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復盤:產品經理如何開展不熟悉的新業務?

6 評論 12377 瀏覽 99 收藏 14 分鐘

面對自己不熟悉的產品,產品經理該如何開展工作?本文作者對一次陌生產品項目工作展開了復盤并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與大家分享。

身為”產品狗”,除了日常協調(跪求)各部門提供資源,推進產品上線之外,我們常常要面對不熟悉的東西。所以如何更好的收集”有用的,可參考的信息,讓自己從陌生到熟悉”就顯得十分重要。

初始

近期工作中就遇見了這樣的問題,”公司從事安防行業,在某個項目上專門為其定制了一款工程環境監測器,但在項目驗收通過后,設備還有較多庫存,希望探索除該項目之外其他的應用場景,以及為這款硬件設備設計對應的管理系統”。對我而言,這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產品線,最初只知道它是用于“氣體監測”,其他一概未知!為了順利完成任務,保住產品狗的尊嚴,我開始整理思路,籌劃工作的開展。

思路整理

未知才導致恐懼,做產品也是如此,面對不熟悉的東西,只有直面它,打破信息迷霧就是勝利的開端。所以在本次”工程環境監測系統”(立項名)規劃迭代中,我的思路流程如下(見下圖):

1. 內部信息收集,摸清現狀

內部信息收集分兩大類:第一類是現有文檔資料分類歸檔,例如”項目文件”,”硬件參數文件”,”使用說明書”等。通過閱讀這些文檔,幫助我快速獲得現有產品基本概念。

第二類是重要人員信息確定(說白了哪些人是干啥的,聯系上他們),明確曾經參與這件事情的人,能讓我更快的獲取有用信息,這些人包括了,銷售人員(可以了解最初的需求來源),工程實施人員(可以了解原產品落地期間遇見的問題),研發人員(可以了解原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重點,實現原理和注意事項)。采購人員(可獲得成本信息)

2. 實踐操作,問題記錄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這次產品迭代的特殊性是已經有了硬件產品,軟件系統的設計必須依托于硬件,故而拿到整套硬件設備,親自上手實踐操作提升產品的感官認識,見了面人就不慌了。

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記錄遇見的問題,包括使用流程,操作方式,更正認知誤區等等,這些內容都能為以后整體產品迭代提供參考依據。

3. 標準規范,競品收集

前面2步主要是內部信息上的收集處理,幫助自己了解現狀建立基礎認知。之后產品的迭代可以從2個方向考慮,其一,迭代的內容必須滿足氣體工程行業規范(原本是滿足單一項目的規范),這些規范可以從國家公布的設計規范中查詢。其二,迭代的方向優先滿足主流市場,初期以完備基本功能為主,這些可以從同類競品信息中對比得出。綜合上述3點,理清思路便可以進行具體的工作事宜。

工作開展

內部信息的收集是以人為本的,尤其涉及跨部門協調更需要取得充分授權,這邊最大的要點是利用好你的上級領導,他能夠幫助你打通各項關卡取得權限,簡單點說就是能給其他部門打個招呼,去到其他部門才會受人歡迎。

重要人員信息的確定要”抓小放大”,因為在實際工作中,具體的執行人會比部門領導清楚許多,同時我們所需要的內部材料往往也集中在這些同事手上,直接與之溝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快的推進事情。

這里有一些小竅門,例如一起吃吃飯,偶爾點點下午茶送送福利等方式增進好感,以后會更好交流。(這不是公利,是咱們產品構建團隊軟影響力的方式和技巧,而且也無害)。通過這種方式,我收集到了所需的內部資料信息,初步構建了原產品的基本認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內部文檔了解了原產品的前世今生之后,我拉著研發哥哥開始對實體硬件產品進行測試,它是長這樣的:

模擬實際工程內部連接長這樣(見下圖),人是視覺動物,能看圖片盡量不要只讀文字,能實際觸摸就不要只盯著圖片。尤其是偏向物聯網行業的產品人,除開軟件設計,咱們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必要時刻我們也是半個工程,半個維護半個開發。

在這個熟悉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記錄,例如”組網調試流程”,”設備操作方法”,”實操過程中遇見的問題”,形成相應的文檔,這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在產品迭代和系統設計時提供依據,也能用于與競品做對比,明確優缺點。

經過實踐操作,基本摸清楚了產品工作原理,因為硬件設備是“環境監測”用途于是就有,“監測類別”,“量程”,“精準度”,“單位”,“分辨率”等一系列參數,這些參數在后續產品迭代過程中需滿足基本的普適性(尤其在沒有項目具體要求的情況下),那么現有的國家標準作為指導就十分重要。

以“監測類別”為例,我窮舉查閱了(讀者朋友可以跟據自己所在行業查看相關規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城市居住區人民防空工程規劃規范》通過這種方式,收集到了后續迭代“監測類別”上的信息,如下所示:

同理,以相同的方式收集到其他參數標準,最后匯集成冊。工作開展到這一步,我們已經完成了“基本認知–>實踐操作–>確定規范”等內容,想要進一步明確產品特色和差異化,要先了解同類產品目前現狀如何。在動手收集競品信息之前,先做好收集計劃,計劃包含如下幾項內容:

(1)時間計劃:即確定競品收集的時間周期。固定時長方式,連續幾天固定只做競品收集工作(如連續3天)。固定周期方式,每周固定一個時間點進行競品收集工作(如每周四下午)。

(2)明確收集內容:確定好哪些競品內容是我們盡量要弄到手的,比如“產品報價”,“產品介紹PPT”,“系統演示賬號”等等。

(3)競品收集渠道:羅列出所有能夠幫助你獲得競品信息的渠道來源,“搜索引擎”,“行業展會”,“內部同事”,“外部親友與前同事”,“公司上下游合作伙伴”,“現有客戶”(如有其他可補充的渠道內容,歡迎留言不甚感激!),結合第一點的“時間計劃”按時,分渠道的與之取得聯系獲取競品信息。

(4)身份包裝與需求包裝:競品資料的收集,離不開與友商或是供應商打交道,這部分人群之中有的是競爭對手,有的是可以發展為上下游合作的伙伴,身份角色各有不同。那么在進行初次陌拜前,包裝一個合理的身份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供應商的線上陌拜可以使用運營許久的企業微信,企業微信需具備鮮明的公司標實(頭像是公司LOGO,朋友圈是公司宣傳資料等)。若是競爭對手友商,則可假借其他公司身份,或者透過朋友關系間接交流。

與此同時,在交流過程中對方比如會提及我方的需求點,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獲取競品資料本身目的是開放式的,就是想獲得一些我們沒有接觸到的或者想到的需求點。如果都是由我們來提需求,難免會出現“對方按照我們的想法故意匹配”的情況,要避開它就要進行“需求包裝”了。

可以這樣做,首先以某個實際項目的需求點為基準(本文最初時就有提及當前的產品是從一個項目上定制而來的),抽取出有代表性的需求內容,同時加上我們自認為可以擴展的內容,組成一份標準需求文檔。把這份標準需求文檔發給“供應商”或“競品友商”,讓他們提供對應的產品資料。在得到他們的資料后,從中提取出有借鑒意義的需求點,重新加入到“標準需求文檔”中,然后繼續發給下一方以此類推。當然,這種方式效率不一定高,只是盡可能避開我們自己主觀想法產生的需求點(更多情況下,對方會把公開的資料就拋過來了),僅作為一種參考。

總結

本文所描述的內容是我在接到新的產品任務時從思路整理到具體的實踐開展,從產品生命周期角度來說還在初期階段,但這個步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在“自己足夠諒解情況并獲得了較多有用的可參考的信息”下,才好進行后面的工作。在實踐過程中,記錄幾個注意事項。

(1)授權很重要,尤其是跨部門交流,有人撐腰和沒人撐腰差別很大,記得提前跟老大要資源和協助。(不然像項目合同,項目信息誰敢隨便給)

(2)競品資料收集可以讓別人協助,但一定要做好跟蹤,因為最需要它的是我們自己,往往別人協助提供過來的資料不一定就是你想要的。

(3)常備一個公司身份的微信號,運營好這個賬號的朋友圈,顯得更專業更正式(還能讓自己私人微信好友區分開,不打擾到平時的生活)

(4)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競品資料的時候,可以打開個txt文檔記錄下之前點擊過的公司名稱,不然很容易忘記之前點過哪些鏈接了。

 

本文由 @Guid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Ll

    回復
  2. .82/

    回復
  3. 你好,請問你有興趣成為公眾號的原創作者嘛~

    來自浙江 回復
  4. 這個語音播報 好生硬

    回復
    1. ?

      來自遼寧 回復
    2. 看文字就好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