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圈子之外,是產品經理最可怕的事
要確保自己做產品穩住腳跟,就要成為行業的專家。我有預感,未來各行各業都信息化后,產品經理將更多由行業內的人轉來。畢竟,要扎根行業需要的是多年磨煉,而要做好產品。
你能在很多地方看到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以及必備技能、必讀書目。我的私信里,也躺著很多「請問到底該具備怎樣的能力才能做產品經理?」這樣的疑問。過去我其實還是年輕的,也以為,產品經理的能力是普適的,都寫在一本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書里了。后來漸漸明白,不同的公司里要做的事情未必一樣。甚至有的完全沒有交集。有的產品經理要畫交互做體驗,有的產品經理還要給開發安排具體任務。電商產品經理關注客單價、留存和用戶產生價值,社區產品經理則關心優質內容如何發掘、人與人之間如何產生關系。大公司產品經理在準備出差談合作,創業團隊產品經理在考慮第一版本用公眾號還是 APP。
既然術不能統一,那就統一道唄。
我在跟新人產品經理溝通時,會提出四方面的能力基礎,分別是數據處理、邏輯分析、溝通和責任心。顯然,這些既不能囊括所有產品經理的能力,也并非所有產品經理所需。
如果再進一步,把這些處理信息、邏輯分析、溝通、協作、審美、責任心等等的能力抽象出來,只能說,都屬于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切能力都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墒墙鉀Q問題算哪門子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這不是所有職業的能力模型嗎。
好尷尬啊。
最近,我體會比較深的是,所見到的很優秀的產品經理,都有兩點共性。一是落地實操的能力。他們可以把講起來很虛的、說得好聽但很難做的需求分析和用戶體驗做得很漂亮。二是他們都稱得上行業專家。就是在咖啡館里,可以滔滔不絕跟你講三個小時他的行業、他的產品以及他的愿景。未必是那種經常走穴做講座的,但他必定肚里有貨。
前者指的就是大家所說的那些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不過,不同的公司、不同的產品,產品經理需要點亮的技能點必然不同。你是野蠻人,她可能是武僧。你是德魯伊,他是法師。你既可以一直做團隊的雷同角色,也可以在換了工作后重新洗點。
而后者是大家經常忽視的、并沒有太在意的。成為專家,意味著大量的后天學習,和經驗積累。這些很難產生快速的效應,當然就不會引起大家重視。比如你懂不懂外賣行業,都能做一個叫餐的工具。但你是行業專家,再反過來看,你是有機會撬動這個行業的很多規則的。只是,要實現叫餐的功能幾乎不需要太多積累,而要能「撬動行業」不花個把年頭是做不到的。
總結下來,我會感到焦慮,覺得自己尚未在第二點上做到優秀。過去三年在三個行業,積累了很多技能樹,也了解過淺顯的行業知識,不過尚未找到篤定的成長方向。畢竟可以學的東西太多了,究竟是學得更深,還是學得更廣,還是學得更雜,還是學得更精細?究竟是要點面前 100 個技能點里的哪幾個?現在才終于想得清楚了一些。
行業專家大概不是指可以做全棧,代碼也行、設計也可以。而是要懂所有的背景和邏輯,以及可能要:
- 關注眾多行業情報和意見領袖,認識很多同行業的人
- 縱向,知道行業上下游的所有淺層知識
- 橫向,知道自己所涉及產品關聯的商業邏輯、技術實現特點、業務和運營的方法論
或者可以用這兩點檢驗:
- 跟同行業的人可以談笑風生
- 跟不懂的人能講三天三夜不重樣的行業知識
如果作為產品經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每天總結和抽象自己手頭的那點事,卻不知道行業內已經有類似的解決方案,也不明白整個行業中自己產品的核心價值鏈,就會認為自己接觸到的就是全部,然而全然不知已經在主流之外。在圈子之外,是做產品經理最可怕的事之一。
總之,就我目前的感受,要確保自己做產品穩住腳跟,就要成為行業的專家。我有預感,未來各行各業都信息化后,產品經理將更多由行業內的人轉來。畢竟,要扎根行業需要的是多年磨煉,而要做好產品…
跟各位共勉。
#專欄作家#
劉飛,原嘟嘟美甲聯合創始人,錘子科技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豆瓣《最好的時代:可能是最真誠的創業日記》作者。文能提筆抒騷情,武能切圖畫交互。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感謝,我在一篇一篇地看你的文
有點感同身受,做出產品容易,做好產品很難。
不過術業有專攻,產品經理是人不是神,精力也有限,肯定有自己側重的方面,像UI轉型的產品一般更注重界面交互,技術轉型的產品通常也更注重代碼質量和開發效率,據我所知道的,像樓主描述的那種能文能武的全能專家目前在國內好像沒有幾位。一直很佩服那些肚子里很有貨可以隨時和任何人侃侃而談的產品經理,不過也見識過那種喜歡天馬行空,只挖坑不種樹的產品經理(不是同行業的很容易被忽悠) ??
圈內人做圈內事
“術業有專攻”, 術衍生道,
有了行業經驗,通過行業經驗去改造現有的運營模式, 具有互聯網思維又有行業經驗,事情已成一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