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B端競品分析,你需要了解的事

6 評論 10346 瀏覽 44 收藏 10 分鐘

要想做好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我們首先要明確競品分析的各個階段以及不同階段中的執行要點,而本文就從三個階段與大家分享相關心得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這段時間,因為產品要有一次大的更新和優化,我們開始整體梳理產品。競品分析是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之前其實也做過競品分析,但都是移動端的產品。B端產品算是頭一回,心情是激動+忐忑,哈哈。

將要分析的競品排了個期,從最難最不熟悉的開始。為什么從最難的開始,可能是個人習慣吧,吃掉最難的那個,后面就會更上手。突然想起之前讀的一本書【吃掉那只青蛙】,很不錯的一本書,有時間去溫習下。

一個產品,其實會有很多功能點,有核心的主要功能,也有一些輔助功能,也會有一些讓你忽略,但關鍵時刻很需要的應急功能,而這點都需要去整理出來。

01 分析前-熟悉產品

這一點很重要,要先熟悉產品。如果對產品都不熟悉,那還是先不要做競品分析。因為很難判斷競品的功能和風格是否也適合當前產品,因為對產品的不熟悉,會產生誤判。

當然,產品的目標人群,產品定位,適用范圍等等,都會影響產品分析。

所以,花時間熟悉自己負責的產品,是不能跳過的。

02 開始前的準備

1. 制定時間規劃

最好事先做好時間規劃,可以有一整塊的時間,這樣分析產品時,思緒也會比較完整和連續,可以更專注。計算大概一個產品需要花費的時間,最好不要用零碎時間來做,這樣只會增加時間上的代價,也會增加挫折感;

2. 確定分析的目的

在【競品分析】中,想要得到的結論和重點是什么。比如重點可能是產品的報表功能、產品的代碼審核功能等等,目的的確定能讓分析更有針對性,減少干擾。無目的隨意的分析,得到的結果也會是零亂不堪,最后只是在浪費時間。

3. 尋找幫助者

每個產品,都有其不一樣的特性和產品邏輯,你不一定能夠完全cover到,甚至有些點就是比較難理解的,特別是偏技術性的名詞,這時技術同學的幫助,就會如虎添翼。所以最好可以事先找一位相關產品的技術同學,詢問這段時間能否有空,幫助你解答一些問題。

個人建議:能夠在網上查到的資料,就不要先問人,除非時間成本特別高。一方面也是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節省彼此的時間。對方愿意幫你解決問題,不代表你要把所有問題一股腦的倒給他,自己了解后再問,也是對對方的尊重,大家的時間都同樣寶貴。

4. 其他tips

如果是內部公司產品,提前確認是否需要權限,提前申請好,減少正式開始后,還要等待審批時間。外部產品可以提前找好網站,可以咨詢的客服入口,如果是付費競品,咨詢是否可以向財務申請報銷等等。

03 正式開始

1. 像個用戶一樣去使用產品

很多時候,設計師的職業病,會讓我們過多的注重視覺享受,而忽略作為用戶,想要的有時候只是功能可用。今天不管你把【掃一掃】功能做得多美,美得像個藝術品一樣,可是當掃碼付款的時候,怎么也掃不出來,那種站在店家前面忐忑不安,怎么也無法完成付款,后面一堆人等你,你仿佛聽見后面其他顧客竊竊私語地討論著發生什么事情。那種場景我相信你不想經歷,同樣我們也不應該讓用戶來經歷。

我的項目主管,一直都有提醒我,要像個小白來使用和設計我們的產品。這句建議,也一直在提醒著我。如果站在高姿態來俯視用戶,我們就很難真正的【懂】用戶,進而很難設計出真正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

這是競品分析,但是我們也需要轉換自己的角色,變成用戶。這樣能更明白究竟競品帶給用戶是便利,還是麻煩。有時適時的抽離【設計師】的角色,會讓你更能去體會用戶的感受。

所以,先去用這個產品吧,然后才會有然后

2. 如何去使用競品

一個產品的使用,總是有它的使用場景,手機端的就更多樣了,簡直無所不在。B端產品可能會相對少,一般是在辦公場景或是特定場景。

可以像個編劇一樣,給自己寫點劇本,加點情節,塑造一個角色,假設競品是電商方向,你可以想像,自己是一個剛畢業的社會新人,你可能沒多少錢,你可能剛拿到你人生第一桶金,你想買件衣服犒勞自己,或許你會是數碼控,你關注已久的佳能單反在雙11中有優惠等等,然后再去預想接下去的情節,在購物方面會考慮的問題,或許是好用,或許是有趣等等。

也可以做任務式去使用產品,比如以電商為例,任務可以是買件喜歡的衣服,從搜索產品,到找到喜歡的衣服,添加購物車,提交訂單,等待發貨,收貨,確認收貨。這一個完整的流程走下來,就會體驗產品功能是否好用,搜索結果是否符合預期等等。

3. 記錄

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情況,有些是可預期的,有些是不可預期的。有些讓人覺得很好用,有些卻會讓人受挫。將這些情況都記錄下來,有助于分析產品的可用性程度和滿意度。

  • 愉快的:可能是一個友好的提示,減輕你的認知負擔,也可以是一個貼心小loading動畫等等
  • 受挫的:點擊沒有反饋,提交后沒反饋,不知道執行成功與否等等
  • 難以理解:產品中專業名詞太多,沒有附帶解釋和幫助文檔,完全不知其所以云
  • 產生誤解:以為是A,結果是B。
  • 一臉懵:頁面太亂,不知從哪里下手

上面這些只是舉例說明,在競品當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也可以去反思自己的產品是否也會這樣讓用戶感到困惑。有時候,太熟悉自己的產品,會自認為產品很完美,會理所當然認為【大家都這么認為】……

記錄問題,原因,感受并截圖為證(有必要可錄屏),后期可追溯。寫得越詳細越好,后面整理的時候會更清晰。

4. 各個擊破-功能了解

在熟悉整個產品后,就需要對產品的各個功能進行分析了解,梳理。了解競品的核心功能是什么,核心功能在解決用戶什么問題,是否真的解決用戶的痛點,其他功能又在整個產品當中充當什么樣的角色。

將競品的功能與本產品功能對比,不只是對比有無,更進一步的去想,為什么有這個功能,為什么沒有這個功能,有或沒有是否會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率,用戶的留存,用戶的體驗等等。

功能多不代表好,如果功能不能給用戶帶來益處,其實它的存在只是增加開發成本而已。

5. 整體總結

其實競品分析中,最難的是總結歸納。做了一堆的分析后,結論是什么呢,這個結論如何寫呢?

可以先從設立分析目的開始,找到中心軸線,然后再慢慢延展開來。在要做總結報告時,你會欣喜地發現最初設立目標是多么的重要。

 

本文由@箴鹽設計?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難點應該是切入難度高,信息獲取難,我看作者很多例子都是從C端舉例,然后直接轉接到B端,我實在是看不到有什么直接的關聯?

    來自四川 回復
    1. 是的,希望作者能多從B端的角度來分享

      來自廣東 回復
  2. 想請教一下您,B端的產品功能一般都會很多,并且都是核心的。在做競品分析的時候,是按什么思路來選方向的,是根據功能,還是角色呢?

    來自遼寧 回復
    1. 根據業務啊

      來自遼寧 回復
    2. B端產品的確會存在多個核心的功能,而競品分析,最好是全面的。所以如果是我會對功能進行分析,同樣會對角色,然后再交叉,比如同角色功能上有什么差異等等。

      當然也會有只選擇單個方向的,那一般是需求本身只需要對產品的某個功能進行優化,那么不需要全盤分析,會比較節省時間。

      然后抱歉這么晚回復,比較少上人人,可以關注下公眾號,哈哈。給自己打個廣告

      來自浙江 回復
    3. 出發點我認為應該是看在市場份額上是否存在競爭,進而根據絕解決的問題、解決方案是否一致(直接競品);解決問題同、解決方案不同(間接競品)。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