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世界的思考:內容產品經理的方法論

11 評論 11421 瀏覽 57 收藏 32 分鐘

文章從信息基本認識的5個關鍵詞出發,對信息的屬性展開了深入的分析,并對如何從信息的海洋中高效接收知識進行了探討。

現如今,我們生活在“信息化”時代,信息如洪流般淹沒了我們,使我們深陷信息焦慮、信息過載、信息疲勞的困擾;信息又是“碎片化”的,無孔不入又無序雜亂,我們是否意識到,在依托大數據系統的組織與傳播模式下,碎片可以為我們描繪出事物的全貌?

在互聯網行業,“大數據”更是盛行已久,大數據如同波濤洶涌的海洋,在這個數據大航海的時代,我們會扮演什么角色?作為“內容”/“信息”相關的產品經理,又有何作為?如何梳理與思考?

(OTA老鳥,案例和思路圍繞“酒店”展開)

一、“信息”相關詞語有哪些?

本文整理思考如下5個詞語:信息、數據、消息、知識、內容

1. 信息

概念: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

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

繼續深入,信息到底是什么?是物質還是能量?好像都不是。

信息就是信息,是構成我們世界最普遍的存在之一。

我們無時不刻在接收著各種信息,有長or短,有正確or錯誤,有重要or無價值;

思考一下“信息”可能的屬性:

(1)信息熵

信息是否有判斷標準?引入本文最重要的概念:信息熵

可簡單認為是:信息雜亂程度的量化描述

“熵”這個詞在熱力學、生物學等應用廣泛,主要體現對應內容的雜亂程度。

舉個栗子,如果中國男子國家足球隊和巴西男子國家足球隊比賽,歷史交手64次,中國隊贏過1次,輸了63次(Just舉例,相信我們國足還是能在友誼賽逼平1場的o(╥﹏╥)o),暫定認為中國隊贏球的概念是1/64,巴西則為:63/64。

那么,中國隊贏和巴西隊贏,分別對應的信息量為:

因此,中國隊和巴西隊比賽結果的熵 = 6*1/64+0.023*63/6 =0.1164

熵的數值比較小,可以理解為是一個相對比較明確結果的信息。

信息越確定,越單一,信息熵越小;信息越不確定,越混亂,信息熵越大。

在互聯網行業,比如為什么有些信息會導致某薄服務器癱瘓,因為大家覺得該信息發生的可能性很小,信息熵非常大,俗話說的:“信息量”很大!

衍生:任正非的管理哲學,核心就圍繞:“熵”展開,靈感來自:“熵減”

任正非把熵從自然科學應用到社會科學,并在華為落地。

一切世間萬物,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洼地填成湖,絕不爭斗。

——《華為之熵 光明之矢》

(2)信息的確定性

一條信息是否準確、是否明確,需要進行判斷,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遇到難以判定的情況;

信息是否正確,也不是完全0或1的選擇,從數學角度,就是概率,比如用“置信度”來衡量。

因此,在信息取值過程中,并不是簡單的取A或者取B,更多的需要使用“投票機制”,具體規則的完整性、不同來源的權重與合法性判斷、一票否決制等,需合理設置。

(3)信息的質

對比熵衡量了信息“量”,那是否存在信息的“質”?這是個人還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可以想到的是:首先,信息的呈現/傳遞,是否本身足夠代表其要表達的信息,即:“保真”度;其次,信息的精簡/冗余程度如何,即:“精簡”度;最后,信息的讀取/理解便捷性,暫且定義為“友好”度。

一條信息可以包含很小的信息量,但信息本身可能會有重復、冗余等情況,就顯得不那么精簡;

但冗余信息不一定就不好,在日常語言中,冗余可以輔助理解;飛機系統為了安全會冗余非常多的邏輯備份,而有些看似有損于精煉和簡潔的冗余信息反而提升了信息傳播的精準性,需要基于具體的場景和目的來看。

另外,再引入一個重要概念:“信息噪聲”,籠余并不一定意味著無價值,但如果有“噪聲”,則大概率是較差的體驗。

同樣,一定無噪也不一定是最佳,超級無敵著名數學家:香農,就是他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他著名的三大香農定理之一就是有噪信道編碼定理,它指出利用糾錯編碼可以有效地抵消噪聲和失真的影響,也奠定了通信發展的基石。

人的大腦在同一時間能處理的信息是有限的,在設計中的“7±2法則”相信大家也不會陌生,單信息的去燥、信息的分類匯總提煉、同一時刻在用戶視線范圍內給予用戶可接收的信息、給予用戶的形式等,都需要產品經理去思考。

2. 數據

概念:指對客觀事件進行記錄并可以鑒別的符號,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狀態以及相互關系等進行記載的物理符號或這些物理符號的組合。

  • 關鍵詞1:“客觀”,是事實或觀察的結果,又或是歸納。
  • 關鍵詞2:“記載”,其實不管是語言、文字,還是數據,都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基于需要所創造的“載體”。

你在購物網站發表一條點評,形成了一條數據;你拍一張照片,也形成了一個數據存儲到了你的手機。對于我們內容產品經理而言,“數據”更多的是代表了我們數據庫中存儲的東西,下述內容也是更多的圍繞這個“數據”展開。

數據,可以是連續的值,比如聲音、圖像,稱為模擬數據;也可以是離散的,如符號、文字等。

在我們熟悉的計算機系統中,數據以二進制信息單元0,1的形式表示,將我們的信息都存儲在數據庫中,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所說:“萬物源自比特”,底層的數據承載了我們的信息。

得益于數據的收集、存儲、使用的快速發展,我們正面臨大數據的重大時代轉型。就像望遠鏡讓我們能夠感受宇宙,顯微鏡讓我們能夠觀測微生物一樣,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這正是一個個數據組合起來創造的巨大威力。

3. 消息

概念:一般來說,新鮮的事就叫消息;“消息”一詞還可以指報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講述詳細的經過和細節,以簡明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最新事實的短篇新聞宣傳文書,也是最常見、最經常采用的新聞體裁。

關鍵詞:新鮮,即:消息有一定的時效性。

大家是否想過,為什么日??偮牭降奶崾净驈V播是:“你有一條新的消息,請及時查收”,而不是一條信息、一條數據。

同學給你發微信一起出去吃飯是一條消息,你第二天才看到相比于馬上看到,這條消息的影響就非常巨大。

消息一般有發出對象與接收對象,新聞就是最主要的消息之一,是新聞媒體或對記者比較實時希望傳遞給大眾的消息。

4. 內容

什么是內容?自己一度非常的困惑,在運營的內容可能獲得了答案;

先看下兩條對“內容運營”的解讀:

“網站(產品)中可供用戶消費并且延長用戶停留時間、促進用戶轉化的展示均可稱之為“內容”。內容可能是文字、圖片,也可能是音、視頻,或者動作?!薄稄牧汩_始做運營》張亮

“內容運營是指通過創造、編輯、組織、呈現網站內容,從而提高互聯網產品的內容價值,制造出對用戶的黏性、活躍、消費產生一定促進作用的運營。”——《跟小賢學運營》陳維賢

是否對“內容”有了一定的概念?個人覺得對比“數據”、“信息”,內容更強調:價值。

不管是運營,還是產品,還是任何的內容產出,都是通過創造/生產/編輯處理等,為滿足目的而生產出的。

對于電商而已,是為了用戶停留/促進轉化留存等,主要功能:充分的幫助用戶完成決策!

另一個比較好理解的維度是,結合“形式”來一起更好認知“內容”的概念:

  • “內容”:事物一切內在要素的總和。
  • “形式”:內在要素的結構和組織方式。

任何事物既有其內容,也有其形式,不存在無內容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內容,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從內容,并隨內容的變化而變化。

形式,可以是音頻視頻,也可以是動畫圖像,但背后的“內容”可能是相同的。

也有概念:內容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實質性事物或意義。

不僅僅是一個事物或者描繪,一個藝術作品的表現、基本含義、意味或審美價值也是內容。

內容涉及到我們感受到的感覺的、主觀的、心理的和情感方面的意涵。

談到內容,不可避免想到下屬概念:

(1)UGC——用戶生產內容

特點是:零門檻、強互動與參與;

旅游行業,不得不提馬蜂窩,在各大電商網站中的“點評”是最普遍的存在,可發揮流量優勢構建起豐富的內容。

(2)PGC——專業生產內容

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或專家,一般更專業、有深度,質量更容易保障。

(3)OGC——職業生產內容

從業人員獲得勞動報酬,門檻高、職業身份的把關,比如記者的新聞報道。

從整個生態鏈看,OGC更多站在金字塔尖的位置,PGC負責生產中間內容, 保持內容的質量。UGC則代表最廣大的長尾內容,能夠充分利用流量優勢提升用戶參與度。

隨時AI時代的到來,增加第4個概念:

(4)MGC(Machine-generated Content)——機器生產內容

阿里的AI設計師“魯班”已經在一定程度能夠替代專業的設計師,當下我們看到的:新聞、報道,可能作者已經是機器人。

在產品經理日常的工作中,是否有遇到過沒有足夠的信息內容、信息質量無法判定等困難,通過多種方式針對性獲取信息,包括爬蟲抓取、建立機制引導外部參與者共同生產/維護內容,激勵用戶反饋等,都可能是可執行的出路。

5. 知識

概念:人類在實踐中認識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實、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實踐中獲得的技能。

知識,至今也許并沒有一個非常統一而明確的界定,普遍的價值判斷標準在于實用性,以能否讓人類創造新物質,得到力量和權力等為考量。

先看下來自于柏拉圖的經典定義

一條陳述能稱得上是知識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一定是被驗證過的

(2)正確的

(3)被人們相信的,這也是科學與非科學的區分標準

由此看來,知識屬于文化,而文化是感性與知識上的升華,這就是知識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讀過《未來簡史》的伙伴應該知道,在書中有一個有趣的悖論: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沒有用處;但是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為,知識本身就立刻失去意義。這也體現了知識的屬性:是變化的、進步的、能改變人行為的。

如果大家看了一篇文章之后點頭稱是,然生活照舊,那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類似文章一樣,都只是一個信息。只有你看完后,受到啟發,并改進了思考問題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這個信息就轉化為你真正的知識。

小時候,很多人的理想都是科學家,希望自己知識淵博;

如今,我們接收了非常多的“數據”、“信息”、“消息”,我們要做的,是更多的吸收思考并付諸行動,才是真正收獲了“知識”。

二、“信息”的深入分析與產品啟發

1. 信息屬性的啟發

(1)信息熵的應用

不同信息之間,信息熵的大小可能會有很大差異,需定義信息熵的計算,有針對性的呈現告知用戶。

信息自身對比維度:比如,X城市的酒店,90%都有WIFI,則“M城市的A酒店有WIFI”這一信息熵很小,普通呈現即可,但“X城市的B酒店沒有WIFI”這一信息熵就很大,需重點提示用戶。

場景/用戶匹配維度:比如時間,一條酒店入住政策:“凌晨到店需XX”;則對于在凌晨時間預定時的用戶,需格外重的提示,而非場景用戶則一文不值。

比如用戶,一條兒童入住政策,對于帶孩子的用戶非常重要,但對于單人用戶的預訂一文不值。

不同的維度,信息熵會產出不同的定義和計算,需要產品對于行業/用戶/場景有足夠的分析和認知,并建立起規范的“信息熵”評估體系。

(2)信息的準確性

準確性是基礎,需做好合法性、準確性等的評估判斷;

外部的數據源并不是能完全可信的,產品需要建立驗證體系來持續的積累與識別。

比如,希爾頓五星級酒店都是有WIFI的,在建立這個認知標準后,若數據源告知此酒店沒有WIFI,則大概率該數據是錯誤的,需標記核實,在持續的運營過程中完善認知/規則,來保障數據的輸出質量。

比如,同一家酒店關聯了10個供應商,其中5個說有wifi,另外5個說沒有,那到底怎么選擇?這就需要我們對于每個供應商的數據質量有充分的評估認知,也是在日常過程中的一點一滴記錄和分析,更需要我們建立起包括“投票機制”在內的評估體系,才能更好的對輸出給用戶的信息負責。

(3)信息的質

上述分析,我們提到了信息的:精簡程度、冗余、去噪音等,對應我們在信息處理時都需助于;而提到了更重要的是:人的大腦在同一時間能處理的信息是有限的,那用戶在瀏覽我們頁面、查看信息時,如何更好的呈現信息,讓用戶很好的接收,同樣至關重要。

舉個例子,一個酒店,一般擁有非常多的設施,因此呈現也是一個比較棘手的事情;

合理的分類、敏感信息呈現(是否收費)、重要設施提示等,都是最基本的操作。

看下攜程爸爸的設施呈現(左圖1),設施非常多,但在酒店詳情頁面,對于不同城市、不同類型的酒店,重點突出了不同的設施,且都沒有呈現信息熵比較低的:wifi等。

綜上,初步的信息流處理應該主要包括以下大環節,供大家參考:

2. 信息 VS 消息

從形式上看:消息,是信息的一種,相比于一般的信息,具備:時效性、有明確的對象的特征;從本質去思考:消息背后,蘊藏了信息,我們需要在接收到消息之后,去獲取背后的信息。

比如A給B發消息:“在嗎?”,傳遞的信息可能是:“我想你了”

“消息”相比于“信息”,其特性需要我們在呈現給用戶時,做差異性的處理;

且我們需要主要:在不同的場景下,是直接的通過消息呈現給用戶,還是委婉的通過消息傳遞你的信息。

對于“需用戶知曉”類的非營銷消息,需注意其:時效性、對象,以及內容的明確清晰;

比如,A酒店之前告知用戶有WIFI,當信息變更為無WIFI的那一刻,若核實確認變更,對于確認會影響的已下單用戶做及時的消息觸達告知;而對于未瀏覽過此信息的用戶,“A酒店無WIFI”則為一條普通的“信息”。

3. 數據 VS 信息,數據的思考

首先:先有信息,還是先有數據?

論我們定義的本質的“信息”,作為客觀存在,是最普遍的存在;而數據只是人類發明的載體和實現方式,將“信息”存起來。

而當今時間,在互聯網計算機世界上,就是有無數個0,1組成了我們的數據,承載了信息。

其次:信息通過數據存儲后,如何發揮價值?

答案是:傳播

數據在傳播后,就行為了我們通俗所講的“信息”。
(一個是本質的信息,一個是我們通俗講的信息,不知大家是否理解~~)

數據放在數據庫中,就是一條數據,如果不去使用并觸達用戶,就永遠成為不了用戶的信息。

就如同一本書,如果你不去閱讀,就只是一些數據;而當你閱讀了內容之后,它就成了你的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變你的行動,信息才變成了你的知識。

最重要: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容易更多的思考信息/數據的“處理”,而過程中的“傳遞”無處不在,可別忽視了“傳遞”;

產品經理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保障在傳遞過程中的保真?

比如一家酒店的星級是:五星級,在數據庫中,可以存儲一個字符串“五星級”,也可以存儲一個數字5,亦或是存儲任意字符,來約定代表“五星級”。不管如何表達,存儲的該條數據只是為了代表酒店是:“五星級”,即使是數字也不能計算,也不會出現“5.0”或者“5.00”的小數,更不會出現“5.01”非法了。合理的存儲形式,首先是保真,其次是提高處理效率。

對于做“內容/數據”相關的產品經理,數據庫等相關基礎知識是必不可缺的,簡單羅列幾點:

(1)數據存儲的結構,決定了數據的順序和位置關系,有:鏈表、數組、棧、隊列、堆等,不要只覺得數據就是存起來就好了,怎么存儲,至少決定了日常維護與不同使用場景的效率,需要找到對應數據最適合的存儲結構。

(2)數據字段的具體屬性,比如是數值(int)還是字符串(varchar)還是時間(datetime),是否必填、長度限制等,各種細節都需要產品掌握到位。

(3)數據處理方式,ETL(Extract-Transform-Load)過程,用的框架是Storm還是Flink,他們的優劣和特性是什么,處理的速度與效率、實效性要求等,都需要產品有一定的認知,以提升技術協同效率和最終產出數據質量。

(4)會寫Sql,當然是做數據產品必不可少的技能。

請時刻記得:技術和處理再厲害,本質還是信息是代表什么?在數據處理過程中,是否完整體現了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及時性、價值等特征,而沒有在傳輸過程中:失真、丟失、增加噪音、信息內容降低等情況。

4. 信息 VS 知識,知識的思考

我們給予了用戶非常多的“信息”,更多的是讓用戶在進行信息的整理與判斷。

你看了一篇文章之后點頭稱是,然后生活照舊,那么這篇文章和其他所有類似文章一樣,都只是一個信息;正如用戶瀏覽了我們的頁面,沒有足夠的信息決策,就離開了。

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個觀點之后,受到啟發,改進了思考問題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這個信息才是知識。但我們不能指望用戶來自己做深入的啟發思考,我們需要提煉出有價值的“知識”幫助用戶決策。

給予用戶“知識”,創造真正知識的過程是一個為用戶創造價值的過程,也更能達成我們的目標。

比如,各類“排行榜”,給予了用戶一定的參考并可能改變用戶的行為,在處理過程中,需要讓用戶明確的接收到:被驗證、是正確的,這樣的明確信心,并讓用戶能夠相信。

比如,我們可以給予用戶:“帶孩子出游,建議選擇帶浴缸的房型并自行帶好消毒液,入住更舒心便捷”,并在后方添加:“浴缸”的篩選按鈕,更好的指導用戶的行為。

產品經理日常做的事情,就是從現象中提取本質,輸出結果。

經典的“啤酒與尿布”,也許是一個“知識”,但產品還需要更多去思考為什么,還能真正的學習此案例,在日常工作中學以致用。

大家可以想一下,日常的學習看書、聽培訓、看案例,有多少是記住了這些“信息”,又有多少真正轉化為了大家的“知識”。

而我們頁面上,提供了那么多的信息給用戶,是否可以更好的提煉輸出,讓用戶更高效的接收到知識并促成行為呢?

三、總結整理“信息”

基于上述所說,信息、數據、消息、知識、內容,這5個詞語,大概關系如下:

從產品維度,簡單總結為:

  1. 來源上:多方式結合,針對性使用合作方給到、抓取、ugc等形式有機結合。
  2. 內容與處理上:深入的思考各項之間背后的本質特征,在“信息熵”等理論支撐上,針對業務應用場景和用戶等,搭建起完整的后端評估與處理體系,才能更好的服務好用戶。
  3. 技能上:基本功,建議更深入的了解技術認知。
  4. 價值上:簡單的堆積不是本事,去燥、校驗判斷、標準化處理只是基礎,高效、友好、負責且有價值的輸出給用戶才是產品經理的價值所在。
  5. 日常,文案/細節的注意與思考持續

四、寫在最后

現如今,借助觸手可及、無孔不入的信息輸出和接收工具,人類每天需要面對的新生信息已經超過了過去幾千年以來的總和。即使在中國的偏遠地區生活的人們,也已經看上了電視,用上了手機。

對于當前信息的發展,個人有個可能不一定特別恰當的比喻:

信息社會就如同當前的汽車與交通,汽車的人均保有量已經越來越高,一方面對應的高速、高架快速路、鄉間小道等(信息來源和途徑),也都越建越多、越修越好,我們也許能夠更快速的到達某一個目的地(獲取我們想要的信息),但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及時的掌握交通規則、借助導航防止自己走錯路(掌握方法,避免迷失)等;另一方面,身邊其他人的小汽車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好,你自己是否能夠持續的領先,是否能夠找到適合自己持續向前的路線(明確自己的目標),不扎堆避免堵車(同質化的人云亦云),也需要更好的保養自己的愛車(方法需與時俱進)、駕駛過程中始終注意安全風險(掌握信息辨別能力),才能更好的到達想要的目的地。

旅游OTA,解決用戶的信息差,是OTA能夠存在的最本質原因,這也是為什么OTA更容易促成單體小酒店的生意,而五星級連鎖品牌酒店的訂單占比很少,這些客人只需要少量的固定品牌酒店,且更關注會員權益積累等,因此OTA酒店的豐富度對他們價值較小。

而對于我從事過的:國際酒店來說,整個全球行業的格局,信息標準化程度更低、處理難度更大,也意味著信息的處理價值也更大。

對于我們來說,在整合供應鏈同時,如何針對我們定位的用戶與場景,在用戶的搜索(本質是精準查找)/篩選(本質是結果中挑選)/查看信息(本質是信息獲取與決策)等核心動作中,適時的給到有價值的“信息”供用戶完成決策非常重要;

對于行業來說,如何能夠在互聯網與信息發展過程中,持續的奠定OTA自身的價值:在信息的更宏觀獲取、更有效的處理、更有價值的觸達用戶等方面,緊跟時代節奏和載體(未來講可能是穿戴設備、汽車等),是行業內的從業者們始終要思考的問題。

最后,推薦閱讀2本相關的好書:

  1. 《編碼 隱匿在計算機軟硬件背后的語言》 帶你看穿計算機如何進入我們真實的世界,比如通俗易懂,無互聯網/計算機知識也可比較輕松的閱讀。
  2. 《信息簡史》 更宏大的視角、最根本的思考,把信息的起源、演變等都講的非常深,對于「萬物源自比特」也會有深入了解。書挺厚,更重要的是很抽象、燒腦,需非常專注,數學、物理、哲學等更學科知識貫穿,包括量子力學等,會有些難讀和枯燥,感興趣的堅持吧!~

Ps:先閱讀《編碼》應該是閱讀《信息簡史》的基本前置儲備

 

作者:ElevenWang,微信號:jiajian1005

本文由 @ElevenWang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一如既往的牛逼…

    來自上海 回復
  2. 可以寫寫如何規范供應側提供信息,以及形式

    回復
  3. 信息論的角度論產品

    回復
  4. 寫的真不錯

    來自浙江 回復
    1. 感謝認可,多多交流~

      來自江蘇 回復
  5. 從百度推薦看到的,很有深度

    回復
    1. 感謝認可,個人覺得可能深度還不夠吧
      對本質的思考,是產品經理必備的核心基礎

      來自江蘇 回復
  6. 太難懂,讀不下去??

    回復
    1. 是否太抽象?覺得哪個不能理解,歡迎交流!~
      自己缺失也寫的不夠好

      來自江蘇 回復
  7. 從百家號的推薦里看到這篇文章,特意過來收藏的。寫得真好!

    來自北京 回復
    1. 感謝認可,一起加油!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