追求。比如,運營同學提的紅包活動,目的是想要引導新用戶快速下單,具體的目標則是讓新用戶的下單率提升 10%。

(2)從用戶角度提出的需求

這種類型的需求,提出者通常是因為覺得用戶是需要的,能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通常也會帶著“合理”的理由,但我們還是要謹慎。

對于這種需求,我們要明確:

1)需求是為了哪些用戶?

隨著產品不斷的發展,用戶不斷的增加,需求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樣化,產品中不同的用戶,對功能的使用和需要程度都會存在不同,因此,我們需要明確:這個需求,是為了滿足哪一部分用戶?

2)這部分用戶在什么場景下因為什么而會用到它?

需求依附于某一個場景,以及這個場景下遇到的問題。

在明確了為了哪些用戶而做之后,我們還需要明確:這些用戶在什么情況下,會因為什么而需要它。

比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上傳文章的時候,有一個功能:通過鏈接導入其他平臺的文章。這個功能就能夠減輕作者人群,在上傳文章時排版的工作量。3)目標用戶真的“需要解決”這個問題嗎?

有時候,確實有需求,但用戶真的“需要解決”嗎?是否已經有其他的解決方案且廣為人知?

比如筆者的一個朋友,曾經想要做一個大學校園的二手交易平臺。大學生二手交易這個需求和場景都是存在的,但目標用戶真的會有很強的意愿用一個新的方式來解決嗎?即使沒有這個平臺,大學的貼吧、BBS、朋友圈都是他們可以用來出售二手物品的地方。

3. 判斷需求的價值

明確需求后,我們要判斷需求的價值。

對于業務類的需求,可以通過面向的用戶、是否合理、預期投入產出比、是否會造成用戶的反感四個方面來考慮。

用戶角度的需求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1)需求的覆蓋度

這個需求所能覆蓋到的用戶是多是少?能夠覆蓋的用戶是產品的核心用戶還是普通用戶?

(2)需求的類型

對于目標用戶來說,這個需求是基本型、期待型還是興奮型?

(3)需求與產品的規劃是否一致

需求對產品本身來講,是否與產品規劃一致,是否能夠幫助產品更好的服務目標用戶?

判斷不同需求的價值,主要是為了明確:

  1. 是否要做?
  2. 優先級如何?

資源總是有限的,我們無法滿足所有用戶的所有需求,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對需求價值的判斷,決定哪些需求是需要做的,哪些需求是我們放棄的,以及做的需求中,應該優先做哪些?

注:這里的放棄指的是當前階段,而不是完全舍棄,隨著產品和業務的不斷發展,有一些某個階段不做的需求,可能會在下一階段就值得去做了。

總結

對于帶解決方案的“需求”,核心的一點是:不要跟著解決方案走,解決方案不等于需求!我們要通過對需求類型的區分,用不同的方法來明確真正的需求,并通過對需求價值的判斷,明確是否要做。

 

作者:海先生,公眾號:慢言錄

本文由 @海先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