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創新之前,請先解決這4個困惑

1 評論 8117 瀏覽 33 收藏 7 分鐘

在創新項目里,筆者時常會陷入困境,但人總是要審視當下才能到達彼岸。

困境1:調研得到的結論都存在于過去

一位行業前輩提出的判斷商業機會的三個標準:

  1. 行業的互聯網化程度
  2. 市場容量和資金狀況
  3. 選擇互聯網化最低,且市場容量很大的行業切入

20160212082319_f5d4d325b89a83f898b6c1d55a10e1b8_1

在驗證想法的階段,筆者做過一次市場調研,結論是目前行業均以線下為主,包括深耕行業多年的巨頭,均未涉及移動端,互聯網化低。而目標人群的體量也在億的級別,可以說是藍海,尚未有手握巨資的成熟產品占領市場。做這個調研是7個月前,而上月跟蹤到一個競品已經在成熟產品的基礎上切入這個市場,開始做差不多的事。他們的新版APP甚至連產品形態和可以想象到的功能都出其的相似,而我們還停留在MVP階段。

所以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沒有一份市場調研報告是準確的,你無法估計迅速變化的市場和團隊的進展,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困境2:用戶需求與產品形態之間的博弈

為了驗證想法,筆者找到10個符合特征的目標用戶,拿著團隊的產品構思一對一地聊。

三個問題:

  1. 你做某件事時遇到的困難。
  2. 你有沒有嘗試去解決,為什么沒有做成。
  3. 如果給你一個這樣的解決方案,你會用嗎。

這樣直接有效的反饋傳遞出來的信息是,筆者們正在做一件符合需求的事,但是現階段團隊無法實現全部需求。

這時候需要評估:

  • 一種是重新規劃路線,做團隊最有把握做成的事;
  • 另一種是先做能夠滿足需求的最小化可行性產品,也就是MVP,曲線救國。

當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或者團隊無法提供解決方案,或者無法洞見盈利機會,就及時止損。放棄并不一定是件悲傷的事。

”Get the right person on the team first.”這是一位參與筆者們團隊開發的種子用戶給出的建議,源自于用戶的參與感,也已成為一把鞭尺,時刻告訴筆者們要把能力圖譜進行充分匹配。

實際上,用戶需求與團隊之間的博弈不可能停,解決方案還不夠好,用戶對產品價值的認知與傳遞的不符等等問題,需要不斷地打磨和迭代。

困境3:“無中生有”的用戶和資源

團隊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在積累種子用戶,而產品未上線,則是一個無法繞過的障礙。

4985c607jw1drmh5n0xlnj

與無數創業團隊一樣,冷啟動階段困難重重,用戶的增長必須靠傳遞產品的價值。無論是刷臉獲得資源,還是內容和渠道獲客,本質上都是在傳遞產品的價值,不同的渠道只是在傳遞信息的媒介和方式上有所不同。

在團隊最初積累50個用戶之后,筆者通過搞活動和問卷調查了一遍,將符合特征的目標用戶作為參與團隊開發的種子用戶去維護,讓他們做每一版本的測試,并評估他們的反饋梳理出可優化的點。用戶的心智定義出產品傳遞的價值,而能長期有效維系種子用戶的,也一定是產品對于用戶的價值。

在打磨產品的同時,傳遞價值和獲客是必須要做的事。

獲客必須有成本,不是金錢就是人力,還有小跑也趕不上的時間成本。內容、游戲、微信群,筆者們都在做,你猜下一步我們打算干嘛?

困境4:做相同的事又如何形成差異化

拿到一個需求或有一個活動的想法,先去看看外面的產品是怎么做的成為一種套路,然而產品必須有差異化才能立足。

比如做內容,映客和騰訊視頻同樣在做視頻直播,然而是完全不同的內容生產和消費的機制,也擁有不同的受眾人群,因此各有各的火爆。用戶原創或者購買版權,內容生產機制的不同,從一開始就決定了產品的核心功能面向的人群有所不同,以及運營方式的不同。使用映客的內容消費者同時也是內容生產者,這種互動雙向、即時、有參與感,讓用戶在消費內容的時候即時獲得存在感,緩解了寂寞。

內容的價值,在不同的產品結構中,產生了差異。

文字內容與視頻內容又有所不同。比如BBS、微博、朋友圈、微信公眾號,不同的產品結構意味著不同的市場、人群和場景。然而碎片化閱讀時代,做深度閱讀的產品是否是在向情懷致敬?在產品結構趨同的時代,做出內容的個性化是否能殺出一條路?

對于同樣在做產品創新的人,沒有什么答案是唯一的,沒有什么經驗能夠被復制,分享一些“困境和解決方案,祝我們好運!

 

作者:談文靜(點融黑幫),現任點融網Social組產品運營,面對互聯網浪潮永遠底氣不足,最近在找人聊用戶增長和產品設計。

本文由@點融黑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非常受教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