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當做用戶,不是讓你代表用戶
工作中,常常會聽見這樣的對話:
“產品汪啊,為什么這個需求是這樣的呀?”
“我覺得用戶是這樣的巴拉巴拉,我自己就是這樣的”
發現什么問題沒有?
在這里,產品經理“代表了用戶”。產品經理用自己的需求“代表”了用戶的需求。
有的同學會問,這有什么問題么?不是常說產品經理要把自己當做用戶,把自己變成用戶嗎?對,沒錯。產品經理設計產品的時候確實需要把自己當做用戶。但是,“把自己當做用戶,并不是讓你代表用戶”。而用自己代表用戶則是很多產品經理容易不自覺的犯下的錯誤。
“把自己當做用戶”,是要求產品經理深入了解用戶的場景,把自己代入到用戶的生活和使用場景之中,模擬真實用戶使用產品的可能場景和可能流程。站在用戶的視角上去想問題,想需求。而“你代表用戶”則是產品經理用自己的需求代表了用戶的需求,可能忽視了大部分用戶的真實需求,歪曲了用戶的真實流程。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別呢?即使產品經理本身確實是實際的用戶,但是產品經理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產品經理容易有先入為主的想法。畢竟產品經理會預先做一些思考和設定,可能會帶著對產品一定的想法和期望去模擬使用場景和流程。這很正常,畢竟大部分人不是喬老爺,做不到完全徹底的變成小白用戶。
其次,產品經理比普通用戶更了解一些操作習慣,有些在普通用戶看來別扭或者難以理解的產品設計,對于產品經理來說就不是問題。普通用戶覺得必要的說明指引,在產品經理眼里可能會被忽略。
一旦用“自己代表了用戶”,很可能忽視了真實的用戶需求,忽視了實際的用戶流程,很可能投入寶貴的資源去開發一個小眾的功能。結果可想而知。那么產品經理要如何區分這兩者呢?
第一,一開始就要建立明確的角色認知。產品經理可以作為用戶之一,但是只能是“之一”。產品經理設想的需求在沒有被大量數據認證之前,只能是“需求之一”。
第二,盡可能充分調研和訪談用戶。通過電話、面聊等形式訪問用戶,并且不要過多引導用戶。以傾聽為主,避免讓自己的想法干擾用戶。
第三,盡可能的做好市場調查,產品經理要走出辦公室。深入到實際的用戶場景中去,去觀察他們怎么使用產品(或競品),去模擬他們真實的使用流程,從哪里進入,會點哪個按鈕,會在哪個流程面前猶豫不決,去參加到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中去。
本文總結
“把自己當做用戶”不是讓“你代表用戶”;
用自己的需求代表用戶的需求,很容易出現決斷錯誤;
做好三點,避免這樣的錯誤:明確角色;充分訪談用戶;深入用戶實際場景
作者:肥寒,公眾號:產品狗日記。九年的產品狗,做過數字閱讀,社區,電商,現在在折騰教育。
本文由 @肥寒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自己做市場策劃的,對此深有體會,我們日常都喜歡把我認為,我覺得掛到嘴邊,其實這樣已經將自己的角色代表了用戶;我認為更加準確的應該是:根據市場情況(需要通過大量數據、國家政策進行調研分析)來進行分析,因為很多時候所謂的用戶并不是真正意義**的目標用戶!
好推薦
不自覺的就進到死循環里了,很難把控.
老生常談的問題了,現在的互聯網環境,以一個產品經理的互聯網素質來看,拿自己分析什么都感覺與事實差距甚遠。
確實老生常談,可惜我們都容易不自覺的犯了這個錯誤